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长在潍坊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长在潍坊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全市工业发展情 况,围绕“一七四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安排今年 工作任务,突出研究部署工业转型发展,促进工业加快转 方式、调结构,努力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 献。刚才,传恒同志通报了2012年全市工业运行情况和今 年的工作安排,潘强同志宣读了《关于表彰2012年度工业 百强企业的通报》和《关于对2012年度全市工业发展先进 单位进行表彰的决定》。会上还印发了全市工业提升计划 、企业投资项目导向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大家要认真学习 研究,抓好贯彻落实。会议系统的、核心的精神体现在工 业提升计划中,希望大家将其作为推动转型的主体文件 ,学习好、结合好、落实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新的理念、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工业,切实增强 工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工业一直是潍坊的当家产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潍 坊工业曾盛极一时,是全国有名的动力城、纺织城和电子 城,拥有潍棉、潍柴、山潍拖、潍坊华光等一批在国内有 影响的“潍”字头企业,柴油机、激光照排、录音机、拖 拉机、农用三轮车等产品享誉全国、出口海外。近年来 ,工业比重尽管有所下降,但对经济和税收的贡献率一直 保持在50%以上,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去年,全市工 业尽管遇到了少有的严峻形势和困难,仍实现了平稳较快 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工业经济稳步向好。全市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列全省 第5位、半岛城市群第1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4亿元 ,增长14.4%,居全省第10位,在半岛城市群中列第3位 ,成为省内第三个过万亿的城市。工业投入持续加大。完 成工业投资1174亿元,增长22%,技改投资1001.9亿元,增 长16.8%,成为全省第二个技改投入过千亿的城市。企业实 力进一步增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7户、总数达到 4254户。300户重点企业中,有12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 元,增加24户,其中,50户过20亿、20户过50亿、14户过 百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 市级49家,总数分别达到69家和196家。我市被列入省小型 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 示范基地和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3个产业园区被列 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全面完成年度节能任务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在各种困难 矛盾相互叠加的多重压力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奋发 有为、拼搏进取的结果,归根到底是全市工业系统广大干 部职工无私奉献、扎实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 市政府,向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向为全市工业发 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 ,做大做强工业依然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 ,依然是全市产业发展的关键。这点必须坚定不移。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要求和基 本任务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以新的理念来认识和 推动工业发展。 (一)工业发展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务院工业 转型升级规划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资源、环境的硬约束 使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发展将成为提高工业核心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要求。对我市来说,这方 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效益看,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利 税率为7.8%,低于全省2.6个百分点,分别比淄博、烟台、 东营低4.6个、2.3个和10.6个百分点;利润率为5.1%,低 于全省1.3个百分点,分别比淄博、烟台、东营低2.5个、 2.6个和6.3个百分点。从能耗看,2011年我市万元GDP能耗 为1.02吨标煤,高于全省0.16吨,比青岛、烟台、东营分 别高0.31吨、0.33吨和0.26吨;度电实现利税3.1元,比全 省低1.1元,比淄博、东营、烟台分别低1.4元、7.7元和 1.4元。从结构看,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9%,比淄博、东营、烟台分别低 1.1个、5.25个和12个百分点。从企业情况看,我市入围全 国企业500强和全省100强的工业企业有3户和7户,淄博有 5户和8户。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 ,而淄博、烟台、东营分别达到3.3亿元、4.4亿元和 12.5亿元。要实现我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适应转型 发展的新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效益低、能耗高、企业 竞争力不强的状况。 (二)工业发展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制度经济学 鼻祖艾智仁讲过:“价格决定什么,远比价格是怎样决定 的重要”。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我 市制造业长期依赖“人口红利”形成的低成本、低价格优 势将逐渐削弱。有学者预计,今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 消耗殆尽,刘易斯拐点真正到来,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将成 为常态,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难以持续。江 苏在2004年就“感知”到人口红利弱化的影响,本土企业 招工难、生产受制约、订单外流等迫使他们通过科技创新 、打造品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 发展,工业发展的内涵和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 加工制造在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弱化,围绕工业生产 形成的众多非加工环节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态方兴未艾,已 演变成全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施振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 论,明确提出工业的主要利润不在加工制造环节,而在制 造两端的研发和销售环节。这些都是工业发展模式发生根 本性转变的客观反映。我们必须用心把握、用心体味、用 心应用。 (三)工业发展的机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提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这种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 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 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在这种新的机遇 面前,工业发展面临着深刻的革命。如随着信息技术在工 业产品、制造装备、业务流程、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全面渗 透,信息化已经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物 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增材制造技术等,将 带动催生一大批新的应用、新的模式和新的产业。我们只 有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抓住用好新的机遇,推动工业经济 方式转变,才能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优势。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快树立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 思路,自觉主动、毫不动摇地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这 既是时代赋予我市工业发展的使命,也是我市工业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明确工业转型发展的思路措施,扎实推进各项任务 目标的落实 去年以来,围绕转型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 研究。全市上下对工业转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任务和目 标越来越明晰,思路和措施也越来越具体。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大力实施高端高质 高效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主导产业集群化,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制 造服务业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建设、节能减排制度建设 ,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非加工环节在工业增加 值中的比重,努力培育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动 力、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潍坊特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 工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 入达到1.5万亿元,利税和利润率分别达到9%和6.5%,六大 新兴产业、七大传统产业“三个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以上。工作中要突出“三化”,大力加强“五项建设”。 “三化”。一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经过多年发 展,我市已形成了机械装备、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 产业、汽车制造、钢铁建材、造纸包装等“七大”传统优 势产业,这是我们的本钱,更是转型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首要的任务就是高端化,通过大力 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信息化改造,加快产业链 由加工环节向两端延伸,产品由初加工、低附加值向深加 工、高附加值转变,将我市传统产业打造成层次高、效益 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到2015年,“七大”传统优势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11800亿元,利润达到720亿元。 二是加快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目前,我市电子信息、新 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已具备一定 规模,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形成半导 体照明、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创 建了半导体照明工程和电声器件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及 光电子等6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园区,歌尔声学、浪潮 华光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迅速。但整体上看,规模还比较 小,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还 不多。下步,要发挥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膨胀 “六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 ,“六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占 工业的比重达到1/6以上。三是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目前 我市每个主导产业都有骨干龙头企业,但大部分产业的产 业链不够完善,属地配套率还不够高,一两个大企业孤立 发展,很难做大做强。下步,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加快 打造“1321”优势产业集群(1个3000亿级、3个2000亿级 、2个1000亿级、1个600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机械 装备3000亿级,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2000亿级 ,汽车制造、钢铁建材1000亿级,造纸包装600亿级。围绕 新兴产业,加快打造“1122”产业集群(即1个1000亿级、 1个500亿级、2个300亿级、2个200亿级产业集群)。其中 ,电子信息1000亿级,新医药500亿级,新能源、节能环保 300亿级,新材料、新能源汽车200亿级。 “五项建设”。一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向创 新驱动转变。当前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依 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动力越来越小,而创新 是企业和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从一定 意义上讲,转型发展就是要转向创新发展。围绕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下步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突破。要在投 入上实现突破。在企业投入方面,去年全市企业技术研发 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是0.73%(全国是0.71%,全省是 0.74%),今年要力争达到1%。在政府投入方面,要进一步 扩大各类科技引导资金规模,提高使用效率,每年制定发 布创新项目导向计划,实施创新项目300个以上,确定30个 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重要达到2.2%以上(我市2011年为1.99%,列青岛、 莱芜、烟台、滨州、济南之后居全省第6位),高新区要达 到3%以上,寿光、诸城要达到2.7%。要在各类创新平台建 设上实现突破。威高集团通过建立国家技术中心、国家工 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一系列研发机构,吸引了大量高 技术人才,其中院士就聘请了120多位,极大地提高了承担 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建议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都认真研究 学习一下威高集团的理念和做法。下步,我市要加快实现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潍柴动力、歌尔声学 、盛瑞传动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要加快创建国家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力争到2015年建成15家国家 级、150家省级研发中心,1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0家省 级重点实验室。同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6+7”产业要逐个建立公共平台,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和 关键工艺。要在产学研合作上实现突破。要加大招院引所 力度,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1个科研院所或 分支机构。到2015年,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联合共建50个 院所或分支机构,引进高端研发团队30个,创建院士工作站 30家。同时,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优势行 业和重点领域,建立5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 20家战略联盟跨入省、国家级示范联盟行列。要在高端人 才上实现突破。抓好国家“千人计划”、省“泰山学者 ”等推荐申报工作,每年争取10人入选省以上重点引才工 程。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扶持计划,每年重点 引进扶持2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向品牌导向的经营模式转变。 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社会认同度的体现,是企业、产品素质 的综合反映,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 根本出路。同样的产品,贴上品牌标签,价格就天壤之别 。在目前市场消费已由产品消费进入到品牌消费时代、品 牌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高级形态、要素制约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