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2014年 1月18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 ,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省政协委 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 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 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 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 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较快增长。去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 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我省经济长期积累的结 构性矛盾与芦山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洪灾等特殊性因素叠 加,稳增长形势十分严峻。在复杂的形势下,我们积极研判 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实施强工业、抓投资、促消费、推进 新型城镇化等四个“八条措施”和扩大外贸“十条措施 ”,有效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确保了全年经济稳中向好 发展。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增长10%;地方 公共财政收入2781.1亿元,增长1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2.1万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4万亿元,增长13.9%;实现进出口总额645.9亿美元,增 长9.2%;粮食产量达3387.1万吨,实现“七连增”;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 7895元,增长12.8%,增速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人口自然增长率3‰。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积极步伐。全面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 撑发展战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市(州)新增3个 、达到12个,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突出了工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1%,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左右,高 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获授权专利4.6万余件。 同时,在稳增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们下决心停产关闭 424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有序淘汰433户企业 落后产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示范县建设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万个。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比重在多年下滑后企稳回升。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1581.5亿元,增长19.4%。实现旅游总收入3877.4亿元,增 长18.2%。 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力度加大。去年我们重点推进以 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了农村产权、用地、社 保、户籍制度和金融“五项改革”。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放开户籍限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自 由转移接续,把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覆盖范围。特别是首次实施竣工公租房房源的30%面向 农民工供应制度,全省10万农民工受益。城镇化率提高 1.6个百分点左右。在城乡统筹上,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 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统筹 ”。启动改造了城市棚户区和危旧房25.6万户,开工建设 保障性住房22.4万套。组织开展了“百镇建设试点行动 ”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新村聚居点9483个,实施农村 危房改造23.2万户。 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坚持大力推进出川通道和 交通枢纽建设,其中公路、水运投资超过1200亿元,规模 居全国第一。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46公里 ,公路总里程突破30万公里,分别居西部和全国第一;水 运方面,推进“四江六港”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广安港 、南充港开港运营;铁路方面,成兰铁路等16个在建项目 进展顺利,西成客专、成贵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机场方 面,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成都新机场建设、南充机场 扩建等项目正抓紧准备或实施。水利、能源、信息等设施 建设也有新的进展,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电力装机 容量新增1404万千瓦、达到6862万千瓦,水电装机规模居 全国首位。 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民 生支出3970.5亿元,占64.1%;“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 资金1683.8亿元,是计划安排总额的134.8%。及时新增实 施了八项民生事项,启动了藏区“六大民生工程”。继续 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了611个整村推进和 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4.3万户的用电问题和 29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25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 解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4.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以上,新农合参保率 达99.2%;努力增加城乡困难群众收入,提高了最低工资和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加大了对670多万城乡低保 、农村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扶助,对786万人次困难 群众进行了医疗救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 深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等教育质量工 程深入实施,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6.3%。取消县级公 立医院药品加成,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了疾 病应急救助制度。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稳 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体育事业蓬勃 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取得新进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治安稳定。狠抓了安全生产,全 年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13.5%和 11.2%。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 药品安全事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计生、残疾人 事业和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退 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优抚标准进一步提高,军地双拥共 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建设得到加强。 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新成就。改革方面,加大了简政 放权力度,调整和取消了279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了行政 事业性收费21项;加快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务服务中 心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级试点验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民 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2%左右。继 续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政府机构改革 ,完成省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重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实现全覆盖,“营改增”试点顺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 格改革实现破题,藏区和雅安灾区争取到新的留存电量政 策。开放方面,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 西博会等国际性盛会,组织了全国知名民企入川、央企入 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举办了中国 科技城首届科博会,共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98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美元。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 企业达到200家。对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服务贸易增长 49.6%,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15.3亿美元。 外国驻川领馆增至10家。双流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8条、达 到71条,成都口岸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蓉欧国际快铁 运行良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欧亚门户的地位更加凸显。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迎难而进。面对日趋突出的环境问 题,我们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了政府责任。推进了高耗能高 污染行业改造,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单 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任 务基本完成。积极开展灰霾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危 险废物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115家企业实施了强制 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了80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8个全 国环保重点城市按新标准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对25个省 控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排名。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和92%。加快长江上游生态 屏障建设,完成营造林94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1336万亩,治 理沙化土地12万亩、石漠化土地5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提高到35.5%。继续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启 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取得重大胜利。“4·20”芦山强烈 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的以地方为主的应急救灾工作新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地动 员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斗争。抢险救援中,有166支 救援队伍进入灾区,1.6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 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前。震后7天完成抢险救援,累计救治 伤病员4万多人次,最大限度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震后 3个月内完成了过渡安置任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 ;同时,根据芦山灾区地质情况,我们全力实施地质灾害 防治“生命工程”,使灾区群众有效避免了地灾伤害。坚 持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重建,制定实施了灾后恢复 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去年六七月份,我省连续 遭受6起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降雨区与汶川、芦山 地震重灾区重叠,引发大范围洪灾和大规模地质灾害。全 省上下加强防范,组织实施抗洪抢险、防灾避险,因灾转 移群众100万人,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伤亡。得荣5.9级地震 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实施,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目前 ,各受灾地区社会安定,群众温暖过冬各项措施全面落实 ,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值得总结和铭记。面对重大灾害 和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 心不动摇,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不松劲,始终保持专注 发展的定力;面对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压力传导,我 们坚持把握发展大势,及时推出既促当前又利长远的地方 调控“组合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前八位经济大 省中位于前列;在稳增长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坚持转 方式调结构,大力度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对落后产能实 施淘汰,促进了产业转型发展。同时,我们坚持以改革精 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合作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量力而行、尽力 而为,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 怀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 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 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和抗灾救灾的同志们、 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 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 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和工 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省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 矛盾仍然突出,宏观环境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 因素叠加,不仅影响了去年经济预期目标和城乡居民增收 目标的实现,还将制约和拖累后续发展。特别是工业中传 统资源型产业比重过高,相当部分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强 ;现代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向好发展的 基础不牢固。民间投资活力有待激发,产业投资特别是工 业投资增速不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存在一定风 险,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仍然很重。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 治理能力还需提升,政风行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少数领导 干部和公务人员还存在不务实、不廉洁甚至腐败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去解决。 2014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4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 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 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 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 ,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 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 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 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 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 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3‰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研究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充分考虑了 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充分考虑改革发展大势和国家政 策取向。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发 展已全面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 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这一时期,中央 要求既抓住机遇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又抓住机遇推进经济 结构调整。中央强调确定发展目标,不仅要考虑稳增长 ,还要统筹考虑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因素 ;国家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力支持和推 动转方式调结构。我们必须顺应转型发展大趋势,切实把 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的主动 适度换挡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必要空间。另一方面,充分 考虑我省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四川这个西部大省来 讲,“发展不够、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 矛盾,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没有一定 的发展速度,我们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面临的矛盾会更深 ,存在的困难会更难。四川需要保持合理的快于全国经济 发展的速度,既主动“抓紧转”又坚持“加快赶”,务必 在提质增效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从我省面临的特 殊机遇、具备的比较优势看,我们也有条件在未来一段时 间内持续保持适度快于全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应看到,由 于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滞后,各 方面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 明显降低,我们必须更加理性地确定增长预期,抓住机遇 加大力度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年。政府各方面工作都要以改革为 统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我们将深入谋划改革,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逐项 研究和细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我们将积极推进改革,迅速 启动条件成熟的改革,在政府方方面面工作中落实改革精 神。深化改革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我们将广泛听取 各方面群众意见,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同全省人民 一道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2014年重点工作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地扩大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又对其他领域改 革具有牵引和带动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加快完善现 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 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在地方金融改革上,继 续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地方金融法人机构改革,支持 成都创建区域性金融改革实验区;在财税体制改革上,完 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和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健全 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扩大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试 点范围;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制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 录,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深 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 市场;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上,着手完善资源开发利益 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调整优化销 售电价水价结构。 开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抓住国家扩大内陆 沿边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 长江经济带等机遇,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推进对外经济 走廊建设。建立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简化境外 投资和外商投资管理程序,营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 务环境和法治环境。组织实施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第十五届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 ,举办好科博会、酒博会、旅博会等重要会展活动。围绕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大引强,注重引进企业设立区 域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力争引进到位省外资金 8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联动拓展国内外 市场,开展“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培育 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全 面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培育10个外向型产业示范 园区,打造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 国企业。支持成都争创西部内陆自贸区。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废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 ,切实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鼓励非公有制 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或参股 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允许具备条 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拓宽 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必须创新驱动发 展的关键期。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下功夫促进产学 研协同发展。切实支持组建钒钛、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等 30个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突出抓好50项重大关键技术 攻关和3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省级计划7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组织实施 ,加快培育10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 术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 名品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 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在 川开展研发设计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3500家以上。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天府英 才”工程和四大人才计划,加强人才使用、培训。 工业在我省经济中比重很大,转型升级发展尤为重要。 加快完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综合配套 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 展一批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100个战略性新兴产 品,力争七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0%,战略性新兴 产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加 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积极化解钢铁、水 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推进钢铁、水泥 、煤炭等行业整合重组,实施5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技改 项目,力争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引导白酒等产业 紧盯市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坚持抓好重大产业基地和 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 计划,促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工程”和“三网融合”,加快“宽带四川”和成都“中国 软件名城”建设,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信 息安全等新兴产业。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调结构的重大任务,也是我省加 快发展的重要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