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唐双宁在“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2003)”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唐双宁在“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 (2003)”上的讲话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唐双宁 (2003年11月11日)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WTO与中国:北京国 际论坛(2003)”成功召开,大家围绕中国加入WTO这一主 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和论述。根 据论坛的议程安排,我就“应对WTO挑战,加快中国银行业 改革开放步伐”作一发言。希望我的发言有助于大家加深对 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开放形势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增进 对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改革趋势的了解。 一、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紧迫形势 加入WTO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及银行业监管机构严格 依据WTO基本原则和入世承诺时间表,履行了银行业的市 场开放义务。与此同时,入世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和 激励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3家政策性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 司、112家城市商业银行、182家外资银行营业机构、209家 外资银行代表处、731家城市信用社、35544家农村信用社 、3家农村商业银行、52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财务公司、 1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等非银行金融机 构。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 )资产总额约26.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 85%,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 ,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四家银行”)长期以来 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 家银行资产约占全部银行业资产的60%,在国有重点企业贷 款中,四家银行份额约占80%;在国有重点建设贷款中,四 家银行份额约占7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四家银行不断采取措施加 强管理,推进各项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进一步 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目前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均 建立了资产负债比例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 分类制度、审慎会计制度,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 理、下查一级的内部稽核体系。二是促使不良贷款数量和 比例持续下降。从1999年到2002年底,四家银行按四级分 类口径测算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了13个百分点(因 2001年以前未实行五级分类),年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其 中既有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的因素,也有 商业银行自身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自2000年4季度以来,连 续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例“双下降”。今年前三 季度又继续保持这一态势,到今年9月末四家银行五级分类 不良贷款比例为21.4%,比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 余额19880亿元,比年初减少888.8亿元。三是机构人员不断 精简。特别是四家银行仅1998~2002年就精简机构约4.5万 个(其中县支行约1800个),净减少人员约25万人。 (二)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 近年来,尽管中资银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外资 银行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差距。我国现行银行业脱胎 于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制,许多银行业金融机 构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特别是四家银行,长期以来扮 演着第二财政的角色,政银不分,基本执行国家事业单位 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所有者缺位和职业银行家缺位。近 年来,这种状况虽发生很大变化,但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 金融企业相比仍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符合现代银行制度 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约束和 自我发展机制也未建立起来。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初步建立 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却存在着公司治理架构不 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等 问题,有的还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所有这些,都大大限 制了股份制银行体制优势的发挥。与上述两类机构相比 ,其他大多数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则处于 更低的水平。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大多是依照国际 通行惯例运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市场化的决策、监 督和执行运作机制,内部管理规范有序,能够适应激烈的 市场竞争。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缺陷,使中资银行经 营管理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 争需要。 二是资产质量方面的差距。尽管我们在改善中资银行 贷款质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各行不 良贷款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今年9月末,已实行五级分类 的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7%,其中四家银行 21.4%,政策性银行18.1%,股份制商业银行8.4%;仍实行四 级分类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农村商业银行 5.6%,城市信用社23.8%,农村信用社30.3%,信托投资公司 42.4%。相比之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则要小得多,如花 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只有2.7%和3%。较高的不良贷款给中 资银行特别是四家银行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影响了中资银 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资本金与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与资产质量低下 相对应,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就目前 情况看,按中国现行标准,不考虑拨备等因素,也只有国 有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以及 股份制银行中的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 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的资本充足 率基本达到了8%,其余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未达到8%的要求 。中资银行资本金比率偏低,表明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 强。另外,许多中资银行盈利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亏损。 四是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除上述几方面外,中资银 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业务大多局限于传统 的存贷款领域。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盈利 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金融机构将享受同 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将日 趋明显。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外资银行的优势地位将会 不断增强,不可避免地将对中资银行产生冲击,主要表现 在: 一是优质客户流失的冲击。鉴于外资银行能够提供优 良、高效的金融服务,高端客户群将发生分化,一些效益 好、信用佳的优质客户将会转移至外资银行。优质客户的 流失将降低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是优势业务的冲击。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将首先抢 占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信用卡和信用证 等中间业务。据统计,目前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 已占到市场份额的40%以上。迫于竞争压力,中资银行的 业务将大量退守在存贷款等风险高、收益低的传统业务上 。 三是金融创新的冲击。外资银行将凭借其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丰富的管理和操作经验,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衍生金融产品,并凭此获取丰厚的利润。中资银行缺乏自 主创新能力,所从事的金融创新业务也大多停留在模仿阶 段,很难在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前沿领域获得竞争主动权 。 四是人才流失的冲击。外资银行内部具有灵活的激励 机制和丰厚的薪金收入,这将对中资银行的优秀人才产生 很强的吸引力。目前一些发达城市的中资银行已出现了人 才流失的现象,一些业务骨干纷纷进入外资银行机构。 (四)加快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之间必须遵循良性互 动的准则,改革需要开放,开放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改革 ,二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银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全 面发展。根据入世承诺,到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 ,届时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 竞争。而在此之前,如果不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资 银行特别是四家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 差距将越来越大,其后果不仅中资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 ,还会延缓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带来严重后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的竞争越来越激 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绝大多数国际先进银行都建立了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借此产生出持续发展和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