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团委书记在2010年全省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推进会议东莞现场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 10年全省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暨 “两新”组织团建 工作推进会议东莞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0年全省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暨 “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推进会,这既是一次总结提升的会 议,更是一次动员部署的会议。刚才庞国梅同志代表东莞 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东莞市委、市政 府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东莞各镇街分管共 青团工作的领导也都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借此机会,我代 表团省委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的东莞市党政 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广大团干部表 示诚挚的问候!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提炼一段时间以来全省基 层组织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基本经验,部署下一阶段推动 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实 现路径和工作载体,动员广大团干部结合全党开展的“创 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入基层、支持基层、鼓励基层 ,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过程中锻炼能力,在 走进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中体现团干部的作为和价 值。 刚才,陈东同志传达了团中央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 工作会议及全团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对今后一段时间全省 共青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七 位同志的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了自己对工作的 思考和具体推进措施,对接下来推动全省非公团建工作有 很好的启发作用。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正确估计全省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工作成效,增强 做好基层工作的信心 2008年全省开展“团建创新年”活动以来,全省各级团 组织和团干部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的 工作要求努力工作,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在基层组织建 设和基层工作试点,乡镇(街道)层级组织格局创新试点 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初步激发了基层组织的创造 能力,基层工作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力有了 明显的提升,得到了党政领导的认可和好评。主要表现在 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团组织和团干部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重要性的认 识得到不断提高。省第十二次团代会以来,全省共青团组 织对以往经验教训进行了有效梳理,先后出台了全省“团 建创新年”活动、选派省市团干部到团县委进行驻点指导 、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县级团干部交流挂职、开展 大规模的团干部培训等一系列抓基层、打基础、强团建的 举措。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明显感受到,基层团 建依然任重道远,工作局面距离我们的目标仍然还有很大 的差距。但同时我们也强烈感受到,对于基层团建,抓与 不抓不一样,狠抓与一般抓不一样,集中力量抓与分散抓 不一样。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不仅是团的基础在基层 ,团的活力在基层,团的创造力也在基层,团干部也只有 在基层才能更好地贴近青年、了解青年真实需求,才能找 出过去开展群众工作的不足之处。团的资源只有倾斜到基 层,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应。可以说,高度重视和全力支 持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已经成为全省广大团干部一种 自觉的思想意识。 二是支持基层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大。两年来,省市两级 团委支持基层的工作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3000万 ,我们选派了近300名省、市团委机关干部到全省123个县 (市、区)团委指导工作。我们利用“活力在基层”、 “飞扬的红领巾”、广东青年社团活动竞赛和志愿服务专 项资金运作项目四个网络平台,直接支持基层开展工作。 制定团委机关干部蹲点指导调研制度和联系基层分类指导 制度。全省不少的县、镇,尤其是东莞、中山等市的镇街 团组织也积极开动脑筋、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基层开展工 作。 三是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形成了一些可贵的工作经 验。在驻点工作方面,驻点干部对基层工作进行了许多有 益的探索,推动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比如驻点肇庆市广宁县、河源市龙门县的团干部分别推 动县委出台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见,每年按 照全县青少年人口数把青少年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广 州市番禺区实现“党团建设同步抓、党团任务同步定、党 团阵地同步建、党团教育同步促、党团经费同步拨、党团 考评同步操”,从内容设计上规范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运行 ;江门市新会区在所有镇街都建立了青年中心,把基层组 织建设和服务青年工作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在团建试点工 作方面,如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凡有3名以上团员的船舶都成 立团支部,强化流动团员管理;中山大学团委建立暂缓就 业毕业生网上团委和在45个二级团委(团总支)建立工作 站;深圳市团龙岗区委建立在粤务工柳州青年服务站团工 委,开设了为外来务工团员青年服务的窗口;佛山市网友 俱乐部建立22个兴趣Q群团支部,网络团员人数1755人,实 名注册团员666人,先后开展了600多次活动,活动最高参与 人数近4万人,在依托网络建团和开展线下活动的有机融合 方面探索了新路。在基层组织格局创新试点方面,全省有 300多位来自非行政系统的优秀青年被选聘到57个乡镇(街 道)团委班子,使基层团的工作力量大大增强,基层团组 织更有活力,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湛江安铺镇建立团委班 子和班子成员任期承诺制和公开述职评议制度,大大激发 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其中一名兼职副书记就解决了400个 青年的就业问题。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扩大了联系青年群 众的渠道,调动了社会资源,解决了基层团干部工作力量 不足的问题,也为更好地探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全 体青年”要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是团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工作能力也得 到了锻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归根到底要靠团 干部去落实,也是对团干部的政治意识、理论素养、工作 能力和工作作风最直接的历练。总的来看,在这场加强基 层组织建设的持久战、攻坚战中,广大团干部锐意进取、 艰苦奋斗,在工作中体现作风,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工作 作风和工作能力都有了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有责任 、能吃苦、善创新的干部。他们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责 任意识,能够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突出问 题和薄弱环节,真抓实干;他们能够真正地心怀基层、服 务基层,在为基层工作投放、注入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在克服困难、解决矛 盾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创新意 识、统筹协调等各方面能力水平得到了扎实提高。这些同 志是我们推进事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的后备干部资源。我们也由衷地希望 全体共青团干部向这些优秀干部看齐,勇于面对挑战,碰 到困难不回避、遇到问题不绕弯,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的艰苦工作中历练自己、丰富自己,使我们今后的路走得 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二、找准当前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共青团组织的根本职责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 群众基础,根本任务是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 ,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对照根本职能和 根本任务,我们感觉到在实际工作中共青团工作面临以下 三大挑战:一是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由于党的历史方 位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转为市场 经济条件下执政,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共青 团组织在凝聚青年方面存在着极大挑战;二是当代青年的 政治表达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般情况下不关心政治 ,但是有极端事件发生的时候,涌现出很高的政治热情 ,甚至会有极端化表达。所以我们要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 引和凝聚,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三是面对科 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带来的 社会变革对当代青年的深刻影响,过去传统的空间聚集方 式和行政化格局确定的组织建设方式遇到了新的挑战,我 们要善于用青年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方 式作为新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载体,从而达到吸引青年、影 响青年的目的。 在基层团组织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觉得存在四大矛盾 :一是目前组织覆盖的面和需要覆盖的群体之间存在巨大 的差距;二是青年群体的多样需求与团组织工作服务能力 和“产品”供给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三是基层繁重的工作 量与有限的工作力量之间的矛盾;四是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任务的艰巨性与目前制度支持、资源供给不足存在的矛 盾。具体表现在:第一,组织对青年覆盖未能适应青年群 体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基层组织对青年的覆盖 面十分有限。除对在校学生和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青 年能够进行有效的覆盖以外,绝大部分青年游离于组织之 外,尤其是大批在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中工作的青年。 第二,基层工作难以活跃,基层组织普遍缺乏对青年的吸 引力。有的基层团组织根本就没有组织骨干,有的根本没 有组织,或者成立了组织之后,不知道这个组织要干什么 ,没有很好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路径,没有积极开展工作 来服务、影响和吸引青年。第三,基层团干部的素质参差 不齐、力量薄弱。全省有一万多专职团干部和两万多兼职 团干部,与需服务的4600多万青年群体数量上非常悬殊。 而且很多兼职团干“身兼数职、身不由己”,以至于基层 的工作力量很薄弱。目前尚缺乏吸引优秀青年参与基层团 青工作的机制,缺少对基层团干部大规模、有制度保障的 培训。第四,支持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有效机制远未形成。 尤其是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领域的团组织,在如何注入 资源使之有发挥作用的持久动力,如何有效帮助、影响和 服务青年等方面缺乏制度支持和有效工作路径。 面对这四大矛盾,经过我们的实践和思考,形成了一些 初步的想法,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一是瞄准我省聚集青年最集中、组织建设又最薄弱的领 域,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全省团组织对青年覆 盖的重大突破。尤其要对非公企业中的务工青年群体、新 社会组织领域的青年群体和这两个领域之外的农民工群体 ,要找到有效的组织建设载体,实现对青年的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