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委书记在咸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委书记在咸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 的重大决策,是在科学把握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 刻理解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基础上,对“三农”工作指导思 想的深化和升华,充分体现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 “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的强烈 愿望和根本利益。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党的十 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连续三年出 台了含金量很高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受益面很大的一 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指导和加强“三农”工作的新理念 、新认识、新举措。所有这些,都有力地加强了农业的基 础地位,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 拥护。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 样,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 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粮食、果品、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 业进一步壮大,综合效益稳居全省前列;一批独具特色的 龙头企业相继建成,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 业步入竞相发展的快车道。 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对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 业大市来说,任务繁重而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既是 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党和人民交予的历史重托 ,更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西部强市的千载难逢的历 史性机遇。因此,我们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高 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一系列 文件、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 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 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 ,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强农村党组 织建设作为根本保证,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进 展,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确保我市的 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前列。 下面,我着重围绕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 农村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突破是前提。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最为受益、最为拥护的实事工程。长 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广大农 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生存环境,迫切希望能过上和城里人 一样的生活,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舒适方便的卫生设 施、平坦便利的道路交通。只有把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基础工程”和 “民心工程”来抓,才能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 持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 好局、起好步。因此,我们要把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把新一轮的农村公 路、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改水等工程抓紧抓好,通过坚持 不懈地努力,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有比较明显 的变化。要着力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 设和乡村道路、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能源、电网、 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亭口水库、东庄水库以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大型骨干工程,认真实施农村 “2+5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绿色家园,改善农村 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提升是关键。应该 说,我市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 比较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作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咸阳农业发展的层次,为农村经济 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动力,确保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 在全省走在前列,成为排头兵、领头羊,真正使农民群众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广受益、受大益、得实惠。围绕 实现产业新发展,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三大标准 化生产基地,提升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努力 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服务 格局。加快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步伐,积极推进“市 (院)校合作”和“专家大院”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努力增强农产 品市场竞争力。要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市场情况,大力 发展烤烟、杂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努力 做到县有主业、乡有规模、一村一品、一户一技,开辟农 民增收新渠道。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要坚持 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精心组织 ,优化服务,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自发无序向有组织、由 单一向多元化、由资源型向开发型、由体能型向技能型、 由务工型向创业型输出的转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 ,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路边经济、庭院经济等非农产业 ,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