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稿(十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稿(十一)       首先,我代表市委、代表市委党校对参加本届市委党校 市管干部进修班和青年干部进修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 迎!       这次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研究的题目是:领导干部要做践 行群众路线的典范。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呢?党的十八大作 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部 署。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 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7月开始,教育实践活动 在中央和省一级全面展开。从明年1月开始,市县两级也要 启动教育实践活动。我讲这个题目,也算是对大家提前培 训和热身,希望大家在思想上、认识上能够有所提高,更 好地践行好群众群众路线。       这次活动,中央将xx省定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联系点,总 书记在7月11日至12日到我省专程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为什么新一届党中央要大张旗鼓地强调群众路线?这次活 动对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又意味着什么?今天,借助党校 这个平台,我想就“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为什么要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怎样才能践行好群众 路线”等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党的干部,首先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这里先回顾几 个概念: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 干部路线是什么?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 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是什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 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这三个概念都提到“路线”。什么是路线 ?路线本指经过的道路,引申开,就指思想上、政治上所 遵循的根本方针、准则,也指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准则。       那什么是群众,或者说群众是谁?字典中解释,群众一 指“大众”,二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等 组织的人”。我们讲的“群众”主要是指我们直接的工作 对象、服务对象。每个领导干部直接打交道的群众就是自 己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可以是工人、农民、企业家 ,也可以是小商、小贩、农民工等等;同时,我们自己也 是群众,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不是游离群众之外的 另类,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们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 员。       那么这两个重要概念合起来,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呢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讲的是党与群众的关 系问题,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的含义概 括地讲,就是党章中明确提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 群众的自觉行动。”       从历史、现实,理论、实践等角度分析,党的群众路线 至少具有五方面的特性。一是实践性。党的群众路线的形 成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与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实践紧密相连。二是目的性。党的群众路线内涵有 “一切为了群众”和“到群众中去”,这就是明确目的。 三是本源性。“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这体 现了群众路线的本源性。四是互动性。“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这个一“来”一“去”的过程,说明党的群 众路线是双向的,是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前提的,即从 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五是时代性。随着时代的 发展,在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 富、外延不断拓展,并呈现出新的价值内涵与方法要求。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1929年9月28日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信中指出 :“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 去干。”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群众路线的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党的工作中得到更加自觉的运用,并不 断丰富完善。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 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 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 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 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 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 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 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 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表明党的群 众路线达到了成熟。       在随后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党的群众路线有三 次系统的总结和概括。第一次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党 的七大召开前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 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第三次“左 ”倾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党 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和 《愚公移山》的闭幕式讲话,都着重讲了群众路线问题。 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 的党章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 线思想,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 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第二次是在1956年 党的八大上。这集中体现在八大党章和邓小平同志作的关 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同志说:“从第七次大会到 现在的十一年间,党的实际斗争的经验,给了这一路线以 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因而在党章草案中,这一路线也得 到了进一步的反映。”八大党章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 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 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 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八大党章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 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 线的传统”。第三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决议对 群众路线的理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群众 路线的内涵在八大党章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 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三大党章 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现在,我们 使用的就是这个表述。另一方面的贡献,是把“群众路线 ”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放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认为这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 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 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丰 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 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 ”这样高度的评价,突显了群众路线在我们党的指导理论 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二、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中央统一安排,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 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贯穿“照镜子、正衣冠、 洗洗澡、治治病”,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 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 ,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 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时提出 了“三个必然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十 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 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要深刻 领会,努力提高对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迫性的认 识。       下面,我从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开展教育 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群众路线传承了中华历史文化精髓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政治传统 ,历朝历代都对“民本”思想有所深化和发展。《尚书》 中说:“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 是,对百姓只能亲近团结,不能视之为被奴役者。百姓是 国家的根本,只有这个根本生活充实了,国家才能安泰平 安。《孟子》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 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 勿施尔也。”意思是说,要想取得最高统治权,在于获得 民众的拥护;要想获得民众的拥护,在于获得民众的认同 ;获得民众认同的方法是:民众所喜欢的,就为他们聚积 起来;民众所厌恶的,就不要加在他们头上。西汉时期的 贾谊提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 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 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意思是说:所有的治 国方略无不以百姓为本,国家、君王和官吏均以百姓为本 ,国家因百姓而安危,君王因百姓而威侮,官吏因百姓而 贵贱。宋代的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意思 是说,天下应干的最大的事情没有比体恤百姓更重要的。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统治者开始时都是借助人民的力量上台 的,那时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有比较清醒的了解 ,因而往往采取一些符合或迎合人民群众要求的措施,励 精图治,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样,历史上便出现了“文 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但是,封 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只把民心、民力当成夺取政权的工具 ,一旦统治地位巩固以后,就容易忘乎所以,统治集团内 部的腐败就会滋长蔓延,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人亡政息。所 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一执政规 律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被验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镜 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实包含着三个典故。 “照镜子、正衣冠”出自《贞观政要》:“太宗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意思是,关注百姓,以人为鉴,才能防止上下不通的 弊端。关注历史,以史为鉴,才能从前车之覆中汲取教训 。“洗洗澡”出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 造、观念更新的“洗澡运动”。钱钟书夫人杨绛的名著《 洗澡》概括了那段历史。意思是,时代转型过程中每个人 的自我反思、自我超越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的内 心世界也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治治病”出自1942年延 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惩前毖后,治 病救人”。意思是,整风运动不能走极左路线,采取那种 “一棍子将人打死”的野蛮办法,而应该采取纠正与帮扶 相结合、批评与团结相结合的办法。可见,我党开展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渗透着对历史的借鉴和反思。       (二)群众路线是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 重要法宝       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 原因。对此,毛泽东有句话讲得很透底。他说,“一切问 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 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 ,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 众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 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 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等的却占85%。苏联解体、苏 共解散也就没了悬念。从我党发展历程来看,什么时候党 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就有蓬勃的生机 和无限的活力,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 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 就受到威胁,党领导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建党初期,我 党的早期骨干虽然是知识分子,但党一成立他们就深入到 群众里头做工作,牢牢把握住了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最大的 政治优势。其中,毛泽东在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 ,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 迅猛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给群众谋利益,革命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 地,为群众修桥、筑路、打井、办教育。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扶助农民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减轻负担;组织起来办合作社、运盐队,活跃城乡经济 ;帮助群众提高文化水平等等。因为想人民之所想、急人 民之所需,我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解 放战争时期,出现了“最后一粒粮,拿去做军粮;最后一 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女,送到咱队伍上”的感 人场景。淮海战役期间,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合计不过 60万人,总数少于国民党军的80万,但543万支前民工抱着 “毁家支前”的决心,在两个多月内,共转运伤员11万人 ,送达前线粮食5.7亿斤,弹药物资330万吨,形成了世界 战争史上的奇观。陈毅曾万分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 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 命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 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人民的路线,就是群众路线。但在1958 年“大跃进”和十 年“文革”中,尽管我们党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反修防修,出发点是好的,但脱离实际就必然脱离群众 ,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