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任勇:治理理论研究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治理理论研究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任  勇 内容提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治学学 者基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中国语境和实践对 治理理论进行多样化阐述,逐步形成立足本土、借鉴国外 的中国治理理论。中国治理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国家与社会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 法日益多样、研究成果实践性强等特点。今后,治理理论 研究应更加注重本土化,聚焦新时代特征、关注前沿热点 问题,更好地为我国治理实践提供学理支撑。 治理可以说是当代政治学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在 我国,治理理论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经历了学习推 介、议题拓展、内容深化等不同阶段。随着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治 理研究中,对我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 ,着力建构中国政治学自己的治理理论。治理理论研究在 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为不同领域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有力 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注重点领域 “治理”这一概念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晚期,但它 真正进入现代学术研究视野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 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危机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 长危机的现实情形,需要对传统的国家、政府角色进行重 新定位和调整。治理理论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种现 实需要,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那时的治理研究是围 绕国家、社会、市场的关系展开的,以社会秩序可持续和 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重点关注公共权力获得和运行以 及相关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过程。 我国政治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治理理论 。学者们基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中国语境和 实践对治理理论进行多样化阐述,逐步形成立足本土、借 鉴国外的中国治理理论。具体来说,治理研究主要涉及国 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两对关系成为中国治理 理论的重点研究领域。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治理研究的 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不断 增强,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日渐高涨,社会组织 不断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及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或政府的力量 ,还必须更多依靠人民群众,重视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在及时回应人民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利益 主体的积极性。政府需要改革机构设置和优化职能配置 ,重视运用新兴信息技术等手段,更多运用协商、合作等 治理方式,实现国家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 最初的辅助性作用到基础性作用再到决定性作用,我们经 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对此,治理研究一方面强 调不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微观管理和直接 干预,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善于运用多种政策工 具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另外一 方面也强调在一些治理领域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公共 服务市场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 多种办法,提高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 ,更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 力和社会创造力。 展现自身特色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治理理论在中国 政治学研究中扎根成长提供了机遇。学者们逐渐摆脱简单 学习推介的局限,结合中国治理实践对原有治理理论进行 本土化改造和提炼。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我国治理理论 研究日渐成熟并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后,治理理论的形成 与发展始终与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结合在一起。随着国家 、社会、市场的发展变革,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 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治理理 论研究涉及的行为主体更加多样,所依赖的约束性条件也 发生着变化。于是,治理理论能够解释的范围不断扩展 ,并与不同行为主体和制度场景结合,形成了诸如国家治 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城市治理等研究领 域。在这些研究领域,政治学界围绕治理问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