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委会报告: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 让淮阴富民强区之路越走越宽阔 ——在区委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刘 泽 宇 (2017年7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区委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 想,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 策部署和全省苏北发展座谈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最 新要求,动员全区上下紧扣“两聚一高”,围绕“两 大目标”,推进“两全一新”,进一步深化认识、形 成共识,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让淮阴富民 强区之路越走越宽阔。下面,根据区委常委(扩大 )会议讨论精神,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广泛凝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度共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 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在全省苏北发展座谈 会上,省委李强书记要求苏北克服传统路径依赖,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要求淮安打造有自己特色 的生态经济区、经济块。在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市 委姚晓东书记强调,要充分放大淮安生态资源优势 ,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对此,我们必须主 动顺应发展大势,自觉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全面适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切实增强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新路,扎实推进富民强区行动,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幸福指数。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是旗帜鲜明讲政治 的具体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发表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 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 文明衰”等重要论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苏 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市委也提出要加快把淮安建设成为江苏绿色发展示范 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引领区。作为县区,贯彻落 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牢 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 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 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把中央和省市委对我们的 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是立足实际快转型 的现实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迫切 需要我们啃硬骨头、涉险滩。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新路,是发展方式的变革和优化,必将面临重重困难 和阻碍。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 心,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 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走好这条发展新路。而且,在 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接续奋斗下,淮阴有条件、有基 础、有优势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有条件主 要是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明确提出,苏北 县区要放下GDP增长包袱,不为GDP增长多一点少一点 而纠结;市委围绕省委的决策部署,确定了打造“绿 色极核”“绿色枢纽”“绿色引擎”新定位,为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坚定了我们走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的信心和决心。有基础主要是良 好的生态环境。淮阴是国家级生态区,区内贯穿着盐 河、古黄河等一系列河流,生态是我们最鲜明的底色 。而且土地开发强度相对不大,后发优势明显,是我 们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最为宝贵的资源。有优 势主要是日益凸显的产业优势。近年来,我们依托资 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以现代工业、新兴服务 业、特色农业为重点的绿色高端产业体系,国家级高 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商贸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 稳步推进,德科码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骏 盛新能源等高端项目相继落户,全区发展已经站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为我们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奠 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是全心全意惠民生 的实际行动。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 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 境就是改善民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 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 计”到“要生态”的变化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 指数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想人民所想,解民生所难 ,把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是我们党委 政府的职责所在和基本义务。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内在联系,将推进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发力点,作 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增长点,把“最公平的公共产 品”做足,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实,既保护生 态环境,解决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干净的水、 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又着力实现 生态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富民效益,让人民群众 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科学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方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洞悉发展规律、深察民 生福祉、彰显执政担当,是全体人民在发展问题上的 “最大公约数”之一。我们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 路,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推进的方式 方法问题,把握关键和要害,明确目标和要求,找准 措施和路径,努力使每一项决策都贯彻生态绿色理念 、每一个项目都体现生态绿色标准、每一件工作都符 合生态绿色要求,真正把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工 作全过程、落实到工作各方面。 我们所追求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目标是 :通过努力,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努力建 成绿色环绕、水秀城美的宜居淮阴,管理高效、布局 合理的文明淮阴,活力迸发、宜商宜业的繁荣淮阴 ,特色鲜明、底蕴浓郁的文化淮阴。 绿色环绕、水秀城美的宜居淮阴,就是坚持多规 融合,围绕群众需求和发展需要,发挥“两水”穿城 优势,积极构建郁郁葱葱的城市生态隔离带、纵横交 错的道路和水系绿色长廊、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和生 态公园,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建设生态绿色淮阴 ,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处处见绿、 处处有景、处处花香的宜居之城。 管理高效、布局合理的文明淮阴,就是注重从全 局战略高度搭“骨架”、绘“底本”,坚持高起点规 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科学前瞻的规划体 现理念、统一思路、引领未来,切实提升城市能级和 功能品质;就是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弘扬城 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 生活方式和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活力迸发、宜商宜业的繁荣淮阴,就是紧扣“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部署要求,充分用好淮安电商创 业孵化中心、中业慧谷软件创意园、江淮科技产业园 等平台载体,建立健全促进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让 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淮阴,更多的客商愿意投资淮 阴,更多的外来人员把淮阴当作自己的家,构建大众 创业蔚然成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良好格局。 特色鲜明、底蕴浓郁的文化淮阴,就是始终将特 色化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过 程,突出做好“文、古”两篇特色文章,以特色彰显 个性、凸显魅力。“文”就是做好爱心文化、红色文 化、韩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新建一批具有淮阴鲜明 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游园和文化景观,全方位多角 度展示淮阴厚重的文化底蕴。“古”就是深度挖掘和 利用千年古县资源,加强对渔沟、码头等历史古镇、 历史遗存的保护和修缮,让人们看得见历史、记得住 乡愁。 我们所追求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体目标是 :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区建成 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60%;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 ;万元GDP能耗下降17%,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 超过75%,地表水优于三类水质的比例达到70%;城乡 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分别突破4万元、2万元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群众法治满意度达95%以 上,公众安全感达97 %以上,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 目标任务。 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准确把握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准确把握生态绿色与发展的关系。我们提出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只是发展 方式、发展路径的优化。要深化改革推动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对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要求,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除体制机制束缚、解决 突出问题;要立足实际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找 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不做跟随者、不照搬照抄、不简 单模仿,走出具有淮阴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 路。二是准确把握生态绿色与富民的关系。老百姓既 希望发展不要破坏环境,又希望通过发展提高收入 ,改善生活。我们不能只讲生态绿色,如果生态绿色 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那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 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最终目标,铭记“民富为先、民 享为要、民安为基”,加快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 发展同步增长,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同步提 升,社会治理方式和治理效能同步提高,让幸福成为 淮阴人民最鲜活的感受。三是准确把握生态绿色与政 绩的关系。发展路径的变革,肯定会带来阵痛,尤其 是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道路的坚持上有历史耐 心,始终保持政治定力,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久久 为功,坚决防止急于求成、急功冒进,坚决做到一张 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三、切实瞄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全局性工作,是一场关乎发展路径调整的深刻变革 ,必须找准重点,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 一要培育绿色支柱产业。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 色发展,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产业选择是关键 。要持续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调高、 调强、调轻、调优、调绿为导向,推动产业高端化发 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 大支柱产业。 调高,就是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依托现有产 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培育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两 大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 及零部件三大新兴产业,鼓励产业融合化、集聚化、 智能化发展,以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工业经济驶入转 型升级快车道。传统产业主要在注入新技术新模式上 下功夫,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攀升。 新兴产业主要以德科码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 、骏盛新能源等高科技项目为依托,加快集聚上下游 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力争到 2020年,全区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占全区工业开票销售 达80%以上。 调强,就是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高度重视项 目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落实四套班子领导挂钩 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机制,深入开展“百名公仆 服务百户企业”“百名博士帮百企”活动,坚持“周 三督查、周四汇总、周五反馈、周六会办”项目推进 制度,用好重点项目微信群、“店小二”服务卡和服 务笔记,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到项目和企业一线开 展服务、解决难题,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企业尽 快盘大做强。尤其是对双汇食品、万邦香料等30户重 点企业,对德科码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骏 盛新能源等超百亿元项目,要制订个性化服务措施 ,力争培育出更多的行业“小巨人”。 调轻,就是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做精高端商贸 产业,用好中业慧谷软件创意园、江淮科技产业园等 平台载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努力实现 一栋楼就是一个园区,一层楼就是一个企业。做特文 化旅游产业,按照“一核两带三区四镇”文旅发展布 局,以旅游文化节为龙头,精心策划贯穿全年的乡村 全域旅游活动,对外树立城市形象,对内拉动旅游市 场,努力打造“游在淮阴”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做强 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发挥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加 快养老养生特色小镇阳光新城、渔沟医养融合中心等 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和延伸健康服务产业链条。做大 现代物流产业,加快推进淮安现代物流园、城东港物 流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力争通过 2至3年的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的物流支柱产业。 调优,就是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坚持招 商引资任务一下三年考核体系不动摇,倍加珍惜现有 来之不易的资源和有限的发展空间,严格落实项目评 审机制,严把项目质量关,突出投资强度、亩均产出 、环保水准、工艺水平、技术层次,大力推进产业招 商、基金招商、专业招商,着力推动招商引资从数量 招商、企业招商向质量招商、产业招商转变,真正从 源头上使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 济质量变“优”。突出抓好外资外贸工作,用好淮阴 在外资招引方面的品牌效应和集聚优势,加强与国际 知名投资公司合作,强化抓真外资、真抓外资的鲜明 导向,每年引进1个以上投资超5000万美元的外资大 项目,确保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外资到账占外资到 账总额的50%以上;积极推动区内企业“走出去 ”,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拓宽出口渠道,推 进外贸市场多元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 、价值链、物流链。 调绿,就是着力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深入推 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 伐,依法依规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 度集聚,大力推广农村土地耕作服务社、家庭农场等 农业经营新模式,加快建设沪江牧业、通阳光伏等重 点农业项目,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快农 业结构调整,立足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科学规划特 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凌桥大米、丁集黄瓜等特 色品牌,推动农业产业链前后延伸,让农业成为农民 增收的“富矿”。 二要打造绿色平台载体。与周边县区相比,淮阴 发展的优势之一就是高层次的平台载体多。发展道路 的转变,各类平台理应走在前,争做转型升级、探索 新路的“先锋队”。 国家级高新区要在抓高促新上下功夫。严格按照 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着力推动园区向现代园区特别是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要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加快 建设科技孵化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特色产业园区 ,构建产业科技发展基金、重大公共技术平台、协同 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创新发展平台,全面促进高端科 技、高端人才、高新产业集聚,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 群,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智能 制造普及率,向着苏北一流高新区阔步前行。力争到 2020年,园区内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0家 ,建成10家以上研究院(所)、企业研发总部,拥有 15个企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投入 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新增 授权发明专利数超过120件。要把引才工作摆到重中 之重的位置。对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 急需的人才,特别是高端和领军人才,舍得下本钱 ,想方设法引过来、用起来。今后,每年要引进国家 “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人才”2人、市“淮上英 才”领军人才5人。要着力做好“产城融合”文章。 不断深化区域内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协调发展,规 划建设智力密集区、科技商务区、产业集中区、生活 配套区和特定功能区,全力建成以科学规划为基础、 以重点板块为依托、以现代功能为支撑、以高效服务 为品牌的产城融合示范区。要加快五大片区产业园区 建设。抢抓行政机构获批机遇,加强管理,注重统筹 ,做到基础统一建设、规划统一调整、产业统一布局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园区,实现差别发展、错位发展 ,尽快建成高新区重大项目配套加工区和中小企业集 聚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近年 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验收标准,按照现代农业 科技示范区、“四化”同步先行区、农村改革创新试 验区和城乡统筹样板区的目标定位,在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要素集聚、特色产业培育、改革创新等方面精 准发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规划、功能布局 ,深化与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农业科研机 构合作,加快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转化 ,大力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农业等领域重点企 业,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作好示范。要进一步推动核 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不同层次协调发展,带动更多 乡镇建设优质的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推进优质稻麦、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等 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区农业高效、特色、规模发 展作出更大贡献。 商贸服务中心要在兼容并蓄上下功夫。紧紧围绕 全市电子商务集聚区、创新创业首选区建设目标,科 学规划功能、产业、市场群布点,推进不同产业、不 同业态的有机融合。要一手抓市场的主体培育、体量 扩大,加快德国小镇、雷尼奥小镇、电商创业孵化中 心、曼度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借助淮海路城市主干 道、淮阴人民医院等有利资源,建设辐射周边的集商 办、购物、餐娱、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体 集群,打造淮安商业副中心。要一手抓市场的品质提 升、商气集聚,制定出台电商企业集聚、优质商业进 驻、特色街区培育的政策机制,完善商铺购买及租赁 、就医就学等方面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商贸服务类高 端项目,不断增强市场的发展活力、核心竞争力。今 后,每年要引进重大商贸服务类项目5个,引进电子 商务企业30家。 三要构筑绿色城乡空间。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 色发展,生态环境要美,功能配套要全,城市品位要 高。要巩固深化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成果,以人的城镇 化为核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环境 ,提升人文社会环境,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 进典范。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要突出建设与治理并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