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委会报告:聚力聚焦真抓实干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聚力聚焦 真抓实干 以“两聚一高”新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张 育 林 (2017年7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 届二次全会和泰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 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和组织全市 上下聚力聚焦、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 标任务,以“两聚一高”新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 召开。 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讲三个方面的问 题。 一、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 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自觉践行新理念,主动适 应新常态,紧紧围绕“聚力创新快转型、聚焦富民奔 小康、争当苏中排头兵”目标追求,深入细致抓谋划 、集中精力抓推进、求真务实抓落实,经济社会继续 保持“稳中快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1、经济运行稳中快进。切实加强形势研判,采 取有效措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4.15亿元,增长8.2%。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35.1亿元,增长8%(同口径增长 17%),税占比82%,分别在全省县(市)中列第9、 第6和第9位,在苏中县(市)中列第3、第1和第2位 。财政管理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和省财政厅表彰奖 励。征收期工业国税开票销售708亿元,增长24.2%。 工业用电量23.4亿千瓦时,增长14.9%。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121.7亿元,增长12.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1.1%。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7.8%。新增高效设施农业 1.04万亩。 2、创新转型步伐加快。扎实推进项目大突破 ,项目招引建设保持了“持续发力、滚动开发、快速 推进”的良好态势。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9个 ,计划总投资20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符合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45%,新兴产业项目 占比达38.5%。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 99.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固定资产投资 317.6亿元,增长17.3%,其中产业投资279.2亿元 ,增长15.5%。完成设备抵扣税3.05亿元,增长 118.9%。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9个、重点智 能化改造升级项目31个。围绕“五个加快”,持续加 大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力度。上半年纳税超千万元企 业达31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家。实现新兴产业产值 383.4亿元,增长10.6%,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2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5.7亿元,增长 11.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9%。创新动能不断集聚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45%;完成专利授权 471件,其中发明专利79件;人才科技广场投入运行 ,琴韵小镇成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建成离岸孵化基 地46家,新增在孵项目130个,落地项目43个。中丹 、凤灵等4个品牌入选省重点培育国际品牌。扎实推 进“263”专项行动,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在我 市启动,关停化工企业39家、砖瓦厂12家,淘汰落后 铸造产能6万吨。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1家报会 ,1家进入辅导期,2家在“新三板”挂牌。大力发展 绿色金融,强化金融生态建设,新增贷款余额 75.34亿元,增长16%。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受到国 务院办公厅表彰奖励,成功创成省土地节约集约模范 市。 3、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落地。审定41家市级部门行政权 力事项6831项,所有行政权力与省、泰州实现“三级 四同”。完成首批“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编制 工作。大力推行企业审批“全程代办制”,初步建立 覆盖全市的代办组织体系。高标准实施“3550”改革 ,“三证照”办理时限提升到“3445”。园区发展能 级不断提升,“三区三园”工业国税开票、工商税收 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93.2%和71.6%。园区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综合配套能力持续增强。稳步 推进园区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招商活力进一步增强。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上半年新引进外资项目16个,其 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协议利用外资 11.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完成外贸 进出口16亿美元,增长38.9%;外经营业额1.8亿美元 。 4、城乡建设有力推进。以新一轮“四城同创 ”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同步推进 城北片区控规更新和城市设计工作,开展城市交通、 快速路体系、公共停车场等专项规划研究。实施澄江 路城市化改造,羌溪北路、拱极路等8项市政基础设 施工程顺利竣工。龙河湾公园等32项绿化工程全面完 成。城市污水管网及截污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 进,完成济川路、国庆东路、长征路污水支管接入工 程,城北片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交付运行。扎实做好 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大力实施农贸市场、 “三类”工地等专项治理。十大生态工程全面启动 ,沿江生态文化景观带建设有序推进,虹润湿地公园 、生态防护林等工程加快实施。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 进,马甸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城区东南片区 实现全面控水目标。城乡道路网络不断完善,355省 道开工建设。持续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治理村庄黑臭 河道273条。 5、质量民生持续改善。建立居民增收联席会议 制度,制定实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三年行动 计划,深入推进富民增收五大行动。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达20152元、9809元,增长8.6%、 8.5%。新增私营企业1616家、个体工商户6293家,增 长33.22%、51.93%。新增城镇就业6482人、转移农村 劳动力1950人;新增创业9243人,带动就业34972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5%以内。基本社会保险 覆盖率达98.75%;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 到每月125元,增长8.7%;实施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 、特困职工、重病患者三类群体基本医疗保险救助政 策,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城乡低保标 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民生实事工 程进展顺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 系进一步健全。高考本科进线率再创新高。城市公共 自行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信访治安形势平稳可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安定。 6、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 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红色细胞工程”,以“书 记领题”为载体项目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加大村级 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村(居)干部待遇。金雨祥同志 被选树为泰州重大先进典型。扎实开展“大走访大落 实”活动,市级层面交办的两批71个共性问题解决率 达91%。市乡人大、政府和市政协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着力打好意识形态主 动仗。精心组织“学思践悟”讲坛,推动领导干部以 学促思、以思促践、以践促悟。全面实施“五个一批 ”实践锻炼计划,提升年轻干部整体素质。大力开展 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六带头”及机关部门“三亮三 比三树”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积极服务人民群 众。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一步落实,运用“一书一 单一表”推进“四种形态”刚性执行,反腐倡廉建设 取得新的进展。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 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上半年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为实现今后三年的 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 时我们更要看到,发展无坦途,奋斗无止境。越是在 发展形势相对较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 到思想不自满、工作不懈怠,标杆再提升、加力再出 发。 应该看到,虽然全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但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依然客观存在,我们必须切 实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 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虽然主 要指标纵向有发展、横向有进位,但少数指标增速趋 缓、排名下降,不断追赶跨越的压力依然客观存在 ,我们既要立足苏中咬定目标,致力各项发展指标全 面争当排头兵;更要瞄准苏南认清差距,在发展理念 、环境上加快融入,在发展质量、效益上不断赶超。 虽然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问 题依然客观存在,城乡、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性,城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相 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 任担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协调发展、富民 惠民和脱贫攻坚工作,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虽 然产业结构和运行质态不断调优,但产业竞争力、科 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不高不强的现实状况依然客观 存在,特别是在建设扬子江城市群这样一个大战略背 景下,我们既迎来了跨江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更面 临苏南对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虹吸效应,必须 坚持高点定位,增创比较优势,提升发展能级,在泰 州“中部崛起”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对此,在下 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增强争先进位、跨越赶超 的发展定力。深刻把握重大战略机遇,自觉把泰兴的 发展放到扬子江城市群的大布局中,放到泰州“中部 崛起”的大目标中,放到建成“创新发展先导区、融 入苏南先行区、大江风光样板区”这个泰州市委对泰 兴的最新定位、最新要求中,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 进,以新目标新策略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 突破。要奋力谋求创新转型、富民惠民的更大突破。 始终坚持项目突破、创新转型、协调发展不动摇,在 聚力创新快转型上狠下功夫,在聚焦富民奔小康上做 足文章,实现产业竞争力、群众获得感的再提升、再 突破。要不断强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 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来,不松劲、不 畏难,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做到思路 再完善、责任再落实、措施再强化,时间倒排、任务 倒逼、责任倒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全面落实 严督实评、硬考问效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抓落实 的倒逼机制,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聚力聚焦,以重点突破推动创新转型跨越发 展取得新成效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 ,针对存在问题、发展短板,扎实抓好推进落实,以 六个方面工作的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取得新的成 效。 1、持续发力加力,更求实效推进项目突破。始 终坚持“为了发展抓项目、围绕转型抓项目、聚焦富 民抓项目、求真务实抓项目”的理念和“重质、提效 、增量”的要求,持续推进项目大突破、突破大项目 。在项目招引落户上要重质量。突出项目的产业层次 、生态环保、投资规模、亩均效益、产业特色,强化 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引一批补链长链强链的龙 头型、基地型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更具竞争力的产业 集群。要完善项目落户预评估制度,对招引项目进行 甄别筛选、好中选优。精心组织金秋经贸洽谈会、深 圳招商会等活动,开展招商引资百日赛,确保年内再 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和外资项目,力争在50亿元、 100亿元重特大项目上再取得突破。在项目实施推进 上要提效率。对签约项目要开展“回头看”,以目标 倒逼进度加快,以时限倒逼程序简化,确保惠生、锦 江实联、鼎翰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内开工,全年新开工 亿元以上项目确保110个、力争130个,其中10亿元以 上项目15个。对开工项目要集中精力抓推进,从市四 套班子负责人开始,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要真正落 到实处。要重点跟踪19个省市县三级联动集中开工项 目和我市上半年两次集中开工的61个重大项目,加快 实施进度,确保万盛大伟、红宝丽一期等一批重大项 目年内竣工,全年竣工亿元以上项目确保65个、力争 80个。对容缺审批的新开工项目,各园区要安排专人 ,明确责任,迅速做好相关手续报批工作。对手续齐 全却迟迟不开工、举行开工仪式却长期没有动静的项 目,要按照协议约定适时启动退出机制。对竣工项目 要核投入抓达效,竣工未投产达效的项目要逐一分析 原因、研究对策,加快达产达效。同时,对竣工项目 的实际投资进行核查,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严重不符 的,要求投资方限期追加到位,并进行追责。在载体 平台建设上要拓功能。“三区三园”要认真落实全省 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一特三提升”的要 求,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 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不断为项目大突破筑 高平台、建强载体。经济开发区要围绕打造世界级精 细化学品产业示范基地,突出“创新转型、绿色发展 、能级提升”三大重点,在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链式 发展、智慧园区打造、推动化工向非化工延伸和国际 化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确保两年内进入全省省级开 发园区前5位,扎实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 。黄桥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打造琴韵小镇,深化南北共 建和跨区合作,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泰兴高新区要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广场作用,着力建设 凤栖小镇,努力打造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虹桥工业园区要充分发挥沿江优势,着力打造生态 环境优美、高端产业集聚、港产城一体的跨江融合先 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围绕农产 品精深加工,突破龙头项目和税源项目,加快园区发 展步伐。城区工业园区要围绕军民融合发展,加快中 小科技型企业集聚,打造发展特色。在严督实评硬考 上要强责任。认真落实重大项目招引建设月度督查分 析制度,及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进一步刚化 目标考评、责任落实、督查推进、考核奖惩等机制 ,坚决不在项目审核上降低标准,坚决不容忍虚报不 实行为,坚决不在督查考核上“打和牌”。 2、主攻创新转型,更快步伐推动产业升级。紧 紧围绕“五个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培育产业特色 ,打造产业地标。化工产业要扎实推进“1133”工程 。以最大的决心按照既定目标盯紧抓实,加快实施。 要围绕减少企业数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完成 50%以上小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工作;要围绕拉长产业 链条,确保今年化工产业精细化率达到40%以上,化 工产业关联度达到60%以上,同时要在化工向非化工 产业延伸上力求突破;要在提升工艺装备水平、项目 准入门槛的同时,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进一步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和安全环 境监管执法,加快化工产业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机 电产业要突出“三大领域”,做强“四个支撑”。突 出发展以新型高端船舶为代表的船舶制造及配件,以 精密减速机、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为主体的 高端产品和成套设备,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军民用关 键设备和部件三大领域,着力做强技术改造、智能制 造、军民融合、产品研发四个支撑,努力打造高端装 备制造强市。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要着力打造“四个 基地”。围绕“省内有优势、长三角有位置、全国有 影响”的目标,突出现代中成药和中药日化方向,打 造现代中药和中药日化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国际国内 知名品牌和研究机构,打造医药中间体和高端原料药 产业基地;加快引进先进医疗器械及高附加值医药耗 材的研发生产,打造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着眼 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济川健康特色小镇,打造 医养结合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实施“双 十”培育计划。围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 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加快发展,每年扶持10个投资 体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示范作用强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项目,培育1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 强、成长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形成1-2个 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力争到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 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5%以上。现代服务业要致 力“三个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 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推动全 市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突出抓好三个方 面工作: 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近年来,我市的科 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着研发投入不够、 企业创新活跃度不高、缺少大院大所支撑等明显的短 板。全市上下要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 ,着力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进一步做强经 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动力支撑。确保R&D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同口径提 高1个百分点以上。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中之重 的任务,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真正 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科研 组织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深入实施“百品培育 、百企创新”计划,力争每年实施新品研发计划 100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0项。要深入推进创 新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人才科技广场运营管理机 制,加快招引高层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各类科技服 务平台,进一步打通产、学、研、用多方合作通道 ,不断提升开放式集聚创新要素、高效率配置创新资 源的能力。认真组织“百企百校”协同创新和“大院 大所泰兴行”活动。加快筹建市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 、精细化工新技术交易市场、传动机械产业技术创新 联盟和军民融合行业协会。推进节能环保中试基地建 设,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务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做 深做实离岸孵化工作,把落地转化放到更加重要的位 置,下半年要再落实孵化项目50个以上,落地转化 40个以上。要进一步加强专利工作,确保全年专利授 权15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0件以上。要着 力打造“创投+孵化+服务”的众创空间,力争每年转 移转化实用科技成果150项,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 和知识产权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核心竞争力。要持续 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大力开展“小升高”专项行 动,组织实施“百企升级”行动计划,扶持培育 200家小微科技型后备企业,构建“金字塔”式企业 成长梯队。继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 整合和发挥“三张券”等政策措施的作用,集中力量 重点支持龙头带动型、骨干支撑型企业加快发展。坚 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加大“双招双引 ”工作力度,全年确保引进“高精尖”和紧缺性人才 100名以上。 二要把技术改造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百企技 术改造计划,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新装备的自主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抓好济 川药业、泰隆减速机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 新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推动以精密减速机先进检测 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 大企业技改项目实施力度,确保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 技改项目40个以上,技改投入增长15%以上。制定实 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进一步摸清企业机械化装 备、数字化装备、智能化装备的数量、层次和水平 ,找准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着力点,加快企业 装备智能化改造,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要突出 重点,量身定制,精准扶持,全年培育智能车间5个 以上,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0个以上,新增工业机器 人70台以上。加快实施两化融合推进计划,积极实施 “互联网+”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年内6家 企业开展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创成泰 州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8家。进一步整合 对工业企业的扶持政策,更加突出技改导向,重点围 绕智能化改造和装备升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 和引领作用,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全市 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三要扎实推进企业分类管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主体是企业,关键也在企业。市里将对工业企业实 施分类管理,研究制定以实绩为导向、以亩产论英雄 、以贡献配要素、以等级定政策的企业分类管理办法 。对优先发展、支持发展的,在资源要素、政策支持 上予以倾斜;对提升发展的,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 限制发展的,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鼓 励先进企业高起点高质量发展,倒逼低效企业加快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实施分类管理,着力培育一批 规模企业、纳税大户,提升全市企业整体竞争力。广 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战略眼光、投入胆识、开放胸襟 和责任担当,牢固确立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在 市场中找到创新转型的定位,明确创新转型的途径 ,实现创新转型的突破。 3、全面深化改革,更优环境增创比较优势。切 实把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作为推动发展的生命线来抓 ,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力增创区域发展环境的比 较优势。 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组建市行政审批局 ,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领域的许可事项进行整合和 流程再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力推进“不 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确保10月底前实现80%以 上的审批服务事项“不见面”或“只见一次面”;严 格落实企业审批事项“全程代办制”,强化督查考核 、评比排名,切实提高代办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 平;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网建设,与省政务服务“一张 网”实现互联互通。按照“三证照”优化方案,精简 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办理流程,确保实 现“2345”目标。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城 乡建设、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领域为重 点,确保年底前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和部门内部综合行 政执法。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黄桥国 家建制镇和新型城镇化改革,做好第二批经济发达镇 改革试点镇申报上争工作。 二要加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 场和政府两个作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