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苗圩: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 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 制造强国。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 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 向。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我们处在进行时当中,需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内涵,突出重点,采取有力 措施,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 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制造业是推动工 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而言,没有 强大的、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奋斗目 标就难以实现。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经验。18世纪中后期,第 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于英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 工场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英国率 先完成工业化。19世纪末,德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历史机遇,在电力、机械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实现 了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钢铁、电子、汽车 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下,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在这些国 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升级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反观一些曾经也在工业化上取得不俗成绩 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放松对制造业发展的坚持,特别是忽 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 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加快制造业 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转变。按照经典工业化理论的指标衡 量,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跨越工业化后期的瓶颈制约 ,对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这一时期,经济 发展进入新常态,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 级、发展动力转换。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速明显回落 ,面临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等一系列 突出矛盾,原有以数量、规模、速度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模 式,已难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正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 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 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 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是要坚 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坚持不懈地推动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 ,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 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有力推动了工业 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支撑了我国 的大国地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科技强 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 国等,也都需要制造业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装备。 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 低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创新能力、资源利用 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 面差距明显。要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必 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 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 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 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制造业。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 标,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实体经 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 中的比重仍接近30%,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制 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为农业、服务业提 供原料、设备、动力和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 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制造业通常还是国民经 济各部门中生产效率最高、提升速度最快的部门,要提高 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效益,离不开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 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就难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就没 有整个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国际经验也表明,经济发展质 量高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拥有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这也 是发达国家很多时候被称为工业化国家的原因。因此,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制造业 ,重点也在制造业。 国际产业竞争博弈的焦点在制造业。当前,制造业国 际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 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前瞻性布局,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 高点。今年2月,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要 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提出将制造业增加值比 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25%。美国政府近期发布《美国先进 制造业领导力战略》等政策文件,提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 、先进制造、量子科技和5G技术等关键领域。与此同时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承接国 际产业转移。从我国情况看,制造业经过多年高速增长 ,“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 突出,主要表现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供给无 法精准匹配需求。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适应国内消 费升级,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在制造业。当前制约我国 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 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制造业是各类 资源要素最集中的领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 快下降的苗头。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三大结构性矛盾造成 的。首先,制造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一些行业产 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依 然依赖进口,经常受到出口国限制甚至“断供”的威胁 ,制造业供给体系满足和引领消费结构升级的能力不强。 其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脱实 向虚”的现象,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2013—2017年我国中长期贷款余额中,制造业领域占比已 从2013年的11.2%下滑至2017年的7.4%。第三,房地产与实 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除了资金流向出 现问题外,推高了制造业发展的成本。化解上述结构性矛 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供给侧上下功夫,推动体制机 制改革创新,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 国品牌转变。 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 遇期的根本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 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 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党中央对重要战略机遇新内 涵的阐述,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 我们建设制造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历史,我国制造业就是通过用好战略机遇期发展 壮大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 国实行封锁,我们党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 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上世纪 70年代末,我们党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把工作重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制造 业开始快速发展。90年代初国际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党中央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深化改 革开放,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加快融入全 球经济循环,推动制造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进入新世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制 造业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