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马骏:完善区域产业体系是京津冀钢铁协同创新立足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完善区域产业体系是京津冀钢铁协同创新 立足点    京津冀钢铁产业结构转型推进难度大,解决问题的关 键是协同创新,立足点是完善区域钢铁产业体系,形成三 地间具有实质意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河北、天津钢铁 企业稳定的创新需求提高北京创新积极性和研发效率,通 过升级北京、天津钢材消费市场引导河北和天津的钢铁企 业技术创新。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位置紧邻,交通便利,产业发 展的优势和劣势各有不同,目前都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深化阶段。如何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三地协 同创新促进区域内钢铁业转型,实现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和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双重目标,是目前京津冀地区诸多需 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最为突出和迫切的一个。    京津冀钢铁产业协同创新需立足完善区域产业体系    2015年,京津冀区域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 过26%,区域内超过90%的粗钢由河北产出。这样的产业结 构引发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目前,首 都经济圈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一个区域。作为区域 的经济支柱,京津冀至少不能在中短期内通过产业转移、 关停等方式将钢铁产业移除,促进其结构升级是必然选择 。    (一)北京、天津、河北的钢铁资源各具优势,但钢 铁产业体系都不完善    北京、天津、河北的钢铁资源各具优势。北京的优势 :一是钢材市场需求量大,中高端购买力强;二是钢铁科 研实力雄厚、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发达。天津的优势:一是 具有与北京相类似的钢材市场优势;二是制造业产业体系 相对完善,有利于钢铁产业发展。河北的优势:一是区位 优势独特、原材料优势明显、工业历史悠久;二是钢铁生 产企业集聚,拥有广阔的钢铁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应 用市场。    三地钢铁产业发展的劣势也很明显,任何一地的钢铁 产业体系都不完善。北京因环境容量非常有限,钢铁产能 外迁,钢铁技术创新成果不能在本地应用推广;天津虽然 有一定的创新实力但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样面临 转型升级的压力;河北钢铁生产规模大,但创新能力较弱 。    三地之中,河北拥有较好的钢铁产业集聚效应。受益 于集聚效应,河北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工艺水平不断进 步,并形成了产品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的优势,全球竞争 力快速提升。根据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数据,2015年河北 出口钢材同比增长36.12%,占全国钢材出口总量的比重为 32.91%,共创汇153.22亿美元;2016年以来,在国际钢铁贸 易摩擦日益严重和国内钢价出现一定程度回弹的全球大环 境下,河北钢材出口在前5个月仍然保持了同比增长17%的 高水平,创汇超过33亿美元。此外,河北的钢铁产品以普 钢为主,目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由于省内大量钢铁企 业之间已经形成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市场、不同 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并没有出现集聚区内企业间的恶 性竞争。    但河北省大量民营钢铁企业发展时间不长,起点低 ,产业体系不完善的矛盾也最为突出,一个主要表现是创 新资源不足。中高端产品在全省产量中的占比非常低。 2015年,河北出口钢材平均价格为414.26美元/吨,比全国 平均价格低了144.71美元/吨。首先,河北钢铁技术研发平 台短缺。截至2015年,河北省共有39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 术中心,在钢铁领域仅有5家。同期,全国共有接近2000家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在钢铁领域超过70家。河北省 国家级钢铁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在全省和全国的比重都非常 低。河北拥有109家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除河北钢铁集 团外,只有14家拥有省级技术中心,有些较大规模的民营 钢铁企业甚至没有研发中心。其次,河北省研发资金短缺 。2014年,河北省钢铁产业R&D经费总额70.79亿元,虽然 总量在全省制造业31个行业中最多,但投入强度仅为 0.64%,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11位,与全国水平相比低了 0.24个百分点。再次,研发人员短缺。2013年,河北省钢铁 产业研发人员占比为7.08%,尚未达到全国钢铁行业2009年 7.25%的平均水平,与全国大型企业2009年9.21%的平均水平 相比差距更为明显。    (二)京津冀钢铁协同创新的立足点是完善区域内钢 铁产业体系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但尚未取得实质性效果。主要的原因在于,三地钢铁产 业可以通过出台“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等在宏观政策层面合 作,但无法真正通过微观配合实现共赢。三地钢铁产业的 关联度弱,即使任何一地的钢铁产业体系都不完善,也难 以依托地理临近性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了目前整个区 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的被动局面。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受资源和条件限制,在一地范 围内解决本地钢铁产业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存在较大难度 ,但可借助区域协同创新的战略契机,将本地钢铁资源在 更大范围的区域内优化配置,形成比较完善的京津冀区域 钢铁产业体系,通过具有实质意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实 现三地共赢。具体而言:河北、天津专注于钢铁上游生产 ,北京服务于钢铁企业研发,北京、天津引领钢材消费转 型。    京津冀钢铁协同创新的立足点是完善区域钢铁产业体 系,是在区域范围内优化、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区域钢铁 产业体系的完善,将拓展北京创新资源的服务半径,让河 北、天津的钢铁企业切实享受到北京的创新服务;反之 ,河北、天津钢铁企业稳定的创新需求将会提高北京钢铁 创新积极性和研发效率;更重要的是,还可通过升级北京 和天津钢材消费市场来引导河北的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进 而全面促进区域环保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    京津冀基于完善钢铁产业体系的协同创新要做好三方 面工作    (一)促进京津冀区域内钢铁创新要素向钢铁企业流 动    北京拥有一批优秀的钢铁产业研究机构和中关村等创 新高地,培育了大量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创 新成果丰富且创新能力较强,来自于中央和北京市政府以 及民间的各类创新支持资金较为充裕。但这些创新要素并 没有在市场中充分活跃起来,反而在市场化的进程中遇到 了问题。    一是创新成果与创新需求不衔接。创新需求存在于两 个层面:其一是钢铁企业的创新需求。一方面,一些已有 的研发成果与钢铁企业的创新需求脱节,难以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另一方面,很多钢铁企业不具备独立的研发能力 ,虽然有比较明确的创新需求,却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 其二是钢材市场的创新需求。我国目前的钢材消费结构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立体式钢结构建筑用钢、特殊领域高端 合金钢、优特带高端产品、冷轧高级表面用钢等产品附加 值高、市场需求潜力大。但上述领域的创新成果较少,有 些甚至存在创新盲区。    二是成果应用与支持资金不配套。河北、天津钢铁企 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研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 河北省为支持钢铁产业创新,在“十二五”期间配套了3亿元 专项资金支持,设立了总额1200万元的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 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但这些政府支持资金十分有限。尤 其是在当前钢铁经营形势持续严峻、大气污染防治日益严 格的环境下,企业现金流趋紧,技术创新难以落地。北京 创新要素丰富,但创新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处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