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王一鸣: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认识和体会    “十三五”规划是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最后一个五 年规划。五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是今后五年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 ”规划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五年规划,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编制出一个耳目一新、实用管用的规划。可以说,《建 议》充分体现了“耳目一新、实用管用”这八个字的要求。    一、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背景    (一)“十二五”时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从国际 看,世界经济依然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出 低增长、低通胀、多风险的特征,全球经济低迷,地缘政 治事件多发,周边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外部环 境相比过去更为复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 态,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更趋明显,多重困难和挑战相 互交织,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正是在这样背景 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带领全国人民取 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主要有六个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 ”。    一是中国经济总量第一次突破十万亿美元。2014年的 GDP达到10.4万亿,现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进 入到十万亿美元俱乐部,这是一个大的台阶。我国经济总 量占全球比重是13.3%,比“十一五”时期的比重提高了4.1个 百分点。按汇率计算,我国经济总量已相当于美国的60%。 二是服务业第一次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2年服务 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5%,首次超过工业,2015年上半年提 高到49.5%,估计全年会突破50%,国民经济正在逐步由制造 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形态转化。三是城镇化率第一次超 过 5 0 % 。 我 国 常 住 人 口 的 城 镇 化 率 2 0 1 1 年 达 到 51.3%,2014年达到54.77%,接近55%。城镇就业人口已经超 过农村就业人口,占比超过50%。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农业文 明主导的社会,正向现代城市文明主导的社会转型,这是 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一个标志。四是外贸和利用外资第一 次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货物贸易达4.16万亿美元,成为第 一贸易大国。2014年美国利用外资大幅缩水,我国利用外 资超过美国,达到约1280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这标志 着我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与世界经 济的互动、联动关系逐步形成。五是城乡收入差距比第一 次降到3倍以内。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曾经连续十二年在3倍 以上,2014年降到2.9倍,2015年上半年降到2.8倍,基尼系 数连续四年下降。这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态势得到 了初步扭转。六是我国第一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 动力源。过去几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保持 在20%-30%之间。虽然经济总量不如美国大,但是经济增量 贡献超过美国。我国稳定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动力源,成为 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锚”。这些标志性成就为我们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向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 五年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的说明中强调,制定“十三五 ”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深 刻认识新常态,才能更好地制定“十三五”规划。新常态表现 为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    一是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新常态最直观的特征就是 增长速度放缓。本世纪以来我国季度增长率从最高点 2007年二季度的14.8%,回落到2015年三季度的6.9%,回落 幅度达7.9个百分点。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季度增长率基 本上在波动中下行,到2015年三季度,已经持续了22个季 度。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速度的变化期,正在从高 速增长向中高速转换。速度变化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经 济增长发生了一系列阶段性和结构性变化。从供给面看 ,2012年以后,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12-2014年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20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 口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供需形势发生变化。1980年后 ,我国抚养比大幅下降,剩余的增加和储蓄水平提高,使 中国经济增长呈现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特征。近年 来,抚养比重新上升,储蓄率和投资率趋于下调。这样 ,劳动投入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而放慢,资本投入随着 储蓄率、投资率的调整而下降,这是经济增速放慢的深层 原因。从需求面看,2013年我国城镇户均达到了一套房 ,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100辆。按照国际经验,这意 味着房地产和汽车市场需求开始发生变化。目前房地产库 存量达到6.8亿平方米,尽管现在市场有所回暖,但是房地 产商主要是出清库存。从2015年汽车生产形势来看,前三 季度汽车生产-0.9%,这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    如何认识经济增速放缓呢?我们经常用的一句话叫周 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叠加。但应该说结构性因素才是 主要矛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周期性因素,有需求变 化的因素,但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比如,当前经济下行 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增速下滑,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 求的变化,原有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但是供给还是原来 的结构,部分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特别是上游行 业,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这五大行业利润下降 超过40%。归纳起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 求不足,但根本上是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 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去拉升速度,尽管短 时间会有作用,但边际效用已经明显递减。    如何来应对呢?要在继续发挥投资稳增长作用的同时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把一些过剩的的产能彻底退出 来,要清理“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没有多少产出,却沉淀 了大量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资源,这些资源不能流动 、不能优化再配置。“十三五”时期,要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 追求高效增长。高效增长就是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效益 ,只有更高的效率才能有更高的效益。增长速度下台阶难 以逆转,但质量要上台阶。微观上讲质量主要指产品的品 质、性能,宏观上讲质量就是生产效率、就是劳动生产率 、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参照国际经验,可以看到日 本、韩国都经历过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在这个过 程中都有一个拐点性变化。日本1969年出现拐点,1973年 石油危机后高速增长就结束了。韩国1988年出现拐点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也结束高速增长了。找到这个拐 点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会发现市场需求明显变化。从日本 和韩国的经验看,拐点后,日本和韩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增 速基本上在零增长线上波动,市场需求不再扩张了,钢铁 产业规模在这个阶段开始达到峰值。用电量方面,拐点后 ,日本和韩国用电量的增速都出现了大幅回落,我国当前 也出现了这种状况,特别是工业用电,很长时间都是负增 长,负荷大幅下降,这表明电力需求在发生变化。再看汽 车,拐点后,日本和韩国汽车保有量增速也出现了大幅回 落,这也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现在汽车人均每千人已 经达到100辆,增速也在大幅下降。    由此可见,我国很多产业的产能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 已经达到上限或已接近上限。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大规 模扩张的条件将发生变化,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情况下 ,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过剩产能若得不到出清 ,结构调整就很难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剩产能也是 “肿瘤”,必须进行外科手术。    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提质增效升级。升级的内涵就是提 升产业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个时候,企业面临的 最大瓶颈制约是研发和创新能力。按有关统计,我国近 85%的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研发活动。《建议》提出要把创新 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最大的瓶颈 提出来的。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已势在必行,产业发 展模式要从过去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而最关键的 是研发和创新能力要上一个大台阶。“十三五”时期是结构调 整的窗口期,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利润的大幅下滑,再 不进行结构性调整,一再迟疑和等待,就会丧失窗口期的 宝贵机会,就会耗尽过去积累的资源。有人说如果调结构 ,速度可能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勇气,退一步 、进两步,为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    三是动力转换的关键期。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 动力主要来自于资源和要素的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现在 投入条件发生变化,劳动力投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而放 缓,土地和资源的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环境的约束持续强 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环境成本快速提高,这就需要转 换动力。市场需求也发生变化。过去一个时期,是以“住、 行”为主导的需求拉动增长。比如,房地产投资2000- 2013年年均增长24%,2015年前三季度增长2.6%。汽车过去 十年年均增长17.9%,2015年前三季度下降0.9%。房地产关 联的钢铁、建材、水泥、玻璃、建筑机械等,汽车关联的 汽车电子、轮胎、玻璃、橡胶等,市场需求也在深刻变化 。而短期内还很难找到像房地产、汽车这样体量相当、带 动作用相近的产业板块。我们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换交替、 青黄不接的时期。新旧动力长期并存可能是新常态的一个 基本特征。我们还要继续发挥好旧动力的作用,通过技术 改造、资产重组、出清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让旧动 力焕发青春。同时,要加快培育新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在结构性改革中重构微观基础,激发企业的内在活 力。    经济下行既是挑战,更是机会。没有下行,哪有上行 ?下行是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机会,也是恢复和增强市 场配置资源功能的机会。因为在经济繁荣期,企业订单都 来不及生产,往往不会去调整。只有下行压力增大,各种 矛盾暴露后,才会下决心去调整。千万不可浪费和错过这 次机会,等待、彷徨就是浪费,就会错失机会。要抓住难 得的窗口期,出清过剩产能,推进资产重组,恢复市场资 源再配置功能,振兴实体经济。    (三)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    党的十八大作做出了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 重大判断。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战略机遇期的内 涵也在发生变化。《建议》提出,要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 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我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利用全球化深入发展带动我国发展的条件深刻 变化。入世后我们分享了全球化红利。美国现在要另起炉 灶,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 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意欲重构国际经贸规则。 国际分工正在面临新的洗牌,过去美欧消费、中国生产、 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的分工关系发生变化,发达国家 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我国只有立足于增强 内生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来实现发展。第二,利用国际市场 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一个时期,全球 贸易增长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2-3倍,但是2012年以后,国 际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速。2015年,世贸组织预测全 球外贸增长2.8%,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经济增长3.1%。 201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预期目标是6%,前10个月还是 负增长。全球需求和贸易增长乏力,我国必须把发展的立 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第 三,利用国内市场缺口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条件深刻 变化。国内传统产业需求趋于饱合,“住”和“行”主导的需求 正在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换。目前,经济下行压 力仍然较大,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企业效益仍在下滑 ,这些问题把主要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扩 大投资的边际效应明显递减。第四,利用原有低成本比较 优势的条件深刻变化。我国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低成本 优势逐步减弱,有些成本不仅高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甚 至高于高收入国家了。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成本进 一步提高,企业两头受到挤压,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 济企业的盈利能力。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由加快发 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调整结构、转换动力的机遇,正 在由原来规模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 遇。只有下决心调结构、转动力,才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 益。    二、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 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今后五年,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归 结起来,就是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 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现在是向这个百年目标冲刺的 时候了,“十三五”就是要完成这个历史性的冲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只是“小康”,更重要的是 “全面”。通常很容易将“小康”理解为经济指标,只要经济总 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就实现全面小康了,但如果到 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而发展不平衡不 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就算不上是全面建成小康。 第一,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 发展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 社会。总体上说,经济指标比较容易做到,其他指标相对 滞后。第二,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 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 ,我们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也表现 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第三,全面小康,覆盖的 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协同的小康。我们不能“城市像欧 洲,农村像非洲”,那不叫小康。可能人均水平达到小康 ,但平均水平会掩盖很多东西,也就是不平衡、不协调。 我们必须是城乡区域协同的小康。当然,这不是说城市和 农村收入要一样,也不可能一样,因为购买力不一样,但 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大致均等化,特别是贫困人口能摆脱贫 困,能够过上小康生活。    《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归 纳起来就是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 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 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 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的说明中提到,必须紧紧扭 住存在的短版,在补齐短版上用力。比如农村七千万贫困 人口仍未脱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仍然滞后,特殊困难群 体仍然较多,人居环境质量仍待改善,国民素质仍待提升 ,这些都是短版。在此可以做一些分析。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建议》并没有提到“十 三五”年均增速要达到多少,但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 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个预期目标 ,今后五年经济增长年均必须在6.5%以上,6.5%的增长率是 个底线。衡量城乡居民收入,现在有三个指标,一是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三是城乡居 民可支配收入。用哪个指标?是分开算?还是合在一起 ?这都要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中来明确。需要强调的是,保 持中高速增长难度并不小。2015年预期目标7%,大家觉得 压力很大。现在对未来五年的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多数都 在6%到7%之间。所以今后要在7%以上,可能性较小,难度 也很大。基数大了,要达到7%以上增速,增量就很大。 2014年我国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经济体,再要 7%以上的速度难度会很大。更重要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约束 条件。比如企业的负债率很高,超过美国和欧盟的平均水 平,原因是企业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低,主要是间接 融资。同时,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也很高。这都是约束条件 。要保持更高的速度,就要增加投入,那就要增加负债 ,怎么取得平衡呢?高负债积累的风险也在上升。现在银 行的坏账率、不良率在上升,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 违约事件开始显现,这些都是约束条件。    第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2014年常住人口 的城镇化率为54.77%,接近55%。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 比这个低得多,大概差17至18个百分点。现在城镇常住人 口7.5亿人,其中有2.5亿是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虽然在城镇 居住,但难以平等地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包括子女就学、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第一代农民 工,很多四五十岁就返乡了,第二代农民工大都在城里长 大,可能庄稼都不认识,也不会回去,但是这个城市又不 接纳他们,他们会怎么想?过去是城乡二元结构,现在城 市内部有户口和没户口的也形成了二元结构,必须下决心 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 ,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户籍 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要提高1.3个百分点。现在制 约因素是什么呢?就是落户成本。一个农业转移人口要市 民化,有人计算要10万至17万元,谁来分担这个成本?一 些城市的外来人口比本地人还多,比如东莞、昆山。这需 要建立一个中央与地方、地方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的成本 分担机制。    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 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能够落户,就会释放出 巨大的劳动热情。他们转化为城市居民,享受跟城市居民 相同的待遇,就会释放出新的消费需求。他们在就业地落 户,就会形成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促进房地产 去库存。还有利于改善劳动力供给,稳定企业的工资成本 。    第三,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 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块硬骨 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国现行脱贫标 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 ,2014年现价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 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    7000多万人怎么脱贫?通过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 工、高附加值的农业解决3000万,通过转移就业解决 1000万,通过异地搬迁解决1000万,加起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