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打造新常态下工业升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苗圩:打造新常态下工业升级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 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 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我们 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 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发挥工业在促进 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的重要使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 ,准确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新时期走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的大背景 ,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升 级必须认清的新形势。   工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 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 ,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 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处于合理区间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 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 为我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发 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 ,症结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消费方面 ,只有加快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销 售等先进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转型,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 、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支撑消费结构升级。投资方面,近 年来工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 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 点。出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必 由之路。就业方面,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正在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整个就业结构改 善。   工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欧美发达 国家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阵 地,是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从根本上决定了 国家整体创新水平。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 、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 重大突破,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性技术广泛应 用于各行各业,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工业技术 与信息技术即“两个IT”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真正把工业发展 动力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国工业才能从全球价值 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 的根本性转变。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 延续,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 多,工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 发展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 ,对此要有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 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 现规模扩张,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 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视不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 遍偏低,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中低端环节。进入 信息化时代,发展先进制造模式所需的高端传感器、数控 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基本被国外垄断,核心技术和关键 技术受制于人,严重阻碍我国产业从成本竞争向效率竞争 转型。特别是,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国家抢 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行动。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 出。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给能力大幅超出 需求,甚至在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出现产能利用 不足,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工业长期发展的主要矛 盾之一。另一方面,新产业培育不足。智能制造、增材制 造、云制造等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适应经济发 展新常态的新增长点不多。从区域布局看,工业发展尚缺 乏“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调机制,导致区域产业发展同 质化问题严重。   发展环境亟待优化。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各种矛盾逐 渐显现,市场信心不足,给工业企业投资决策、融通资金 、生产经营等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工业行业平均销售收入 利润率偏低,长期在6%—7%低位徘徊,近两年进一步下滑 至6%以下。由此导致资金、人才等资源大量向金融、房地 产、证券等领域流动,难以吸引到优质要素资源推进工业 转型升级。此外,工业领域的普惠性政策不足,诸多创新 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创新创业投资支持,往往错 失企业成长的最佳时期。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 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