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工作务虚会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工 作务虚会发言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我负责牵头生态提升工程,就生态 提升工程谈一下初步认识和思考。   生态提升的总体想法。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泉(泉水 标志区)为眼、以绿为衣、以花为妆、以文为魂,沿着山、水 两条主线,精细雕琢章丘靓丽身姿,用心勾勒山水形胜的动 人生态画卷,实现山泉河湖城的有机融合。  以山为骨,勾勒城市绿色天际线。山体的修复绿化要注重 植被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既要有各类常绿和落叶乔木,也要 有灌木,还要有当年见成效的速生草本植物,兼顾当前与长 远,形成春花、夏绿、秋红、冬青的秀丽景观。一是南线继 续加强对南外环、济莱高速、济莱城铁两侧山头的绿化工作 ,同时要强化对城区内经十东路、世纪大道、胶济铁路、济 青公路两侧可视山头及周边环境的绿化提升。二是北线加强 北外环、济青高铁、济青高速两侧的山头绿化工作,同时结 合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中的舟行圈、步行圈、骑行圈建设 ,实现远山绿化与近景色相适宜、相协调。三是依托胡山国 家森林公园的品牌优势,把锦屏山和危山纳入郊野公园建设 范畴,着力打造能储水、净空气、可游览、有内涵的旅游景 点和城市后花园。   以水为脉,以泉为眼,做好泉水保护,为泉水标志区提 供保障。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涵养和补给。一是在南部山区 修筑拦河坝和中小型水库,拦截蓄积雨季丰水期的洪水。二 是在南部山区找准渗透带,促进雨水加快向地下渗透、补充 地下水源。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搞好规划设计,加快城 区内的雨水和景观河道的水在丰水期的渗透补源。三是在枯 水期利用“三江五湖”(三江是黄河、长江(东湖水库)和小清 河;五湖是大站水库、朱各务水库、杜张水库、杏林水库、白 云湖水库)进行调水补源。加强对泉域地下水的保护。利用加 压水厂和调水管网进行西水东调,用地表水替代泉域地下水 开采,保障泉水持续喷涌。以水为线串联城区景观。在城区 沿路修建景观河道和慢行步道,利用从南向北的流水串联起 现有城市公园及街道绿地,形成一条水绿相依的生态长环。 利用“五纵”景观河道叠水的自然高度落差铺设隐管,打造 池中央滚滚涌泉、石缝间涓涓细流的“全城泉”城区水景观 。打造江北水乡田园风光。实施绣源河、绣江河、漯河、杏 花河等河道绿化治理,着力实现一河一特色,一库一风景。 加大对荷花和香稻种植基地、湿地公园的综合开发和北部林 网的建设力度,打造稻荷飘香、绿叶连天、人在花中走、水 在田间流的江北水乡田园风光。   交通提升工程是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发展 重点之一。区委把这个课题交给政协后,我们高度重视,列 入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五个需求”凸显交通提升必要性。一是从现实需求看 ,目前我区与济南主城区连接的主干道日趋饱和,迫切需要 建立对接济南的轨道交通快速通道。二是从出行需求看,章 丘处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枢纽位置,需要规划建设一条各 大交通枢纽的连接线。三是从发展需求看,撤市设区吹响了 章丘新一轮发展的号角,规划建设南北外环、拉开城市发展 大框架是必然要求。四是从产业需求看,推进项目转移,实 行差异化定位,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离不开交通的支撑和 保障。五是从民生需求看,当前的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 不够,道路连通性不强,交通不顺畅,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所以说,区委决定实施交通提升工程,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要尽快破题,加快推进。   “四个先行”拉开交通提升大框架。按照“实施好当年 的重点工程项目、完善好三年的规划设计方案、做好五年的 优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西部对接,打通连接济南的现 代化快速通道;东部拓展,拉开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框架;南部 提升,逐步构建生态旅游环线;北部改造,完善“水陆空”立 体交通网;中部优化,形成快捷、顺畅、绿色、安全的城区交 通系统,在全区构建“南北通畅、东西贯通、安全便捷、快 速高效、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一是 规划先行,对接济南促融合。积极推动经十东路、世纪大道 轨道交通纳入济南市总体规划,形成至少一条大运量地铁、 一条中运量有轨电车的格局。二是项目先行,构建框架促发 展。发挥项目带动效应,着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一 步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实事先行,完善路网促增收。坚持以 民为先理念,着力推进交通为民办实事工程,提升农村道路 交通水平。四是服务先行,公共交通促民生。坚持公交优先 策略,形成公共交通主导的居民出行方式,改善群众生活品 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三个关系”确保交通提升快推进。一是处理好与上级 部门的关系。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在规划设计、投资 建设、项目审批、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借智、借 力、借资、借政策发展我区交通事业。二是处理好各项规划 之间的关系。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搞好对接。 搞好全区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之 间的衔接,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整合信息资源。三是处理好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