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4年1月16日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有效应对错综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 成绩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紧 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 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初步核定,全省生产总值62164亿元、突破1万亿美元,比 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58540元、增长7.8%。地方公 共财政预算收入7076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330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69元,分别增长 9.5%和10.7%。城镇登记失业率2.4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5%。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任务顺利完 成,本届政府工作开局良好。 一年来,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 消费、投资、外需拉动协调性增强。我们多措并举扩大 消费、促进投资、稳定出口,努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 区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5万亿元、增长12.2%。新的消费增长点和现代经营业态 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33%,信息 消费规模达6400亿元、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万 亿元、增长18.3%,增幅为近年来较高水平。省重点项目投 资任务超额完成。投资结构优化,民间投资增长25.5%、占 比提高至55.9%,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 业投资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09万亿美元、增长 10.9%,其中出口6364亿美元、增长10.9%。 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交通、城建、能 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交通大会战 ”,重点推动粤东西北交通项目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5499亿元、增长17.7%,其中交通投资增长38%。厦深、茂 湛铁路建成通车,梅大一期、二广高速怀集支线等7个高速 公路项目200公里建成通车,包茂粤境段等13个高速公路项 目896公里新开工建设。广佛肇、穗莞深等城际轨道线路建 设及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等加快推进。一批能源项目建 成投产,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50%。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克服 重大自然灾害、H7N9禽流感等不利影响,农业增加值稳定 增长,粮食蔬菜产销稳定,畜牧业企稳回暖。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快速发展,新增农民合作社11677家、省级农业龙头 企业99家。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 59.6%。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万宗工程等建设加快。“三 防”和救灾复产取得扎实成效。 企业发展实力增强。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 力,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181家、超千亿元的 企业达15家。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6%。国有企 业利润增长25%。取消、停征6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一 批收费标准,减轻社会和企业负担46亿元。完善中小微企 业综合服务体系,预计中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提高 6.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52%。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 产总值比重达2.25%,技术自给率提高到69.8%。有效发明 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高新技术 产品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工业总产值增幅。“天河二号”落 户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高端新型电子 信息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取得突破,新建成一批国家 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质检中心。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和工业园区信息化示范工程 深入实施。获得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项。引进第四批创新 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 级,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9∶47.3∶47.8,第三产业比重 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金融、物流、信息服务 、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 服务业比重提高至57.8%。佛山一汽大众、江门南车、湛江 钢铁、中科炼化、中海油炼化二期、中委炼油等重大产业 项目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 高至48%。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 一步壮大。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8.0%,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 额、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跨境业务量均居全国第一。旅 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建设扎实推进,海洋生产总值达1.23万亿元。 “双转移”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珠三角产业转型 升级步伐加快,转出、淘汰关停企业1万多家,新登记企业 32.05万户,产业层次提升。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70.6万人 ,转移就业90.8万人。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93家企业 落后设备已全部关停。全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97万吨、 造纸13.62万吨、制革10万标张,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 目标任务。 (三)珠三角转型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并进,区域 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珠三角进入“九年大跨越”新阶段。我们在实施《珠三 角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启动实 施“九年大跨越”方案。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初步形成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 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61.5%、52.3%。稳步推进重要发 展平台和新区规划建设,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珠三角五 个一体化和三大经济圈合作务实推进。交通路网进一步完 善,九市实现年票互认,岭南通实现省内19个地市和港澳 地区互联互通,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规划进展 顺利。跨行政区域河流综合治理初见成效,第二阶段珠三 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启动实施。 粤东西北地区站上振兴发展新起点。对促进粤东西北地 区振兴发展作出新部署。推动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新区规划和撤县设区进展顺利,起步区和重点片区规划 建设有序启动。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新签约项目394个 、总协议投资额1716亿元。预计全年省产业转移园实现工 业总产值4800亿元、税收195亿元,分别增长23%、30%,工 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比重上升至21%。粤东西北地区生 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县(市)城 区和中心镇建设水平提高,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 ,村庄规划覆盖率达55%。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 现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学校和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心幼儿 园规范化建设全面铺开。15.9万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城 镇。宜居城乡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完成一批名镇、名村、 示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启动实施新一 轮扶贫开发,人均年收入低于3480元的20.9万户农户纳入 扶贫范围。 (四)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我们抓住制约经济 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重点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转移、下放国家设定和省权限 内的行政审批事项共508项。市县行政审批改革事项目录全 部公布。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新闻出版和广电 部门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职能有效整合。事业单位分类改 革基本完成。省网上办事大厅连通全部县(市、区)。商 事登记制度改革从试点地区向珠三角各市铺开,全省新登 记企业增长50.4%、注册资本增长1.8倍。企业投资管理体 制改革全面推进,民间投资准入进一步放开。国有资产重 组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完善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政 策、清理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取得阶段性成效。省直管 县财政改革试点、省财政经营性资金股权投资管理改革、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珠三角和山区 县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加 快,民间金融街发展势头良好。编制实施全省社会信用体 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 外经贸转型升级加快。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一般贸易 进出口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私营企业、新兴市场出 口保持良好势头。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增长明 显。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生产方式比重达 63%、提高8.3个百分点,内销占比达43.7%、提高2.6个百 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和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持续较 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提升,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49.5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6%。境外 企业中方协议投资额增长20.9%。成立5个境外经贸代表处 。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启动。广东电子口岸开通,“三个一 ”通关模式改革试点进展顺利。 粤港澳台侨合作和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 设立自由贸易园区。推动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落实 ,15项先行先试措施纳入CEPA补充协议十。粤港澳服务贸 易自由化扎实推进,金融、教育、卫生、旅游、专业服务 等领域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广州南沙明珠湾33个项目动 工,深圳前海注册企业3553家、其中金融类企业占60%,珠 海横琴注册企业2121家、新增注册资本1163亿元。港珠澳 大桥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顺利。粤台经济文化合作深化。 聚侨引资引智、华商合作、华社联谊成效明显。与欧美等 发达国家的经贸技术合作加强,与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合作 水平提升。泛珠合作务实推进。 (五)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 强。 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我们认真落实节能减排 目标责任制,实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监管制度。电机能 效提升、LED节能照明、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机动车污染减 排等工程扎实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 指标可望完成年度目标。推进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启动实 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计划。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0%。所有地级以上市实现 PM2.5等监测数据实时发布。 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继续加强。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 全面推进,建成生态景观林带3160公里,完成森林碳汇工 程362万亩,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取得新进展。林地林木等资 源得到有效保护。绿道网络体系继续完善,绿地生态网络 建设启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初步成效。地 级以上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海洋生态环 境保护得到加强。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碳排放 权交易试点启动配额分配和上线交易。省部合作共建节约 集约用地示范省取得新成果,“三旧”改造等扎实推进。 (六)加快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持 续改善。 推进十件民生实事成效显著。我们坚持把办好十件民生 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省财政投入633亿元,全省 各级财政投入1764亿元,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解决了 一批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 难点问题。制定出台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实施方案。全 年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7.2%。 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城镇新增就业164.5万人,促进创业17.6万人。五大险种 参保人数实现新增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基本实现全覆盖,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实现省 内转移接续。14个地级以上市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 乡居民月人均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9.1%、17.6%,城乡居保 基础养老金提高18.2%,年人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 养标准分别提高1200元、1300元。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提高19.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新开工建设 保障性安居工程8.81万套,基本建成13.89万套,全面完成 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压缩省直部门公用经费开支5%,用 于救灾复产重建。因灾“全倒户”春节前基本可入住新居 。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教育“创强 争先建高地”全面推进,新创建教育强县12个、教育强镇 196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目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 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得 到巩固提升,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和“四重”建设迈 出新步伐,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含 县镇)户籍全日制在校生。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文艺精品创作有新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建成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38个 县(市)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平价医院、平价门 诊、平价药包活动深入开展。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妇幼安康工程顺利实施。残疾人 保障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参加第 十二届全运会获金牌数和总分居全国第三。新建平价商店 1636家。统计、人防、地质、气象、地震、档案、方志、 参事、文史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启动新一批对口援藏援疆 工作。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组织发展 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化解 社会矛盾力度加大。居住证基本覆盖在粤流动人口。欠薪 整治和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处置工作有力。食品药品监管体 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 件能力不断提高。司法行政、海防打私等工作得到加强。 全面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国防 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加强,军民共建、双拥、优抚 安置深入推进,军政军民更加团结。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健全行政决 策机制,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创 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 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共办 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43件、省政协提案717件,提请省人大 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项,制定及修改政府规章20项 。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青妇等 人民团体意见。监察、审计、法制、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取得新进展。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我省实施办法,认真查摆和整改 “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建立长 效机制。省政府的会议文件简报均大幅减少,省级考核检 查活动精简82%、评比表彰活动精简71%,政务接待进一步 简化和规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省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饱含着 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凝聚着全省人民的智慧汗水 ,离不开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 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 ,向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关心支 持我省改革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 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 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而且面临不少新情况新 问题。经济运行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消费需求增长动力 偏弱,投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形势仍然偏紧;经济结构 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 不健全等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 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 艰巨;转变政府职能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 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 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爬 坡越坎关键阶段,经济周期性波动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 盾叠加、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矛盾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与 社会矛盾凸显叠加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发展的内外环境 仍不容乐观。但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仍面临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改革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战胜挑战、深化改革、加快转型 、促进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做好今年工作,最核心的是 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既要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创造必要条件,又要以 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文化体制、社 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在全面 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 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 别是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 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 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型 升级,促进优质增长,推动区域协调,提高开放水平,深 化绿色发展,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 益,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人 均生产总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乡居 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计划。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扭 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充 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 用,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提质增效。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入推进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 ,加快省外广东商贸城和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等平台建 设,完善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内销网络。加快广州、深 圳、汕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培育一批综合性电 商龙头企业和行业性电商平台。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和公益 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升级改造 和农超对接。加快培育养老服务、社区金融、医疗保健、 家庭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性消费。创新信息服务产 品和模式,加快4G网络建设和市场拓展,推进国家信息消 费试点城市建设,扩大信息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 快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调 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促进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抓好项目带动,加 快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 、重大发展平台和重大民生工程。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 285项、投资4500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504亿元 ,能源建设投资730亿元。制定实施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的 政策措施。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实施重大产业链配套工程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推动面向民间 投资招标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开拓多元化市场,支持企业境外 参展、拓展海外销售渠道,重点扶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 产品和一般贸易出口,积极拓展以技术、品牌、质量、服 务为核心的出口新优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壮大供 应链管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 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集成服务。加大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加快通关、结汇、退 税速度。加强贸易摩擦案件应诉指导,建设公平贸易工作 站。完善进口目录和贴息政策,扩大紧缺资源、设备、技 术、产品进口。规划建设一批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推进全 省统一的电子口岸建设,推广“三个一”通关模式。 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和扶持中小 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省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推 动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 性收费项目,规范中介组织收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推进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推动发行中小微企业融 资集合债券。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完善广东价格指数、重点企业 PMI等监测平台,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加强重要商品储 备管理,提高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和调节能力。强化价格 监管,依法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抓好房地产 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做好我省第三 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这个核心,着力把市场化改革引向新的广度和深度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 善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政策法规体系。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 目。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省属企业资产重组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支持非公 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废除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落实 “非禁即入”投资政策,制定各类企业平等进入特许经营 领域的具体办法,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试点。全面实施 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投资项目推行网上在线备 案,压缩办理时限。探索公共投资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在 公共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健全资本、金融、产权、股权 、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市场投资主体多 元化。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平台。完善现 代流通体系,推进贸易流通体制改革,以信息化等手段创 新流通业态,加快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 内外贸一体的无障碍现代大流通。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推进公用公益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打 造广东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推动水、电、气等资源价格改 革,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市场准入、运行、 监管、退出制度,推进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清理 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行政和区域壁垒。年内全面完成商 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社会信 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开通“信用广东网”,强化企业 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扩 大企业法人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推进综合执法、统一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 接机制。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 平台,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经济调节科学化,增强公 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完善绩 效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新设 审批事项,制定公布各级保留的审批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 管理。规范和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实时在线监察,建立 “办事工作日”和“告知承诺”机制。完成省市县三级政 府机构改革,抓紧落实省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 整。探索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推进经济发达镇和中心 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开展深化开发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 试点。完善和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健全政府向社会转 移职能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法 定机构试点。加快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省直部门80%以上 的行政审批事项和70%以上的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今年连接到珠三角地区全部镇街,并向粤东西北地区中 心镇街一级延伸。 深化财税金融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 径的预算编报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征询人大代表、部门、 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的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透 明度。明确省市县镇事权划分,合理配置各级财政支出责 任。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提高省级一 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 省级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 革试点。推进省财政经营性资金实施股权投资管理改革。 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和预警 机制。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 进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和珠三角重大金融创新平台建 设,争取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民营金融机构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设立、期货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强地方金融生态建设,防范 和化解金融风险。 (三)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 核心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 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 紧密结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