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7年李克强在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 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几年“放管服”改 革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署下一阶段重点 工作,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 一场深刻的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 出发,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 改革的关键,多次作出部署。本届政府紧紧围绕处理好政 府与市场关系,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 牛鼻子,坚韧不拔地推进这一“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按 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持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将政府职能从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 那一套,逐步转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过去实施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时,政府既是资源配置中心、 生产计划中心,也是价格核定中心。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按照党章明确的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 济体制,必然要求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即通过推进政 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交给市场或社会,把该由政府 管理的事项切实管住管好,让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负盈 亏、自我发展,使政府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转向加强宏 观调控、严格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实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管理,建设 人民满意的政府。 我们推动的政府职能转变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 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一是要改革以审批发证 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政府管 理很主要的是搞计划下指标,随着改革的推进,很多计划 取消了,但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在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是 要从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监督管理 为主,从根本上扭转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 二是要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过 去重审批,一些部门和单位一支笔、一个章掌管着很多企 业、项目的生杀大权,围绕审批又派生各种中介服务,形 成了多种利益链。其中既有一些不合理利益,也有寻租产 生的非法利益,成为腐败的土壤。通过“放管服”改革 ,对部门手中权力和相关利益“割肉”,就是要把生产经 营和投资自主权还给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 力,既解决效率问题,也有利于维护公平。三是要改变与 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以前一些部门习惯于坐在 办公室等人上门忙审批,而对如何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的公共服务 ,不少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既缺乏相应理念,又想不出有效 办法,出现“能力恐慌”。必须通过“放管服”改革,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接群众需求,最大限度 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完善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推动 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 强、服务更优。 我们推动的“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系统 的整体,首先要在“放”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做好简政 放权的“减法”,又要在创新政府管理上破难题,善于做 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如果说做好 简化行政审批、减税降费等“减法”是革自己的命,是壮 士断腕,那么做好强监管“加法”和优服务“乘法”,也 是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放宽市场准入,可以促 进公平竞争、防止垄断,也能为更好的“管”和更优的 “服”创造条件。目前,无论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一 些抱怨来看,还是从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来说 ,不但简政放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把已经出台的 政策措施落实好,把已取得的成效巩固住,尤其要通过清 单管理,进一步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而且要加大 力度补上加强监管和优化服务的突出“短板”。以公正监 管维护市场秩序,大力推动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 特征的监管机制。以综合监管提高行政效能,克服“多顶 大盖帽管一顶小草帽”、“多龙治水、无人负责”的不正 常现象。以创新监管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用大数据、云计 算等现代技术为监管装上“火眼金睛”。以包容审慎监管 助力新动能健康成长,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发 展留出充足空间。同样,在优化服务方面,要把企业和群 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改进政府服务的重点。大力推 行涉企涉民的事项尽可能网上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 跑腿。 总之,推进“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政府 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也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要克服种 种困难和挑战,持续深入推进。 最近几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放管服”改革取得了 积极成效。一是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国务院部门取消 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超过 70%;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职业 资格削减70%以上;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 90%;外商投资项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尤其 是商事制度明显简化。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 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注册资本由“实缴 制”改为“认缴制”,“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深化 ,企业注册登记所需时间大幅缩短,便利化程度大为提高 。二是企业税费负担显著降低。全面推开营改增,出台中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 免收费1100多项,其中中央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 目减少69%、政府性基金减少30%。2013—2016年累计为企 业减轻负担2万多亿元。三是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出台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 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 惩戒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综合执法改革 。四是政府服务不断优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 出“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等便民举措,取消、简化一大 批不必要的证明和繁琐手续,大大减少了企业、群众奔波 之苦和烦扰。根据有关部门大数据分析中心对网上一百多 万条信息的分析显示,群众对“放管服”改革的满意度在 持续上升,今年网民满意度已上升到89.9%。主要集中在三 个方面:一是认为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特 别是大大方便了就业创业,满意度达到了96.6%;二是认为 便民服务更加有效,取消了很多繁琐证明,满意度达 84%;三是认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满意度达82%。这也 印证了“放管服”改革取得的积极进展。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几年“放管服”改革中,地方 和基层同志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主动作为,推出了许多 受市场主体和群众欢迎、值得推广的举措,比如天津和宁 夏等地的“一枚印章管审批”、贵州等地的“人在干云在 看”、浙江等地的“最多跑一次”、北京等地的“一网通 办”、有些省份实现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零”等 等,好做法层出不穷,这些是地方政府在“放管服”改革 方面的“竞赛”,实际上也是推动发展的“竞赛”。 事实证明,以“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破 解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对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增进社会公平正义 ,都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首先,有助于顶住经济下 行压力,使中国经济始终跑在世界前列。这几年,在国际 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 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很重要一个原 因就是,“放管服”改革催生了大量新的市场主体,目前 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比2012年底增加了60%以上,保障了比较 充分的就业。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有就业就能创造社 会财富,就能增加收入,并带来新的消费和投资,内需扩 大有效对冲了外需放缓。2013年以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从50%提高到60%以上。其次,加快了新动能成长 ,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呈现新局面。通过深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放管服”改革与“互联网 +”、“双创”等融合发力,极大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左右的快速 增长,创客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1%提高到56%以上。现在国外评 论中国的新发明创造,主要集中在新业态上。另外,据国 家统计局测算,在去年全部新增城镇就业中,新动能的贡 献率达到70%左右。第三,培育了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新 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放管服”改革本身就 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等自贸试 验区最主要的改革开放举措就是简政放权,通过大幅放宽 外资准入领域,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方式,大力削减外贸审 批事项,有力推动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世界银行发布的 全球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近3年我国营商便利度在全 球排名跃升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放管服”改 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 距。有些该放的权还没放,特别是市场准入中的各种许可 等限制仍然较多,有些下放的权力不配套、不衔接、不到 位,变相审批不时发生,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严重影响 企业投资和群众创业创新。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监管缺 失、检查任性、执法不力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领域 市场秩序混乱,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 管仍然经验不足、需要探索。公共服务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甚至推诿扯皮,一些公用 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服务意识不强,“霸王条款”屡见不 鲜,群众和企业仍然深受证照、证明过多之累,办事慢、 办事难之苦。总的来说,思想认识有待深化、工作力度还 要加大、已出台的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监管和服务方式 有待创新,“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大量工作 要做。我们决不能有“差不多”、“歇歇脚”的松懈思想 ,必须保持一抓到底的韧劲,做出更多、更有成效的努力 。 二、坚持不懈推动“放管服”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今年前5个月,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从5月 份最新经济数据看,各项指标相互比较匹配,保持了一季 度向好的势头,值得倍加珍惜。但也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仍 然存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地缘政 治风险上升,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一些发达国家拟推出大 规模减税计划,大幅精简基础设施投资审批,国际竞争在 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经济稳中向好的势头巩 固住、发展好。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保持社会 稳定的根本,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石。要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要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 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把 “放管服”等改革推向深入,该完成的要划上句号,形成 不可逆的改革成果;长期的任务也要用阶段性的成效划上 分号,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企业和 群众的获得感。“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 要内容,有利于激发供给侧活力,提高供给侧质量,更好 适应需求,这件事做好了,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运行保持 在合理区间,实现今年主要目标任务,并长期保持经济中 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做好今年的“放管服”改革,要紧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大局,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做到五个“为”。 第一,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 发展之基。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高校毕业生有795万 ,中专毕业生500万,复转退役军人60多万,共计有1500多 万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还有近百万去产能分流职工需要安 置。如果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怎么能创造财富?怎么能保 持社会和谐稳定?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将近20%,有 的国家35岁以下青年的失业率甚至高达40%,成为引发社会 动荡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营造促进就 业创业的环境,继续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要以进一步减证和推进“证照分离”为重点大幅放宽市 场准入。简政放权进行到现在,应当说企业设立环节拿 “照”的程序已大大简化了,但“照”后的各种“证”还 是太多,办理起来关卡多、时间长,导致企业虽然成立了 ,却无法开展经营。“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在很多领域 存在,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痛点”之一。为解决 这一问题,国务院已部署今年10月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对工商登记前后涉及的信息采 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种“证”,能整合的尽量 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使“一照一码”成为企业走遍 天下的唯一“身份证”。我前不久到河南开封调研时,他 们已经实行了二十二证合一,这让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 加快推进改革十分紧迫,因为这里面的一些证是同一个部 门的不同司局发的,为什么不能精简呢?推进这方面的改 革肯定会触及部门、司局、处室的利益,但是为了国家和 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坚决去做。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解 决,还得实行“证照分离”改革。这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 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下一步要在更大范围推进“证 照分离”改革试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 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 “证”都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告知承诺 等管理方式,让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能尽快开业经营。 现在,我国每天新增1.5万户企业,活跃度接近70%。虽然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但也要努力使大 部分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充分发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要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巩固和拓展“放管服 ”改革成效的制度保障。现在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 责任清单已全部公布,初步效果是好的。但由于标准和规 范不统一,各地清单长短、内容差别很大,谁来监督、谁 来追责执行起来不明确,不少企业和群众反映看不懂、不 了解,一些地方权力清单形式大于实际作用。针对这些问 题,各地要继续对清单进行规范和完善。国务院部门的权 力和责任清单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快制定出台,并 向社会公开,把不该有的权力坚决拦在清单之外,任性用 权要追究责任。今年还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 点,压缩负面清单事项,提高透明度和市场准入的可预期 性,为明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创造条件。 这里要特别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稳定和扩大就 业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力 量,是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也有利 于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现在,“双创”理念和行动不仅在国内成为普遍共识 ,也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前不久,国务院批准再新建一批 “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双创”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 ,这对“放管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采取 措施,推动在“双创”中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大中 小企业融通发展,让更多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让传统企业包括央企,通过生产、管理、分配和创新模 式等变革焕发新活力。据统计,现在新成长企业,包括 “双创”企业、小微企业以及大企业里的“双创”平台等 ,容纳的新增就业达95%以上。对方兴未艾的新产业、新业 态、新模式,要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