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8年七台河市长贾君在全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最优 营商 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2018年7月3日) 同志们: 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支 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战略部署,总结我市“民营经济立市 ”发展成就,动员全市上下形成关爱民营企业家、关注民 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通过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 和创新创业突出贡献人员,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为转型振兴提供强力支 撑和坚强保障。 下面,围绕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激发和弘扬 企业家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当前形势,深刻认识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七台河在我省最早实现民营经济立市,发展民营经济有 着优秀的市场基因。历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敢破敢立,不 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 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不仅造就了像宝泰隆、隆鹏、 双叶这样有竞争力的知名民企,而且培养了一批敢为人先 、担当有为的民营企业家,2016年被国家确定为东北地区 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城市。从“9388工程”开始,经过25年 的不懈努力,我市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占全 市经济总量达到60.9%;投资占74.4%;研发投入占90%;税 收占72.2%,就业占80.6%。民营经济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 主要支撑、财税增收的主要来源、扩大就业的主要阵地 ,更成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市转型振兴的主力军。 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市经济于2013年触底 回升,持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2017年,我市主要经 济指标跻身全省前列,经济增速由最低时(2013年)的- 6.7%,回升到增长6.0%;规模上工业增速由最低时的- 27.9%,回升到增长5.5%;非煤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由2012年的27.9%提升到2017年的45.5%。公共财政收入增 速由最低时的-13.2%,回升到增长47.2%。今年一季度,全 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增速领跑全省,经济稳中 向好发展态势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1-5月份,全市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增速居全省第3位,四煤城 之首;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1.7倍。全市 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1.8%,增幅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财 政收入同比增长31.3%,增幅居全省第2位。在这些令人振 奋的经济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 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是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的开拓进 取,是企业家们励志拼搏的创新创业。在产业发展上,我 们大力发展六大产业,具有支撑转型振兴“四梁八柱”性 质的产业体系架构基本形成。我们的煤化工产业从小到大 ,位居全省排头、东北前茅、全国上游;石墨烯新材料产 业从无到有,实现公斤级到吨级的突破,下游应用产业不 断延伸拓展,成为行业先行者、引领者;还有,我们的家 具、农机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升级,生物技术产业、再制 造产业起步良好,冰雪旅游产业、大数据产业开始破题 ,以打造龙江东部新型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的现代物流业 布局也已初步形成。在创新驱动上,我们推动与专家学者 和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工大、中国矿 大等11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了博士工作站、院士 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举办石墨烯创新创业 大赛、再生资源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加速了高新科技成 果产业化,增强了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获批了省级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在人才集聚上,我们坚持用待遇留人、感 情留人、事业留人,民营企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 柔性引才理念,不仅打破了传统用人观念,更成为我市打 造“人才洼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推动 转型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还在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维 护和谐稳定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为我市经济社会 长远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 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同时 也要聚焦传统产业比重大、创新能力弱、管理方式落后等 突出问题,深刻明晰短板和不足,特别是要对标民营经济 发达地市,切实找准加快发展的关节点、发力点,强化时 不我待的危机意识,不仅要“弯道超车”奋力追赶,更要 “短道速滑”加速超越,努力在推动民营经济快发展、大 发展上实现新作为。 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 活力和竞争力 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讲,市场 活力来自于企业,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 神。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能成就一个企业,甚至能够推 动一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统帅和灵 魂,企业和市场的发展都依赖于创新实干的企业家精神。 我市经济转型振兴的任务艰巨,更需要发扬我市冠军文化 中所蕴藏着的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但从 现实看,我市企业家整体来讲站位还不够高、格局还不够 大、眼界还不够宽,领军型企业家、开创型企业家还不多 。所以要格外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 工程,发扬企业家精神,厚植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和 竞争力。 首先,要敢于合作共赢。我之所以把合作精神放在第一 位来讲,是因为这两年我在推进地方煤矿整合重组工作中 深有感触。我们全力推进地方煤矿整合重组,就是为了实 现煤炭产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加速 地方经济发展。而有一些煤矿企业缺乏合作意识,宁肯双 输,不求双赢,这不仅妨碍重组进程,还将因“去产能 ”政策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更可惜的是要浪费宝贵的煤 炭资源。我们的企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愿意和资本市 场合作,不会和资本市场合作。全市只有1家上市公司,企 业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借势借力本领不强。市场经济条件 下,企业如果还是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纠结于谁“说了 算”,纠缠于“算小账”,单打独斗将难有大的作为。商 场上有句名言,叫“合作成就共赢”。希望各位企业家务 必要转变观念,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强化合作意 识,敢于攀高结贵,敢于到资本市场“捞金”,舍得让渡 一定的利益,通过协作合作壮大企业实力,谋求共同发展 。 第二,要善于把握大势。当前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国 内妄自菲薄声音此起彼伏。习近平总书记讲,我国发展一 时一事会有波动,但长远看还是东风浩荡。随着我国“一 带一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 开放,以及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促进高质 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经济体将是历史的必然。对此大家要充满信心,但也不能 忽视地缘政治、能源革命、新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实现更好 发展,必须顺应宏观经济的大势潮流,必须分析摸清经济 现象背后的规律趋势,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把握战 略机遇期有利条件。对在座的企业家来讲,当前推进我市 经济转型振兴就是需要企业把握的“大势”,要树立扎根 七台河、走向全世界的大格局,在我市转型振兴的战略任 务中找准自己定位,实现更大作为。根据现有产业基础 ,深入分析我市优势和潜力,我认为我们转型的根本出路 有三条:一是做优做强做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和石墨新材料 产业,把优质资源向优势领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倾斜 配置,使已形成的矿产资源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发挥到极致 ;二是推进家具、农机、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与互联 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企业转 型升级;三是培育壮大生物技术、制造和再制造、现代物 流、冰雪体育、康养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非煤支 柱产业群。我们正在制定“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通 过要素推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 换,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 经济总量倍增,打造形成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 物和医药、制造和再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六个 一百亿”产业集群。作为企业家不仅要了解本行业、本领 域的前沿信息,更要对国家政策、相关产业、甚至世界经 济发展态势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与把握,比如国家去钢 铁、煤炭落后产能、安全环保硬约束的大势,新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颠覆式升级大势,人们美好生活向 往对高品质食品、个性化商品、健康养老需求的大势 ,5G移动互联网即将带来的万物互联、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的大势,等等。面对这些大势,我们不能逆势而动、背道 而驰,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如此才能为企业谋得更 深远的发展,把企业做优做强做久,打造让员工满意、股 东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百姓满意的百年企业。 第三,要勇于开拓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市 委市政府正大力推进与大专院校的“校地合作”、与省科 技厅的“厅地合作”、与中央企业的“央地合作”、与江 门的“跨地合作”,企业要有效对接这些合作机遇,通过 引入创新机制、转化创新成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加快 “原字号”产业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