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8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8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1月6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 报告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铜陵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 经济发展新常态、城市转型新关口,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 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 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砥 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这五年,铜陵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 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由24.4%提高到33%。财政收支双双超过160亿元。规上工业 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是2012年的1.6倍;累计增加 规上工业企业166家,增长四成以上。五年开工亿元以上项 目601个,竣工511个,完成投资近2400亿元。开发园区规 上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铜陵港 跻身亿吨大港,吞吐量是2012年的2倍,成为安徽第二大港 。 发展格局深刻变化 这五年,铜陵发展格局深刻变化。行政区划实现重大调 整,一江两岸呈现协调联动发展新格局。两年来,枞阳区 域交通、水利完成投资58.5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城 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拉开框架,一批重大基础设施 项目相继建成;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向面扩展,建成省级中 心村122个、市级中心村140个。宁安高铁、京福高铁等先 后通车,等级公路里程由1233公里增加到1649公里。融入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发展地位不断巩固提升。 发展转型明显提速 这五年,铜陵发展转型明显提速。坚持创新驱动,新建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 3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4件增加到6.7件。战略性 新兴产业产值由385.6亿元增加到960亿元;传统产业改造 完成投资1824亿元,年均增长28.4%;铜材加工量突破 200万吨,是五年前的3.2倍;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手机 等终端产品从无到有;循环经济升级发展。依法关停、取 缔小矿山32家、小选厂(点)251家,拆除小码头和非码头 设施167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7%,城乡生态 环境持续优化。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优 秀、总评优秀;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获 得优秀的城市。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这五年,铜陵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改革全面发力、多点 突破、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有效,先后淘汰 落后产能企业52家,2015年以来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3个 月降到8个月,企业长期杠杆率由69.7%降至66.8%,争取政 府债券192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许可事项 精简14.8%,“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财税国资 改革不断突破,投融资、公共资源交易、土地管理、征收 安置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 进。新登记市场主体5.3万户,年均增长19%;新注册商标 3265件,年均增长42.6%。对外开放向广度深度拓展;累计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63个,利用内资2173亿元、年均增长 14.3%,利用外资13.7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44家。 发展成果普惠全民 这五年,铜陵发展成果普惠全民。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 重达85%,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连续五年居全省前列,枞阳县 23项社会保障待遇实现提标。脱贫攻坚稳扎稳打、连战连 胜,7.53万人告别贫困,枞阳县贫困发生率由13.4%下降为 4.8%。3.13万户棚改居民安居圆梦,4.8万被征收户喜迁新 居,整治65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2.6万户,改造农村危房 1.31万户。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增就 业13.6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 。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特困人员供 养、城乡低保等不断提标。67人当选“中国好人”,百万 人口“中国好人”当选率居全国前列。法治铜陵、健康铜 陵、平安铜陵、智慧铜陵建设不断深化。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规范政府决 策机制和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 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49件、政协提案 1424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相关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 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四风”和腐败问 题,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过去一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 态,扎实开展“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特色小镇培育建 设年”“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 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50亿元,增长8.1%;完成财政收入167.8亿元,增长 9.1%;固定资产投资 1330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增 长12.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37元、 13139元,分别增长8.5%、9%;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 。 这一年,我们成为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 范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再捧全国 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扎实推进“五个暖企”,实施“四送一服”双百工程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6亿元,组建 9支基金、总规模92.5亿元,推动企业完成直接融资108亿 元。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45个、竣工110个,完成投 资620亿元,增长8.7%。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 金增长15.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2%;新引进 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 持续深入调整产业结构 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制造强市建设,铜基新材料产 业基地产值、投资、税收保持较快增长,4个市级产业基地 产值增长20%以上,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产业化项目入列 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1%,居全 省第2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发力,抓技改促转型典型 经验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铜官区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实施,枞阳县国家全域旅游 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46个,增长 44.4%,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成为全国创新示范区。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 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 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狮 子山国家级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国家印制电路板质检中 心基本建成。创新建立行政监管清单制度,“九证合一 ”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联查 率先试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资源54.5亿 元。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顺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全面 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 稳步实施。 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建设 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三年计划提前完 成。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0条,新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119辆 ;市档案馆、党史馆、非遗展示馆、数字文化体验馆等全 面竣工,市一中西湖校区二期工程、儿童医院主体建成 ,大铜官山公园建设持续推进。滨江生态岸线北延工程全 面完工,大通、横港段岸线整治快速推进。钟鸣镇成为第 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胥坝乡群心村、东联镇合兴村人居环 境建设获得全国表彰。水利完成投资14亿元,水利水毁工 程全面修复,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工,21座病险水库除 险加固,新建和改造提升排涝泵站7座。 坚持不懈优化生态环境 狠抓中办调研回访、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全面关停金昌冶炼厂生产系统,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1391辆,整治企业物料堆场14个,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 ”。完成黑砂河、滨江花园东侧黑臭水体整治,黑砂河整 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彻底消除城市饮用水水 源地环境安全隐患,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 覆盖;建立落实四级“河长制”,国控、省控江河湖泊监 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我市成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 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领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 4个城市之一。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人工造林9670亩 ,新增和改造提升绿道69公里、绿化面积258万平方米,治 理矿山裸露山体面积1200多亩。 倾心倾力保障改善民生 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成村级集体光伏电 站43个、户用光伏电站7650户,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 2.6万个。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3.17%。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实现跨省 联网直接结算。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 5所,24所薄弱中小学校舍完成改造,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全部通过国家认定。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创建高水平通过文化部中期督查。全面两孩政 策有效落实。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获民政部 、财政部通报表彰。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军民 融合、双拥工作成效明显。质量安全、粮食安全、食品药 品安全得到巩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向好。扎实落实十九 大维稳安保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科学、新闻出 版、文学艺术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外事侨务、对台、港澳 、外宣、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对铜陵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第十 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 抓手,坚定实施“七大战略”,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 展排头兵,着力打造“六个新铜陵”,努力在转型发展中 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现代化 幸福 美丽新铜陵建设新征程。 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 划目标,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 要指标总量力争在省内进位次。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质量效率全省领先,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成为国家 创新型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一江两岸 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 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 建设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样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打好三大攻坚 战,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城乡统筹、环境建设、全面小 康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健全科技创新“四大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铜 产业研发基地。强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打造世界级 铜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 节能环保等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争创“中国制造 2025”国家级示范区。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 ,促进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 革,不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坚持协调发展,开创区域联动新局面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放开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农 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培育发展区域特色小镇,推动美 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促进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城 乡融合、南北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 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强农村突出环境 问题综合治理。改善发展基础条件。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 立体交通走廊,谋划推动合温铁路、北沿江高铁等重大项 目,统筹谋划过江通道。升级加密南北区域路网,加大水 利、电力、供气、通信等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向江北地区 倾斜。 坚持绿色发展,创建生态文明新样板 加快经济绿色转型步伐。实行更严格的投资项目环境准 入制度,建设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强环境 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进秸秆禁烧和 综合利用。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完 成破坏区域生态修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 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长江生态大保护,启动沿江重化 工业搬迁改造计划。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国 家生态园林城市。二号首长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全面加强区域合作,打造长三角城市群西翼新兴增长极 。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推动合铜发展带建设。坚持港城 一体发展,打造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加大“双招双 引”力度,推动开发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积极融入“一带 一路”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 全体市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 在首位,确保到2020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 村全部出列。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教育改革,率 先实现教育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