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8年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实现新作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市委十三届 五次全 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站在新起点 抓住新 机遇 实现新作为 这次市委全会,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市上下以总书记此 次视察为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标对标、加压奋 进,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 展,奋力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 城市,确保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昨日上午,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张 术平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市上下要更加坚定自觉地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积极主动 地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作为做好烟台工作的强大动力,更 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 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 无前的奋斗姿态,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实现新作为 ,为把烟台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 居宜游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与时俱进 以思想大解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张术平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照新形势、新要 求,对标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省内同为“三核”的青 岛、济南,我们虽然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不得不承认 ,当前烟台面临的发展形势比较严峻。差距的背后,归根 结底还是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体制机制的问题、干部作 风的问题。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一些干部的竞争观念、 创新意识、苦干精神,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体制机 制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 张术平强调,我们查找问题、分析不足,不是否定过去 ,更不是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而是要警示我们自己 ,面对拥有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条件,烟台没有任何理由放 慢发展的脚步;面对新时代的竞争态势,面对总书记对我 们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每一个烟台人都应该有一种坐不住 、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 要在目标定位上解放思想。瞄准“走在前列”不动摇 ,跳出烟台看烟台,对标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省 内青岛、济南,比总量、比增幅、比质量、比后劲,各项 工作力争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次不断前移,在省内 “保三争二抢第一”。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提 升标杆、提高境界,在寻标对标中争先进位、勇争一流。 要在发展理念上解放思想。破除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畏难发愁等消极思想,摒弃落后的思维定势、粗放的发展 模式,从守旧守成中解放出来,从政策依赖中解放出来 ,以敢为人先的闯劲和魄力,积极寻求体制机制创新,学 会运用市场机制干事业,使用法治手段解难题,从改革创 新中找出路。 要在思路举措上解放思想。树立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 ,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去思考,把当前工作放 到未来趋势中去谋划,把上级要求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要害,坚 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 “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打基础、谋长远,久久为功、 善作善成,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张术平强调,下一步,要在前期已经开展的“大学习、 大调研、大改进”基础上,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东 、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市上下组 织开展一次以“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实现新作为 ”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干部思想 工作实际,查找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 制定改进措施,真正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再深入、实 践再创新,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 大精神动力。 二、坚持目标导向 以工作大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术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总的要求 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认 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部署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 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全力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 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滨海 城市。 建设制造业强市,就是充分发挥烟台“因工而强”和民 族工业发祥地的优势,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通过新 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名企、名品、名产 、名店支撑,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传统产业充满生机,推动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由 大到强转变,实现制造业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全球知名 。到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9万亿元。 建设海洋经济大市,就是充分发挥我市海域面积大、海 岛多、海岸岛岸线长的优势,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加 速形成特色鲜明、科技引领、品牌彰显的海洋产业体系 ,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靓的海洋生态环境,陆海 统筹、开发有序、智慧高效的海洋管理模式,使海洋经济 更强、海洋环境更美、海洋管理更优,成为全国重要的海 工之城、海洋旅游之城、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到2022年 ,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 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就是充分发挥我市自然风光秀 美、资源禀赋优越、发展基础雄厚的优势,厚植更加开放 包容的创业沃土,构筑更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打造更 加引人入胜的美丽景观,推动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产业 快速发展,实现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让 创业者梦想成真、让外来客流连忘返、让本地人引以为豪 。到2022年,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600亿元,医养健康产业 产值达到1100亿元。 三、要重点实施好“三大任务” 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 系 1、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高素质产业。我市新旧动能 转换《实施规划》充分考虑全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紧 密对接省十强产业,把打造八大主导产业作为培育现代产 业体系的重点。各级要按照“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改造一 批传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思路,按照省委、省 政府“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分类指导、分业 推进,确保八大产业快速壮大成势。 资源型产业要彰显特色。培育壮大更多带有鲜明“烟台 元素”的产业。要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中实施“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现代 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重 点突破,推动中集来福士、杰瑞、京鲁等骨干企业发展壮 大,支持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创 新平台开展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协同推进沿海、远海、深 海产业高效发展。要做好医养健康产业,统筹规划建设国 际生物医药创新等产业园和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吸引 大企业投资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体,促进医疗、养老、养生 多业态融合发展。要做强高效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主线,发挥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促进食品行 业向精深加工转变,做大果品、水产、种苗等特色产业 ,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 收夯实夯牢,把农村基础培稳培强,把脱贫攻坚打好打赢 ,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传统产业要加快升级。通过植入新技术、运用新模式、 发展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要做优装备 制造业,抓住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围绕 汽车、核电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关 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推动物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建设国内一 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基地。要做优电子信息产业,依 托富士康、浪潮乐金等骨干企业,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烟台 分所、中金数据等科研力量,掌握核心技术,集中发展消 费类电子产品、集成电路、新型工业软件和数字经济,实 现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要做优高端化工产业 ,以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万华 百万吨乙烯和南山乙烷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产业从基础化 工原料向高新化工产品转变,建设全球领先的高端化工研 发制造基地。 新兴产业要加速培育。文化旅游产业要坚持全域旅游发 展理念,统筹海上游与陆上游、白天观光与夜间经济,规 划建设芝罘湾海上世界项目,建设集船港城游购娱于一体 的商旅综合体,统筹做好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长岛 等滨海旅游开发,加快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 发,打造“仙境海岸”文旅带。要做大现代物流产业,高 水平规划建设国际综合、商贸等大型物流园区,加快物流 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港口、铁路、机场、公路等疏运功能 有效衔接,推动海陆空多式联运、物流业集聚发展。 培育现代产业,离不开品牌建设。要以创建全国质量强 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弘扬当代工匠精神,全面开展质 量提升行动,形成更多知名品牌和常青企业、百年企业 ,进一步提升烟台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力争到2022年 全市“中国驰名商标”突破100件。 2、加快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国企改革,要认真总结推广万华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采取股权激励等措施,调动员工 积极性,提高企业创新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国企改 革遗留问题处置。引导民营企业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 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园 区管理体制改革,要重点在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上狠下功 夫,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 激励机制。各园区要主动对标全国活力最强、动力最足、 管理最优的园区,创新管理体制,推行扁平化管理,实行 岗位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