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5年《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以改革 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今年第4期将发表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文章,题为《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篇文章选自李克强 2014年12月22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分三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深刻阐明加快推进农业 现代化是现实与历史的重大任务。从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 、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看,都迫切需要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文章第二部分指出,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依靠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大力发展 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用好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文章第三部分强调,要发挥好新型城镇 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 题,积极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核心要点: ■ 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 。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又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农 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更多、过程更复杂,是现代化中的 “慢变量”,更是“关键变量”。农业现代化的状况如何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这个核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这 两个基本要求。 ■ 新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有新思 路、新视野、新办法。一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 ”转变。二要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 做文章。三要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四要加 快推进农牧结合。 ■ 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财 政预算要继续把农业作为重点来安排。重点支持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产粮大县和农民增收 等。 ■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手拉手的关 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辐射带动 ,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提供农产品等 保障,新型城镇化也难以持续。 2014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自然灾害较重的严 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 ,农业农村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产量实现 “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民生改 善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为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既具有十 分重大的意义,也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必须 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 代化道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民以食为天,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 化的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现实与历史的重大任务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当前我国正处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内部动因发生深刻变化,加快推 进农业现代化更为重要和紧迫。对此,我们要深入认识、 科学把握。 (一)从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 业现代化。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 支撑。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又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 ,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更多、过程更复杂,是现代化中 的“慢变量”,更是“关键变量”。农业现代化的状况如 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环顾当今 世界,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也高,而那 些农业落后、农民贫困的国家,没有一个真正实现了现代 化。这些年我国农业现代化虽有长足发展,但与迅速推进 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仍然滞后,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突出 “短板”。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还有很 大差距。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农业 现代化这个“短板”越早补齐越好,不然就会拖整个现代 化的后腿。 (二)从稳定经济增长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 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 速,在出现许多积极变化的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稳定经济增长,首先要稳定农业,否则就可能出现增速 走低、供给不足、物价走高的不利局面。2014年,面对严 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国 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居民消费价格 指数增幅在主要新兴经济体中最低。我们能交出这样一份 “成绩单”,粮食和农业丰收功不可没。这使我们避免了 一些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来了,而食品涨价过快导致通 胀水平上升,不得不在保增长和稳物价之间进行艰难平衡 的被动局面。只要农业和就业能稳住,经济增速在合理区 间内略低一点,也不会出大的问题。但农业要长期稳住 ,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 着多重作用、多种贡献。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可以更 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 ,消费层次与现有的工业产品档次和产业水平比较契合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可以激活农民潜在 的巨大消费需求,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时间和余地。 用好农业农村投资空间,可以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加快这些方面的建设 ,既能带来巨大的新增投资需求,也有助于消化钢铁、水 泥等过剩产能,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链条长,产前、产 中、产后各环节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推进农业现代 化,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促进经 济增长、结构优化和民生改善。 (三)从促进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 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两个“天花板 ”、两道“紧箍咒”。这些年农业连续增产,提高价格、 增加补贴这两个政策工具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目前国内主 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天花板 ”;农业补贴中有的属于“黄箱”政策范畴,受到世贸组 织规则限制,部分补贴继续增加也遇到“天花板”。农业 生产成本还处在上升通道,“地板”在抬升,包括人工、 农机作业、土地流转等费用上涨很快,种子、化肥、农药 等价格也不便宜。除了两个“天花板”外,生态环境和资 源条件这两道“紧箍咒”也严重束缚农业长远发展。我们 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确实很 了不起,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 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 来越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产品,不仅使 地越种越薄,还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白色污染,再加上 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农村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严 重危及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此同时,随着 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不仅数量在减少、质量也在下 降,农业生产用水缺口呈扩大之势,农业资源约束也在日 益增强。两个“天花板”在顶、两道“紧箍咒”在身,农 业靠什么持续稳定发展?别无他途,只能加快推进农业现 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 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 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这个核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这两个 基本要求。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大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 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我国幅 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各地生产力水平不尽相同 ,农业现代化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各地要因地制宜、大 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全国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 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依靠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 化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过去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 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创新。今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仍 然要靠改革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既涉及生产力发展 ,也涉及生产关系变革,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方 向,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粮食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放 松,否则粮食生产一旦出现大的滑坡,好多年都缓不过来 。在粮食问题上,首先要算好安全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但也得考虑经济账,并不是越多越好。凡事都有个度 ,过犹不及。近些年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仓容紧张,财政 负担沉重。农业发展也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讲求经济效益 ,不然农民没积极性、国家也负担不起,就难以持续。现 在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确有必要认真研究和推 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 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有新思路、 新视野、新办法。一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 变。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越来越关注“舌尖上 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要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 ,适应消费者选择,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二要由单纯 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我国耕地资 源有限,但有着广袤的山区、林地、草原、海洋等,物种 等资源丰富,要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 ”,打好“果蔬牌”,挖掘各种资源生产潜力。三要构建 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强科学规划、政策引导 ,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农业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 优势产业带,提高产业集中度。四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 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逐步把粮食、经济作物 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在“内外联动 ”上下功夫。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 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 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 多利益。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农产品转化加工。主产 区往外调“原”字号农产品,不利于主产区农业增值增效 ,也加重运输负担。要支持主产区发展畜牧业、粮食加工 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主产区调出粮食是贡献,调出肉蛋 奶、调出加工食品,同样也是贡献。二是抓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导致农民 “卖难”和居民“买贵”并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解 决这一问题,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商与实 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各种形式 的对接直销。三是抓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目前农 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风险隐患犹存,违法 违规问题仍然频发。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决 不能再出大的事件,否则就会打击人们对国产农产品和食 品的消费信心,影响农业发展。要抓紧把基层农产品和食 品安全监管机构健全起来,从源头抓起,推广农业标准化 生产,严格市场执法监管,确保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根本上要靠创新 驱动。要把农业科技摆在国家科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国科技战线要服务农业、支持农业,现代科技成果要优 先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广。要瞄准世界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 ,紧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 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科技攻关。要以产业 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 果。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首先要给科技人员插上奋 斗的翅膀。我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农业科技人员,蕴含 巨大的创新创造潜能。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完善激 励机制和相关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对农 业基础性研究,国家要提供充足、稳定的经费支持,使科 研人员能够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对应用性、实用型 研究,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力量来支持和激励。大力发展农 业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农 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要加快改造和 提升农机工业,研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不同环节 的农业机械,努力提高农机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全程机械 化。 (二)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我国户均 经营土地只有7亩多,在世界上属于超小规模。随着环境条 件变化,小规模经营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无论是先进技 术应用、金融服务提供,还是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 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都遇到很大困难。农业要发展 ,必须突破经营规模小的限制。对此,农民群众看得最清 楚、体会最直接、行动最积极,他们已经探索创造出多种 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如订单农业、家庭农场、种养大 户、农民合作社、企业加农户等。像家庭农场,几年时间 就发展到87万家,平均规模达到200亩,劳动生产率和经济 效益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农民群 众的自觉选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土地流转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要予以鼓励 、引导和规范。现在农村已有2.6亿人转移到城镇,还将有 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出去。这些人特别是长期在城镇就业或 已落户的农民工,有的无力或不愿意再经营承包地,希望 进行有偿流转。中央出台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 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农户依 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地方对土地流转实行扶 持政策。各地要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央精神,积极引导、做 好服务,不搞强迫命令,不替农民做主,让农民成为土地 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自觉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这里需 要强调,对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要加强经营方向上 的引导和规范,坚持以粮食和农业为主,不能搞“非粮化 ”,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使土地流转成为提高粮食 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