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吉林省四平市)赵晓君书记在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第一次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赵晓君书记在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第 一次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赵 晓 君 (2017年2月15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听取了去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和今年 工作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 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6年是全市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各地、各部门认真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坚决打好脱贫 攻坚战这个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科学谋划、创 新思路,精准施策、高效推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3646人,贫困发 生率由3.66%下降到2.38%。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呈现以 下几个特点:一是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召开市县乡三级 脱贫攻坚大会,成立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构 建“四个体系、四个机制”责任落实网络,层层传导压力 ,逐级压实责任。建立“六个一”包保模式,启动“百千 万”工程,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形 成了统筹推进、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二是政策完善、举 措着实。高标准制订脱贫攻坚计划,出台“1+N”等高含金 量政策,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近10亿元,不断强化基础设施 建设,完善信贷支持、就业培训等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扶 贫日宣传活动,凝聚了脱贫攻坚的最强合力。三是放大优 势、产业富民。立足各地自然条件、资源优势,采取差异 化扶贫模式,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特 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富民产业,不断拓宽增收 致富新路径,全年共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约1.8亿元,落 实产业脱贫项目228个,带动贫困户14892户。四是真帮实 扶、多元参与。包保部门主动对接、精准帮扶,社会各界 全力支持、踊跃参与,积极开展对口帮扶、驻村帮扶,全 力推进“天使计划”、职业教育等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了 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家庭通电等难题,真正把脱贫攻坚 变成了民心工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 看到,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个别 地方一定程度存在快出成绩、追求显绩的倾向,脱贫机制 需要进一步完善;各行业部门投入力度还有差别,有的部 门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不强,落实脱贫任务态度不够坚决 ,没有做到竭尽全力找出路、千方百计促脱贫;少数干部 参与扶贫的主动性还不够强,知难而上、攻坚克难精神有 所欠缺;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还存在不想脱贫、不 愿脱贫的心理,缺乏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精神。对于这 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脱贫攻坚年”,提出确 保2017年末现有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去年我们加大人、财 、物投入,集中释放脱贫政策红利,容易帮扶的已经基本 脱贫,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减贫成本更高 ,脱贫难度更大。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必 须向贫困发起总攻,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短板发力,加快 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攻城拔寨、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脱 贫攻坚这场硬仗。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站 在事业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市 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拿出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决心 和斗志,坚决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道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让振兴发展成果惠及 全市百姓。下面,就做好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我再强调五 点意见。   一要从增加收入入手,千方百计拓宽致富渠道。加快 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涵 。经过全市上下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 明显成效,一些困难群众过上了有保障、有质量、有尊严 的生活,但增收途径单一、造血功能不强、脱贫稳定性差 等突出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必须坚持多轮驱动,促进多元 增收,熔铸增收“金钥匙”,打通致富“新路径”,持续 提升扶贫开发的实效性和含金量。要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始终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 要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优化农 业生产结构,鼓励农民紧贴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园艺特产 、畜牧养殖、家庭手工业等庭院经济,推动农民在农业现 代化进程中持续稳定增收。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致富,全力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和倾斜政策,加快推进 光伏发电、特色种养、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产业项目 ,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 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增加资产收益,点燃 精准扶贫新引擎,培育增收致富摇钱树,激发贫困地区自 我发展内生动力。要加快推进就业创业。把就业创业作为 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菜单化 、定向式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转 移就业服务力度,强化对贫困地区金融支持,鼓励引导返 乡农民工、大学生和外来投资者创业兴业,让更多贫困群 众通过就近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要全面提升兜底水平。牢 牢守住政策保障“最后一道防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农 村低保核查排查,进一步摸清现状、核准底数,统筹落实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制度,不断提升低保 标准,加大对贫困群众特惠性倾斜帮扶,切实织密织好政 策兜底脱贫保障网。   二要从减轻负担入手,多措并举破解返贫难题。脱贫 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持续发力,切实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真正从源头上破解返 贫难题。要全力破解因病返贫。深入实施“天使计划 ”,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居民健康档 案,组建城乡“医联体”,积极开展大篷车巡诊活动,加 快发展远程智慧医疗,推进分级就诊、双向转诊、远程会 诊,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持续降低贫困群众就医成本,有 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全力破解因学返贫。持续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引导城 市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支教,落实学 费减免、助学贷款、特困学生补助等资助政策,解决好因 贫辍学、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全力破解因灾 返贫。整合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扶持政策,健全完善自然 灾害、突发事件、粮价下降等帮扶救助制度,扩大贫困地 区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额标准和赔偿水平,构筑全方 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扶贫保险体系,保障贫困群众再生 产能力,让脱贫更有底气、发展更有后劲。   三要从衣食住行入手,提升困难群众生活质量。脱贫 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过上好 日子、实现脱贫奔小康。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 上,切实解决好饮食、居住、出行等困难群众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