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辽宁省沈阳市)曾维---在沈阳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沈阳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曾维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即 将结束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大调研工作、较好完成一季度各 项任务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全国“两会”精神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及今 后一个时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确保沈阳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当先锋 、打头阵。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经济发展状况大调研   年初,市委作出开展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大调研的决策 部署后,各调研组思想统一、认识深刻,领导带头、率先 垂范,科学安排时间和工作,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调研工作 中来,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大力发扬《寻乌调 查》深入唯实的调研精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 线、深入群众,真正扑下身子,一竿子插到底,带着问题 走进企业车间、商务楼宇、宾馆酒店、村屯农户等一线 ,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最真 实、最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获得了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 、想不到的真实情况。据初步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近万 张,走访各类企业千余家,召开座谈会90余个,深入挖掘 和剖析典型企业近百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各调研组 在“研”字上狠下功夫,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自 身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现实分析与趋势分析相结合 ,理清了存量优势、找出了发展短板、发现了增长潜力 ,提出了实招良策,形成了一批时代性、指导性、针对性 、操作性都很强的高质量、高水平调研成果。到目前,各 调研组已基本形成产业发展状况总报告5篇,分报告和学习 考察报告等近50篇,总文字量60余万字。   这次大调研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 大调研,我们摸清了家底,对振兴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有 了更全面的把握,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了更清 醒的认识,对沈阳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了更准确的判断。通 过大调研,我们找准了问题,对影响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存在的深层次的体 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真正找到 了“短板”和“瓶颈”。通过大调研,我们理清了思路,进一步 明确了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 向,找到了着力点和突破口,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聚 焦、措施更加务实。通过大调研,我们锤炼了作风,在全 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现了党的这一优良传统的全面回 归,巩固拓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大党员干 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总之,这次大调研组织有力、 成果丰硕,必须给予充分肯定。这次大调研的成功实践 ,深刻揭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生动诠释 了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大意义。   总的来看,这次大调研之后,我们对沈阳的振兴发展 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估价,归结起来就是三句话:一是 成就不可低估。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战略以来,我们抢 抓机遇,开拓进取,基本完成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 ,取得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可以说 ,这些年是沈阳经济发展最快、结构调整力度最大、城乡 面貌改观最明显、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不 仅兑现了“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庄严承诺,更为在新的起 点上把沈阳振兴发展推向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 强大力量。二是问题不能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批示 中指出,老工业基地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 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 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通过这次大调研 ,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总书记重要批示的认识和理解,深 度挖掘了沈阳老工业基地需要攻克的“难关”,切实找到了市 场化程度不高、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一些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坚定了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破解 “新东北现象”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振兴任重道远。新一轮振 兴发展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展开的 ,与十年前相比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要求我 们必须更加注重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升 级、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些新趋势 、新变化,依旧采用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继续闷 着头铺摊子、不看市场需求上项目,就会贻误转方式、调 结构的战略时机,延缓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进程。这就 要求我们,必须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市场的 手段谋划和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用更加主动作为、拼搏 进取的实际行动,不断开创新一轮振兴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 、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坚持调查研究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 领导制度,也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保障。实践认 识永无止境,调查研究永无终点。面对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引领新常态的新形势,面对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新一 轮振兴发展的新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巩固和扩大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传承好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成事之基 、谋事之道,围绕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认真 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调研,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 对策的调研报告,以此指导和推动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 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增强调研时效,强化成果运用,不断 推进调查研究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调查研究成为汇 聚智慧力量、促进科学决策、推动振兴发展的重要法宝。   这次大调研活动就要告一段落了,但调研成果的分析 、研判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立即组织专家学 者对这些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评估、听取意见,最终 形成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市委、市政府,各地区、各部 门、各单位要善于运用这些调研成果,特别是在“十三五”规 划起草和关乎全市发展的重大决策制定时运用好大调研成 果。通过这次大调研反映出来的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历史 遗留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要由市政府各位分管领导牵头负 责,列出清单,限期解决,切实让基层感受到我们这次大 调研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关于对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工作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 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 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整个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 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是中央审时 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 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 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这次大调研,使我们对 主动适应新常态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更加增强了 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自觉性和紧迫 感。面对新常态,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 、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 优,确保在新常态的考验面前脱颖而出。在这里重点强调 以下十个问题,作为新常态下和大调研后的初步思考。   1.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是我们赖 以生存的重要根基和振兴发展的希望所在,新常态下不仅 要保持传统产业的稳定增长、持续做大,更要提高质量和 效益、着力做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决心改造提升传统 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业层级和核心 竞争力。传统产业当中,装备制造业一直是沈阳的优势和 看家本领,但产业升级滞后、配套能力不强、效益水平偏 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瞄准建 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目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 度融合为主线,加快生产流程再造和技术、产品更新,推 动装备制造业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迈向中高端。一是 推动信息技术向生产环节渗透,用智能装备和先进技术改 造传统工艺设备,促进生产方式由大规模同质粗放生产向 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绿色生产转变。二是 推动制造业高附加值化和服务化,促进制造业生产链条从 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再制造 等环节延伸,打造制造业升级版。三是推动产业组织分工 细化,通过并购重组、有序转移、集群集聚,引导产业组 织结构由小而散、大而全向集中度高、协作紧密方向发展 。   2.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是增创发展 新优势、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大引擎。在改造提升 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无中生有”,大力培育和发 展新兴产业,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 产业格局。一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现 有产业基础、科技资源、技术装备等优势,突出发展高端 装备和智能制造,做大做强IC装备、智能机器人和高档数控 机床,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通用航空、电子 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建筑 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逐步把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成为先导和支柱产业。二是要加快发展高端服务 业。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加快发展研发设计、金 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高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 业,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分立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 性服务业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大力发展文化 旅游、健康养老、商贸会展、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不断丰富服务业态,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三是要创 新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高端精品、 高效特色、高产生态为引领,加快建成一批生态观光、田 园采摘、民俗创意等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推进 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更多优势 企业和项目,提升农产品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率,拉动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   3.全面实施信息化战略。推动社会信息化是应对当前经 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的战略选择。当今社会,信息化不 再只是与工业化的融合,而是无处不在,深刻影响和改变 着我们的生活。新的产业革命的特点是“互联网+”,互联网 +金融有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制造业有了工业4.0,互联 网+城市信息化有了智慧城市。要顺应“互联网+”趋势,加 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要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东北区域超算中心,增强其辐射 力和带动力,为全方位实施信息化战略奠定坚实基础。要 着眼于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 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 影响力,通过“互联网+”催生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打造新的 经济增长点。要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 设,让智能化融入到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 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沈城人民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 美好的生活。   4.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是经济提质增效、 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常态下,能否实现质量更 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关键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上有所 作为。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中央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以浑南区为核心,以沈阳材料国 家实验室、沈阳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积极争创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借鉴武汉高新区的做法和经验 ,全力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 ,认真做好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示范项目设在沈阳。要积 极争取全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在赋予研发团队研发 成果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提高研发团队科技成果转 化收益比例,支持高校和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方面先 行先试,真正给体制内的科技人员“松绑”,有效激发和调动 科研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