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免费】领导讲话范文汇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领导讲话范文汇编》目录 省委书记讲话在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讲话 3 省委书记在省发展升级投资合作推介会上的主旨演讲 14 省委书记在新一届省委班子表态时的讲话 23 省委书记在全省发展大会上的演讲稿 32 省委书记离任时的讲话 42 新任省长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47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在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60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同志在济南市委十一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71 省级干部在党员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83 在全省党办系统综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87 新任市委书记在宣布命令大会上的讲话 92 新任市长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00 市委书记在市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07 市委书记关于青年干部的讲话 114 市委书记在离任时的讲话 122 陈行甲在县纪委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29 省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内部讲话 140 市长在全体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48 号称史上最深情的任职讲话 155 “最牛书记”丁雪钦的讲话 163 省委书记讲话在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讲话 这次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以“推动改革落实,释放发展活力”为主题,目的 是交流推广各地抓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更好地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刚才 ,10位同志重点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了发言,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 再讲几点意见。 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 刚才大家在发言中,都谈到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改革打开了发展的空间 ,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历程,中国经济每一 个周期性增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改革的强力支撑。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 很大困难,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显性和潜在风险相互交织。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 ,就是改革,用改革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 要素。所以,我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 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 “深刺激”、“强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 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可以说,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 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改革上贻误了时机,就只能做一个追赶者,甚至被淘汰 出局。 总的来说,我省在改革上是抓得非常紧,也是很有成效的,各地也都在全面 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形成了很多改革品牌。但同时,我们对改革的成果还不能 估计过高,企业和群众反映,改革的“风”虽然刮起来了,但是“风力不强 ”,一些顽症难题还是“岿然不动”,老百姓和企业获得感还不够多,距离审批 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三个最”的改革目标还有不短的 路要走。下一步,要下大决心、大力气继续推进。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该市场发挥作用的,一定要 放开。政府发挥作用,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放”的问题上,要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经过几轮行政审批事项清 理,目前省级累计取消下放了709项审批事项,占到79.8%。这里面很多的审批事 项,确实属于“实在没道理”、“自己都觉得荒谬”,取消掉是比较容易形成共 识的。那么还有一些审批事项,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也行之有据,但事 实上却束缚了市场活力、干扰了公平竞争,这些必须坚决彻底地取消或下放。比 如,省编办作了一个调查,企业从市场准入到生产经营,还要过“五关”。一关 一关地加起来,就像一个“套娃结构”,层层束缚了企业活力,推高了制度性交 易成本。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最难的,只有步步紧逼,才能把审批环节里的“水 分”一点点挤出来,才能把多余的审批程序真正压减下去。 在“管”的问题上,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在更彻底放 权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批不管的现象,避免留下 大片的监管盲区。有的部门不管审批了,不是说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相反,事中 事后监管要做的事情更多,要担的责任更大,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便利和实惠 留给企业群众,把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现在还有些部门,抱着“谁审批、 谁监管”这个挡箭牌不放,就是不提“谁主管、谁监管”,这事实上就是在推卸 责任。同时,现在新的技术手段很多,要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 监管效能,注重流程优化、机构重组和队伍整合。这里,要特别强调对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事物的监管,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抱着一种包容审慎的态 度,不能简单套用旧思维、老黄历,搞“削足适履”,这样很可能就会把新生事 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是改革要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要形成 制度化的安排。因此在改革推进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改革的碎片化。比如,基层同志和企业反映,不少有价值的改革举措 ,都和条线部门的红头文件“打架”,以至于没法落地;有的改革“前减后增 ”、“主减附增”,前面的环节看上去省了,后面要跑的环节一样不少、甚至有 增无减。 二是只见“盆景”、不见“风景”。我们各地都有不少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 和做法,但是改革成果在面上复制推广还不多,“盆景”不少,“风景”还没有 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应的发挥。 推动改革的系统化、集成化,有这么两条要把握好:一个是各部门之间要形 成合力。说白了,就是要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感受 到一个“整体政府”、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服务。第二个是各层级之间要实现贯通 。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对于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 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确保改革上下顺畅、左右贯通、前后呼应。 三是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 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美国的“第一政府”网站(usa.gov)可以说是全国性电子 政务的“超级大网”;新加坡也在积极打造基于“无缝的”数字化服务上的智能 型国家;韩国结合大数据和移动通信技术加快发展“无纸化”办公,民众在家可 以上网打印亲属关系、婚姻、毕业、服役等各种证明。广东佛山的“一门式”改 革、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都是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进行决策的改革探索。 我们提出的“不见面审批”模式,要作为全省一个普遍的制度安排,真正做 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数 据问题。数据信息只有在交换和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现在反映比突出的是“信 息孤岛”“信息烟囱”、地方上网率不高等问题。如果是因为技术标准不统一、 端口不一致的原因,就要加快推进数据标准化,尽管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效 果也会和“书同文、车同轨”一样,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如果是因为一些部门 把数据信息作为垄断资源,甚至将此当作牟利工具,那么就要毫不客气地整改。 省政府已经在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各地各部门要自觉主动配合,按照一个平台 、一个标准、一个渠道来报信息、用信息,形成完整高效的信息网。 充分发挥县一级落实改革任务、进行改革探索的双重作用 县一级承上启下,一头连着中央和省委的决策,一头直通最基层、直连老百 姓,既是各项改革决策的执行者,也是探索改革新路的开拓者;既是改革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可以说,县一级在改革中承 担的是双重作用,这一级的改革攻坚抓好了,整个改革也就活起来了。对县一级 的改革,我想讲三句话。 第一,作用独特,当好先锋。对县而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和 省级有什么机构,县一级也有与其大体对应的部门。一项改革如果在县级成功了 ,那么在全省推广也就问题不大。县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我省改革 的重大突破,往往也都是在县级率先探索成功的。现在,我们更加需要这样一种 矢志不移抓改革的激情,需要这种为了改革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讲 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实际上县一级对问题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锐,症结在哪里 、究竟怎么改,县一级的干部群众可能最有发言权。现在是发展的转型期,优势 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很多东西都在重构,不管是经济发达还是相对薄弱,不管是 苏南的县还是苏北的县,只要在改革上下功夫,就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发展新机 遇,有可能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 第二,空间很大,大有可为。县一级的改革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有很 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基层推进改革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责任 与权力的困境,县一级责任大、权力小,很多事情看得见、管不着;二是事权和 财权的困境,在分税体制下,县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财政运行压 力较大,有时还存在“上面请客、地方买单”的现象,地方履职尽责的财力保障 较弱;三是法律和改革的困境,很多改革举措动不动就碰到法律法规的“天花板 ”。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问题在工作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省里也充分理解。但 是也要看到,任何重大改革都不是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才推出的,都需要冲破重重 阻碍、克服种种制约,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改革 也是如此,改革的空间是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创造的。比如,法律“天花板”问 题。改革本身就是一项要触碰“天花板”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 天花板下面把改革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这个“天花板”很多时候也不是原地不 动的,是可以“往上顶一顶”,争取些空间的。特别是有的所谓“法律问题 ”,往往是法规规章的细枝末节问题,有的就是条线部门出的一些规定,而且不 同部门的规定还有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正确理解立法精神,从立法意图出 发、从上位法的规定出发,不要纠结于一些过时的条条框框。 第三,乘势而上,打造亮点。近几年来,各地在抓改革落地方面都做了大量 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希望大家乘势而上,聚焦关键 、突出重点,打造更多的改革亮点。 改革的亮点从哪里来?要从试点效应的放大中来。我们省的改革试点很多 ,包括国家给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 域合作示范区等,都赋予了我们很多先行先试的权限。不管是国家给我们的牌子 ,还是我们自身的试点,都要在改革上做足文章,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改革项目上 ,形成鲜明的改革品牌。 改革亮点,要从特色优势的打造中来。江苏各地改革发展的条件不一,资源 禀赋也不尽相同,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到自己推动改革的着力点,进而形成自己 的改革亮点。省里正谋划实施功能区战略,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优化、细化和 重构全省的发展布局。希望各地在省里明确的大框架下,根据自身所处的功能区 ,对发展路径和重点、工作推进的模式和机制,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 ,通过改革跳出原有的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放开手脚、集中力量,来做自己应 该干、能够干、干得好的事。 改革亮点,要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来。衡量改革是否成功,根本的要看人民 群众的获得感。县一级直接面对老百姓和市场主体,必须把他们反映最强烈、最 直接的问题作为改革的风向标,直奔问题而去、直到问题解决。现在,我们在全 省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富民增收 改革等等,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要每年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 可的硬招实招,抓成几件实实在在的改革事项,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 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 充分发挥“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的示范作用 可以说,改革进行到今天,好啃的骨头基本上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一把手”如果不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工作是推不下去的。我说的这 个“一把手”,既包括各地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包括各级机关部门、各单位 的主要负责同志。大家都要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负起主体责任,重大改 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推动 改革落地见效。 第一,要勇为改革担当。现在,确实有不少同志存在思想顾虑,生怕在改革 推进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要承担责任。我在这里强调,我们不会因为大 力推进改革出现工作失误而追究干部的责任,但要对推进改革不力、延误改革时 机的进行严肃问责。不可否认,过去之所以办事流程复杂、提供材料多,一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部门为了规避责任或图省事儿,一级压一级,最后把责任和麻 烦都推给了基层,推给了群众,现在还有一些“孙连城”式的干部,说到底也是 害怕承担改革干事的责任风险。我们抓改革,就是要向这样的“避责思维”说不 ,各级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从“避责思维”变成“负责思维”。省委旗帜鲜 明地鼓励改革、支持干事创业,对勇于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干部 ,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担当重任;对改革探索中的失误失 败,只要是出于公心,没有谋私利,就宽容包容,不搞求全责备;对慵懒散甚至 乱作为的干部,要坚决问责。省级机关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各市、县的改革探索 ,特别是遇到一些与现行规定不一致的问题时,要抱着支持改革的态度进行深入 研究,积极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少说或不说“不行”,多研究探讨“怎么样才 能行”。涉及需要修改法规规章的,要及时向上反映,多做改革的促进工作,而 不能墨守成规地不改革甚至阻碍改革、否定改革。 第二,要敢为改革拍板。现在,改革越是深入推进,越是会遇到尖锐的矛盾 ,这就需要“一把手”当机立断、敢于拍板,否则很容易让改革“烂尾”、煮一 锅夹生饭,对发展、对稳定、对老百姓的期望和信心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改革工 作中有时候会存在这种情况,牵头部门提改革方案的时候,还是有棱有角,拿出 来交由相关部门讨论的时候,有的部门要“出处”,有的部门要“依据”,找不 到明确的“出处”和“依据”就拿掉,最后形成的方案棱角都磨光了,一个问题 也解决不了,这样的文件发了还不如不发。有的改革文件老是在“翻烧饼”“打 转转”,反复研究来、研究去,就是定不下来。这些时候,“一把手”就得站出 来,亲自把关制定改革方案、文件,不是让你推敲字句,而是表明态度、划出重 点、作出决断,抓住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放,让改革文件有棱有角,能够真正 解决问题。在谋划改革方案时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更多智慧,一旦方案成型 ,主要领导就要及时研究、敢于拍板。特别是对一些意见分歧比较大、协调起来 有难度的改革,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旗帜 鲜明地支持改、支持试。 第三,要善为改革用人。“一把手”是有很大权力的,这个权力要更多地用 到改革推进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改革用人、用改革的人。为改革用人 ,就是要把最优秀的干部、最精锐的力量用到改革上。改革涉及到深层次的利益 调整,看问题、想办法,要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不是什么人都能来抓的。“一 把手”要善于排兵布阵,让有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挑起改革的大梁。对有冲劲 、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更多地放到改革一线,大胆使用、加压锻炼,形 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生力军。用改革的人,就是要重用想改革、会改革、改革有成 果的干部。改革既要用干部,也要出干部,越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是可能得罪 方方面面的人,甚至会在一些关键时候丢票失分,对这些改革的闯将,要公正对 待、倍加爱护,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改革的成效,要与政绩考核、选人用人、 经费支持、倾斜政策资源等事项挂起钩来,切实强化改革的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 ,形成竞相抓改革的生动局面。 这里,我向大家强调的是,省委一定会为全省各级各部门狠抓改革、善抓改 革的“一把手”撑腰鼓劲,各级“一把手”也要为自己那里的改革者撑腰鼓劲 ,让江苏真正成为改革的热土,让改革为江苏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省委书记在省发展升级投资合作推介会上的主旨演讲 很高兴在这个繁花似锦的美好时节,来到“东方之珠”香港,开展赣港经贸 合作活动。首先,我代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向出席推介会的各位 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香港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 全体香港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1934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毛泽东登上江西会昌县城外一座山峰,写下《清平 乐•会昌》这首词,其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名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 好”。毛泽东笔下的“风景独好”,就是秀美江西的生动写照。 第一,江西是人间福地。江西省简称赣,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 4500万。俯瞰江西地形,你会发现,她宛如一片舒展的树叶,恰似一滴饱满的露 珠,又像一块晶莹的玉石。 树叶代表绿色,蕴含勃勃的生机。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3.1%,被誉为中国 “最绿的省”之一。这里景色秀丽,处处是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卷。春到井冈赏杜 鹃,夏到庐山觅清凉,秋到三清探奇峰,冬到鄱湖观候鸟,这里一年四季都给人 美的享受。 露珠代表水,饱含生命的律动。江西境内河湖密布,水量充沛,水质优良 ,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中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就在江西,她是我国重要的 生态调节器。 玉石代表财富,象征富饶的宝藏。江西资源丰富,有13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 一,尤以钨和稀土驰名,被称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江西物产富饶,古 来即是鱼米之乡,赣南脐橙、南丰蜜桔、万年贡米、泰和乌鸡、军山湖螃蟹等绿 色美味名扬四海。 到过江西的朋友都说:吃在江西享口福,游在江西饱眼福,住在江西全家福 。 第二,江西是通衢要地。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区位优越、交 通便利。千里赣江纵贯南北,经鄱阳湖与万里长江相连。这条“千年黄金水道 ”,成就了江右商帮千年辉煌,也使江西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 货源地。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景德镇瓷器就是通过这条水路走向世 界。 今天的江西,水、陆、空交通发达,对外联络更加便捷。作为我国唯一同时 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毗邻的省份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组 成,江西具有非常广阔的腾跃空间。向南,可沿京九线直达粤港澳;向北,可融 入长江经济带;向东南,可借助向莆铁路快捷通向海洋;向东北,可紧密地对接 长三角;向西,可策应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预见,江西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发达 地区的战略腹地和战略纵深,区位优势将愈加凸显。 第三,江西是人文盛地。梳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江西对儒、释 、道文化的传承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儒家文化在这里中兴。南宋理学家朱熹祖籍江西婺源县,他在庐山创立了白 鹿洞书院,并在江西多地为官,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他的著名诗句“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写于江西南城县。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的著 名辩论“鹅湖之会”也发生在江西。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江西为官13年并仙逝于江 西,他创立了“阳明心学”,倡导“知行合一”,成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 禅宗文化在这里定型。晚唐时期,中国禅宗发展为“五家七宗”,其中沩仰 宗、曹洞宗、临济宗、杨岐宗、黄龙宗等五宗在江西发源、发展、定型并向海内 外传扬。“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佛教中国化的两件大事都发生在江西宜 春。江西云居山的真如禅寺自唐代以来高僧辈出,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共有6任 会长,其中虚云大师、一诚大师、传印大师三任会长来自该寺。 道教文化在这里发源。东汉中叶,张道陵在江西龙虎山修道大成,创立了道 教正一派。从第四代天师张盛开始,历代正一派天师都华居江西,修身养性,龙 虎山也因此被誉为“千年道教祖庭”。《水浒传》开篇故事“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就发生在龙虎山。 儒、释、道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使江西成为人文鼎盛之地、文章节义之邦。 唐宋八大家,江西就有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三大家。陶渊明的诗歌、汤显祖的 戏曲、黄庭坚的书法、傅抱石的绘画,都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中的璀璨明珠。 近代以来,江西同样英杰辈出。被誉为“三百年来一人而矣”的国学大师陈 寅恪以及我国科学事业杰出领导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等都是江西人。抗 日战争时期,邹韬奋等一些江西文化名人以香港为阵地开展抗战文化活动。江西 是近代一些政治家及金庸、李安等港台文化名人的祖籍地。江西赣南还是客家先 民南迁的第一站,香港很多客家人的祖籍地都在江西。 第四,江西是精神高地。从古至今,江西人就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源源不 断地注入正能量。北宋王安石两度为相,矢志改革,彰显的是“天变不足畏、祖 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革故鼎新精神。南宋文天祥忠贞爱国、大义凛然,宣 示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浩然正气。清末维新志士陈 炽写下《庸书》百篇,力主变法图强,憧憬的是“留心天下利病,深究富强要策 ”的振兴中华梦想。 近代以来,江西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更是展现出可歌可 泣的精神风貌。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 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又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甘祖昌将军和龚 全珍老人就是其中的代表。57年前,开国将军甘祖昌解甲归田,不住城市回农村 ,不当将军当农民,出资出力,带领乡亲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伟大祖国 的前进脚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江西生产总值比1978年 增长了183倍。 如今,风景独好的江西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广大港商入赣发展可以说是时 机独好、前景独好、环境独好。 首先,港商入赣时机独好。善于把握大势、洞察未来、抢占先机,是港商的 重要特质,也是港商的成功之道。现在,蓬勃发展的江西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 ,必将为港商带来无限商机。 所谓“天时”,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正谋划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加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这使江西发展具备强大的“国家动力”。 所谓“地利”,就是江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处在诸多国家发展战略的衔 接地带,是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的战略腹地,是粤港澳产业产品“西进”和 “北上”的必经通道,这使江西发展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人和”,这就是江西发展大略已定、蓄势已发。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发 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思路。发展升级,追求的是 经济增长量质齐飞;小康提速,追求的是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绿色崛 起,追求的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实干兴赣,追求 的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围绕贯彻十六字思路,我们在产业发展、 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排兵布阵,特别是以推进“昌九一体化”落子,致 力“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构建了“龙头昂起、两翼齐 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十六字思 路已经开始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去年,江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0.1%,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2%。今年一季度,江西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8位、 中部第2位,这是我省近10年来在全国排名最好位次。 善弈者谋势,兵贵神速。现在,江西蓄势腾飞的势头已经初步显现。我相信 ,在抢滩江西、布局江西上,广大港商一定能以独到的战略眼光先人一步、拔得 头筹。 其次,港商入赣前景独好。我们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开拓发展新境界的主要 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举措,这为广大港商在赣投资兴业开辟了更多的获 利空间。 我们正致力推进工业升级。编制了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了 60个产业集群,实行“一产一策”、“一企一策”。广大港商可以充分运用电子 信息、装备制造、工业设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参与江西工业升级中获 得新成功。 我们正致力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江西是农业大省,是建国以来在全国从未间 断向外调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民以食为天,农业永远不会过时。广大港商 可以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投资,借助江西农副产品绿色、安 全、有机的“金字招牌”赚得钵满盆溢。 我们正致力建设旅游强省。江西拥有4处世界遗产、4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 国际重要湿地和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5A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在全国 位居前列。香港是国际旅游大都市,广大港商可以深度参与景点景区、精品线路 、旅游配套服务等开发建设,与我们分享“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收益。 我们正致力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香港作为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广大港商 可以把口岸、平台、人才、管理等优势移植到江西,在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中大 显身手。 我们正致力建设文化产业大省。香港在影视、娱乐、出版、文化创意等诸多 方面领先世界,广大港商将之嫁接于江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迅速发展成为世 界级文化产业航母。 我们正致力发展现代金融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广大港商可以利用江西 金融业的后发优势,在江西实现资本价值的极大提升。 总之,江西这片热土处处有商机,广大港商一定能在此收获成功。 第三,港商入赣环境独好。为使广大客商在江西能够放手发展,我们全力营 造良好的商务环境。 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我们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3年,在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93项行政审批项目基础 上,我们又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与备案项目61项,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 项目20项,推出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今年以来,我 们再次取消7项审批事项,下放24项审批事项。这些,将使江西各级政府服务更 有效率、更加到位。 为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我们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把市场能做的坚决 交给市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串联式”审批变为“并联式”审批,外商投资 可以在网上审批,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制也改为年度申报制度。便利化贸易 “单一窗口”可以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港资 有机会入股国有企业。这些,将使我们的市场环境更加优化。 我们明确提出,要像爱护江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那样,建设江西风清气正 的政治生态。对各种影响企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 问题我们予以坚决纠正。现在,亲商、爱商、护商正逐步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 动。这些,将使港商在江西投资更加放心、安心、舒心。 事实上,许多捷足先登的港商已经在投资江西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厚回报。香 港是江西利用外资的第一大来源地、第一大境外游客来源地、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2年至今,江西累计吸引港资330亿美元,港商近万家。令人感动的是,许多 香港同胞在投资江西的同时,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邵逸夫先生先后向江西捐赠 1.6亿港元,270所学校从中受益。“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对来自香港的投资 和帮助永远感恩在心。 江西素有“知行合一”的传统,言必信、行必果,注重实践、崇尚实干。这 次赣港经贸合作活动达成了一批合作协议,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我们将采取更 有力措施促进落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里,我诚挚邀请香港各界朋友多到 江西走一走,亲身体验江西的好山好水,亲自感受江西的新风新貌。 今天,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作为中华民族合力追梦的 一个缩影,赣港合作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美好前景。让我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 ,进一步在深化赣港合作中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尊荣。 省委书记在新一届省委班子表态时的讲话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 律检查委员会。刚才,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常委班子和书 记、副书记,通过了省纪委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这里,我代表新一届省委常委 会全体同志,衷心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本届省委受命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肩负着深入推进“强 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大责任,承载着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相信此时此刻,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受,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历史的 “接力棒”,更是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接过了一份必须做好的时代答卷。 在我们的手上,“第一个百年”目标将要变为现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能够参与和见证这一伟大历史进 程,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也是我们的人生之幸。“高水平”意味着更高的标准和 要求,也意味着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固步自封不行,按部就班也不行,我 们每一位省委常委会成员和省委委员,都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的谆谆教诲,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创新实干的实际行动,努 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交出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这里,我提三个问 题,请大家一起思考,也与大家共勉。 第一个问题:我们应当为党的事业做出些什么?这是一份必须用忠诚之心书 写的答卷。 省委作为我们党的一级地方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我们作为省委的一 员,首要的责任是政治责任。大家尽管岗位不同、职务不同,但是都要牢记我们 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心中要始终装着党的事业,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 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大节,对党绝对忠诚是我们每 一个共产党员立身立业的根本,我们要把忠诚融入血液、浸入骨髓,切实强化政 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权威。我们讲忠 诚,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起 来以后的考验并不比发展之前少,有经济社会的、也有政治的,有物质的、也有 思想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在我们身上,要展现出坚强的政治定力和高度 的忠诚自觉,重大原则面前要立场坚定,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挑战考验面 前要敢于担当,为全省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这是江苏工作的鲜明基调,是江苏 各级党组织的优良传统。作为党的地方组织,我们必须时刻把讲政治、顾大局摆 在首位,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好,确保中央政令在江苏畅通,自 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江 苏基础条件好、发展走在前,我们要更加扎实、更有成效地抓好贯彻落实,以生 动的实践作出回答、多做贡献。 目前,全省各级党委换届全面完成。现在,全省共有各类党组织近25万个 ,有党员513万名,占到全省人口的6.4%。把这些基础夯实了,我们的工作就有 了最坚实的力量支撑。我们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地抓 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把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好。在这当中,省委负有主 体责任,我本人一定自觉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常委、委员都要履行好承 担的相应责任,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党组 织的周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斗。 第二个问题:我们应当给全省广大人民带来些什么?这是一份必须用富民成 果交出的答卷。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广大人民更加富裕、日子过得更好 。虽然我省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广大老百 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各地都还有些困难群体、弱 势群体。我们把“聚焦富民”鲜明地提出来,在全省上下引起了较大反响和共鸣 ,这也说明了富民是人心期盼、共同呼声,是江苏发展必须树立的鲜明导向。今 后五年,江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过硬的富民成果之上。 党代会期间,群众关心我们说了什么;党代会之后,群众更关注我们做到了 什么、兑现了什么。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一条一条地 去兑现承诺。毛主席曾经讲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到了一 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都是来自五湖 四海,有不少同志是从外地交流任职过来的,做到这一点就更加重要。群众是最 务实最朴实的,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 、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群众把掌声和信任给 了我们,我们不能辜负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能辜负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省委的领导,重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不管哪个方面,都要 把民生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虑。特别是在我们的工作导向和政策取向上,要充分 体现以人为本、聚焦富民的要求。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的推进,我们还会不断 作出新的决策、出台新的政策,都要先想想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老百姓需要我 们做些什么,真正使省委的工作开展更加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得到人民群众的真 心拥护。 我们追求的富民,不仅是增加群众的收入,也包括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民 生问题,从各个方面来保障和增加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这些年,民生诉求 从形式到内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基本需求层面到现在生活质量、公 平正义等更高需求层面,民生热点客观上构成了社会进步的关键点。解决民生问 题的过程,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是激发社会活力的过程。我们要切实回应 好民生关切,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解决一批事 关全局的民生问题。特别要强调的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入的刚性支出仍将 不断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仍将困难,宁可政府收入少一点、开支紧一点,也要 保障好民生支出,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江苏发展的温度。 第三个问题:我们应当在江苏的发展史上留下些什么?这是一份必须用创新 实践做好的答卷。 江苏的发展一直走在前列,历届省委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江苏发展 的辉煌。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江苏的发 展已经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传统的发展优势正在弱化,深层次的矛盾 问题正在显现,必须致力于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过去,我们一直讲爬坡过坎,今 后五年,我们能不能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在我们手上真正实现 “转型出关”,把江苏发展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考题。 “转型出关”,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经济持续发展,二是百姓生 活殷实,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四是社会和谐稳定。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面临着许 多新的挑战、新的课题,单纯靠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是行不通的,都必须有一 个鲜明的指向,就是创新。这个创新,是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 全方位创新。江苏未来的发展必须向创新聚力、以创新开路。作为省委班子成员 ,在这样一个创新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关键作用?这是必须 回答好的问题。 我们要做创新的自觉践行者。领导者的创新,主要是思路的创新、观念的创 新。我们要带头解放思想,特别是要从过去的成功经验中、从不合时宜的陈旧观 念中解放出来,开阔我们的眼界,创新我们的思路。我们既不要为GDP增长一时 的快慢而纠结,也不要为总量位次排名一时的先后而焦虑,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审 视自身抓发展的理念、政策和工作导向,还有哪些与创新发展的形势要求不相适 应的地方,还有哪些制约创新的制度性问题要去破解,怎么去补齐创新短板、提 升创新浓度。 我们要做创新生态的营造者。江苏的土地上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我们一 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构建起有利于创新智慧充分迸发、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的创 新生态系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核心,大力培养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以人才集聚 整合创新资源,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要围绕构建这样的创新生 态系统,加强系统研究,进行整体设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让江苏成为最 具吸引力、最富成功机会的创新热土。 我们要做创新的坚定支持者。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和挑战,省委要做全省创 新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支持各地多做一些没有先例但是顺应大势、支撑未来的 事情,多做一些开局艰难甚至影响眼前指标,但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长远优势和持 久利益的事情。领导者支持创新,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真正能为创新者担当,从 政治、组织、制度、政策等各个层面给予全力支持。 以上这三份答卷,概括起来讲,就是忠诚于党、造福人民、引领创新。做好 这三份答卷,我们的素质、能力、水平都需要与时俱进地有一个大提升。要不断 强化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学习党章和党 纪党规,切实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政治定力。我们这一届省委委 员、候补委员,学历普遍较高,工作阅历也比较丰富,但在当前发展形势日新月 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注重加强学习,很快就会遇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 ”。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习研究,特别是要关注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新 动态,不断加强知识更新,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升践行新发展理念的 本领。理论源于实践,办法来自基层。我们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基层党员 干部学习,经常深入一线,掌握实际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在一 个班子共事,是事业的需要,也是难得的缘分。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中的团 结,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 规矩,做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 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和衷共济谋发展,步调一致干事业。在廉洁自律这 个重大问题上,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守住底线,任何时候不移公仆之心、不谋 一己之私,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要 以党风廉政建设带动廉洁社会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全社会形成 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 以上这些,是我和同志们的共勉,也是我们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集体表态 。我们的当选,是党中央、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信任,更是一份责任、 一份重担。省委常委会要切实带好头,要求同志们做到的,我一定带头执行、严 格执行,从严要求自己,请大家监督。 同志们,未来五年,前景美好,重任在肩。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 工作的殷切期望,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不辱使命,无愧时代,为实现省第十三 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开创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省委书记在全省发展大会上的演讲稿 今天的江苏大剧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1200多位原籍江苏或曾经在江苏 工作生活过的知名乡贤,在这里如约相聚,共叙乡情友谊,共话江苏发展。首先 ,我谨代表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和8000万江苏人民,向各位嘉宾表示 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向所有海内外的江苏人致以家乡的亲切问候! 大家都记得,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我们举办江苏 发展大会,就是向海内外的江苏人发出“回家看看”的邀约,也契合了在外游子 的心声。围绕“约在江苏,共筑梦想”的主题,本次大会安排了一系列活动,我 们期待着大家为江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希望大家能多走走、多 看看。在这里,我谈三点感受和想法。 一、江苏是一方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热土 江苏是深受大自然眷顾的好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富庶 之地。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水韵江苏》专题片,水域占了全省1/6的面积,既 有浩荡的大江大海,又有灵动的涓涓溪流,千姿百态、融汇万物。我相信,对每 一个江苏人来说,只要提到家乡,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幅关于水的画面,不仅 是大家熟知的江河湖海,牵动人心的还有老家门前屋后的水田阡陌、池塘小溪。 文明的发展,都是从有水的地方开始,江苏可以说是依水而生,也因水而兴。水 滋润了沃土,也造就了人。一代又一代的江苏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水滴石穿 的韧劲,奔腾不息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 1983年的早春,邓小平同志亲临江苏视察,此后以苏州为例证,提出国家发 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点亮了中华民族的小康梦想。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领 风气之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 了由农到工的转变;90年代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转变;当前 正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不仅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各方面发展 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这片热土上,拥有着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实体经 济是江苏最厚实的家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6万亿元,6个行业产值超 万亿,企业总利润超过1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在这片热土上,迸发着蓬勃的创 新创业活力。江苏是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的 地区之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在这片热土上,汇聚着国际化的 高端资源和人才。优良的营商环境使江苏深受国际资本和人才的青睐,世界 500强企业中有380多家落户江苏;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00多名,其中创 业类人才256名,数量在全国最多,占全国的31%。在这片热土上,遍布着名城名 镇和美丽乡村。江苏的历史文化名城占到全国的近1/10,全国千强镇中包揽了前 3名,前10名中占了5席。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新的“乡土时代”,到乡村去成为 了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城乡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顺畅,以苏中苏北为重点的高速铁 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在这片热土上,勤劳智慧的江苏人民正在创造着更加美好 的生活。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高中教育基本普及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全省拥有 45个国家生态市县、24个国家园林城市、22个5A级景区,14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 环境奖。江苏社会和谐稳定,是全国公众安全感最高的地区之一。 江苏发展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同时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要求,为我们勾画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去年 11月,我们召开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聚力创新,就是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 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让改革创新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聚焦富民,就是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千方 百计加快富民步伐,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过上更好生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就是围绕“建设新江苏”的定位,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 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 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在各位嘉宾心里,对江苏的未来一定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江苏的梦想,归根 到底是由每一个江苏人的梦想拼织而成。我们追求的江苏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 物质生活,还要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让我们的城市充满现 代化的气质,也要有老街雨巷、丝竹悠扬,有田园村落、渔歌唱晚,让人们看得 见湖光山色、日月星辰,记得住乡愁、体味到诗意。我们相信,在这片有风景、 有底蕴、有活力的大地上,一定能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 二、江苏人是江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今天的会场,满眼都是“锦绣苏”,这个大会标识的核心意象是人,象征着 江苏人杰地灵、人才济济、人文荟萃。我到过省域内最南边和最北边的村子,也 到过最东边和最西边的村子,一个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江苏的水土,随手抓一把 ,都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翻开“二十四史”,有传者 2万多人,其中江苏籍的就有6000多人。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刘邦、项羽等风 云人物,祖冲之、沈括、徐光启、徐霞客等科学家,范仲淹、施耐庵、吴承恩、 曹雪芹、吴敬梓、冯梦龙等文学家,顾恺之、米芾、郑板桥等书画家,现当代的 名人大家更是数不胜数。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无产阶级革命家 ,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不仅生于斯、长于斯 的江苏人,还有很多外乡人远道而来,在这里追逐梦想、成就事业,把自己的名 字刻在江苏的史册上。 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饶的水土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 江苏人共同的精神特质:江苏人好学聪慧,走到哪里都带着一股书香。江苏自古 就有崇文重教之风,对知识的渴求是江苏人身上最鲜明的烙印。诗书传家远,秉 承着我们的家风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涵养着江苏人的内在气质。江苏人方正 有信,内心有坚定的立身处世规范。如同水顺其道而行,江苏人一直有着重理性 、守规矩的传统,凡事走大道正门,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合作对象。江苏人开放 包容,见多识广而又兼收并蓄。深受不同文化的交汇洗礼,江苏容纳了四方八域 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都可以得到温暖对待。江苏人内敛务实,以 不张扬的方式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求实学、重实业、做实事,深深融入了江苏 人的基因,看准的事情就一头扎下去,做什么事就要做到最好。 今天的江苏人,是江苏历史上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现实写照。在世界发展 的澎湃大潮中,随处可见江苏人的身影,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丰硕成果中,随眼可 见江苏人的贡献。可以说,江苏人是江苏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在座的各位正是其 中杰出的代表。你们取得的卓越成就,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家乡增添 了光彩;你们不懈的奋斗追求,激励了更多的江苏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奋发昂扬;你们在国际舞台的精彩展现,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江苏,让江 苏在世界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家乡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今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如火如荼。很多人都在谈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谈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 化,我们可能无法预测未来到底还会发生什么,但可以确定,所有的进步都是围 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也都是依靠人来完成。人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变量,也 是未来发展的竞争焦点,我们要拥抱新的时代,就必须敞开胸怀广纳天下英才。 江苏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最可依赖的支撑,就是科教人才。全省有167所大 学,在校学生近190万人,高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各类独立研发机 构750多家,研发人员70多万人。两院院士中,原籍江苏的就有270多人,居全国 第一。为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现实优势,我们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 为核心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省市县都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 引进计划,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前不久,我们出台了“人才新政26条”,实 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凤还巢”等计划,对世界顶尖的人才团队最高可给予 1亿元的项目支持。参加今天大会的,都是在各个领域很有建树、很有影响的杰 出人才,包括了工商界、科技界、教育界、医疗卫生界、文化体育界、新闻传媒 界、金融界、海外社团及侨界的知名人士,还有获得江苏荣誉公民、江苏友谊奖 的外籍朋友,可以说贤者云集、群星璀璨。江苏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你们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我们将致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才集聚高地 ,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江苏发展中来,在这里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三、把共同的心愿凝聚成江苏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们所在的江苏大剧院刚刚落成,它的建筑造型,从空中俯瞰就像从四面八 方汇聚而来的4颗水珠。这样的设计理念,在今天显示出特别的寓意,恰似在外 游子的归来相聚。还有很多人虽然一时回不来,但也在关注着江苏,关注着今天 的大会。不管是在场的,或者不在场的,共同的乡情乡愁,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 起。我注意到,很多嘉宾尽管离开家乡很长时间,但是一开口,还是会带着或浓 或淡的乡音。改不掉的不仅是乡音,还有从小形成的味觉记忆,鸡头米、菱角、 蟹黄包、鱼汤面、大闸蟹等等,都是我们舌尖上萦绕不去的乡愁。乡情乡愁是人 类最朴素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这种情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于生命个体 ,能拴得人心;于茫茫人海,能寻得同归。这是因为乡情乡愁既与生俱来、终身 相随,又姿态万千、底色相同,同时寄予了深深的家国情怀。正如有嘉宾讲,家 乡的名字,已经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会一 直记得自己从哪里来。每个人的乡愁记忆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底色都是对家乡 的爱,特别是随着岁月的推移、阅历的增长,很多情感记忆都在淡化,但是对家 乡的感情却越来越醇厚。家是个人的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乡情乡愁其实是对 祖国情感的具象化。“真正的精英一定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个人与国家的荣辱 息息相关,这是我们江苏人始终不渝的家国担当。 这次江苏发展大会,从提出构想到组织实施,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响应,海 内外江苏人投入的热情、给予的支持,很让人感动,也非常令人振奋。我们深切 地感受到,乡情乡愁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千千万万的乡情乡愁汇聚起来,就是 江苏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与江苏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个人 都是江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对此,我们有四点期盼: 一是关注家乡发展。在座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视野开阔、见多识广 ,希望大家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帮助我们多出主意、多谋良策。会前,已经有 很多嘉宾对江苏发展提出很好的意见建议,拳拳之心,令人感佩,我们将认真研 究吸收。举办这次大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把过去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多的 人联系起来,把过去一对一联系的人汇成一个共同的朋友圈,更好地为江苏发展 聚心聚力聚智。 二是参与家乡建设。祖国的强大、家乡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用武之 地、更大的价值实现空间。我们衷心希望大家把个人的智慧、成果、资源和影响 与江苏的发展结合起来,不管是开展投资兴业、技术转化,助力经济发展,还是 兴办社会事业、公益活动,倾情回报家乡,都能够结出累累硕果,感受成功的喜 悦。我们将致力于为各位提供广阔的施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是促进交流合作。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很多江苏人在世界各地、在相关 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和信息资源。希望大家发挥各自 的优势,多做牵线搭桥的工作,推动江苏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国 内交流合作。也希望通过各位把更多的海内外江苏人凝聚在一起,形成支持家乡 发展的更大合力。 四是讲好江苏故事。江苏的发展既要融入世界,也要让世界读懂江苏,每一 个在外的江苏人都是江苏的形象大使。特别是很多在海外的江苏人,具有东西方 双重文化背景,在讲述江苏故事、传播江苏声音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希望大家积 极地宣传江苏,主动地推介江苏,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关注江苏、走进江苏。 各位乡贤、各位嘉宾,人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这次大会的召开显示了海 内外江苏人热恋故土、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承载着海内外江苏人造福桑梓、共 筑梦想的美好心愿。最后,我想用三句话表达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心声: 无论走多远,最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故乡,是曾经生活和奋斗过的地方,江苏 永远期盼你、欢迎你! 无论在何方,身上都有江苏烙印,江苏永远需要你的智慧和力量! 无论是今天亲临大会现场的,还是在世界各地默默关心支持江苏的乡贤、朋 友,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江苏永远是激励我们携手前进的共同梦想! 省委书记离任时的讲话 这次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职务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浙江的亲切关怀、对浙江工作的充分肯定、对浙江领导班子建 设的高度重视。我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 在我和车俊同志、家军同志一起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开诚布公、坦诚相 待,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共事非常融洽,相处非常愉快,结下了深厚的同志情 谊。我衷心希望全省干部群众像支持我一样,全力支持车俊、家军同志的工作。 时间过得真快!2003年12月8日,我从海河之畔的天津来到东海之滨的浙江 ,从那时算起,到今天为止,我在浙江工作生活了13年4个月18天,共计4888天 。记得离开天津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精忠报国在津沽,一纸千钧到西湖。 丈夫坦荡凌云志,不图名利为苍生。”表达的就是不负中央信任、服务好浙江人 民的决心。特别是我担任省长以来,最大的政治抱负就是把习近平同志思想和总 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些年,我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回顾这14载的春夏秋冬,我深深地感到,能在知天命的年岁成为一名浙江人 、成为浙江铁军的一员,是我人生之幸。浙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个干事业 的好地方,也是个能干成事业的好地方。中央派我来浙江工作,给了我施展人生 抱负、报效党和国家的大舞台,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14年来,我有幸沿着总 书记走过的路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以调查研 究开局,轻车简从,深入基层,在全省各地都留下深深足迹。我向总书记学习 ,也跑遍了浙江所有的市、县(市、区),跑了绝大多数的乡镇(街道),跑了 许多车间码头、田间地头,跑了许多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也经常去群众的家里问 问冷暖、拉拉家常。一步一履中,我深深地爱上了浙江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 人民,知之愈多、爱之愈深、情之愈切。我有幸参与了“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 动实践。“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确定的,是引领浙江 发展的总纲领,也是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固树 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认 真践行“两山”“两鸟”理论,坚定不移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 商回归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八八战略”越来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力量和实 践力量。我有幸见证了浙江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2003年到2016年,浙江省地区 生产总值从9170亿元增加到4648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30元增加到 83538元;地方财政收入从707亿元增加到53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3180元增加到4723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31元增加到22866元;全 面消除了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摘除了26个欠发达县帽子,实现了 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向上,继 续走在前列。可以说,浙江发展进步的每一点滴,都离不开总书记的悉心教导和 亲切关怀,离不开总书记当年为浙江倾注的心血和汗水。我要发自内心地说,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真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全党之幸 、人民之幸。 回想这4888天的日日夜夜,我深深地感到,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与同 志们一起耕耘、一起收获,是我一生之福。毛主席说过,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 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些年来,我和同志们上下同欲、戮力同行 ,为了浙江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一切智慧和力量,倾注 了全部感情和心血,融入了所有甘苦与忧乐。这些天,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与同 志们携手奋斗、并肩战斗的一幕幕场景。自2003年12月8日以来,与我在四套班 子共事的各位同志,包括离开浙江到全国各地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和现在还在一 起共事的乔传秀、王辉忠等各位同志,还有各民主党派、驻浙部队、新闻媒体、 中央企业的同志们,从省领导到一般干部,从省里到各市县乡村所有的党员干部 群众,包括为我提供工作和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的同志们,大家从各个角度给予 了我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从各个方面为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让我铭记在 心、永生难忘。我忘不了,我们大家一道,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对我们言传身教的那种亲切;我忘不了,我们大家一道,推 动中央决策部署在浙江落地生根、实现开花结果的那种喜悦;我忘不了,我们大 家一道,坚定不移推进“拆治归”,为浙江转型升级找准跑道的那种兴奋;我忘 不了,我们大家一道,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地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实现了 “四个满意”的那种激动;我忘不了,我们大家一道,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推 进各项改革,啃下“硬骨头”、打趴“拦路虎”的那种豪迈;我忘不了,我们大 家一道,大力推进“四边三化”、护美绿水青山,千方百计办好“双下沉、两提 升”等民生实事,精益求精建好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工程师学院等民生工程,赢 得群众纷纷点赞的那种欣慰;我忘不了,我们大家一道,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 主体责任,抓早抓小抓苗头,把握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大力培养“狮子型 ”干部、锻造浙江铁军的那种坚定;我更忘不了,每当我工作中遇到困惑或难题 的时候,大家总是出谋划策、鼎力相助,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帮助我。我要发自 内心地说,这些年我和大家朝夕相处、风雨同舟,成为了很好的同志、很好的同 事、很好的朋友,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这种枝叶相持的同事之交,这种真 诚质朴的朋友之谊,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回眸浙江这个第二故乡的一草一木,故园难别、故土难舍、故人难忘。今后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将永远铭记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的浙江大地,将永远铭记 敢为人先、砥砺奋进的浙江人民,将永远铭记我是浙江人民的儿子、浙江是我的 家乡。我将会一直关注浙江、深爱浙江、情系浙江,尽心尽力支持浙江的工作。 我也将把浙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作为今后为党为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泉,不 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信任,回报浙江干部群众 的期望。 当前,浙江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党要召开十九 大,浙江也将召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都将迎来 换届。能不能传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赛,校验的是觉悟,考验的是担当,检验的 是能力。我衷心希望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 ,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 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我深信,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全省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定能秉持浙江精神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开创浙江各项事业的新辉煌,如期建成全面 小康标杆省! 在即将与朝夕相处、携手奋斗的战友们分别之际,我想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 。千言万语汇聚成两个词:一个是感谢,一个是祝福。感谢同志们长期以来的关 心和支持!祝福浙江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浙江的明天更加美好! 新任省长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蓝图已定、目标已明,关键是抓落实。必须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 ”上,把胆识展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 “干成事”上。 上下同欲对标干 上下同欲者胜。做好政府工作,必须自觉站在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干字 当头,实字托底,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措施落地生根。 因此,我们务必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三个统一”: 1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政府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经常同党中央对表,切实树牢“四个意识 ”,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治纪律 和政治规矩。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更加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 抓好再学习、再贯彻、再落实,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 2统一到省委工作要求上来 蒋超良同志来湖北工作以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工 作思路和要求,特别是做好“五个表率”、处理好“五大关系”等,站位高远、 指导性强,体现了对湖北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对于我们认清大势 、坚定信心,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社会发展进 行了全面部署。 省政府必须带头贯彻、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同省委 工作要求对标,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3统一到“两会”目标任务上来 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是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动指南 和规定动作。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确 保取信于民。 突出重点精准干 拎衣要拎衣领子,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 ,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精准发力、精准施策,集中力量解决好 重点、难点、痛点问题,以关键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今年要抓好的七个方面工作,我们要聚焦聚力 、坚定不移地全面落实。这里要重点围绕四个方面: 1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放松 这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大发展机遇。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 推进的过程,就是区域发展分化洗牌的过程,如果我们放松了、看小了、抓虚了 ,就会错失良机、落后于人。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经济总量大,但增速高于全 国,根本原因是结构性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有些地方顶不住经济下行压力,掉 队了、落伍了,根源是在结构性改革中见事迟、行动慢、作为少。对此,务必引 起我们高度重视。 开年上班第一天,省委将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专门部署,这里主要 强调统筹用好“加、减、乘、除”四种方法。 一是做好“加法”。重点是补短板。补短板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 装。湖北省主要短板有哪些呢?就是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 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多极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等。补齐这四 大短板,不能搞大而概之,必须具体化、项目化。要整合力量、整合资源,一项 一项研究,一项一项推进,打好“组合拳”。 二是做好“减法”。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方面,要巩固 去年的成果,防止已经化解的产能反弹。今年重点要抓好两件事:一件是启动实 施两年内煤炭生产行业全部退出工作计划。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今年就要取得 重要实质性进展。必须明确的是,对煤炭企业不能一关了之,要妥善做好职工安 置和再就业工作,用好兜底政策,确保社会稳定。另一件是大力取缔“地条钢 ”。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排查认定不到位、核查报告内容不符 合要求的问题。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迅速部署,迅速核查,迅速取缔,坚决打 击。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因城因地施策,真正把好金融和土地两大“闸口”,注 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去杠杆方面,要突出企业、政府、金融部门和居民四张资 产负债表,分类实施、协调推进。 三是做好“乘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制度供给、服务供给。更大 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推进财税、投融资等关键性改革,充分发挥改革 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四是做好“除法”。继续加大降成本力度,突出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 、融资和人工成本等重点,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全面完成今年降成本任务。 2紧紧扭住振兴实体经济不动摇 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稳增长、稳就业就是空话。振兴实体经济,关键靠市场 主体、靠企业家,但政府也必须更好发挥作用,积极主动作为。 一是全力以赴抓项目。我们要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任务工程化、项 目化,没有项目支撑,目标任务就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要把项目建设 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要将投资重点转向产业发展,转向工业特别是先进制 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围绕1万个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万亿投资目标,主动 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尽快拿出一张实打实的项目清单。从近年情况看,一些 项目落不了地、开不了工、进展缓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目库建设不够好,前 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配套衔接跟不上。要抓住影响项目推进和落实的关键环 节,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确保项目接续有序、落实落地。 二是全力以赴抓招商。项目从哪里来?主要靠招商引来,必须把招商引资摆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在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必须真正在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坚决、服务上周全,多措并举,真抓实抓,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 武汉市已把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其他市州更应该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 重。近两年,荆门大力营造抓招商、谋发展的强大气场,去年签约项目547个 ,已开工440个,投资总额2488亿元。荆门的经验就是“抢拼严实”,很值得各 地学习和推广。省政府将尽快完善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地各部门也要在优 惠政策、干事氛围、激励措施等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创造更有竞争力的投 资环境。 三是全力以赴促民营。民营经济是湖北省经济的主体、财税贡献的主力和就 业的最大容纳器。提振民营经济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路径。必须始终坚持“两 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更大力度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对民 营企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保证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 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树立“亲”“清”政商关系,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 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政商之间构建“亲”“清”交情,更有利于与市场主体交 往,更有利于为企业服务,更有利于激发民营经济创造活力。 四是全力以赴优服务。聚焦“融资难、融资贵”,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 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管道。金融存在的依据就是服务实体经济,离 开了实体经济,金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金融部门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管用措 施,真诚服务实体经济,务求取得实质成效。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 力,多管齐下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3紧紧扭住生态环境保护不含糊 “两会”期间,代表们对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给予高度评价,这 表达出大家对绿色崛起的热切期盼。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唤,就是我们的工作取 向和奋斗目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 发”重要指示,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和张高丽副总理,就整治取缔长江黑码头等问题,作了 重要指示和批示。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坚决防止长江沿岸 “黑码头”死灰复燃。沿线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坚决整治到位;水利、 交通、海事、航道、公安等部门要联动执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应查尽查 、应整尽整。同时,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岸线、土地生态修复,形成长效巡查机 制,切实保护好长江水道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对各级政府推进转型发展能力 的考验和检验。“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大保护”的前提下,积极 寻找新机遇、培育新优势、走出新路子。谁在这方面领悟到位、行动快捷,谁就 会赢得发展先机。 4紧紧扭住精准脱贫不懈怠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持续增强。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大家立了军令状就要完成,军中无戏言。 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机遇。坚持 “准、实”导向,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严格扶贫责任制,严格考核监督,严 禁弄虚作假,严防数字脱贫,全力以赴完成全年脱贫攻坚任务。要迅速发动脱贫 攻坚“春季攻势”,坚持先难后易,找出最短的短板,啃下最硬的骨头。发扬钉 钉子精神,一环紧扣一环抓,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撸起袖子加油干 市县乡政府都是换届后的新班子,新班子要有新要求、新作风,以新的更大 作为展示新形象。一定要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倍加 珍惜在重要岗位工作的机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苦干实干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 诚。 1要积极有效“稳” 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是今年工作的首 要任务。 “稳”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湖北省GDP总量已经站上3万亿元大关,位居全 国第7,在新起点上保持中高速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今年我省GDP增速预期目标 确定为8%左右,比前几年目标降低了,但并不意味着工作难度降低了。这个目标 的工作要求更高,必须更加突出质量效益中心;这个目标的难度系数更高,必须 依靠调结构、转方式和转型升级才能取得。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必须把经济“稳”住、“稳”牢 ,把实现8%的增长作为底线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2要千方百计“进” 消极被动地求“稳”,不积极主动地求“进”,是肯定稳不住的。这个“进 ”,不是片面追求GDP增长,而是在质量效益上进、转型升级上进、动能转换上 进,加快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 湖北省传统产业占比大,发展层次不高;新经济虽然发展势头好,但势强力 弱。这说明湖北省不仅“进”的空间巨大,而且“进”的任务很紧迫。我们要努 力在关键领域改革、创新发展、扩大开放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在转型发展、提质 增效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方面收获新成效。 3要尽心竭力“求” 核心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能不能“稳”,会不会“进”,取决于如何在 奋发有为上“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 ,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 黄石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筹措5个亿关闭了所有煤矿,为全省做 出了表率。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繁重任务,我们要始终带着热情工作、饱含激情 干事。 领导干部应当铸牢两根支柱,一是理想信念,二是敢于担当,二者相互支撑 、缺一不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把工作岗位当成体现人生 价值的重要平台,敢于扛重担、挑大梁、打硬仗。 遵循规律科学干 增强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能力,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本领,是每个领导干部的 必修课。我们既要埋头苦干,也要善于巧干,把工作热情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把劲使在关键处、工作做到点子上。 1更好把握大逻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对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把握不够。这句 话是很有针对性的,这是我们当前工作中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源头。我认为,主要 是“三个不够”:即对中央的重要判断、重大决策理解不够,对省情、市情、县 情的精准认识不够,将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结合不够。 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可能会处处被动,一直被动。比如,对湖北省经济下 行压力大的认识问题。近年来湖北省经济增速放缓,看似有效需求不足,实则是 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这才是深层症结。 湖北省经济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有需求问题也有供给问题,但主 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一点必须明确,要切实增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性。 又比如,对区位优势转变的认识问题。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区位优 势更是如此。互联网时代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无论“建中心”还是“去中心 ”,都与传统的区位关联度不大。贵阳能搞大数据产业;湖北省偏远的郧西县涧 池乡下营村,进入了全国淘宝村名单。这充分说明,发展的区位制约已不明显。 传统的所谓“中心”“枢纽”,如果缺席了互联网时代,就会被无情地“去中心 ”“去枢纽”,为时代所抛弃。 适应、把握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步伐 ,让传统优势焕发新的生机,并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不断培植新的 发展优势。 2牢牢攥紧金钥匙 就是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毫不动摇地坚持其重大原则 、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成为抓经济工 作的行家里手。 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 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的重大调整上来。 要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把握 经济规律、破解发展难题,要善于把中央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转化为考核评价 的鲜明导向,转化成具体的政策措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 3高扬干事风向标 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树立鼓励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要加快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一是正向激励机制。旗帜鲜明地褒扬担当者、支 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 、会干事者有平台、干成事者有地位。二是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允许试错 、宽容失误,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有锐气、有底气、不泄气。 目前湖北省有近百项国家级改革创新试验示范试点,不能将这些难得的“金 字招牌”只用来装点门面。凡是承担了改革试验示范责任的,要大胆试、大胆闯 、自主改,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成发展的“实物量”。 扑下身子务实干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千条万条,不抓落实都是白条。 1要把要求提实 就是要明确目标定位和工作标准,引导方方面面主动对标对表,追求实实在 在的工作业绩。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追求高标。今年的增长预期目标调低了、更实了,但工作标准不能降格 以求,必须坚持按最高标准要求,追求最好结果。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根据自 己的条件确立工作目标,不仅要争“第一”,更要争“唯一”,争取更好的发展 结果。 二是守牢底线。底线是必须遵循的“硬杠杠”,是必须守住的“大堤坝”。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很多,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地区性风险底 线。 三是严格考核。考核是指挥棒。考核要科学精准,严肃认真开展督察督办、 目标责任考核,严格奖惩兑现,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落实。 2要把工作抓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