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 彻省委、省政府有关经济工作重要部署,贯彻省委李强书 记在镇江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系统部 署经济工作,动员全市进一步浓厚发展氛围,明确发展目 标和思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 “两聚一高”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继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今年以来省委、省政 府召开了全省制造业大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民营经 济发展座谈会、江苏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经济 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4月10日-11日,省委李强书记来镇 江考察调研,突出强调了四点要求:第一,镇江发展处在 “窗口期”,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干部的心聚起来、 注意力集中起来,把发展信心树起来、精气神提起来,大 力提升发展的“热度”;第二,镇江经济总量、城市规模 在苏南五个城市当中比较小,一定要在发挥优势上做文章 ,集中力量打造城市特色、产业特色和改革特色,以特色 发展增强竞争力;第三,要把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 化作为自己的城市来发展,抓住新机遇,找准切入点,加 快提高镇江中心城市首位度;第四,把人才留下来,镇江 才有希望。要着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尤其要重视特色产业 集聚,发挥好驻镇高校作用,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要舍得投 入、拓宽视野,搭建好创新创业平台。这些新部署新要求 ,对于镇江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 面贯彻,全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做了充分准备,着眼 发展所需、基层所盼,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推 进产业强市的指导意见、重大制造业项目奖励办法、加强 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九大行动等 “1+6”政策文件,汇编印发了先进制造业政策100条;对 会议形式、出席对象等也作了精心安排,马上6家单位还将 作大会发言,叶飞市长作会议小结。总的考虑,就是要把 这次会议开出激发干劲、凝聚共识、理清思路、促进发展 的好效果。下面,我先讲五点意见。 一、发展站位决定发展热度,要大力提振争先苏南精 气神 站在什么样的位置、立足什么样的坐标系谋划推进发 展,对一个地区的发展状态有着决定性影响。发展状态最 直观的就是发展热度。李强书记特别强调镇江要提升发展 热度,针对性非常强。镇江是苏南板块的重要一员,这是 客观上所确定的。我们不能把自己排在苏南之外,更不能 自降标准。 1.把握大势要树立苏南眼界。“苏南眼界”的鲜明特 点是全球化、前瞻性、敏锐性。抓经济工作,首要的是眼 界要宽广,形势要认清,头脑要清醒。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专家形容是“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国际上“四低、两化、三重构”。全球经济持续表现出低 增长、低贸易、低通胀和低利率的特征;许多发达国家 “再工业化”,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暗流涌动;随着信 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球制造业正在 经历颠覆性变革,带动产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加 快重构。国内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纵深演进。产能普遍过 剩,实体经济困难,资源要素制约趋紧,大转型大势所趋 ;区域和行业走势分化特征更加明显,谁基础好、调整快 、布局早,谁才能占得先机,大洗牌愈演愈烈;产业细分 趋势更加明显,产品定制化、制造服务化和产业跨界融合 成为潮流,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际国 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国内生产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 一体化明显提速,双向开放不断深化。这些形势变化,有 很多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下 区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与经济发展“黄金期”相比有了本 质的区别。对企业而言,过去是“快与慢”的分化,现在 则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对地区而言,如果没有很好的 发展,在剧烈分化的过程中,就会陷入低迷被整合。面对 新一轮竞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掌握 发展的主动权,在新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在苏南发展的 新态势中展现镇江作为,在发展分化中走出镇江的“上扬 线”,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2.创新理念要站在苏南前沿。大的方面讲,就是要践 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两聚一高”为引领;具体讲,就 是要对标苏南,有针对性地在四个方面形成广泛共识。一 是发展至上,产业为主。苏锡常无论形势怎么变化,始终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松劲,坚守“产业强则城市强”的客 观规律不动摇,这是苏南发展的基本经验。解决镇江发展 不充分的问题,最终要靠产业。没有产业,其他方面的发 展都会缺乏基础。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定力。二是发 挥优势,特色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自身 的优势研究透、发挥好,把发展的特色放到最大,这是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以特色发展增 创优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应当成为我们推进工作的 重要取向。三是聚力创新,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勇于 为全省、全国发展探路;敞开胸怀,善于集聚先进要素为 我所用,是苏南精神的核心。对比苏锡常,镇江发展活力 不强,城市开放度不高,是突出的短板,需要下大气力转 变。四是生态优先,聚焦富民。现在苏南各市生态文明建 设和富民惠民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多,镇江有亮 点,但还没有形成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格局。解决这些 问题,根本的是学习借鉴苏南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在理念 思维层面来一次“革命”,与苏南发展保持理念创新的同 频共振。 3.推进发展要坚持苏南标准。这个标准概括起来就是 六个字:一流、实效、率先。这里,我强调一个具体问题 :以后不再提镇江是“小城市”,镇江一点都不小,镇江 很有前途。新形势下推进镇江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高水 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心目标,确立争一流、创一 流的发展定位,强化以实干创实绩、注重质量效益的工作 导向,保持创新创造、奋发进取的昂扬姿态。对照这三条 标准,我们的落差还比较明显。以发展质量为例,2016年 单位面积GDP只有苏州、无锡的一半,工业应税销售占工业 总产值比重39.4%,而苏州是107.7%、无锡是109.2%。当务 之急,要从工作目标的对标找差入手,把苏南标准具体落 实到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完成上。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 部署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从经济 运行情况看,稳中有进、稳中有忧,12个主要经济指标中 ,未达序时进度的有1个,增幅排在全省后三位的有3个 ,特别是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回落15.5、 10.2个百分点,新批项目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占比仅为 29.1%,工业企业亏损面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 降一补”的重点任务完成得也不尽理想。这与苏南城市应 有的发展状态是不相符的,也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长期积 累的结果。苏南城市肩负着塑造更多引领型发展的历史使 命,镇江要当好“引领者”,必须坚持苏南标准,激发争 先苏南的精气神。 二、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要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 略 衡量一座城市的高度,不是看高楼,主要看经济、文 化、人才和制度,经济领域主要看产业竞争力,这也是决 定城市高度的核心要素。现在,全国都在研究深圳,重要 原因是深圳每3-5年就会诞生1家国际性的标杆企业。对这 个问题,我们要有高度共识,坚定地走产业强市之路,重 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我重点讲制造业。 1.产业定位注重特色高端。全市上下对这个问题关注 度非常高,近年来一直在讨论、在研究。目前已经基本形 成了比较清晰的脉络。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 业相配套、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相适应的新型制造业体系。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突破1.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梯次培育9个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优 势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2个,500亿级以上 产业集群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 选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充分体现“高端、高新、高效”和特色发展,加快培育 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高端装 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一代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眼 镜、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 2.产业布局强化“三集”发展。产业布局事关发展大 局。这也是一道难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在“一 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这个大战略下,在长三角城市群、 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等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 ,在《中国制造2025》和全省“一中心一基地”的产业新 政下,镇江的产业布局必然要作大的调整。原先苏南从乡 镇企业起步,划小管理单位,村村点火,资源、环境和安 全都承载不起,发展方式亟待根本性转变,不能再走老路 。总体上必须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生产集约、提高 单位土地产出效益的大原则,深度对接国家和省重大区域 战略,结合刚刚获批的《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落 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四沿两带”的产业新布局。 “四沿”就是沿长江发展带、沿沪宁发展带、沿扬马发展 带、沿运河发展带,“两带”就是两条新产业发展带,即 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G312创新发展带。同时科学布局产 业“三集”园区,加快向主题园区、功能园区、特色园区 转型升级。特色小镇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真正成为承载高端产业、体现产城 融合的特色载体。 3.产业培育坚持精准务实。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 、服务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这是产业培育的总路径 。要突出四个重点:第一,存量升级。在“推陈出新”上 下功夫,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军民 融合,为传统制造注入新技术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制造 业+服务”的聚合裂变,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大力支持 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治理结构创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细分行业的 单打冠军,创造更多“第一”和“唯一”,打造一批“百 年老店”、一批具有地方标志的产业标杆。针对规模骨干 企业、成长型企业、初创企业的不同需求,精准有效地加 强金融服务,解决好这个瓶颈问题。要在“扶优汰劣”上 下功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得越早越主动,坚决有力化 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出清,让优秀的企 业得到更好发展。把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作为转型升级的 重要标志,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的要求,动真碰硬推进化工等行业整治,加快产业低碳 转型。第二,增量优化。去年末我市“规上”企业比上年 净减少43家,是全省唯一净减少的设区市,这反映了项目 投入、新增长点不足的问题。要落实重点产业项目专项奖 ,全力抓好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项目、引领创新发 展的项目、落实重大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的项目,加强 要素保障和项目投产达效督查,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当前尤其要用好上市公司这个大平台,撬动社会资本、产 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重点产业和项目汇聚投入。要强化制 造业精准招商,很好地研究比较优势,转变招商方式,强 化以企引企,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专业化的 招商队伍。要立足已有基础,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 等新经济,形成一批创新型增长点。市党代会提出把低碳 产业做成镇江经济新标志,这要作为未来产业创新的一个 重点。第三,造就面向未来的市场主体。把产业培育好 ,关键是把企业家队伍培养好。企业家是发展成果和社会 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对企业家怎样重视都不过分,要牢固 树立企业家本位理念,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弘扬 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建立与企业家定期交 流的平台和机制,畅通联系渠道,加强政企对接。企业家 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把企业做好,要敏锐把握新常态带来 的发展新空间,聚焦思想精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发展 实体。第四,集成产业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出台的相 关政策,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扶持产业发展。对政策 进行全面梳理,加强政策宣传,推动政策落地,优化整合 和集成使用现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建立产业集聚发展共享机制,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的引导 支持水平。 三、改革创新决定发展活力,要大力加强人才与制度 供给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苏南地区要着眼形成更 多引领型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率 先突破,为全省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市第七次党代会也确立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镇江要 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 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更大力度实施创新 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 1.大规模集聚“双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