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徐向红厅长:在文化工作务虚会上的总结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文化工作务虚会上的总结讲话 (2011年11月20日) 两天来,各处室、各单位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 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进行了集中讨论和 交流,大家认真研究梳理了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和重点 工作,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文化工作务虚会 开的很好。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各位厅长讲了很 好的意见,我都赞同。关于下步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同 志们参考。 一、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机遇意识、拼搏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相继 召开,对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作出全面部署,标志着文化建设进入崭新阶段,一个文 化建设的春天来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程度和社会各界对文化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文化工作面临 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作为文化工作者恰逢其时、使命崇 高、责无旁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一定要以只争 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力开 创山东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要争取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尽可 能把一些事关我省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如重大 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等,加以深入研究 ,认真梳理,努力争取,扎实推进,为下步工作打下坚实 基础。如果我们麻木迟钝、稍有懈怠,就有可能丧失历史 机遇。我们要以超常规的工作精神,开足马力,全力以赴 ,瞪起眼睛,甩开膀子,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努力为全 省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抓紧时机深化重大政策研究 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中包含很多含金量很高 的利好政策,我们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抓紧梳理研究,结 合单位实际和业务工作,列出清单,项目化、工程化,变 成强有力的工作载体。 比如在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建立健全同财政收入相匹 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 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主 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 政经常性预算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提出代表文化 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自2012年起,全省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 总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级政府要安排资金用于支持文 化事业发展、文艺创作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各级彩 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保证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资 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等等,我们一定要列出单子,积 极争取,搞好对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再比如,省委《意见》提出“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 织及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制定并落实好相关 优惠政策”,也需要我们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也有很多政策,比如,文化创新 型企业(项目)和文化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享受省级高 新技术开发项目政策;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纳入优先发展 产业目录,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等等。 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宣传推介方面,提出“重点新闻 媒体、新闻网站开辟专栏,公共场所开辟专门阵地,展演 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各类资金 倾斜力度,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等。要认真研究 如何推动文化产品宣传推介常态化,如何争取更多的支持 收藏、推介优秀文化作品的资金。 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支持性 、扶持性政策更多更具体。对这些政策,要逐条加以梳理 研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变成可操作的项目,积极 争取,用足用活用好。 各单位处室要积极主动地与中央、省直有关部门对接 ,不等不靠,不要等人家上门,要主动上门,争取各方面 的支持,汇聚更多的资源,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下大气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首先,抓好省直重大文 化工程,特别是省美术馆新馆、老博物馆改造为省艺术馆 、山东文化艺术之家、省直演出场馆的改造等等,要紧抓 不放,全神贯注地抓紧抓好。其次,要抓好省、市其他重 点工程建设,比如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孔子博物馆、沂蒙 精神纪念馆、全国非遗博览园等等。其三,抓好十艺节重 大场馆建设。其四,抓好市、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改造提 升。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按照孙部长要求组织专门班 子,深入研究制订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 ,积极推动开展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大力开 展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 ,精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实现五 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市级三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 ,县两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搞好“特色文化城市”创建评 比工作。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建 设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城乡基层阅报栏(屏 ),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基层文化 设施建设,打造“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 延伸到社区、农村的演出院线和演艺联盟,提出演艺团体 深入农村一年一村一场戏的具体方案。全省近8万个行政村 ,118个院团,理论上每个院团平均每年要到农村演出700- 800场,一定要做好统筹规划。继续搞好“三下乡”、“四进社 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 三是文化艺术精品打造工程。制订“齐鲁戏剧”等舞台艺 术精品打造规划,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发挥艺术创作 资金调控作用,再现“齐鲁戏剧”的辉煌。实施“十、百、千 ”工程,即全省着力打造10台重大精品剧目、100台重点精品 剧目、储备1000部优秀剧本。落实院团一团一场和免费配 备流动舞台车等相关政策。 四是文化艺术产业振兴工程。既要发展壮大传统产业 ,又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特别重视发展新的文化业态。 重点优化布局、培育载体、打造核心层,推动文化艺术产 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