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李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服务大局发挥财政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抢抓机遇 攻坚克难 服务大局 发挥财政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重 要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 李勇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 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向,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中心任务,总 结经验、部署工作,推动财政金融和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 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2012年即将过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作也 将走过第五个年头。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严峻复 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了一 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 的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五年来,在财政 部党组的领导下,我们结合财政金融领域出现的新情况、 新特点,服务经济、改善民生,全国财政金融和外国政府 贷款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里面饱含了我们每一 位财政金融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财政部 党组,对大家这些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 挚的慰问!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 结束,外部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继续存在,甚至可能加 大,从我国经济自身看,又面临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 的双重压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党的十八大强调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 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精 神,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以“稳增长、转方式”为重心,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在“服务 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想在回顾近五年工作的 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就2013年财政金融和外国政 府贷款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回顾过去五年,财政金融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过去五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演变、蔓延的五年 ,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金融业改革进 一步深化的五年,也是财政金融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立足财政职能、紧贴金融市场,深入分析 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理念、积极探索,财 政金融和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 破。   (一)五年来,始终以“支持薄弱”为重点,努力推动 “支农支小”工作取得新突破。   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实体经济,金融就 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五年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 展,尤其是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 ,我们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 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政策效果。   第一,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机制不断完善。“农为邦本 ”,农业、农民和农村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历来是中央工作 的“重中之重”。同时,农业作为一个相对弱质的产业,涉农 金融服务的风险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金融机构对“三农”资 金供给的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着力从农村实际 出发,找准财政与金融的结合点,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农 业保险保费补贴、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 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一系列财政奖补政策,从鼓励金 融机构设立网点、增加信贷投放、防范农业风险等多角度 破解农村金融难题,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农村、反哺“三农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薄弱的状况,得到了广大农 民的热烈欢迎。尤为可喜的是,作为财政支农方式的一项 创新,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年来,中央财 政累计投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40亿元,带动参保农户 约7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3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 农效应放大60多倍。有媒体报道,农业保险通过“小资金”带 来“大保障”,切实为农民撑起了一把“安全伞”。   第二,财政促进金融“支小”手段日益丰富。小微企业是 经济体最活跃的“细胞”,其生存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自主性 增长动力,还关系到就业这一“民生大计”。但是长期以来 ,金融资源向大型企业集中的现象始终存在,小微企业面 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十分突出。为破解小微企业的融 资困境,2008年以来,一方面,我们积极支持融资性担保 体系建设,按照“规范和发展并重”的原则,研究明确融资性 担保行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事项,支持担保机 构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担保服务,解决银行放贷的 “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积极研究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通过实施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减轻劳动密集型小 企业的利息负担,扶持弱势群体创业再就业,取得了较好 的社会效益。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51.32亿元 ,带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28亿元,按照人均贷款5万元测 算,可直接扶持超过500万人创业就业,在有力支持小微企 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   (二)五年来,始终以“改革改制”为动力,努力推动金 融改革取得新成果。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薄弱会 带来巨大的“破坏性”,这使得深化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任务 显得尤为紧迫。2008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 们进一步加大对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资产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 显著提高。   第一,推动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改制。国有金融机构是 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约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量的80%,对于 维护金融体系稳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近年来,我们积极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改革改制。 例如,按照“面向三农”原则,推进农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 ,成功实现了五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目标;按照“市场化”原 则,推进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商业银行;按照“一司一策”原 则,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按照“整合创新”原 则,推进人保集团、太平集团、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大 型国有金融机构改革。通过改革改制,国有金融机构初步 建立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管理 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大幅提升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   第二,构建市场化的金融风险处置体系。本轮国际金 融危机表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传染性,一旦 单一的金融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有可能发展演化为 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避免被动“埋单”,财政部门必须主动 参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为此,近年来,我们按照“取 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原则,积极健全完善证券投资者 保护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和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等市场化 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三)五年来,始终以“精细管理”为导向,努力推动资 产财务管理取得新进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金 融管理的各项工作也应随之发展完善。近年来,我们立足 公共财政职能,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导向,不断强化 国有金融资产和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通过“抓资产”和“管财 务”相结合,确保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稳步提升金融业 的综合实力。   第一,抓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目前,我国国有金融 机构有2700多家,持有的国有金融资产规模接近5万亿元 ,管好这些规模庞大的国有金融资产,是“维护国家金融安 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始终坚持“维护出资人权 益”的原则,一方面,认真抓好“入口”,扎实做好国有金融 资产产权登记等基础工作,真真正正做到摸清家底,全面 掌握国有金融资产的总量情况,以及地区、行业的分布情 况;另一方面,认真管好“出口”,扎实规范国有金融资产评 估和产权转让行为,使国有金融资产价值能够得到真实客 观的反映,使国有金融资产转让能够做到有序合规的操作 。   第二,抓实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 逐步深入,金融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我 们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更全面、更务实 的角度加强财务监管。实践表明,这不仅是防范和化解财 政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意图的 途径之一。例如,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薄弱环节”,研究放 宽了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核销条件,提高金融机构对 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增加中小企业和涉农 贷款投放;针对部分金融机构“追求规模”倾向,研究建立了 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发展质量、风险控制纳入考核 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绩效观”。   (四)五年来,始终以“引资引智”为使命,努力推动财 金交流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蔓延至欧洲,发生危 机的许多国家是我们争取优惠资金、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 对象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立足发展 中国家定位,把握机遇,遵循“以我为主、互利共赢”的合作 理念,不断深化拓展与外方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优惠资 金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大局。   第一,积极稳定外国政府贷款规模。近年来,一方面 ,我们积极开展对外磋商谈判,维护我作为发展中国家应 享有的权益,保持贷款规模的基本稳定。2008-2012年,列 入备选项目清单的贷款总额分别为19.8、11.9、17.5、 13.3和14.7亿美元,基本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积极顺应双 边合作领域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调结构”的宏观调控导向 ,引导资金向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提高资金 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比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 展。   第二,强化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管理。外方优惠资金不 仅要“引得来”,更要“用得好”。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外国政 府贷款管理工作中,逐步“从合规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一 方面,不断强化外国政府贷款内控机制建设,做好贷款资 金各环节的管理,切实落实财政部门、转贷银行、采购公 司及项目单位的责任。另一方面,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 ”,将引进优惠资金与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管理智慧和引进 发展理念等“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个项目带动一 个企业甚至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贷款项目的“辐射 效应”。2008-2010年,我们历时三年时间,对外国政府贷款 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从评价结果看,项目优良率达到 83%,绝大部分项目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 果。   (五)五年来,始终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 “建设法治财政金融”的目标。   近年来,围绕“建设法治财政金融”的总体目标,先后出 台了6个财政部令,印发了100余件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 了以财政部令为龙头、规范性文件为辅助的“财政金融制度 网络”,为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构建“整链条”资产财务管理框架。如,针对国有 金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构建起涵盖产权登 记、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绩效评价等“整链条”管理框架 ,仅涉及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财政部令就有第43号、第 47号、第54号。针对我国金融高管薪酬增长过快的问题 ,制定了国有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办法,得到了社会一 致好评,被海外媒体誉为吸取金融危机教训的中国版“限薪 令”。   第二,建立“全过程”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制度。近年来 ,我们在认真总结外国政府贷款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针对外国政府贷款管理、转贷、采购等核心业务环节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第38号财政部令等形式 ,出台了外国政府贷款管理规定、转贷管理办法和采购工 作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覆盖外国政府贷款“借、用、还”全 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大幅提升了外国政府贷款的科学化 、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展望未来形势,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 、不稳定因素,甚至比金融危机初期更加纷繁复杂   (一)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呈现出“增长无动力、 政策无空间、运行无秩序”的复杂局面。   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我们仍然无法轻言危机已经过去 ,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国际形势比危机爆发初期更加复杂 ,财政债务风险对经济复苏形成“羁绊”,全球经济增长动力 依旧疲软,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金融市 场持续动荡,危机呈现出长期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在增长动力方面,全球经济在政策刺激下短暂 复苏后重现颓势,呈现出“增长无动力”的局面。   欧洲经济至今深陷债务泥潭。持续了两年多的欧债危 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是“慢性”和长期的。今年以来,欧元 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2012年前3季 度,欧元区GDP环比增幅分别为0、-0.2%、-0.1%,是2009年 以来第二次衰退,欧元区PMI自去年9月份以来基本处于 50的临界点以下,预示着经济继续下滑的风险突出。尤为 值得关注的是,受外围经济低迷的影响,德国和法国作为 欧洲经济“火车头”,近期也释放出增长放缓的信号,德国 10月份PMI从9月份的49.2进一步跌至47.7,法国10月份 PMI为43.5,穆迪11月份将法国评级由Aaa下调至Aa1。可以 预计,未来几年,在经济改革效果尚未显现、欧债危机没 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欧元区国家将整体缺乏经济增长动 力。   美国经济始终难现强势复苏。尽管从2009年下半年开 始,美国经济复苏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从更长的经济 周期看,美国经济从“房地产泡沫破裂”到“完全复苏”将经历 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温和增长将会是常态。 首先,就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将非常缓慢。金融危机期 间,美国共失去了近900万个工作岗位,至今累积恢复不足 一半;房地产价格一度暴跌50%以上,要恢复到历史均值尚 需多年。其次,制造业的复苏也不尽人意。虽然奥巴马提 出“重振制造业”的响亮口号,但在当前国际大分工的背景下 ,美国“产业空洞化”的趋势很难快速扭转。可以预计,未来 几年,世界经济想通过美国的强劲复苏重获动力的难度很 大。   新兴市场增长动能继续放缓。2012年以来,受外部需 求下降、经济周期性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国家 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对于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新兴国家而 言,他们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下行十分敏感,在出口疲软的 影响下,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动能持续下滑,不仅使企业收 入和盈利面临巨大压力,还拖累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对 于以大宗商品出口为主的新兴国家而言,全球经济增长放 缓导致大宗商品的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面临较大的回 落压力,直接影响这些国家的出口收入。除了这些周期性 的外部因素,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动能放缓也有结构性内因 ,例如,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国内剩余 劳动力红利逐渐耗尽,多年快速增长引发的结构性问题逐 渐显现,新兴经济体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获得可持续增 长。   第二,在政策空间方面,随着危机初期刺激政策效应 的逐渐消退,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陷入“政策无空间”的困境 。   财政资源几近枯竭。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国 财政资源在大规模金融救助和财政干预中几乎耗尽,因此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却不得不进行财政整顿 ,这方面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典型。如,欧元区国家受债 务危机制约,必须依靠财政重整来提振市场信心;英国、 日本的赤字率和债务率持续高位,虽然爆发债务危机的可 能性较小,但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能力已非常有限 ;美国情况更为复杂,2012财年的财政赤字共计1.089万亿 美元,为连续第4个财年突破万亿美元。同时,美国“财政悬 崖”问题日益临近,市场认为,尽管“财政悬崖”真正发生的 概率很小,但美国政府也很难再出台新的财政刺激政策。   货币政策收效甚微。金融危机以来,受制于财政硬约 束,各国货币政策屡次“临危受命”。当前,面对经济放缓和 财政紧缩的压力,各国央行又轮番开始了新一轮货币宽松 ,但政策效果面临“边际递减”的考验。例如,欧洲央行于今 年9月份宣布实施新的“主权债券购买计划”,决定在二级市 场不限量采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