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姜锋副省长: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姜锋副省长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上 的讲话 省政府召开这次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很及时也很 有必要,充分体现了关中地区在全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刚才,省上有关部门、关中各市(区)都作了很好的发言 ,提出了很多好思路、好建议,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一会 儿,和平省长、引良常务副省长、道宏副省长将作重要讲 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先围 绕推动关中地区工业协同创新发展讲一些意见。 大家知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实力是一个国 家、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志。过去五年,我省工 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全省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奠定了坚 实基础。“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继续把实施“工业强 省”战略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坚持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改造与培育同步推进、改革与创新同步驱动,既要注重巩 固和提升能源大省的传统优势,更要立足实施《中国制造 2025》,围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6大新 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现代化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 装备、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14个产业,加快构建以关键 技术、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为支撑的陕西工业经济新优势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提出到2020年,全省工业实现总产 值3.6万亿元、增加值1.2万亿元,百亿级企业增加到50户以 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0户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 目标,也是一个需要全省工业战线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才 能实现的目标。 关中地区是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区位条件、 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优势明显、实力雄厚。目前关 中地区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的70%左右,全省下一步重点发 展的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大部分也都布局在关中地区。 毋容置疑,抓好关中地区工业发展,对于我们建设制造强 省、实现“追赶超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中各市(区 )一定要深刻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顺应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大势,抢抓机遇、加强谋划,协同 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做好工业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打造 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新优势。具体讲,要做到“五个协同创 新”。 一是加强统筹,务求在技术研发上“协同创新”。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生产力”体现在工业领域就是企业技 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关中地区科研院所多、创 新人才多,近年来在自主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但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是很高。 “十三五”时期,要把推动工业技术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力 抓手,牢牢抓住建设大西安(包括西安、咸阳、西咸新区 )和宝鸡两大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机遇,打破行政壁垒,加 强资源统筹,合力打造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 化的重要策源地。一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紧紧围绕《〈 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所确定的增材制造、工业 机器人、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20个重大科技专项 ,联手实施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一批行业关键性技术,取 得一批专利技术成果,加速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不断 提升技术进步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二要突出 龙头企业带动。近两年,关中地区先后涌现出三星、陕鼓 动力、CEC86代液晶面板、比亚迪、铂力特等一大批科技含 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辐射带 动力显而易见。希望关中各市(区)继续在这方面下功夫 ,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健康成长。同时,要更加突出龙头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发挥优势、主动担当 ,在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模式转换等方面当好标杆、发 挥示范,带动形成一批行业地位突出、产品技术含量高、 市场占比大的优势企业集群。三要建立协同研发平台。加 快建立制造业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形成用户参 与、众包设计、协同研发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面向各类 创新主体开放技术、数据、计算等资源,提供研发、管理 、营销等服务,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下游有效衔接 、跨行业跨领域的开放式融合创新体系。当前,要重点抓 好3D打印、超导材料、分布式能源装备等国家级制造业创 新中心创建工作,力争尽快取得新突破。 二是转变方式,务求在智能制造上“协同创新”。智能化 制造代表了全球先进制造模式的主要方向,也是全球工业 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 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根本指向都是智能制造。从去 年开始,国家就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我省共 有11个项目列入试点,其中关中地区就有10个。希望关中 各市(区)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 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认真落实 《〈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敢于创新、不断突 破,着力抢占西部地区智能制造的制高点。一要提升制造 业“三化”水平。要加大区域内制造企业资源整合力度,围绕 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入推 进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 智能化工厂,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人 机智能交互等新技术、新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着力 提升制造全过程、产业全链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 水平。要支持企业推进制造过程关键环节柔性化改造,积 极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 供给与需求精准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