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吉林省四平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振才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吉林省四平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振才同志在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 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全市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落 实年活动动员大会和市委书记刘喜杰同志的批示精神,认 真总结2014年全市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全市农村工作面临 的形势,安排部署2015年全市农村工作各项任务。下面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4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2014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前几年持 续向好的形势。主要标志是: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实现154.13亿斤,占全省总产 的21.8%,连续4年突破150亿斤,稳居全省第二位;单产比 全省平均高出283.4斤/亩,居全国首位。四平市和公主岭市 、梨树县、双辽市、伊通县分别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 位称号,我市被国家粮食协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优质 玉米之都”。   畜牧业继续平稳发展。新建扩建牧业小区291个,总数 达到2375个。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074万头、 196.7万头、142.8万只和1.06亿只。肉蛋奶产量126万吨,增 长3.8%。畜禽饲养量和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0.3%和 21.4%。   园艺特产业稳中有进。新建扩建棚室蔬菜园区33个 ,新增生产面积9080亩。有8个棚室蔬菜园区、6个棚室育 苗点获省奖补,有4个棚室蔬菜园区获国家奖补,累计奖补 资金664万元。四平市代表吉林省成功争取到北方较大城市 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项目,获得国家扶持资金1250万元。   农产品加工业企稳回升。完成投资4.3亿元,建设 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5个。梨树县年产 6000吨木糖及1000吨阿拉伯糖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 产。吉林秀满园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晋升为省级农业产 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博来德、天成玉米、新天龙实业、吉 春制药等大型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梨树华利农业公司 等4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挂牌,韩州酒业在 E板挂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76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 证产品359个,基地面积发展到116万亩。辽河垦区大米、 梅花鹿、梨树县小根蒜、双辽市大米、玉米、小米、大豆 等7个产品纳入地理标志产品普查范围。绿色食品产业产值 实现20.9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机总动力实现307.7万 千瓦,同比增长 9 . 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5.1%,提高2.3个百分点。争取国家资金1.7亿元,建设高 标准农田4万亩。新增节水增粮灌溉面积17万亩。完成市直 3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梨树灌区渠首水毁修复工程。植 树造林24万亩,清收林地64.2万亩,完成还林16.95万亩 ,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投资6.09亿元,增加粮食仓储 容量171万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88次,气象为农业生产做 出了突出贡献。   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市、县(市)区、乡(镇 )、村四级投入资金2.2亿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 市80%的乡(镇)、村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美丽乡村”达 到75个。打破地域界限,统筹打造13条精品线路和5个样板 镇群,集群带动效应逐步显现。20所农村学校达到美丽乡 村学校建设标准,3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铁西区平 西乡团山子村、铁东区叶赫镇大山河屯成为农村环境建设 的新典型。形成了高位操作、上下联动、分类整治、强力 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四平模式”。   农村民生明显改善。有258个村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 设,125万在乡农民参加新农合医保,参合率达到99.97%。 全年发放低保金1922万元,受益人口10109人。投入资金 557.5万元,救助农村困难家庭14289人次。市本级争取国家 及省财政支农项目40个,资金8067.7万元。投资1.77亿元 ,改造建设乡村公路190公里、危桥14座。加大力度推进农 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7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改造农垦职工危房3740户,受益人口超过1万人。投资 1 .57亿元,分别扩建66千伏、10千伏线路30 .8公里、 271.19公里,基本解决农村用电“卡脖子”、电压低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人。农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 41.26亿元,其中发放农户贷款6.97亿元。农发行累计发放 粮油收购贷款168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农村信用联社发 放农业贷款3676万元。投资1.62亿元,奖补农村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增长15.73%。参加农业保险20万户 ,参保面积393.9万亩,核灾赔款6826万元。在全省率先启 动温室、大棚保险业务。举办首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送戏 下乡演出209场,开展1.38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服 务群众195万人次,完成800家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 务。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 点进展顺利,公主岭市作为整体推进试点,其他县(市 )区的11个试点村完成土地实测。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 度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社发展到950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 1218户,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承包地面积25.7%。土地收益 保证贷款发放规模逐步扩大,贷款余额6.3亿元,惠及农户 15546户。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经验全国推广,被确定为全省 林权、草权、水权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市。村镇银行、农村 资金互助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有2家“粮食银行”试点 企业挂牌运营。全省唯一的市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顺利推进。   农民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实现10722.7元,增长9.5%,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实现“十一连快”。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共同 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辛勤付出 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地各部门和全 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同新 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同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 ,同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 困难和问题。从产业发展上看,农业面临自然风险、市场 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多,雨养农业“望天田”面积 较大,防御干旱、洪涝等灾害措施少,在高起点上继续实 现粮食稳产高产压力很大。粮、牧、特等主导产业结构不 优,产品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更高 、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从农民增收上看,家庭经营性收 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仍然是农民收入的 主体,依靠家庭经营持续增收的空间有限;同时,财产性增 收、劳务增收仍是“短板”,政策补贴已近“黄线”。进一步优 化农民收入结构,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任务十分紧迫 。从农村改革上看,各项改革任务繁重,政策复杂而敏感 ,点多面广,牵一发动全身。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 问题有待破题,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从 民生和公共服务上看,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不足、服务能力 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改善民生任务 十分繁重。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工作推进仍不平衡,产业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长效机制 有待进一步完善。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深入研究、妥善解决。   二、2015年工作的总体部署   2015年全市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以进一步深化农村 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突出“三区一建”为总 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 竞争力,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 民生改善的目标。   (一)加快产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中央和省相继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下发的1号文件都 是我们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和主攻方向。我市 作为全省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就是要把中央和省里的 要求与四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 胆创新,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率先有所作为。   继续增加总量,加快产业发展。一是加快粮食生产发 展。必须毫不动摇地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确保总量不减 、质量逐步提升。加大力度推广保护性耕作、绿色增产模 式攻关等新型配套技术;突出抓好春耕生产、病虫害统防 统治、抗御灾害等关键环节;继续组织好高产创建整建制 推进活动,重点建设好100个高产示范区,打造多点“吨粮田 ”,辐射带动全市粮食高产稳产。正常年景,全市粮食总产 量稳定在150亿斤阶段性水平。二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继续 抓好牧业小区建设,重点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全面实 施“放心肉”工程,切实抓好标准化生产,提高动物疫病防控 能力。牢牢抓住温氏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国内大型养殖企 业向北扩张的机遇,推进大型养殖企业落地发展,全力打 造具有四平特色的精品畜牧业。三是加快园艺特产业发展 。新建扩建棚室蔬菜园区25个,新增棚室面积6500亩。完 成四平市北方较大城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项目,确保年末 一次通过验收。四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抓住国家加 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的 政策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加快 集约发展。四平粮食产量多、单产水平高、对国家贡献大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粮食的增产丰收,靠拼农资投 入、拼土地规模、拼资源消耗,“增产靠化肥、治病靠农药 ”的生产方式,已经让土地产出能力几乎达到极限。粮食增 产的背后,我们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因此,必须坚定不移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 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 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集约化发展 上来。以“节本、提质、稳产、增效”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 引领和支撑作用,走科学投入、精细管理、高效产出的发 展之路。科学确定种、肥、药用量,实现精准投入。根据 市场和加工需求,推广高淀粉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等专 用玉米;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花生、小杂粮、香瓜等经济作 物;加快推广玉兰菜、食用百合、高粱乌米、南方芦笋等 园艺特产新品种;加快推广雄蜂授粉、臭氧杀菌等园艺特 产物理、生物技术;粮食主产区域尽快实现耕种收全程机 械化;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试验、示范;积极引导适 度规模经营,鼓励企业投资农业、富裕农民,扶持农民合 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二是加快绿色发展。强化源头治理 ,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 业投入品和粮食、肉蛋奶、菜瓜果等产出品的安全监测和 执法力度,确保农业生产质量安全。加快人畜圈舍分离和 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发展节水农业、休耕农业,开展退耕还林,植树种草 。鼓励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发展生态农业,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特色乡村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 发展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等新兴产业。三是加快品牌发展 。鼓励企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认证,鼓励以乡(镇)、村为单位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创 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展销会等平台,加大品牌宣传推 介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制定出台 “三品一标”扶持政策。有条件的地方成立政府全资的农业品 牌创建中心,担负起品牌创建的重任,助推品牌农业成长 。发挥“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品牌优势,以天成玉米、新天龙 酒业为龙头,带动专用玉米产业快速发展,建成2个玉米绿 色食品原料基地;将大米企业整合,建设1个绿色水稻原料 基地,用1个商标共同开发市场;依托双辽“郑家屯”品牌发 展杂粮、杂豆,建设1个杂粮、杂豆绿色原料基地;以铁西 区、铁东区棚室蔬菜园区为主,发展2个无公害蔬菜产业园 区和放心菜配送基地。四是加快产业化发展。打通农业、 工业、服务业的通道,让农业这个“一产”,与二、三产业相 互衔接、相互融合,构建“接二连三”格局,打造农业全产业 链。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 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从构成和形式上发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从农民收入构成看,一是产业收入,主要是粮食、畜 牧业和园艺特产业收入,这是农民的基础收入,也是我市 农民收入的“大头”。所以,现阶段仍然要紧紧抓住粮、牧、 特这3个基础产业,注重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这是农 民收入的“稳定器”。二是工资收入,就是劳务收入。李克强 总理指出,“今后增加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还得靠转移就 业”。在转移就业方面,对内要培养职业农民,通过规模经 营实现增产增收。对外要培养技能型人员,注重培养农民 的一技之长,使其在技能型、高收入的岗位上就业,靠技 术多赚钱。转移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助推器”。三是财产收入 ,主要是用好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拥有抵押、担保等权 利,活化土地使用权的金融功能和作用,有效缓解融资难 矛盾;用好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权利,将虚化 的产权量化到户、到人,使农民能够依法获得集体资产股 份分红,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中新的稳定增长部分;盘活 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产,使其变为显性的、 恒久的资产,释放财产增值、农民增收的潜力。财产收入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加速器”。   从增加农民收入的实现形式看,一是兼业增收,一个 家庭在种1垧多地粮食的基础上,再有外出务工或干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