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王市长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展 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 (2013年6月18日) 同志们: 自2011年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开展 以来,我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省、州、市文化改革发展大会精神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省实施文化建设“八 大工程”为契机,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轮 驱动”繁荣发展,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公 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着力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全市人民提 供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天的会上,李书记还将就进 一步推进创建工作作重要讲话,这里,根据会议安排,我将两 年来的创建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保障有力,措施合理,规定动作创建成效显著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及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 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四大班子领导任副组长、辖区32个相关部 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 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专家委员会和督查 组。制定下发《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 案》及创建规划,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召开创建专题工 作会议,举全市之力层层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全市现有文化馆 1个(部颁一级馆)、图书馆1个(部颁三级馆)、博物馆1个 ,影剧院4个,文化活动公园3处,大型文化广场7处,会展中心 1座;城区文化活动中心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活 动室26个,村文化活动大院21个,农(牧)家书屋40个;文化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42个,青少年文 化活动中心2个,体育场馆2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23处,全民 体育健身路径60余处,室外晨晚练点8处,网吧32家,歌舞厅、 卡拉OK厅17家,音像、图书零售店面28家,报刊杂志亭24个。 另外,挂牌命名石油系统、铁路系统、盐湖集团等企业单位所 属公共文化服务场所20余处,全市基本形成了“15分钟文化圈 ”、“10分钟运动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二)文化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创建以来,我市重点加强 专业文化队伍和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市文化馆、城区文化活动 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现有专业文化工作者120余人、文化志愿 者400余人;全市现有专业歌舞团1个、演艺经纪公司1个,音乐 、舞蹈、文学等文化协会6个,夕阳红老年艺术团、书画工作室 、花儿艺术团等民间文艺团体10个,艺术工作室12个,蒙古族 手工刺绣、木雕、演唱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人100余人,书画 专业人才20余人;社区(村)兼职文化指导员90余人,企事业 单位文化爱好者2000余人,基本形成了以歌舞团、文化协会等 专业文化队伍为核心,业余文化团体、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 、文化志愿者为辅的专兼结合、覆盖全市、服务群众的基层文 化队伍。 (三)公共文化活动举办经常化。按照“一个品牌、两个依 托”的思路,积极举办大型节会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重点打 造中国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艺术节、玉珠峰国际登山节、“昆仑 文化周”等品牌节会活动;依托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专兼职文化 工作队伍,尤其是在春节、元宵节、五一等节日期间,积极开 展激情广场大家唱、百姓大舞台、文化协会交流竞赛、个人艺 术作品展、图书展、社火展演、灯展等活动;广泛开展书画、 舞蹈、音乐等文艺辅导培训和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学习活动;充 分调动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积极 性,扎实推进文化进军营、进企业、进校园、进工地、进农家 ,实现了基层文化活动经常化。创建期间,累计举办各类大型 文化演出活动近50场(次)、社区(村)文化演出140余场(次 )、个人书画展20余场(次)。 (四)文化惠民成效更加显著。创建期间,我市在公共文 化服务提供上不断加大力度,扩大范围,保障经费,使城乡居 民最大限度享受了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免费 开放。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补贴等方式,完善相 关设施,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 (牧)家书屋、将军楼公园、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 部实行免费开放。二是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义务服务。组织 市级、城区、乡(镇)、社区(村)四级文化队伍广泛开展文 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农牧区 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文化下乡演出40场 (次),举办农牧民文艺辅导班12期,培训800人(次);为农 牧民放映电影1400余场;举办“4.23世界读书日”、农村儿童庆 “六一”读书等阅读活动30余次,赠送图书9000余册,城乡阅读 人群规模明显扩大。积极开展农民工等流动人口 “看一场电影 、读一本书”、免费上网等活动。 (五)文化建设资金更加充分。创建期间,我市制定出台 了《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项目和资金使 用方案》,强化资金保障作用。一是不断加大文化事业资金投 入力度,明确将地方配套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增幅不低于 同期经济增长速度,2010 年全市文化事业投入3149万元 ,2011年达到4738万元,2012年达到7469万元;二是不断加大 文化设施资金投入力度,近两年投入资金0.83亿元,先后建成 了奥林匹克中心广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歌舞团排练厅等一 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为全市26个社区配备价值 260万元的文化设备;三是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制度,2013年 安排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项资金1000万元。 (六)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创建期间,我市组建了以青海 省社科院4名专家教授为主体、共计20余人的公共文化建设课题 研究队伍,完成了《X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架构与机制创新研 究》、《X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研究》、《X市流 动人口文化建设研究》和《X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等4项课题研究,完成制度设计成果30余项。为全市创建工作 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重点领域工作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政策 保障。今年5月,我市公共文化建设课题研究顺利通过文化部专 家评审,评审结果在全国31家创建城市中名列第16位,获得“良 好”等级。 二、依托基层,创新思路,自选动作创建特色鲜明 在完成国家文化部创建工作要求的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 还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按照“结构合理 、发展均衡、发挥特色”的思路,积极探索具有X当地特色的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基层特别是城区街道、社区,农 牧区乡镇、村(牧)委会为重点,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 ,打造地方性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 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积极为西部地区乃至全 国探索创建经验提供典型示范。特色文化创建,具体地讲,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社区(乡镇)建设卓有成效。按照“一个社区 (乡镇)一个特点一种模式”的文化建设理念,着力打造特色文 化社区和文化乡镇,真正使公共文化建设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创出特色。一是依托共建企业,打造文化场所特色社区。河 西街道建安社区与热心公共文化建设的天阳工贸公司结成企居 联建对子,由企业提供场所和设备、社区提供文化管理人员和 部分设备,共同建设社区文化驿站,吸收社区文化能人、文艺 人才和企业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成立相关文化活动协会,经常开 展文化活动观摩交流和群众读书、文艺演出活动,形成了有场 地、有组织、有水平的公共文化活动模式。二是依托丰富资源 ,打造文化管理先进社区。黄河路街道石油社区依托辖区丰富 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优势,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社会管 理创新网格管理体系,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和管理,形成了文化 资源丰富、“五格五员”(五个网格、五名兼职文化管理员)管 理的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网络体系。三是依托文化人才,打造文 化活动经常社区。黄河路街道铁东社区与民族文艺人才丰富的 长江源村结成村居文化联建对子,在调动辖区单位文化活动积 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社区公共文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