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陈辉:在全市农村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农村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陈 辉 (2013年2月19日) 同志们: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就召开全市农村工作视频会议 ,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会 前,市委常委会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今 天的会议直接开到村一级,目的就是要把中央和全省农村 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基层,把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 各项任务部署落实到基层,使我市的三农工作在年初岁首 就有一个好的氛围、好的开局。等一下,林鸿书记还将作 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这里,按照市委 、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坚定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 2012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好于预期、 好于往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米袋子菜篮子责任落实,供给能力提升。粮食 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全市完成粮播面积199.52万亩,产量 65.56万吨。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3.73%、11.94%。新 建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 区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全市农业部健康水产 养殖示范场12家,有9家被列入福建省“菜篮子”水产品生产 项目。水产品年出口货值6亿美元,连续3年增幅超过 60%,实现跨越式增长。霞浦紫菜大获丰收,创产值3.5亿 元。 (二)农业产业全面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全市全年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5亿元,增长5.7%,连续两年增 幅位居全省第一位。主导产业优势日趋明显,茶业、食用 菌、水产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比 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事茶叶、水产品和食用菌产加销 一体化的龙头企业118家,占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的 50%以上。福鼎市白茶年产量占全国65%以上。特色产业加 快发展,水果、中药材、林产品产值分别增长13.3%、 67.7%、15.2%。柘荣县太子参种植面积比2011年增长2倍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 (三)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增加。全市全 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829元,增长13.8%,连续三年增幅 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古田县成为我市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 超过万元的县。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4家,全市市级以上龙 头企业235家。其中,3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 94.51亿元,增长28.4%;农户从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得到收入 28.35亿元,增长43.1%。福安市有7家茶企被列入“2012年度 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新增农业类中国驰名商标7件(其 中蕉城新增3件)。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11家,农民专 业合作社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 成员人均收入高出非成员的农民人均收入10%以上。 (四)农业技术装备改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32.1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6条中小河流治理、43座水库除 险加固、11条21.54公里海堤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 全面完成。124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部成立。引进新品种211个,新技 术10个。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8850人、雨露 计划培训5800人、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12期8万多人次。 全市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5%以上,蔬菜良种覆盖 率达92.5%以上,主要粮油作物优质专用率达80%以上。大 黄鱼原种场通过农业部组织的资质验收,成为我省首个国 家级大黄鱼原种场。杨梅岭国有林场柳杉良种基地被国家 林业局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填补了我市 林木良种基地作为国家、省重点项目的空白。森林火灾发 生率、受害率分别比2011年下降56.3%和80.6%,为历年最 好。 (五)示范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第二批 1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绿色村庄160个 ,新增村中心绿地83个。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累计争取 帮扶资金4.15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80多个。20个市级扶贫 开发重点乡镇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2874万元,实施各类项 目77个。第三批78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累计争取帮 扶资金2.9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00多个。完成造福工程搬 迁4932户20620人,超过年初确定的2万人搬迁任务,基本 完成18个省级和20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任务。实施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面积达18.75万亩,超过省定任务。完成植树造林 41.9万亩,占任务39.5万亩的106%,完成全省1/3以上森林 生态景观通道造林任务。清理整顿海域面积约368.9公顷。 新增宁德霍童溪等7处省级森林公园,全市省级以上森林公 园达15家。有4个行政村、2家企业分获“省生态文化村”和 “省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称号。 (六)三农政策有效落实,农村和谐稳定。全市 2012年下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 置补贴和渔船燃油补助等五项资金4.43亿元。完成水稻种植 保险承保面积139.87万亩,参保率100%。森林参保总面积 1050万亩。信用社(农商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 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1.46亿元。屏南县“小额信贷促 进会”累计推介担保贷款1.62亿元,覆盖全县60%以上有劳 力的农户。109个涉农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省里 验收,流转土地面积27.59万亩,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 面积7.33万亩。林权登记发证面积达1340万亩,实际发证率 97%。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兑现财政奖补资金7693.6万 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 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 题:一是总体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工厂化设施化 栽培起步较晚,带动效益整体效益不高。二是有新房无新 村的状况仍然存在,农村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三是农 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收入水平还不高。四是农 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如 近两年,在茶叶采摘时节,许多茶企就存在缺工少工招不 到工的现象。可以看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许多 挑战,困难很多,压力较大,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新农 村建设任重道远。这就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看到政策的支撑和发展的前景,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 ,增强抓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深入研究,有效 探索,从政策上、体制上、机制上破解存在的这些问题。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抓好今年农业农村工 作 2013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化”良 性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村 经营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民生、富裕农 民生活,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构 建“六新大宁德”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 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8%,农民 人均纯收入增长17.5%。重点抓好“一批示范园、两类示范村 、三大主要环节、四大基础工程、五项重点任务”,即抓好 “高优农业示范园,新农村示范村和扶贫开发重点村两个示 范村,生产、加工、销售三大环节,农业科技、民生水利 、防灾减灾、农村生态建设四大基础工程,农村改革、农 村扶贫开发、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争资争项、农产品质量 安全五项重点任务”。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在保供给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产品有效 供给。一要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要稳定粮食生产,落实 农业“四项补贴”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保持粮播面积 稳定,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率。推进市县两级粮食中 心储备库和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加强与省外、市外粮食生 产区的协作,促进引粮入宁。扩大食用菌工厂化瓶栽生产 规模,发展特种菜、精细菜和无公害蔬菜,力争新增钢架 大棚3000亩以上,带动发展各类设施农业2000亩以上。加 快发展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和深水大网箱养殖,抓好水产品 菜篮子基地建设。二要抓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计划从今 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9县(市、区)建设11个(其中福安 、福鼎各建设2个)面积千亩以上、富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产品、具有较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示范园区 。各地要加快推进园区规划、园区业主确定等前期工作 ,做好与省直有关部门项目对接,尽早出台园区考核办法 。通过上下齐心,部门协力,真正把园区建设工作抓实抓 出成效。三要搞活农产品流通。当前流通成本占农产品价 格比重仍然较高,各地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直销、连锁 分销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农超、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 ,着力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要加强农副产品平 价商店建设管理,健全蔬菜、生猪、水产品等大宗鲜活农 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要加快区域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 场建设,今年计划改造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新建农产品、 冷链物流项目1个。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农副产品网络服务体 系,探索开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构建畅通、快捷农副产 品市场信息服务通道。 (二)在添活力上作文章,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要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 展水平。一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资 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山海协作贷款贴息、扶贫贷款贴 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申报方 面,对23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给予倾斜,着重培育10家成 长型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企业。要加快海鸥水产、新 坦洋茶业(集团)等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新增年产值10亿 元以上龙头企业1-2家。要加大农业公共品牌培育力度,继 续落实品牌创建补助政策,注重现有农业品牌经营管理 ,把农业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全 国性、国际性重大展会,不断扩大我市现有农产品品牌知 名度。二要规范和提升合作社发展。重点围绕150家省、市 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加快推进“七有”规范化建设,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