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9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9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 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定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 神特别是对绵阳科技城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指 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 五次、六次全会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 调研”活动,坚定发展方向、明确工作举措,团结实干、攻 坚克难,圆满完成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03.82亿元、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连续 15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16.07亿元、增长15.8%,增速自建市以来首次排名全省第 1位。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59.9亿元 ,上升至全省第2位,增长126.1%、居全省第3位。   ——科技城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国家推广的第二批 23条全创经验,绵阳贡献4条;国家两批次推广的36条全创经 验,绵阳贡献6条,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九洲、旭虹光电 、铁骑力士牵头或参与实施的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二等奖,绵阳获奖数量在全国地级市名列前茅。高新技 术产业化指数达80.12%,居全国前列。科技城在全国创新驱 动、军民融合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13项改革经验得到省领导和 国家部委肯定,5项改革入选《四川改革试点典型案例集》 。于敏、倪润峰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改革先锋”。 高水平举办第六届科博会。招商引资保持强劲势头,成功 引进10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 760.24亿元、稳居全省第2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34411元、16101元,分别增长8.1%、9.1%。城镇新增 就业5.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9%。完成城镇危 旧房棚户区改造4416套、农村危房改造4496户。全市又有 34521名贫困人口脱贫、22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 降至0.25%。北川高质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平武脱贫 摘帽完成市级初审,三台丘区脱贫攻坚成效通过央视国际 频道向全球宣传报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 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调整为13.1:40.3:46.6。出台《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 实施意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 重达到67.5%;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 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55.1%、38.2%,继续保持全省领跑优势 。实现高技术制造业产值641.39亿元、增长13.4%,高端装 备制造业产值50.5亿元、增长11.3%。深入实施工业大企业 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15户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企业 100强。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17户企业进入全省高成长 型中小企业培育名单,入选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规 上工业企业新增146户,历史性突破1000户。建筑业加快发 展,产值达到748.6亿元、增长33.3%,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实 现零突破。制定实施《服务业主要产业2018年度行动方案 》,推动服务业上档升级,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大 关、达到1073.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 2258.87亿元、增长17.27%,成为全省首个突破2000亿元的 地级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建改建现代 经济作物产业标准化基地11.8万亩,新增现代农业产业融合 示范园区12个,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185个,第一产业增 加值增长3.7%。平武中蜂蜜荣获中国农交会金奖,台沃香米 荣获中国绿博会金奖。   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54亿元 、增长12.6%。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 63.13%,同比提高2.6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 入2617.3亿元、增长13.4%,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10.5亿元 、增长12.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5%。出台《质量 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6项,新增商标注册 2700件。   积极促进投资消费。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抓好307个 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6 . 9 5亿元、投资完成率 106.78%。完成工业投资469.89亿元、增长30.8%,技改投资 430.99亿元、增长30.8%,民间投资767.93亿元、增长 28.2%。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组织企业参与“万企出国 门”“惠民购物全川行”等消费促进活动,培育CBD万达广场等 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超过2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达到1149.48亿元、增长12%。   二、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科技城建设取得积极进 展   全力服务保障国防建设。推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某 重大装置加快建设,主体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和场平工程全 面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推动“大周界”计划加快实施 。支持保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大型低速风洞开 工建设,国家空气动力数值模拟军民融合工程获得可研批 复。支持保障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全面完成国家 “两机”重大专项和型号研制年度任务,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 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九洲积极承担国家大飞机专项、高 分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长虹造”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 射保驾护航,助力中国探月之旅。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召开全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 大会,建立市领导联系在绵国防科研院所高校制度。落实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9张清单”,推动年度89项改革任务落地 实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即将建 成。兵装58所基本完成转制改企,有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 革。电子九所在军工磁性电子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0%。总 投资25亿元的科技城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工程获 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开展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等试点 ,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国家军民两用技 术交易中心实现合同成交额11.5亿元。   支持民口企业参与军品协作配套,新增九洲防控等6家 企业进入军品采购目录。获批建设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 网涉密信息异地查询点。持续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新 增军民融合企业66家、总数达到386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567.9亿元。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新增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3个,西科大省部共建环境友好 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 、长虹安州双创工业园开工建设。深化高新技术企业质效 提升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总数达到272家。持续 实施“涌泉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在1万家以上、新增 升规入统60家。实施科技城“人才新政”,设立驻外高层次人 才对接引进联络站13个,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7万名,其中 海外人才188名、博士434名。新增专利授权量6651件、增 长40.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增加1.46件。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224项年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因 地制宜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年减税降费71.64亿元。办 理企业应急转贷资金4.15亿元,降低融资成本2000万元以上 。实现应收账款融资79.5亿元、增长55.7%。扎实推进电力 体制改革,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4.79亿元。实施天然气稳价 保供政策措施,降低全社会用气成本4899万元。深入推进 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5.09万户、总数达到 31.91万户。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 到3319.48亿元、增长19.27%。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大会,制定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和“民营 经济33条”,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352.17亿元,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达到58.7%、提高0.1个百分点。7户企业入围全省 民营企业100强,8名企业家入选“改革开放40年四川百名杰 出民营企业家”。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大通道建设,绵西高速 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3公里,从全省第 12位上升至第5位。九绵高速、广平高速加快建设,中遂高 速招商成功,G5成绵扩容、绵苍高速打捆招商成功。南郊 机场新增航线10条、总数达到57条,年旅客吞吐量达到 393.9万人次、增长11.2%。深度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 发展,与成都、德阳签订合作协议,初步实现成绵间城际 动车公交化运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增对外投资 项目3个、累计投资总额14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量居全省第 2位。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液晶面 板、总投资202亿元的威马汽车自动驾驶示范园、总投资 166亿元的新敏雅汽车用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并开 工建设。   四、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坚持“建设新区、完善组团、 提升旧城”,推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新增9.1平方公里、达 到158.6平方公里。深化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攻坚和城建 攻坚行动,集中发展区地下综合管廊、安昌河综合整治等 项目积极推进,一环路南段、剑门路综合改造工程竣工通 车。促进县城内涵式发展,6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新增4.3平方 公里、达到98.5平方公里,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进 一步增强。加快推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青莲镇、石马镇 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花园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 强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 到52.5%、34.9%。   深入实施县域振兴计划。扎实推进县域振兴“五大行动 ”,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切实 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798.9亿元、同比增加179.6亿元,占全市比重78.1%。涪城 、北川、平武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安州获评全 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游仙获评全省电子商务示范 基地。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 规划(2018—2022)》和县乡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深入实施乡 村振兴“八大行动”。三台、江油入选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安州、北川入选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深入推进农 业农村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流 转承包耕地157.7万亩、流转率38.2%。游仙、江油成为全国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涪城入选全省重大农村 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建成县乡道478公里、村道1112公里 ,S416绵中路、S415江油至平武界等项目建成通车 ,S205绕城改线、S209梓东路等干线公路新建改建项目有 序推进。北川楼房坪“溜索改桥”工程竣工通车,解决了沿线 数万群众出行难题。稳步推进武引二期灌区等水利工程建 设,开茂水库大坝枢纽全面完工。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7个 。新增省级“四好村”115个。新建幸福美丽新村300个、总数 达到2312个。   五、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 不断增强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实施《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46条硬措施》,投入各类资金234.2亿元,实施扶贫专项 22个。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带动1.25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 576元。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9.78万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 置3673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226人,改造贫困户危房 2495户。“十免四补助”累计受益63.68万人次,贫困人口县 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扎实推进东西部扶 贫协作,与浙江省衢州市签订《扶贫协作框架协议》 ,28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投入资金1.34亿元,务实开展红 原、壤塘、布拖、昭觉四个深度贫困县对口援建和帮扶协 作工作。   全力做好民生工作。19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投入民 生项目资金82.1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62.6%。加大社会 保障力度,发放低保资金5.46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 255.9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8300万元,临时救助因病、因灾 人员1.1万人次。深化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59件 。积极推进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 866个,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152套,新建改建公厕164座。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 市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6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 造计划”,覆盖学校228所。“9+3”免费教育和15年免费教育 受益学生达2.6万人。高考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绵 阳体育代表团获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创建 市以来最好成绩。新增社会办医院8家、总数达81家,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78%。国家卫健委第三方测 评住院患者满意度居全省第1位,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 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5·12”汶川特大地 震10周年纪念活动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 举办海峡两岸文昌文化、嫘祖文化、四川国际旅游文化节 暨“一带一路”李白文化节等交流活动。大型原创话剧《国魂 》在全省公演,江油川剧团连续三年获得“中华颂”金奖。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法治绵阳建设,努力构 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社区建设和社会 工作不断强化。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较大生产安 全事故下降75%,连续14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坚 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局战,平安绵阳建设向纵深推 进。食品安全工作被省政府评为A级。在全省率先建立应急 医药物资储备库。成功应对1961年以来最强降雨天气和建 国以来涪江最大洪峰过境,实现人员零伤亡。有效应对非 洲猪瘟疫情,为顺利解除疫区封锁奠定坚实基础。实施9个 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方案,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 风险的底线。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九 大战役”,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值削减至每立方米45微 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79.3%。认真落实“河长制”“湖 长制”,国控、省控水质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有序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 反馈问题整改,整改率分别达到53.1%、95.1%。实施大规模 绿化绵州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54.05%、提高0.19个百分点 。荣获“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平武入选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   国防动员、国家安全、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播影 视、统计调查、保密、档案、气象、水文、海关、邮政、 检验检疫、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地 方志、住房公积金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治建设放 在首位,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 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高质 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3件、政协委员提案445件。全面落 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深化政务信息公开,政府决策 更加科学透明。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市级部门行政审批 事项25项。严格落实中央、省、市转变作风规定及实施细 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三公”经费下降12.4%。加强审计 监督,狠抓廉洁从政,持续高压反腐,政风建设取得新成 效。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 年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 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 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 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 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港澳台 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支持绵阳改革发展的朋友们及各 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 不协调,县域发展分化明显;发展活力依然不足,科技潜能 仍未充分释放;政府债务较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实体经济 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民生领域仍 有短板,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还 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营商环境 仍需进一步改善;一些干部担当精神和服务意识不强,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正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 以解决。   2019年工作建议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 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五 次、六次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 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 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底线思维,统筹推进稳增 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 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全 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收官、率先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打下决定性基础 ,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以优异成绩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 长8%、9%,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4%、 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环境保护和节 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科技城加快发展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省 委省政府支持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把科技城 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 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年 行动,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全力服务保障中国 工程物理研究院某重大装置、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 心国家军民融合重大工程、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航空发动机研保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健全与在绵科研院 所沟通对接机制,积极落实对接成果。深入推进全面创新 改革试验,高质量完成国家授权的改革试验任务,力争形 成3—5条在国省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推动省市共同设立 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积极 培育“1+13”军民融合特色高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开展军民融 合企业认定,力争新增军民融合企业50家以上、总数突破 440家,其中“民参军”企业超过230家,全市军民融合企业主 营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务实推进与央属军工集团战略合 作,争取更多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布局绵阳,增强对经济建 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继续实施“融创绵阳”行动,争 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市场化运营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 易中心、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创新载体 。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力 争孵化器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和机构达到 4200家。积极参与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 设,实施不少于100项转移转化项目。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研 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力争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40个,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到34.5%。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数 量质量“双提升”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0家以上、总 数超过310家。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科 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万家、新增升规入统60家以上。推动 爱联科技等加快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城人 才计划”和“绵州育才计划”,力争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 创业团队25个、培育高层次人才120名。深化国家科研人员 激励计划试点,加大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国家知 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件。   加快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坚持“项目引领、产城并 进、全面提速”,加快建设科技新区、产业新区和城市新区 。积极推进科技城大道二期等“四纵四横”骨架路网和地下综 合管廊建设,完成二环路四期、高铁大道西段等道路主体 工程。深化安昌河、草溪河综合整治。开工建设科技之心 中央公园、市级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中心、科技生态绿廊 。启动实施50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推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 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电子九所磁性材料产业园等项目 建成投产,持续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重大项目,推动集中发展区建设展现新形象。   二、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调整结构与扩大内需相结合,推动构建“686”现代 产业体系,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 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突出新兴、提升传统,盘 活存量、引进增量,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行动 计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 产业,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 提升能级,加大食品饮料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力争六大重 点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 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 达到56%、39%。深入实施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 ”,力争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4户。加强中小企业培育,新增 高成长型中小企业8户、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大力实 施“园区千百亿工程”,力争园区经济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 83%以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 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力争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 ,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0户以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户 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9%。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 争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 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物流货运量增长8%以上。推动 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批零住餐、房地产等传统服 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支持安州、江油 、北川、平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仙海创建国 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李白故居、七曲山创建国家5A级旅 游景区,推动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建成运营。力争实 现旅游总收入670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沃野绵州”现代生 态循环农业工程,围绕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品做大 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推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力 争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 农产品品牌体系,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持续抓好 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