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9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9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2019年1月21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 长 李亚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 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 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 策部署,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 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打 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做好 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 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 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 2120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4556亿元,同口径增 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7亿元,增长7.4%。工业经 济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1万亿元,增长 6.1%,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 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4%,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 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占比达到15.7%。新 增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和试点示范项目5个,成功举办 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 用工作取得实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差别化用地、用能、信 贷政策。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一阶段任务。现 代服务业优化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到50.8%。实现旅游总收入2609亿元、增长12%,文化产业营 业收入增长10%。我市成为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获评国家级示范企业5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 ,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757家,商品住房库存量去化周 期为11个月,新增上市公司8家,降低企业负担360亿元 ,“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259.7亿元。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2%。张家港、常熟、昆山入围 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张家港、太仓、相城省级 高新区获批设立。启动建设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先进 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牛津大学等国 内外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重大创新载体26个。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7%。新增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95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868家。遴选市级高成长创 新型培育企业38家,新增“瞪羚”企业116家。实施人才乐居 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等政策,新增高层次人才2.25万人 、高技能人才2.05万人。第十届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 州”系列国际创客大赛成功举办。新增省级众创空间42家。 中基协备案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达到 3278亿元,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12个、规 模达到220亿元,“科贷通”帮助企业解决贷款356亿元。成立 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江苏)区域中心,获批建设中国(苏州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万 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件,比上年增加7件。   2.改革开放纵深迈进。成功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庆 祝活动,秦振华同志荣获国家改革先锋称号,苏州工业园 区、张家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江苏改革开放40周 年先进集体,6人获评先进个人。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我市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 管等政策举措获国务院表彰。新增私营企业9.9万家,注册 资本4302亿元。“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积极开展,全面融 入江苏政务服务“一张网”,应上尽上事项达到100%。全市实 现“12345”热线分区接听,成立全国首家出入境智慧大厅 ,在全国率先推广“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模式。综合行 政执法改革和经济发达镇改革继续深化,吴江区成立全省 首家区级综合行政执法局。财税改革扎实推进,政府债务 风险可控。企业征信和金融服务创新富有成效,苏州综合 金融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累计达到5600亿元。 国资国企改革稳步实施,新设混合所有制企业21家,完成 企业公司制改革4家,东方盛虹实现重大资产重组。   开放型经济发展量稳质升。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 ,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对外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 额达到3541亿美元,增长12%。获批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 发展试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46亿美元。实现跨境电商交 易额15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8.8亿美元。精心做好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工作,我市采购商成交额居 全省第一。实际使用外资45.2亿美元,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 目占比达到51.5%。完成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26.8亿美元。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二期 列入中埃两国政府A类重点支持项目,印度尼西亚吉打邦农 林生态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苏州工 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又有11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 广,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在金融开放等方面取得 新成效,太仓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正式投运。张 家港保税港区获批全省唯一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外贸整体 通关时间比上年压缩三分之一,口岸提效降费取得积极成 效。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中日第五次高级别政治 对话、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第二十次中日韩环境 部长会议等国际会议活动在苏成功举办。出台“惠及台胞 55条措施”,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外事、港澳 、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推动 道路交通互联互通,加快融入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协同创 新核心圈、青昆吴联动发展等合作机制先后建立。南北挂 钩共建、对口支援帮扶积极开展,我市荣获全国东西部扶 贫协作先进单位称号。   3.城乡建设协调并进。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和综 合交通体系规划形成成果,“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信息平台通 过验收,完成20个古城街坊城市设计。沪通铁路苏州段一 期工程开展铺轨作业,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苏州段、通苏 嘉甬纳入盐通铁路先行实施段开工建设。加快打通省际断 头路,昆山锦淀公路与青浦崧泽大道对接通车,开工建设 太仓岳鹿路等连通工程。524国道相城段改扩建、桐泾路北 延、独墅湖第二通道以及春申湖路、苏同黎公路快速化改 造等一批道路交通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三期规划获批 ,3号线主体完工,5号线加快推进,6号线、S1线开工建设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延伸线、2号线开通试运营。 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2亿吨,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500万标箱,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四期、张家港港集装箱码头 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全 线开工,望虞河除险加固工程提前竣工,阳澄湖中西湖连 通工程完工通水。1000千伏淮上线苏通管廊过江隧道全线 贯通。新增人防设施130万平方米。5G通信试点稳步推进。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快推广,七子山垃圾焚烧发电提 标改造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厕所革命”有序开展,新建改建 公共卫生间700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深入 实施,古城区域“扫地扫尾”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第四批18个 园林进入《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天堂苏州·园林之城 ”保护管理工程获亚洲都市景观奖。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土地承包经 营权有偿退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成功举办 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堂。全市 统一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三资”监管机制创新获评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农业现 代化稳步发展,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 护区划定工作,新增现代农业园区5.38万亩。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加快培育,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6个,认定新型职 业农民1562名。相城区成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范例。 新增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区5家,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10亿 元。美丽镇村建设持续推进,被撤并镇面貌有效改善,新 建康居特色村1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50个。常熟蒋巷、吴 中西巷和东林渡入选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提档升 级农村公路130公里,改造四五类危桥41座。   4.环境治理加快推进。狠抓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 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一批突出环 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两 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 提升“百日攻坚”、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等系列行动 ,淘汰低端落后化工企业26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 )3.54万家,取缔内河非法码头845个,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 理率达到95.9%,完成省下达的煤炭消费总量削减任务。新 增危废焚烧年处置能力8.58万吨、工业污泥年处置能力49万 吨。水环境治理有效开展,河(湖)长制改革全面落实,在全 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持续推进太湖治理 和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4.5万亩太湖围网拆除签约率达到 100%。整治黑臭水体525个,中心城区干河清淤26条。国考 、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为68.8%和76%,分别高出考核 标准12.5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通江支流优Ⅲ比例达到 95.2%。大气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 例达到73.7%、提高2.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 /立方米、名列全省第二。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完成重点行 业4270家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工作,原苏州溶剂 厂北区等地块土壤污染得到治理修复。市区新增及改造绿 地350万平方米,全市新增成片造林7520亩,陆地森林覆盖 率达到29.9%。常熟成为全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太仓、 吴江、吴中入选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   5.社会事业与时俱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建 成投用69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8万个。全面优化学 校内涵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增加普通高中教育学位 5600个。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专项 治理,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统筹全市名优教 师,打造免费线上教育平台。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新增2所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深入推进名城名校 融合发展,支持在苏高校提升办学水平,中国人民大学丝 路学院开始招生,昆山杜克大学开展本科阶段教学。加快 实施卫生与健康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医改,开展全方位全 周期健康服务,推动健康惠民。新建和改扩建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24家,建成市第九人民医院,投用市体检中心、苏 大附二院高新区医院。新引进高水平临床医学专家团队 26个,累计达到53个。张家港、太仓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健 康城市最佳实践奖。文化事业繁荣兴盛,苏州湾文化中心 主体结构封顶,苏州博物馆西馆、吴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 设顺利推进,完成67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 化建设。依法加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统筹推进大运河文 化带建设。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 、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苏州国际设计 周、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重大活动。我市荣获全球首 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正 式设立。31部地方志书获评省级优秀成果。启动创建国家 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新增健身步道264公里,苏州奥林匹 克体育中心、东园体育休闲公园建成投用。成功举办 2018冰壶世界杯苏州站、国际田联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等 重大赛事。我市运动员在第十九届省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 成绩。   社会大局和谐有序。“文明苏州·德善之城”建设不断深化 ,13人获选中国好人,9户家庭被评为全国和省五好家庭。 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全科社工模式得到推广。 我市成为首批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荣获全国守信 激励创新奖。建成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大数据中心 ,实战效能和预测预警功能不断增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 降11.4%和14.6%。开展“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火灾起 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9.9%和36.4%。妥善处置群众信访诉 求,有效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建立姑苏动态巡防体系,启 动“城市盾牌”智慧安防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局良好 ,完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苏州安保任务 ,社会平安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强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军队改革和部队战斗力建 设,连续2届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满堂红”。   6.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达到6.35万元和3.24万元,增长8%和8.2%。全力办好民 生实事,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全市 新增就业17.6万人,扶持成功创业1.9万人,苏州籍应届高 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大病 保险制度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城 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待遇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达到每人每月945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融 合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建成开业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个 ,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05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878张,新建 日间照料中心110家。精准扶贫帮困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省 率先建立因病致贫家庭生活救助长效机制。老龄、妇女、 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我市在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中名列前茅。保障性 安居工程开工建设2.1万套。新增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 81.6万人,缴存覆盖面提高3.6个百分点。市区新辟、优化 公交线路63条,古城区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全市新 增公共自行车站点180个。我市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 市,获得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承办权。开工建设市现 代农产品物流园,高质量完成地方粮食储备任务,吴中区 获评全国首个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区)。食品药品 安全放心行动扎实开展,食用农产品区域性风险防控体系 基本建成。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2.6%,市场物价 总体稳定。   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效能。深 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在思想上政 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持续深化“六个一”基层走 访调研,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巩固与人民群众的紧 密联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市实施办 法,深入整治“四风”问题新表现,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厉行勤俭节约,“三 公”经费继续下降。狠抓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工作,政府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依法行政,我市在中国法治 政府评估中位列地级市第一位。我市实施“四大工程”、扎实 推进高水平开放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加强审计 监督,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 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投资项目和国企国资审计成效明 显。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 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常委 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组织实施人大议 案1件,办复人大代表建议267件、政协提案428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中 共苏州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不懈奋斗的成果 。在此,我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 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 ,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 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苏州建设的海内外朋友 ,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 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 加大,产业转型任重道远,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 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教育、卫生、养老、交通等方面的 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安全 生产等任务紧迫而艰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加 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还需下大力气 。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更为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   二、2019年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 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宏观形 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我市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也明显增多。面对挑战,我们更应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 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为苏州克难而 进、开创美好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既要正视困难、 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紧紧抓住 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重大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 力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推动高质量发 展走在时代最前列。   根据中共苏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政府 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 精神,对标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 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认真做好“六个稳”工作,持续实施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 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高水平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 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 总体稳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重为2.87%左右,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 10%左右,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6件,全员劳动生产率 增长6.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4个百分点左右,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消费价 格总水平涨幅控制目标为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   新一年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聚焦提质增效,全力保障经济稳健运行。稳字当头 ,多措并举增投资、扩消费、稳外贸,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增加有效投入。加快 建设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的228项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 投资超过1400亿元。保持工业投入稳定,新兴产业投资占 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0%。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100个重点 工业投资项目,着力推进中科曙光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 化基地、长城宝马光束汽车、京东方智慧终端等单项投资 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精准聚焦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 领域,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二是持续推动消费升级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扩大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医 疗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进 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大对农村电商、平台电商等新 零售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三是提质发展 对外贸易。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出口市场多元 化,稳定进出口贸易。深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综合 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引导加工贸易向内外协作配套、两个 市场并举转型,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推进外贸企业自主 品牌建设,提高一般贸易比重。做好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 新发展试点工作,服务贸易额增长10%。积极扩大进口,精 心做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采购组织工作。四是做 优做强实体经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落实“更大 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举措,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政策协 同,为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 水平,完善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强化股权融资服 务,帮助企业融资超过1000亿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壮大,切实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让民营经济 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2.聚焦科技创新,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坚持以创新 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一 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建国家 和省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发展新型研发机 构。深化与科研院所、著名高校的合作,吸引更多重大科 研机构落户我市。增加研发投入,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 节的原始创新,争取突破一批重大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 、自主可控技术。二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实施系列 人才计划,重视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 团队,新增高层次人才2.2万人、高技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