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9年宣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1月9日在宣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 次会议上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冬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 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宣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省 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着力“对标沪 苏浙、争当排头兵”,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圆满完成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三大攻 坚战初战告捷,高质量发展起步有力,皖苏浙省际交汇区 域中心城市建设呈现崭新局面。   这一年,我们聚焦发展第一要务,践行新发展理念 ,制定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和支持民 营经济发展“30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地 区生产总值跨越两个百亿台阶,达13 1 7亿元,增长 8.32%,经济总量排位在全省十六个市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 调会中均实现前移。财政收入240.1亿元,增长9%。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1%和14.9%,均创 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 分别增长9.5%和21.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 全国全省,实现了在全省“保八争七”基础上的争先进位 。跻身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和2018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 数全国前100名,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城市第3位,获评新 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入选全国12个 2018美丽山水城市,系安徽省唯一。   这一年,我们以实际行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长三 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 的历史性机遇。年度108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民营经 济占比居全省首位,沪宣互发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 ,医改典型做法两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正式加 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和G60科创走廊3.0版,《苏皖合 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度融入长三角 站上了新起点。8家开发区进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年版)》,居全省第4位,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构筑 了一批高水平的合作平台。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强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6554元和16013元,分别增长9%和9.8%,居民收入跑赢经 济增长,总量均居全省第4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办成了一批宣城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大事。杭黄高铁 和广宁高速开通运营,宣绩高铁关键工程正式开工,芜黄 高速宣城段加快建设,“县县通高铁、域域通高速”的梦 想即将成真,中心城区“一环”闭合通车、“二环”春节 前贯通,15年一贯制的北师大宣城学校建设顺利,省立医 院皖南妇幼分院主体封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 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   (一)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 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达54.2%;增长 20.1%,居全省第4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居全 省第3位。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新 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17户、绿色工厂4户和省级 “专精特新”企业34户。中鼎集团被认定为中国制造业单 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宣纸及文房用品质检中心全面建 成。泾县高效节能电机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名单,皖 南电机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旌德云乐灵芝被评为国家 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件。成功举办 中国制造强国(宣城)高峰论坛和2018中国·宣城新能源新 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省级创新型 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宁国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 宛陵科创城一期主体竣工,近30家单位确定入驻。智谷软 件产业园入驻企业84户。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家,获 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实施“宛陵聚才行动”,招引 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入选省级团队7个,居全省第1位。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幅居全省第6位。每万就业人口中研发 人员数量增长19%,居全省第1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9.5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6户,居全省第6位。供给体 系质量提升。加快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66户 ;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334亩,处置闲置用地6742亩,盘活 低效用地8756亩。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减 免企业税费8.4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2.5%,居全 省第4位。持续开展“春风行动”,举办各类招聘会623场 ,新招工11.7万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发放新 型政银担贷款55亿元、税融通贷款13亿元,新增贷款155亿 元。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华菱精工A股上市,新增省 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42户,直接融资119.4亿元,创历 史新高。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 、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管控 得到加强,除省代发地方政府债券外,没有违规新增政府 债务,存量债务积极化解。   (二)园区发展焕发新活力。全市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 获省政府批复,广德、郎溪经开区分别加挂“皖苏浙产业 合作园区”“皖苏产业合作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考核 居全省第5位,创历史最好成绩。4家开发区进入全省前 30强,居全省第1位。宣城经开区新签好彩头食品、蚂蚁乐 居智慧家居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3个,总投资110亿元;新 开工工业项目46个,鸿路钢构一期等32个项目竣工投产 ,金能移动能源、华威铜箔等项目加快推进。宣城现代服 务业产业园区发展加快,农批市场二期、冷链物流大市场 一期和皖南最大的建材(钢材)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农批市 场交易额达120亿元。新塘羽绒产业园落户企业40户,中国 新“羽都”初步形成。宣城高新区获批省“多评合一”试 点,入围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重点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 区进展顺利。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宁国、宣州进入全国综 合实力百强县(区)。广德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郎溪 荣获安徽省质量强县。宁国荣获3项国务院督查激励。泾县 获评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绩溪、旌德绿色产业 发展壮大。   (三)现代服务业迈出新步伐。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 43户。9户企业入选安徽省“老字号”。宣城万达广场正式 开业。皖东南名品展销会首次走进长三角。广德获评中国 电商示范百佳县,泾县、广德、绩溪获评全省电商进农村 全覆盖工作先进县。文房四宝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7户 企业入选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 建扎实推进,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增长16.5%和 19.2%。敬亭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设施得到提升,13个重点项 目加快实施。金陵大饭店按五星级标准建设,3家旅行社获 批出境社资格。建成县级旅游集散中心4个,旅游厕所、标 识牌、景区“最后一公里”建设加快。发行“宣城旅游年 卡”。皖南川藏线完成开发建设投资15.5亿元,入选 2018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旅游线路。   (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举行四次重点项目集 中开工竣工投产活动,累计开工竣工投产项目820个,总投 资1400亿元以上。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 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0亿 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补助资金8.6亿元。昌吉—古 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通电,绩溪抽水蓄 能电站开始蓄水。省地矿局311地质队正式挂牌入驻宣城 ,宣州茶亭数千亿级的铜多金属矿取得重要突破。完成铁 路、公路等交通建设投资101亿元。芜广铁路完成电气化改 造,商合杭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宣城段和芜宣机场、 水阳江航道、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宁宣城际铁 路规划获批。省际“断头路”全面动工。3个一级公路项目 建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省第3位。宣城 火车站东站房、客运总站和宣州综合码头一期建成或使用 。完成水利投资15.7亿元。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港口 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开工建设。青弋江治理和粮长门水 库基本完工。城东联圩、双桥联圩、敬亭圩堤防加固建设 加快。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72.5公里,泾县被命名为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建续建输变电工程12项 ,竣工投产4项。建成覆盖全市的窄带物联网。   (五)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扎实开展全国城市设计试 点,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入选全国城市设计经验交流城 市。加强规划引领,新编、续编规划79项。市区实施畅通 、安居、活水、安保、美丽“五大工程”,统筹推进“十 大板块”建设,续建和新建项目167个,完成投资196亿元 。21条市政道路交付使用,14条道路开工建设。“533”社 会事业补短板工程全面推进,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开工建设 ,市人民医院一期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市委党校新校区 、市五中、皖南中医院等项目完成选址。全民健身馆等 11个项目基本完工。实施城区5条内河水质提升工程。新增 绿地面积70公顷。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现场考核。强 化征迁保障,开展“清零”行动23次。全市完成征迁拆违 174.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00.4万平方米。依法化解北门 大唐、中国茶府、利华世纪新城等历史遗留问题。房地产 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市区分配安置房5955套,年节约 超期过渡费近7000万元。高水平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 评,广德、宁国获2018—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启动 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投 产。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城市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六)乡村振兴实现新开局。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 总产134.6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890亿元,增长9.9%。茶 叶、家禽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获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 县2个,新增“三品一标”产品64个。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 创园等园区加快建设,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 级园区3个。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27个、产 业化示范联合体9个。农业“两区”划定如期完成。科学防 控非洲猪瘟疫情,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排查整治。体 制机制不断创新。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 市试点单位。411个村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新增土地流 转10.4万亩,流转率达46%。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成运营。 深化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改革。旌德颁发全国首本农村 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宁国获得全国农村创 业创新典型县范例。乡村面貌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4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超 省定目标。整治11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建成42个乡镇政 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改造自然村非卫生厕所4万户,行政 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3个、传统村落36个。精准脱贫年度任务顺利完成。推广 “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累计实施到村产业 项目734个、到户10.5万个,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佳园区 2个、十佳合作社1家。在全省率先实施贫困人口疾病保障 “5090”工程。旌德在全国率先试点“智慧医疗”进村入 户助力健康扶贫。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 盖。   (七)改革开放开启新征程。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新登记市场主体3.6万户。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形成覆盖市 县乡村四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统一的 “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全面开展“减证便民”,政 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精简58.5%,不动产登记办结时限提速 90%。市属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加快。区域一体化 发展深入实施。G60科创走廊九地市共同发布“扩大开放 30条政策”,建立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秉持共 建共享同城化,加快与南京都市圈城市间互联互通互融。 积极谋划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招商引 资质量提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新建亿元以上 项目363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885.2亿元。新设 外商投资企业19户,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增长 21.7%。在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上,27个项目入选省“五个 一百”集中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20亿元。对外贸易优 化升级。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国际贸易“单一 窗口”办理实现全覆盖。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8户、境外 投资企业7家。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33户企业加 入G60采购商联盟。   (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以强烈的政治担当 ,依法依规、从严从实推进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 题和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蓝天、碧 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 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比例全省领 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获省优秀等次。秸秆综合利用 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 0 . 6 %和 82.4%,秸秆禁烧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河(湖)长制、 林长制全面实施。林业增绿增效任务超额完成。旌德建成 全国首个林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绩溪在全省率先推行 林区警长制和“技防河长”。全面启动水清岸绿产业优美 丽长江(宣城)经济带建设,安徽(宣城)绿色发展创新实验 区加快建设。   (九)社会事业补短板呈现新亮点。民生保障持续加力 。33项省定民生工程、10项市政府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城 镇新增就业5.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4.8%。超额完成社会 保险参保任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调整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低保、居民基本医保标准。推 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开工棚户区改造9983套 ,基本建成15289套。改造老旧小区51个、农村危房4030户 。新解决1.8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事业加快发 展。全市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2所。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攻坚计划。民办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启动健康 城市建设,列入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地区,再获全国无偿 献血先进市称号,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实现全覆盖。计划生 育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全覆盖,宣城、宁国 、绩溪3家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馆。精心组织第四次全国经 济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妇女儿童、青年、老 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发展,外事侨务、对台 、机关事务管理、档案、地方志、科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扫黑除恶工作成效居全省第2位。综 治工作连续6年、信访工作连续12年在全省获得先进位次。 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 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有效 处置突发事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创成省级食品药 品安全城市。民族宗教工作平稳有序。获评全国防震减灾 工作考核先进单位。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机构,蝉联全 省双拥模范城,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取 得新成效。   (十)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讲严立 ”专题警示教育,切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出台两部政府规章,严格执行重大行 政决策程序规定,完成新一届市政府法律顾问聘任。自觉 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 ,依法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95件、 市政协委员提案288件。深化政务公开,整市推进基层政务 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 深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 委有关规定,“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缩。启 动新一轮审计监督全覆盖,开展审计(调查)项目1445个 ,增收节支5.3亿元。坚持真抓实干,强化经济运行、项目 建设调度,狠抓政务督查督办、考核考评、问责问效。连 续两年获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的一年,面 对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深层次矛盾逐 步显现的多重困难,面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 整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我们在市委的坚强 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砥 砺奋进,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全市上下撸起袖子干 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 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 界人士,向驻宣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 ,向关心、支持宣城发展的中央和省驻宣单位,向在我市 投资创业的广大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 不少困难和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实体经济 面临的困难较多,发展质量和效益仍需提高;脱贫攻坚、污 染防治、化解政府债务仍需持续发力;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 够好,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快;市本级辐射带动力不强,一 些历史遗留问题仍需加快化解,中心城市建设任重道远;要 素支撑趋紧,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总量约束的矛盾突出;经 济外向水平不高,开放平台、进口短板亟待加强;社会事业 和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少数公职人员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业 务能力和落实水平有待提升,干事创业激情有待增强,创 优“四最”营商环境还需加力。对此,我们将继续努力改 进,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 键之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始终把高质量发 展作为解决宣城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动摇,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牢牢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展示宣城新作为。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四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巩固、增强、提升、 畅通”八字方针,落实“六稳”工作要求,努力做到好中 求快,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总抓手,实施 “十项对标提升工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 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 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 中国成立70周年。   统筹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 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万 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生态环保 、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首在抓工业”理念 ,强化工业主体地位,聚焦绿色智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 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强化企业培育。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个转 企”“小升规”,新增规上企业100户以上。实施“专精特 新”培育计划,培育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5户,新增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培育 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8户。继续实施“万家企业 上云”计划,力争“上云”企业3000户以上。实施增品种 、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培育省级新产品20个、 安徽工业精品6个以上。   强化工业投资。加快鸿路钢构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国 肽大健康产业中心、陆达锂电材料、紫燕食品等重点工业 项目建设,确保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完 成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可研编制,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 。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20个以上 ,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实施新兴产业“双百项 目”计划,新开工、投产项目240个以上。推进智能制造 “915”工程,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900台,实施10个智能 装备项目,打造5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强化产业集聚。围绕培育“4+1”千亿产业,制定主导 产业推进意见和个性化扶持政策,加快培育汽车及装备制 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着 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三重一创”建 设,高水平建设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泾县高效节 能电机新兴产业工程,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左 右。加快培育“四新”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 谷软件产业园等“双创”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互联网+制 造”示范。   强化园区发展。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 立评价考核体系,推进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力争更多开 发区进入全省30强。支持广德、郎溪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 发区。完善园区产业配套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园区 产业集聚,支持各开发园区确定2—3个主导产业和首位产 业,提升产业首位度和竞争力。建设小微产业园20个,力 争实现产值50亿元。鼓励开发区实施“标准地块”,提高 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   (二)坚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落 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G60科创走廊总 体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