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学习考察环境保护工作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学习考察环境保护工作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学习借鉴其他城 市环境治理的好经验和做法,2018年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 会组织城建工委、内司工委、部分县区人大及市政府相关 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考察组赴台湾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在 为期一周的考察中,考察组先后实地考察了台湾麒翰科技 工程有限公司、北投垃圾焚烧厂、台湾中华农会鲜乳加工 厂、台北市宁夏路夜市、久保田生物科技公司(嘉义县农 会堆肥场)、台东原生应用植物园、小雨蛙有机生态农场 和桃米生态社区发展协会等八个单位和企业,并围绕考察 主题与当地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学习和交流,现将考察学 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台湾地区位于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中国第一 大岛,东临太平洋,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 兰屿、绿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70%为 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 。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生态资源环境丰富 多元。    (一)台湾地区的环境现状     台湾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人口高度密集且大部分集中于城市。现台湾人口约 2300多万人,相应密度由2000年的800人/平方千米增加到 现在的1200人/平方千米,城市人口密度达到2200人/平方 千米以上。二是工厂密度大,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来源于工 业企业。三是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机动车的主要排放污 染物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占空气中一氧化碳总量的71%,氮氧 化物排放量比重达34%,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 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能源消耗量不断上升,随着能源消 耗总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及微量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随之增加。以二氧化碳为例 ,台湾地区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1995年为7.59吨,2000年 为9.83吨,2016年达到11.2吨,年平均增长率约7.5%。    (二)台湾地区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台湾地区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固定污染源(工厂 、建筑工地等)及移动污染源(交通工具)。悬浮颗粒 (pm10、pm2.5)由固定污染源及逸散性面源排放占 93%,移动污染源排放占7%,主要来自建筑工地、机动 车、物料堆积及工业制造逸散;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主要 来自燃烧污染源——公路运输、发电、工业制造燃烧,且 温度越高越容易产生;碳氢化合物年排放量约180万吨,由 固定源及逸散性面源占78%,移动污染源占22%,主要来自 公路运输、石化炼油工业有机溶剂使用;一氧化碳年排放 量约200万吨,由固定污染源排放占20%,移动污染源占 80%,主要来自机动车、火力电厂及工业锅炉的燃料燃烧。 目前台湾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 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 所改善,但悬浮颗粒及臭氧仍为主要污染物,尤其臭氧更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台湾地区环境治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健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注重以环境影响评 估制度来预防及减轻开发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落 实国土保育环境政策,并健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让环境 意识落实在各开发单位及各主管机关;注重检讨环境影响 评估制度,使其既能发挥实质筛选开发行为的功能,又能 提升检查效率;注重强化政府政策对环境影响评估的功能 ,并加强落实通过环境评估检查后的追踪监督。    (二)推动对全民的环境教育。制定环境教育纲领及 环境教育行动方案,促使各机构、学校在环境永续的原则 下推动完成所属任务,比如每年完成对员工、教师、学生 4小时以上的环境教育。建立环境教育机构和设施场所、人 员的认证制度,活络环境教育产业,加速环境教育普及化 ,进而推动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培育全民了解环境伦理 ,增进保护环境的知识、技能、态度及价值观,促使全民 重视环境,并采取各项环保行动,实践负责任的环境行为 ,从而提升全民环境素养。    (三)推动应用畜牧业堆肥技术,减少化学肥料对环 境的破坏。为降低河川污染及加强畜禽粪便资源管理,回 收氮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台湾环保部门结合农政机 关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堆肥技术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