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浏阳市农业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浏阳市农业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 作思路 市农业局 2019那年1月25日 2018年,农业局面对中心任务重、牵头工作多的考验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 统揽,以“党徽耀乡村”党建主题为引领,全局上下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178亿元,增长6%,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万元,增 长8%。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国家农产品 地理标志示范区”、“全省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 )”等先进,脱贫攻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 务、家庭农场培育、农药溯源系统建设等多项工作位居全 省前列。 一、2018年工作小结 1.围绕激发活力促乡村振兴,实现顺利开局。牵头制 定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建 立了“10+3+3+3”工作机制,以“三会”平台“聚智、聚力、聚 心”。目前已有市级研究会专家团队或科研院所与我市34家 企业、合作社和村(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水稻 +工厂育秧”、“双新展示”等一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全市 31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推进会,所有涉农村(社区 )均成立了议事会,吸纳了一大批村民代表、新型经营主 体和回乡创业人士参与,共同研究和推进乡村振兴,初步 探索了张坊田溪“农民众筹”、沙市东门“村企合作”、社港淮 州“回乡创业”等乡村振兴模式。农民日报等国家媒体以《以 实干促乡村振兴的浏阳行动》为题,对我市经验做法进行 了专题报道。 2.围绕市场导向促农业生产,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在 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农产品供应环境下,今年我们着重 从产销对接上着手,引导生产由“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 变。全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链,促成4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和基地开展原材料供需对接,发展订单生产和产品直供 ,为鼎誉检测争取农产品省级认证,全链今年共引进企业 22家,绿色食品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力推浏阳农产 品“进商超、进社区、进电商”活动,与家边购实业集团达成 战略合作,将浏阳生态优质农产品推送到全国500余家社区 门店;打造全省县级首个农业品牌运营中心,推出“十大特 色小吃”并启动市场开发,连续举办19期“农产品周末集市 ”。生态产品、品牌农业巨大的市场“红利”,强力催生了农 户自觉参与的意愿,全市高档优质稻种植比例达到30%,无 公害水果、蔬菜认证面积达到 19万亩,“鸭稻、鱼稻共生 ”等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推广。 3.围绕精准施策促脱贫攻坚,帮扶成效不断显现。实 现脱贫 3513 户 1156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产业扶 贫覆盖全市74.9%的贫困户,实现所有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 愿的贫困户全覆盖。全市共有贫困劳动力18965人,目前已 转移就业14136人,打造了15公里就业圈。在全省率先全面 推行“一站式结算”,贫困户住院实现10分钟就医报销。完成 407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和305户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配套,贫 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市就业扶贫工作案例 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40强;扶贫领域作风 问题专项治理、社会扶贫、携手奔小康、扶贫小额信贷等 多项工作在全省进行推介。 4.围绕激活要素促农村改革,发展动能增强。有序推 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进度和质量居全省前列。出台《浏阳市关于发展壮大新 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四型”模式,全市村级集体 经济到账收入达到1675.3万元,同比增长26%,全年累计消 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52个,打造了一批以官渡镇竹联村、永 安镇芦塘村、社港镇淮洲村等为代表的“土地合作型”,以沙 市镇东门村等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型”,以大瑶镇杨花村、洞 阳镇西园村等为代表的“物业经营型”,以沿溪镇沙龙村等为 代表的“乡村服务型”典型示范村。 二、2019年工作思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工作总抓手,坚持“乡村振兴示范 区、精准扶贫攻坚战、绿色产品供应源、农村改革试验田 ”的目标定位,突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融合促农、科技 优农、改革活农”五大举措,努力加快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进程,为建设现代化浏阳贡献力量。 (一)以农村需求为导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1.抓好“五治”树立标杆。围绕农村治厕、治垃圾、治房 、治水和治风等“五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以“乡村振兴十大示范片区”和 “乡村治理十大创新项目”为抓手,推出“五治创五星”活动 ,结合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重点打造5个以 上示范镇和60个示范村。 2.培育人才共建乡村。按照培育本土人才和引进院校专 家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 业农村人才队伍。稳定优化市、乡两级农技专业队伍,推 进“一乡镇一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使农技推广 人才成为产业兴旺的中坚力量。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主和新 型职业农民,扶持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产业发展带头人。 努力实现每个特色产业有一支专家服务团队,每个大型基 地配备一名农业技术骨干,每3000—5000亩耕地至少配备 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3.用好“三会”聚集资源。充分发挥“三会”平台作用,把 在外创业人士、本村经济能人、新型经营主体等组织起来 ,立足乡村实际,谋划、铺排和引进更多项目,聚力发展 。围绕乡村产业、绿色食品产业链、农产品物流和乡村旅 游等重点领域,举办系列有针对性的招商推介活动,引进 一批促推乡村发展的好项目。敏锐把握上级政策走向,精 心做好项目策划与包装,加强衔接协调,力争我市更多农 业农村项目纳入中央、省、市投资项目盘子。 (二)以农业品牌为引领,打造绿色产品供应源 4.以质量兴农。稳定和巩固6.57万亩的种植结构调整任 务,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