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问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是执政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设,明确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战略地位,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 面临的挑战、呈现的特点和面临的新要求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丰富先进文化内涵、弘 扬民族精神和主流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提出这一问题旨在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意 识形态发展的规律,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一、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战略地位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统一全党思想 、凝聚中华民族、实行思想领导、推进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 神动力。因此,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无论是从我们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提高党 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而言,都显示出加强做好意识形态工 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必然要 求。意识形态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一定利益集团、阶级或阶层的思想体系,是一定阶级 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认识。它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是相对应的,是文化的主要标 志,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统治。 同任何国家一样,作为统治阶级的工人阶级为了实现其自身的统治,不仅要在经济上、政治 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在文化上也要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 思主义指导下,反映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心 内容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学说,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 向。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权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这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只能 是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是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作为工人阶级 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这决定了它必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旗帜 。因此,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领域实行政治的、组织的、思想的领导。不言而喻 ,在文化领域中必然要贯彻自己的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文化建设,必须反对指导 思想上的多元化,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思想基础,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解决新课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社会意识形态 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意识形态无论在理论形态的完善或是在 其实践指向上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当前,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 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快,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深刻的社会变化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与新的挑战。一是西方思想的渗透 加剧,世界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严重冲击。冷战结束 后,以文化力为焦点的综合国力较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付社会主义国家,既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性力量的强大优势,又常常利用 意识形态影响力等无形力量,并且无论是采取经济制裁、政治干预还是军事打击,总要与意 识形态纠葛在一起,进行文化渗透。我们既要抵制和批判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又要吸 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有价值的因素,进而扩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影响 ,这就为新形势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重大的课题。二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关系的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多样 化、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社会 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文化观念相互交织和激荡,其结果往往导致人们对过去统一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由认同走向迷惑或质疑,由此产生了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实用主义、功 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益至上原则等观念的盛行,其必然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 导向功能产生较大的冲击与消解。三是由于社会阶层变化使得意识形态的内容日趋复杂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有效 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增强意识形 态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就成为当前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又一新课题与新任务。 因此,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解决新课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第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必备条件。新世 纪的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 内外条件下,我们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 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处于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整个现代 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它也往往是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时期,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群体性事件增多,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社会伦理需要完善的重要时期。今后一 个时期既是我国的“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回答现实 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极为 繁重。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不仅人们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长,迫切需要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加快改革中实现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而且对思想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更高 要求,迫切需要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显得越 来越突出。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 体系,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加快文化 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四,加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一个掌握政 权的政党,要想有效地执政,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充分开发和运用思想理论资源 ,提高文化建设能力。这是因为政党如果不能形成自己阶级意识的最高形态——意识形态 ,就不会具有全面、持久的执政能力,就不会有以自己的阶级本质稳固执政的能力。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摆在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地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意识形态作为党执政资源的重要内容。党的这一重要资源的运 用,不仅为全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理 论动力。30年来,我们取得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我们党成功领导先进文化的能力密切 相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展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精 神力量的增强,才使我们党可能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中成就今天这样的执政伟业。因此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 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马克思主 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党的执政 目的的内在要求。   第五,加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当今 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 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 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与此同时,文化又 是发展的有效动力,它可以整合价值,规范人们行为,激励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党的 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的重要论述,关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 的提出,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文 化软实力的地位决定当今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壮大本 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在壮大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新形势下的意识 形态工作是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其重要的环节,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更好地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才 能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 貌更加昂扬向上,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二、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的新特征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 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 问题和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主义、思潮、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相 互激荡,中外意识形态交汇碰撞,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面临着诸多的冲击与挑战,并呈现出转折时期所具有的新特征。   第一,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着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的特征。在我国思 想意识体系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地位的经 济根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地位的政 治根源。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一元主导性的支配地位,它引导和整合着各种 思想意识的发展趋势,是动员、号召和聚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的精神支柱,是在全球化背景的国际格局中维护和反映国家利益的现实力量。与此同时,我 们必须看到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我国思想领域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它是我国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社会阶层变化、人们现实思想文化水准差异 的必然结果。因此,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呈现理论上的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 和现实生活中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多元意识形态状态。这种多元意识形态,表现为既有残 留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意识形态和小生产者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又有计划经济体系 遗留下的教条主义的意识、思想;既有当代西方先进积极的学术思想道德观念,又有资产阶级 消极、颓废的理论、思潮;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由利益主体分化重组中产生的各种非科学 的思想观念,又有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多样性的存在状态 ,是我们不能回避亦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这些性质不同、内容相异的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影 响,形成以各种形式干预社会生活的复杂态势。同时它既反映了当前我国的社会现实,也是 我们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否认这一点,就意味着将主导意识形态与 非主导意识形态等量齐观,抹煞意识形态的客观层次性。不言而喻,一元主导性和多样性是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着包容性与冲突性并存的特征。在我国社会深 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 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意识形态要充分发挥其利益协调和整合功能,服务于最广泛 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就必须正确反映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和精神需要,正确反映、维护 和发展人民的具体利益,使其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和谐共生,这就为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 的包容性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和谐是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目前在我国,多种意识形态 成分的存在已是客观事实,它反映了社会进步和开放的程度,而全球化的到来又将使它们获 得进一步发展,变得更加活跃。这就要求主流意识形态要从国内阶级斗争和国际两极对峙的 狭隘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在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主导地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包容、整合非主流意识形态成分,具有兼容并蓄非主流意识 形态中合理、科学成分的气度和能力,在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外的 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中,对其它观念、思潮和非主流意识形态采取扬弃的态度,融 合其合理价值,吸纳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底蕴,努 力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体系,促进“全 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形成。不言而喻,包容性与冲突性并存 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的重要特征。   第三,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着开放性与渗透性并存的特征。既要借鉴外来 文化,也要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创新,这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全球化进程中 ,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整合和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 关系。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管是哪一种 文化,正是由于他们之间不断地相互借鉴与吸收彼此的长处,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同 时各种文化又保持了各自不同的特色。世界文化一直是在趋同于多元交织中不断前进发展的 。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 自己。我们讲继承、讲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建 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今态势下,如果搞封闭的文化发展模式就会使自 己在国际文化产业大潮中处于绝对劣势,自绝于国际文化市场之外,严重阻碍我国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开放性。与此同时,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 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思想文化的传播尤其迅速,覆盖面广泛,使西方意识形态 的渗透进一步加剧,意识形态的斗争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他们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大 肆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宣传。西方发达国家还在展开强大舆论攻势的同时,常常以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人权问题等为借口干涉社会主义和国家内政,推行其价值和制度模式。在新的 历史时期,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和“和平演变”战略 ,我国不仅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还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文化领域中要打好主 动仗、唱响主旋律,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 性,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全性。不言而喻,新形势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开 放性与渗透性并存的重要特征。   第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着先进性与层次性并存的特征。代表着中国文 化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创造精神条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先进性的突出表现。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完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主体、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形式、利益 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伴随着多样化的发展,不同的阶层、群体必然会表 达出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也必然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中来,使意识形态的成分 和结构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区别对待、因“层”而异,注意层次性,区别出对不同人的不同的道德要求,而不要导向 单一,更不能不简单化地“一刀切”,不分对象千篇一律高标准要求。在鼓励先进的同时要 注意照顾多数,既注意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又不强加于、苛求于普通群众,循序 渐进,因势利导,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沿着思想道德的阶梯,逐步地向上攀登。 只把对先进分子的先进性要求与对不同层次群众的广泛性要求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结合起来 ,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收到更大的实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意识形 态建设必须尊重人民群众思想多层次的客观事实,把先进思想作为主旋律,把分层次作为基 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面的教育,提高全民的整体思想文化素质。这就决定 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先进性与层次性并存的特征。   第五,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着法治性与德治性并存的特征。在新形势下 ,法治与德治并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赋予意识形态建设法治性,是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上依法治国 方略的体现,标志着对意识形态领导、治理、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 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强培养教育的力度,又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 法规,约束和制止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制裁和打击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社会主义风尚的形 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它对 社会成员行为的震慑功能、强制功能、管理功能同其它社会调节手段相比是最有效、最直接 的。特别是在经济建设的社会主题背景中,处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在依法强 化经济建设为中心之时,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并使之纳入 法治化轨道,防止意识形态建设的弱化倾向。意识形态属于精神生产活动,“以德治理”符 合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地位,仅靠经济绩效、政治 权威和法律规范是不可能产生稳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民众有牢固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情感 信任和自觉的心理认同与支持,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合法性。而挖掘合法性资源 的首要路径就是加强德治的思想道德教育,从理论上阐释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通过意识 形态建设的德治性,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合法性,使德治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价值理 性,法治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健全的工具理性,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调发展,是意 识形态法治与德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法治性与德治性,使新形势下意识 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着法治性与德治性并存的特征。   三、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效   物质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经过30年多年的探索,在经济建设方面,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也使人 们在思维方式、社会意识、生活观念等方面所表现出极大的进步性。无疑,这些先进的思想 和意识是推进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也使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一,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提升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 素质,激发了民族精神。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 家文化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大力弘扬中 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要拓展和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就必须大力繁荣我国的 文化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据初步统计 ,截止到2007年止,我国文化产业机构已达27.2万家,形成由媒体业、出版业、音像业、网 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和艺术品业等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迅速 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迅速,新闻出版丰富多 彩,广电事业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 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正 确性,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一种充满自豪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投 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精神文明 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实施,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的 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国各地进一步蓬勃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极大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精神,使社会主义道德得到弘扬,爱国热情高涨 ,从而全面提升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了昂扬向上 的精神状态,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得到了充分的迸发。   第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 定信念。所谓信念,通俗的说就是人们可以确信的看法。但是这种看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深切感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人们从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切实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的综合国力明 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8%,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跃居世界第 4,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 亿美元,由世界第22位跃居世界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 总体小康。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 价因素分别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 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这些事实说明,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果 ,为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从而,更加坚定了全国 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这不能不是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取得的一大丰硕成果   第三,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动了人们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新时期新形势 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最鲜明的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在长期形成的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人们思想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等,滞后于改革,表 现为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 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经济体制,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作为优化资源配置 的基础手段而形成的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刻 变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许多观念原则,与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存 在着矛盾,同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思想境界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不应把这种矛盾和区别绝 对化,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绝对障碍。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 ,将有利于人们克服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眼界狭小、惧怕变革的 思想观念,形成竞争上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荡涤着封建等级观念、 宗法观念等落后的道德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和完善。这些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从而推 动了人们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 支持。这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丰硕成果。   第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全 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 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只有通过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