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以“政之所为”对接“民之所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以“政之所为”对接“民之所需” ——润州区委组织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前言:润州区作为镇江市的主城区,人口密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 快,一些农村转变为城市社区,大量农民改变了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 “新市民”。面对巨变,原有社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润州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定 位,创新实施了“一式两化”、“融 城党建”等社区建设工程,促进基层党建 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从而激发社会建设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为 全面总结全区实施“一式两化”、“融城党建”以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我们 组织力量深入基层,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研讨、个别访谈、专题研究等方式深 入调研,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 型”拓展 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均、党组织开展活 动“各自为战”的问题,如何建立覆盖全面的区域性党建工作体系 ,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佳化,润州区打破以往的单 位党建壁垒,统筹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变党组织演“独角戏”为全 社会的“大合唱”。 强化区域性功能,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坚持对内整合、对外 联合,凝聚基层党建发展合力。将整建制拆迁的8个行政村就地转为 社区,调优组织设置,引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行 “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吸纳96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 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党建资源共享、组织生活联办。推进 跨区域结对共建,鼓励市、区机关部门单位“反哺”结对村(社区 ),将优势资源向下倾斜,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 、财力支持。 实行参与式治理,实现共建方式民主化。以“参与式方法”为 指导,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居民议事会、事务会 商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开放、 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议事会商530多场次 ,解决安置小区“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停车难等“大事小情 ”3000多件。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效果最优化。在社区工作者、党员 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中挑选出223名片长、884名楼长,承担收集民 情、调处纠纷等职责,分类绘制反映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设施 分布状况的民情图11类达2600多张,社区干部“持图入户”,每月 至少走访50户居民,“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2014年以来共上门 入户7165次,解决群众难题3000多件。 二、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由“零散化”向“一体 化”升级 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建立“适销 对路”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润州区一 方面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满足公众选择,另一方面适当 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一 体化的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提供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失 地农民(失水渔民)开展“新市民”培训,开设“道德讲堂”、 “法律讲堂”,提升道德法治水平,组建37支创业指导团队、6个创 业实训基地,帮扶3700多名失地农民成功创办672家企业,帮助 4300多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办 事服务,建立AB岗制和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工作日午间 值班、双休日预约服务,得到群众“点赞”。 瞄准需求,打造更加精准的项目化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议事 会商掌握居民共性服务需求,以“微公益”的形式申报社区服务项 目,采用众筹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落实。2013年以来 ,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出资60万元认领了58个社区服务项 目,惠及群众20000余人。 创新载体,开展更加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 服务意向,组建专业型、综合型志愿服务队53支,吸纳3700余名党 员志愿者。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热线和“江苏 润州党建”微信服务号受理群众服务诉求,向党员志愿者进行推送 ,及时提供居民所需服务,累计开展“响应式”服务872次。 外引内培,探索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服务。建成“致和公益新 天地”等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深化与高校、专业社工机构的交 流合作,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建立以项 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公益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