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臧峰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 发表时间:2019-08-08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臧峰宇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在 回答中国社会发展向何处去的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获得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为基础,包括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价值论、人学 、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发展哲学等研究领域 的学术体系,以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为代表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等方面的教材体系。马克思主义 哲学学科建设成就显著,对其他哲学二级学科发展具有指 导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提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建设也取得可观的成就,学界在 解读《实践论》《矛盾论》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 文献的过程中,归纳了“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 际”“把握主要矛盾”“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 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等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哲学命题,映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同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特质。  面向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哲学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体现了理论研 究与实践探索的双重需要,面向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现 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 神气质。建国初期,学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 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出版了《辩证唯物 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哲学教材 ,并在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广泛 普及,强调让哲学变成群众手中的武器,由此开展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启蒙教育运动,形成了“学哲学用哲学”的文化氛 围。 随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版陆续出版,学界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研读愈益深入,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精神实质从事学术研究。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全部社会 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界深入研究实践中的哲学问题 ,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法,理 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系统科学和现代科学研究中促 进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决定论的时代化,揭示了真理的发展 规律及其与价值的关系。学界聚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 质,探讨其对象、方法和现实性,强调把认识置于人与世 界的总体性关系中,作为一个开放进程和关系系统进行研 究,注重运用认识论审视技术理性和社会思潮。在深化马 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研究的同时,学界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 哲学对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实 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中国文化主体 性和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喜闻乐见的中国形式 ,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综合经济基础论”与 “单一经济基础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否可对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作唯物主义解释等学术争论,强化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性,反映了学界的艰难探索。此外 ,这一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夸大主观能动性和“唯意 志论”倾向,在否定“唯生产力论”的同时提出了上层建筑决 定论,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忽视了发展的 硬道理,对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对“两个凡是”进行反思,学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通过反思新中国 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编写历程,学界对以 苏联教科书体系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内在反思 ,提出教科书改革的思路,先后出版了《辩证唯物主义原 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优秀教材,涌现了《走向历史的 深处》《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价值论》等一系列马克 思主义哲学研究力作。学界饱含深刻的问题意识,在对“异 化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形成从主体性角度解释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思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 ,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转换,认为现代化的哲学本 身应当现代化。 在此基础上,学界关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从哲学 角度研究人的尊严、人的幸福、人的权利。同时,在承认 和尊重主体权利和责任的意义上探究价值问题,从实践辩 证法角度阐释人类活动遵循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在此 基础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哲学支撑 。学界经历了从确立主体性哲学研究理路到对主体性哲学 进行反思,坚持问题导向,深刻阐释了如何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学界还深入研究了《资 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哲学问题,深刻论述了现代性视野中 的“资本”幻象,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 题,分析所有权与正义问题的哲学—经济学理路,拓展了 经济哲学的理论空间。在研究正义论、共同体、平等观等 问题时,学界深入研究政治哲学前沿问题,提出构建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思路。随着文化观念、文化冲突 、文化选择等问题进入学者视野,从文化哲学角度审视个 体创造行为与社会发展举措一度成为流行议题,文化观与 历史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等问题得 到有效探讨。此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社会哲学、道德 哲学、管理哲学、教育哲学等分支哲学也得到深入研究。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学界强调在历史深处再现马克思 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关注国际马克思恩格 斯文献编纂最新成果,强调“回到马克思”,加强马克思主义 哲学文本研究,在考据与解读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的学术性。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确认马克思 主义哲学文本的学术旨趣与其时代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 哲学文献学研究、内在理路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的内在融 通。学界在清理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既往研究的基 础上,译介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形成马克思学 研究的中国特色,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解读的中国 语境。 学界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问题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阶段和形态,思考其何 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研究应具有“中国问题”意识。同时,学界回顾了毛泽东哲学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探究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 实践应用,对建国以来一些复杂的哲学争论进行历史性反 思,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强调中华民族未 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