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6年11月湖北省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管理类)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务员遴选王 微信公众号:gwylxks 遴选路上最真诚的朋友———公务员遴选王 1 2016 年 11 月湖北省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 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管理类) (公务员遴选王,唯一微信公众号:gwylxks,淘宝店铺名:公选遴选王, 遴选王专用 QQ 群:289254178,唯一咨询微信号:dywd86) 第一题:案例分析一(20 分) 1、近年来,A 省 L 市各城区自成立文化馆和图书馆以来,一直没有独立的 场馆,多挂靠在城区的企业、学校等单位,各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也缺少开展娱乐 活动的阵地。柳北区文化部门反映,辖区 7 个街道办事处下属的 63 个社区中, 28 个社区没有图书阅览室,约占四成多;23 个社区没有文化活动室,约占三成 半;38个社区没有室外运动场,约占六成。 目前,柳北区各社区大部分利用城市空地、街道空地或住宅小区广场来开展 室外活动,但一些社区活动场地面积有限,有的群众活动队伍为了抢占场地,引 发矛盾。而 A省新村北祥社区等,连稍微宽敞的空地也没有,群众文娱活动难以 开展。 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有秧歌、大鼓、社火等文 化活动,内容陈旧,参与人数也随着农村年轻人出外打工、老年人年老体衰而越 来越少。乡村的文化活动室大多成为老年活动室,内容也仅限于看电视、翻报纸、 打打牌。同时,出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曾经“跑场”于 各个村庄的业余文化团体,也将精力放在了城市的商业演出上,为此,有不少网 友纷纷吐槽。 网友“随行”说:农村乡镇没有文化剧场,老百姓想看一台戏很难啊!乡镇 能有个剧场就好了。 网友“如若无物”也表示:现在农村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但精神空虚。农村 文化贫乏,老百姓闲暇时不得不一起赌博。请关注农民,让老百姓致富的同时, 精神不再空虚。 2、当前社会的人员流动机制,使农村里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老弱妇孺 留守家门。青壮年本应该是文化人才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离开导致了农村的民俗 文化后继无人,同时新型文化活动无人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还 表现在文化类的培训以及培训的师资,虽然有的乡镇开办了农村文艺辅导基地, 但受益范围小,还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 同时,各类文化设施在特定项目的带动下纷纷建成,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 收,但之后的利用率却低得惊人,有的地方甚至建成就关门。究其原因,这些文 化设施需要有人去管理,图书需要更新,活动开展需要经费,在没有资金持续投 入的情况下,想要正常运作确实是困难重重。经济条件好点的乡(镇)、村,还有 条件聘请专人管理,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根本没有多余资金用于文化活动, 导致文化设施成为摆设,文化建设也成为空谈。 3、二十多年前,H 省社科院研究员辛某,曾经在山区进行过一场“文化扶 贫”的实验,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站,以文化与科技推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帮助 不少人改变观念,实现了小康。 二十年后,辛老感叹,“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倒是农村文化本 身反而更需要扶贫了。” 公务员遴选王 微信公众号:gwylxks 遴选路上最真诚的朋友———公务员遴选王 2 老人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农村的经济发展脚步飞快,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可我们能提供的文 化产品,似乎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改变农村文化现状,亟须从体制机制上 进行改革,以体制创新的活力,冲开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的瓶颈。 H省 D市 G县将市场之手引入,把农村文化产品打造成“六盘人家”品牌, 由专业人员推向市场的举措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作激情,一时间各类非遗、农民 画、手工编织等“土气”十足的作品创作出现井喷,过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的老 手艺,不仅仅实现了继承与发展,更让不少农民尝到腰包鼓鼓的甜头,仅仅 2013 年一年,“六盘人家”这一品牌就已经实现了销售额 3000万元。 引入市场之后,政府方能腾出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加强监管与引导,做好力 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实现农村文化的有序发展,让有形之手强化管理,让无形之 手发挥好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提升全盘活力。以内外兼修的方式,让农村未来 的文化建设充满朝气。 4、北门街高跷、王习营威风锣鼓、子位镇子位吹歌„„在 H 省 D 市,一支 支极具民间特色的表演队把精彩的民间艺术送到了街头村尾,送到了老百姓的家 门口,成为该市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近年来,D 市改单纯的“送文化”为“种文化”,努力在乡镇和社区、农村 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想方设法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激发起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的积极性,形成了文化活动长年不断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华灯初上的高蓬镇文化站人头攒动、欢声如潮,钮店社区秧歌队在优美的旋 律伴奏下翩翩起舞,吸引了当地广大群众观看。尽管从编导到演员、配乐都是业 余的,但演员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丝毫不亚于正规演出团队的“行家里手”, 现场不时传出叫好声。村民王某高兴地说:“表演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好听、 好看,俺喜欢。咱农民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要奔小康!” D市在常年为基层送文化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的演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层 群众的文化需求:农民既希望能经常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又有着参与文化活动的 迫切愿望。为此,该市采取上级争一点、政府出一点、当地筹一点、群众捐一点 的办法,投资 1000 多万元在全市 25 个乡镇(办)建成了 29 个集图书阅览、广播 影视、信息共享、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高标准、功能齐全的乡镇综合 文化站,并配备了专职文化站长,具体组织和指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近日,大辛庄镇小寨屯村组织 20 多名业余文艺骨干,分别到 5 个行政村开 展文艺活动。宣传队所到之处,不用借助“大篷车”,也不用临时搭建演出舞台, 走到任何村庄,都有专门的舞台场地。该市在建起 29 个乡镇文化站的基础上, 又因村制宜,在 360 多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2/3的村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或文化 长廊,全力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如今,该市农民出家门步行 10分钟就能找到 文化休闲场所,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如何避免红红火火的基层文化建设搞成一阵风,真正把文化“种”在老百姓 心坎上?这是 D 市文化部门考虑得最多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单纯依靠行 政推动作用有限,只有发挥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的作用,组织建立文艺团体,变 “送”文化为“种”文化,由“要我动”变“我要动”,文化建设才有长久的生 命力。 D市对现有文艺人才进行了详细摸底,建立了人才档案,组织开展文化名镇、 名村、名品、名人系列评选活动,选出文化名镇 6个、名村 26个、名人 80位, 公务员遴选王 微信公众号:gwylxks 遴选路上最真诚的朋友———公务员遴选王 3 市财政拿出 26.9 万元进行表彰奖励。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文化名人、 文化名品、民间艺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搞好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创 作。同时文体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基层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进行定向培训,先 后培养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带头人、文化积极分子 3500 名。D 市秧歌传承人 张某、子位吹歌传承人王某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某获“全国吹歌大王”称号,藏某的摄影作品《人之初》在全国获铜奖,《扒 糕情》获文化部群星奖,《秧歌情》获 H省群星奖等。 东旺镇李村店村的侯某等人自发成立了 D市首家民营秧歌艺术团——“国军 秧歌艺术团”。该团演职人员共计 50余人,表演节目由以前的秧歌发展到子位吹 歌、舞蹈、东北二人转等,很受群众欢迎。在 D市,像侯某这样的文化名人和文 艺骨干纷纷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上级文化部门和乡镇文化站的帮助下,组织 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文艺表演队等文艺表演团体 600多个,他们以传统节日、 重大节庆、庙会活动为契机,策划开展了歌咏、读书、书法、科普知识等竞赛, 常年参加文化活动的农民达到 10万人以上。 D市还依托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广场,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致富标兵”“行业能手”“十佳百星” 评选活动,组织引导村(街)、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等 村民自治组织 1000 多个。 D市通过基层文化建设,在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中,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 新。 大辛庄镇齐堡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某没想到,小小的一支秧歌队竟然“舞”顺 了全村人的心。齐堡社区曾经是有名的散乱村,赌博打架成风,上访告状不断。 为尽快扭转局面,上任伊始的和某把文化建设作为“抓手”,先是组建了妇女秧 歌队,每当夜幕降临,欢声锣鼓响成一片,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后来又组建了 鼓乐队、篮球队、花会队,投资 50 多万元建起了占地十几亩的齐堡文化公园。 如今的齐堡社区,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学科技蔚然成风,赌博打架现 象绝迹,心气顺、人心齐。该社区被 D市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齐堡社区的变化是 D市大力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依靠 文化下乡、读书兴农,全市有 12万农民接受了科技培训,已有 3000 多名农民通 过培训拿到了各类专业技术证书,培养了 5000 多名“土专家”,1万多名“知识 型”农民已成为增收致富的主力军,涌现出 1万多户婚育新风示范户,“十星级” 文明户达到 5万多户。 问题 1: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当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5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语言准确。不超过 200 字。 [参考解析] 考察的是公务员的概括总结能力。 [参考答案](165 字) 当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紧张,缺少文化阵地,文化活动难以展开。 二是农村文化活动总量偏少,内容陈旧,形式较单一,导致老百姓精神空虚。 三是文化资金投入不足,业余文化团队纷纷转移到利益最大的商业演出。 四是农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农村的民俗文化后继无人。 五是由于无人管理、无资金支持,文化设施利用率低。 (公务员遴选王,唯一微信公众号:gwylxks,淘宝店铺名:公选遴选王, 公务员遴选王 微信公众号:gwylxks 遴选路上最真诚的朋友———公务员遴选王 4 遴选王专用 QQ 群:289254178,唯一咨询微信号:dywd86) 问题 2:假如你是 D 市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写一份报告向省政府汇报 你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15 分) 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目的明确,切合主题;条理清楚,有概括性; 不超过 600 字。 [参考解析] 考察的是分析文字写作、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579 字) D 市市政府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 根据省政府号召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我市积极探索建设基层文化的途 径,以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相联合,打好“组合拳”来推进基层文明建设,现将 我市建设基层文化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具体思路 (一)引入市场之手 我市在政府的指导下,力求打造农村文化产品,由专人把农村文化产品推向 市场,来激发农民的创作激情,使农民自创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出来,一方面实 现了农村文化产品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农民有了额外的收入,取得了双 赢的结果。 (二)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 我市采取“种文化”的形式,努力在乡镇和社区、农村搭建文化活动平台, 想方设法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激发起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我市在政府的支持、社会组织的帮助和群众自发的捐献下,建设了高标准、 功能齐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深入群众,进行实际调查,发挥文化名人和文艺骨 干的作用,组织建立文艺团体,拿出专项资金,对文化名人、文化名品、民间艺 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依托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广场,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预期目标 通过实施此项建设工程,推进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使我市所有基层都 实现文化建设的改革,形成文化活动长年不断的长效机制,实现基层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特此报告。 D 市人民政府 2016年 11月 16日 (公务员遴选王,唯一微信公众号:gwylxks,淘宝店铺名:公选遴选王, 遴选王专用 QQ 群:289254178,唯一咨询微信号:dywd86) 第二题:案例分析二(15分) 1.近日,G省 Z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通报,当地党政机关拒不执行法院已生 效判决,累积债务金额超过 18.5亿元,严重侵犯了债权人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 公务员遴选王 微信公众号:gwylxks 遴选路上最真诚的朋友———公务员遴选王 5 益。 从 2016年 3月起,各地法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 效判决的专项积案清理工作,清理党政机关拖欠债务的历史旧账。G 省 Z市中级 人民法院对外通报,Z市各级党政机关仍有 764件负债案件未执行到位,累积欠 债超过 18.5亿元。 通过查阅相关案件的公开判决,除市政设施建设外,Z市党政机关赊账的“大 头”缘起于兴建楼堂馆所。位于 Z市体育南路的 Z市司法局办公大楼,2002年 立项建设。G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大楼造价 1900多万元,尚欠工程 款 291万多元及利息。从设计上看,办公大楼带有天台花园、卡拉 OK 房、大舞 台等休闲娱乐设施,厅内有罗马柱,门口前矗立华表,一副高档奢华派头。因工 程款拖欠等原因,项目“烂尾”。2014年,财政追加投资建成使用。 党政机关赊账的另一大缘由是公车消费。如 Z市霞山区民政局下属企业向霞 山区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借款 215万元购买豪华大客车,至今仍欠 100 多万元的 本金和利息。Z市东海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东海加油站签订协议,在该加油站 购油,累计拖欠油费 38万多元。 Z市这些生效判决的欠账,最长的已经欠了 20多年,有些债权单位已经解 散,有的债权人从黑发等到了白头。“官赖”的手段,并不“高明”,不少党政机 关主要领导频繁换人,主持“官赊”的官员该升迁的升迁、该退休的退休。继任 官员不仅不理旧账,有的反而效仿、攀比,继续大胆赊账,导致“官赖”雪球越 滚越大。一份生效判决书摆在 A区民政局陈副局长面前时,陈副局长大大方方地 表示不知情。债权人 A区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早已解散,基金会接管中心大门紧 闭。民政局一名干部反问:“过去这么久了,这钱还用还吗?” 法院工作人员表示,许多党政机关实属恶意赖账,法院也无可奈何。有的单 位把财政资金转移到专项资金账户上,以“专款专用”为名,造成“无可执行财 产”假象,规避执行。有的欠款只是两千元这样的小数目,被告机关就是拒不执 行,一拖就是十几二十年。 被 Z市下辖 L镇政府拖欠了 120多万元工程款的肖先生说:“赢了官司照样 拿不到钱!欠了十几个工人的工资,家里全靠别人接济。这十几年讨债,把我整 个人的精神都拖垮了。” Z市市民饶先生当年给政府建办公楼时四十壮年,如今已经头发花白,到了 退休年龄,仍然在不断上诉、申诉,希望司法机关主持公道。 Z市此番专项清理行动,设定了最后期限。18.5亿元不是个小数目,仓促之 间,钱从何来? Z市司法局办公楼项目,立项时国家已明确取消福利分房,而司法局以建设 “G省司法警察学校 Z分校”为名,集资修建办公楼和两栋家属宿舍楼。因资金 不足造成烂尾,拖欠施工单位巨额工程款,不仅不对违法违规建设进行整改、重 组,反而由财政追加投入,继续建成使用。法院的限期清理,又给了 Z市司法局 一个“天赐良机”:该局负责人表示,将向银行质押土地用于还债。Z市另一个 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表示,该单位欠下的 300万元办公楼工程款利息,已经跟上级 部门沟通好,申请“工程经费”去偿还。 2、针对政府欠账不还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执行法院判决,及时偿还欠款 本息,这是政府的底线。一些政府要对原先拖欠的工程款进行清理,看一看到底 有多少债务需要清偿。要与垫资方进行沟通,双方要达成协议,对债务进行分期 付款,取信于民,坚决脱掉“官赖”的帽子。 公务员遴选王 微信公众号:gwylxks 遴选路上最真诚的朋友———公务员遴选王 6 治理“官赖”,要从狠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入手,遏制公款超标消费,推 动财政预算法制化、精细化。人大代表要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深入审查每一项预 算,杜绝寻租空间。对于已经产生的债务,除了司法机关秉公执行,上级监管部 门也要督促“官赖”通过拍卖超标楼堂馆所、车辆等方式清偿,而不是一味向纳 税人伸手。 从长远情况来看,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把地方政府融资举债纳入法制轨 道,很有必要。要对地方政府举债比例、数额进行科学界定,提高法律制度执行 力,防止地方过度负债、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相关部门要完善欠账还钱的监督约 束机制,让官员树立诚信是政绩、理旧账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避免政府欠债不 还伤害民心。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前移监管关口,给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套上 法律“紧箍咒”,让官员不敢随意负债铺摊子、上马形象项目,从而守住政府欠 债还钱的底线,修复政府公信力。 同时,各地政府要加强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管理,要注重坚持本着“轻 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按照科学管理程序,加强民主议事、民主监督, 对工程进行科学计策,将好事办实。要建立健全干部问责和惩戒机制,引导干部 杜绝盲目举债发展的冲动,防止在任干部效仿前任干部推行垫资、带资建设市政 工程甚至形象工程的做法,以此避免政府新债产生。这样,我们的地方政府才能 远离“官赖”的不良风气。 3、当下,地方政府欠债不还的现象仿佛已成一种无解的顽疾。在大力倡导 政府要培育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的今天,“官赖”的普遍存在简直是莫大的 讽刺。但政府赖账与其他主体赖账有很大的不同,后者至多只是个人信用的破产, 而前者则可能导致一级政府信用的崩溃。很难想象,一级政府若丧失了信用将如 何运转,又将给当地社会造成何等恶劣影响。 “官赖”频现的原因较复杂。从源头上看,由于官员考评机制畸形,地方政 府有盲目举债发展的冲动,这是导致政府负债越来越多的深层原因。现在,一些 地方官员为了提升个人政绩,不切实际地下达安排“发展”指标,财力有限,只 能借债。前面的官员已经借很多债了,叫后面的官员当还债的官员,他也不会干。 这种心态导致大量地方政府历史性欠债无法偿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条例》明确规定,“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 剩、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指标的权重,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 但人们可见到有几个地方出台了细则,以加大债务状况的权重?至于还债也是政 绩,更是只停留在舆论呼吁层面。 显然,治“官赖”须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评价机制。要从根本上扭转官员畸 形的政绩观,再也不能以 GDP论英雄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地方官员 举债的冲动。同时,对新来的干部考核债务增量,走的干部考核债务存量。对于 新增债务,必须审计是不是必需的。还可以考核干部任期内的还债率,考核每年 还了多少债、减少了多少债务,每年拿财力的百分之几拿来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