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8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讲话稿: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8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讲话 稿: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 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 。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责任十分重大。 刚才,我们表彰了2017年度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市、县 (市、区)教育局。从去年考核情况看,大家的分数非常 接近。这说明每个地方工作都很努力。我们好中选优,确 定22个优秀市、县(市、区)教育局。希望通过科学考核 ,搭建比学赶超的平台,形成比学比做的氛围,激励各地 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高校 ,也建立了教学业绩考核、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和领导班子 考核机制,希望全体教育人自觉参与“比学比做”,以时 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谱写浙江教育现代化新篇 章。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 委、省政府建设“两个高水平”的总体部署和推进教育现 代化、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总要求,总结工作、分析 形势,明确新方位新使命,谋划新思路新举措,部署写好 教育“奋进之笔”的各项任务。 下面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讲7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浙江教育现代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17年,围绕“迎接十九大、学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 ”主题,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各 项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教 育综合改革,统筹公平与效率、改革与稳定、质量与规模 、均衡与特色的关系,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各地各高校党委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 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 学方向,政治担当不断强化。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 导班子落实“一岗双责”,认真履行分管领域和联系地区 、高校的意识形态、基层党建、安全稳定三大责任。集中 精力谋全局、谋大事,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 ,在全面调研基础上研究制订实施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 强省战略的政策措施。第一时间组织全系统学习宣传党的 十九大精神和干部轮训,创新学习载体,推动“十九大 ”精神入课入训入脑入心。与省委组织部一起起草并以省 委办公厅名义印发《浙江省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针对巡视反馈的共性问 题,提出“八整治、八提升”专项行动。7所巡视“回头看 ”本科高校和14所新一轮被巡视高职院校党委认真抓好巡 视整改。突出高校二级学院、民办高校、中小学校等党建 薄弱环节,各高校制定了抓基层党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 。高校全面建立二级学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 职评议制度,14所高校开展了二级学院(系)党组织领导 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试点。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全 面落实年”活动,通过打造“党建+”增强版、开展基层 党组织星级全面提标行动等“十大举措”,全面消除123个 “三星”以下软弱基层党组织。把中小学党建工作纳入教 育现代化督导评估体系,召开全省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会议 ,对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和中小学书记进行专题培训,还开 展了中小学党建工作专项督查调研,22所民办学校成为全 省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各地各高校涌现了一批先进党员和 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 (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高规格召开全省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高标准制定我省《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对文件中的 10个方面40条60项具体任务逐条分解到相关部门。同时针 对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层层递减”的状况,及时督促检查 贯彻落实情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暑期召开高校书记校长读书会,对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再辅导、再学习、再动员 、再部署。各高校积极实施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 程,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全省高校新 建马克思主义学院8所,新增高校辅导员236名,新配思政 理论课专任教师122名。广泛组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的七 年知青岁月》,深入实施“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工 程,组织大学生参与“剿灭劣五类水”“最多跑一次”改 革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编制浙江版的《中小学生日 常行为规范(试行)》,把中小学生德育要求融入“日常 ”、融入“细节”、融入“行为”。出台文件加强中职学 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首次全国中小学党建暨德育工作现 场会在杭州召开,我省作了经验交流。制定了关于强化学 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政策文件。积极普 及心理筛查,心理危机识别与早期介入干预制度取得了明 显效果。各地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得到中央深改 办督查组的充分肯定。连续第8年向社会公布全省高校新生 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在相关高校和各地教育局的共同努力 下,成功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比赛全程实现 “零事故、零投诉、零争议”;我省代表团取得了金牌数 、奖牌数均列全国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试点。上半年实现首轮高考改革的平稳落地,经第三方评 估取得成功,高考录取率提高3.8个百分点。下半年针对物 理选考人数下降等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出台了深化高考综 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就调整学考选考时间和次数、建立选 考保障机制等作出新的安排,同时组织教指委研究并指导 高校明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推进中考招生制度与高考改革、 课程改革相适应。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深化教育 管理机制改革,全系统办事事项实现“八个统一”,教育 厅本级办事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检查评比评估 事项由x项减少至x项;遴选78家单位、x项改革项目开展教 育“放管服结合”和“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开展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国家试点,有7个县(市、区)还承担了 国家义务教育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推进民办 教育综合改革,起草并以省政府名义颁布《关于鼓励社会 力量举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研究“1+7”政策体系,既支持发展,又规范管理。深 化课程改革,推进以游戏教学为主体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推广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继续深化普通 高中课改和中职课程改革。继续推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管 理制度改革,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扩大到 33个县(市、区),鼓励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 ,出台针对性政策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临时性短缺问题。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出台《浙江省高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 生指导意见》,优化来华留学生结构和来源,高校留学生 总数和学历生数分别同比增长x%和x%,学历留学生占比首 次过半,外国留学生占我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x%,留学生数量居全国第4位。全省已建成6所外籍人员子 女学校,统筹安排x余名归国人才子女入学。 (四)基础教育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颁布《浙江省学前 教育条例》。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 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第二轮10个基础教育重点县 赶超势头明显。全省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x个 ,x%的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制定并启动实施消除义务 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84个县(市、区)已全面消除x人及 以上大班额,大班额班级数由x个减少至x个。全省x%的中 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 新的空间。打造中职教育“名校名师名专业”,立项建设 x所名校、x个名师工作室、x个大师工作室、x个中职品牌 专业和x个中职优势特色专业,扶持x所薄弱中职学校建设 x个主干专业。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教育援助任务。 (五)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湖大学创办工作 顺利推进。重点高校和省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全省3所 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数量居全 国第5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A+学科数量位居全 国第三,A类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省属高校5个学科进 入全国绝对排名前5,进入前10%的学科由第三轮的3个增加 到4个,进入前30%的学科由10个增加到25个。研究生培养 能力大幅度提升,根据公示结果,浙江大学成为首批学位 授予自主审核高校,省属高校新增博士单位2所、硕士单位 1所,新增32个博士点、161个硕士点,硕士点增量居全国 第一。科技创新成果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我省高校共获 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温州医 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2所高校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零 ”的突破。 启动第二批省重点高校建设。遴选确定第二批7所省重点建 设高校、5所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和15所优质高职院校。完成 5所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工作。各高校教学和人才培 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校长 教学述职和教学巡查成为常态。以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 ,全省高校新增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33个本科 专业、36个高职高专专业,停招或撤销8个本科专业、11个 高职高专专业。适应“全面两孩”政策,高校主动增加了 儿科专业和医务人员培养。适应信息化学习需要,组织 96所高校建设x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学习学生达到 x万人。我省高校在全国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 业大赛中获得总冠军。 (六)教育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逐 渐显现,2017年全省高校共培养和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 出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省特级专 家、省千人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x名;高校新当选“两院 ”院士6人,其中省属高校本土培养1名。新评选产生133名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涌现了一批像陈莹丽、童淑芳、方叶 平等一样的优秀师德典型。 (七)坚决守住了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底线。围绕“平安护 航十九大”,各地各高校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组织开 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校园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校园 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校园卫生安全健康行动等活动,重点 防范学生溺水、防范“蓝鲸”死亡游戏、防范校园火灾、 防范校园欺凌、防范校园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校园贷 金融风险等,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的教育引导和 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全年非正常死亡学生 人数比上年下降x%。 2017年初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有的超额完成 。启动建设幼儿园x所、完工x所;资助重点县(市、区 )42所中小学引进x名外籍教师;资助x名高校优秀中青年 教师和x名高校优秀学生公派出国研修、学习;为全省中小 学校配备x套移动学习终端,改造教室灯光x个;资助全省 普通高中建设x个学科教室和x个创新实验室;开通智慧学 习广场,新建x个微课资源和x个家长学校精品微讲座;遴 选x名校长和教师参加“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完成 建设x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完成建设x个中小学笼式足球场 ;建成x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x%以上公办中小学 食堂餐饮服务量化等级达到B级以上;下沙高校人才公共租 赁房完成结顶。 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有新提高。根据省统计局调查中心 2017年社会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我省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满 意度2017年比前三年的平均值提高2.3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的工作,是改革开放40年浙江教育发展的一个节 点,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 缩影。经过历代教育人接续努力,浙江教育发展水平总体 上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进入了教育现代化的 历史新阶段: 从受教育机会看,我省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x年,各类教育 普及化水平已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从均衡程度看 ,我省教育的城乡差异是全国最小的,并在全国率先实现 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 认定,有54个县(市、区)达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 从育人质量看,我省作为中国区的一员,在PISA测试中 ,学生的数学、科学、阅读三项成绩位居中国区参与试点 省区第一位(除上海外)。从教育公平看,我省较好地解 决了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少年等 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在全国率先实行随迁子女就地参加 高考升学的政策,全省x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全部建 成了特殊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应助尽助 ”的资助体系。从社会贡献看,2013—2017年我省高校为 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三大奖 共x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x%,排全国前六位。全省高校每 年向社会输送约x万名高素质人才资源,有力支撑了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党的十九大把教育确 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战略地位来看 ,从我省建设“两个高水平”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来看,当 前我省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前所未有,挑战 也前所未有。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是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工作主 题。 教育发展重点逐步由普及为主转向提质为主。目前全省学 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x%,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x%,普通高考录取率持续超过x%,总体上解决了“有书 读”的问题。但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 源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 ,全省尚有x所左右未定等级的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整体办园水平偏低,城市和城镇幼儿园超班额的情况比较 突出。高水平大学资源不均衡,除了浙江大学、中国美术 学院,其他高校总体实力不够强,与人民群众家门口上好 大学的期盼不相适应;高等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 力还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有待提高。今后教育 工作的重点要逐渐从普及走向提质,加快发展优质教育资 源。 学校建设重点逐步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为主。当前 ,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办学条件已处于全国前列,从 硬件条件上看,也已经基本达到现代化要求。但软件建设 相对滞后,尤其是教师队伍无论在师资数量还是执教能力 上,都与现代化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我省小学的生师比在 全国排名倒数第4;素质教育发展不够充分,德育和思想政 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一些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实践能力不强。高校学科专业“高原不高、高峰不足”。 学校建设的重点必须加快转移到以质量和水平为核心的内 涵发展上来。 教育教学要求逐步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 。我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PISA测试结果也表明我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学 业成绩都十分出色。这与扎实的文化知识教育是密不可分 的。但这一测试也显示出我省学生另一方面的欠缺:作业 和学习时间过长,课外出于兴趣的阅读较少,合作学习能 力欠缺。教育必须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培养只 会读书的“两脚书橱”。这就要求我们突出核心素养的培 养,更加注重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共享了 人类的智慧,拓展了人类的大脑,学习已不再限于学校 ,变得处处可学、时时可学。教育应该适应这些变化,充 分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思维培养、能力拓展,着力培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事业发展模式逐步从内生发展为主转向协同发展为主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各个层次、各种 类型的教育体系,总体上满足了终身教育的需要。进入新 时代,我们不能闭门办教育,也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办教育 ,必须更多地开放办学,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之路。要 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医教融合等多形式 的协作发展,使教育与社会更加紧密结合,更多地利用各 方面资源发展教育事业。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教育现代 化建设之路 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今后3-5年,是我省建设教育现代 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新征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我省“两个高水平 ”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我国经济从高速增 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新科 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 活的新期盼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全面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系统部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自觉扛起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时不我待,只争 朝夕,凝聚共识,合力谋划我省教育的“奋进之笔”。 (一)必须坚持“四为”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 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方向 ,就是民族的方向、未来的走向,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 什么样的青年、有什么样的未来。没有什么担当,比肩负 民族的前途命运更伟大;没有什么使命,比培养一代代的 接班人更崇高。“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和培养青 年的责任,最终要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每位老师 身上。登高才能望远。我们每个教育人都要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教育使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新理念,自觉纠正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片面教育观、 政绩观、质量观、成才观,自觉履行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我们强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体 现到管教育办教育上,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守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打折扣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二)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和高 等教育强省两大战略重点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同志深刻 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 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党的 “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方 针。我们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立 足浙江教育发展的新的起点,从实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毫不动摇地坚持教 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更高水平的教育,既是 “两个高水平”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两个高水平”的 重要支撑。我们要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完善各级各 类教育体系,推进各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进一步 提高浙江人民的受教育年限预期。以教育基本现代化县 (市、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各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我们要全面实施高 等教育强省战略,以超常规思路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扩 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支撑力 和创新贡献力。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互联 网+教育”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人 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形态和学习方 式的系统性变革,用智慧教育引领和促进教育现代化。 (三)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 新期盼。办人民满意教育,这是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总要 求。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宗旨所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 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 盼之一,就是能够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我们要强化教 育薄弱环节,关注教育弱势群体,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 及每个地区、每个孩子,使有质量的教育覆盖每个学龄人 口。我们要坚持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 办学水平和教育品质,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 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我们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入 学机会,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发展与新经济相 关的学科和专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 有机衔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人才红利。我们要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多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多关 注源自教育的焦虑,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 热点、难点和堵点、痛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四)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和动力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教育拥有现在的发展成就 ,主要也是得益于改革,教育改革是浙江教育的一张金名 片。当前,我们的教育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矛盾,有些 问题还相当突出。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更要用改革的思路来破解。教育系统要勇当改革开放的 排头兵、敢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 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最多跑一次 ”改革为引领,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破除制 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的各类体制机制 障碍。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化改革,着眼于补齐教育短板、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机 制改革,不断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激发全社会 支持教育发展的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正确认 识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找准影响教育现代化建 设的障碍和瓶颈,瞄准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精准施 策、靶向发力。要坚持效果导向深化改革,努力在“落地 ”上求实效,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上出实招,把学校、 教师、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出台之前,都应首先评估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和承受度。要坚持重点突破推进改革,进一步深 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推进民办教育 改革、教育“放管服”改革、教育对外开放等,以此带动 整个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创新。 (五)必须坚持全面从严,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 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让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引教育航向的灯塔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党的组织力、战斗力、号 召力。要把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结合起来 ,用清廉铸就忠诚,用忠诚凝聚力量,全面建设清明政风 、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打造“清廉教育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和政治保障。 三、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做强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 最本质特征,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2018年 ,要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 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党建质 量提升工程,增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组织力 、战斗力。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 自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 上的清醒。要在全系统开展“大学习”,组织全省教育系 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组织高校中层干部开展“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各高校要主动开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研究,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阐释工作。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攻 坚”行动。深化和拓展高校二级学院(系)党组织领导下 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试点。研究制订加强中小学党建 工作的政策意见,召开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会议,切实发挥 中小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地党委教育工委和教育 局党委(组)要负起直接责任,加强对所辖中小学校党建 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加大民办学校党组织的组建力度 ,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理顺民办学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