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中优”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中优”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温江区规划管理局 2018年1月16日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中优”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区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全面推进“中优”战略,推动 “中优”区域功能升级进位,为城市发展确定新的标杆。现将 我区“中优”工作的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功能优化,做好“三减三增”加减法 (一)“三减”。一是减居住人口。永宁片区原规划人口 密度1.2万人/平方公里,调减为1万人/平方公里;红桥片区 原规划人口密度为1.8万人/平方公里,调减为1.3万人/平方 公里;共耕片区原规划人口密度为1.7万人/平方公里,调减 为1.25万人/平方公里,均低于成都市“中优”战略规划中 1.36万人/平方公里的要求。二是减开发强度。认真落实成 都市形态分区要求,按容积率梯度进行严格控制,降容降 密,提高城市品质,创国际化宜居街区。降容后红桥片区 平均容积率由3.0降低为1.8,共耕片区平均容积率由2.8降低 为1.8。严格执行《成都市关于“中优”规划开发强度指标有 关问题的意见》,控制新建建设项目开发强度,目前已对 3个新建项目按此要求进行了执行。三是减非核心功能。围 绕核心功能聚集和打造,推进“非三医”企业、“三高”企业、 生产性工业、批发市场等非核心功能有序疏散。分类分年 度制定生产性工业等企业外迁行动计划,逐步推进非核心 功能有序疏散,为高端产业和要素集聚发展留足空间,启 动了中优区域内44户低效生产性工业企业外迁工作,目前 已与3家企业初步达成搬迁协议。 (二)“三增”。一是增公共服务配套。结合人口分布趋 势特点,按照“补短板,优存量,加增量”的规划理念全面优 化基本公共产品的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十分钟公服圈体系 ,实现基础公共产品全覆盖和高效率利用,编制完善了教 育、医疗、体育、文化、养老、社区服务等6项公服规划。 制定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梳理出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项目为106个,计划至2020年系统推动6大类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目前已启动红桥社区综合体、永宁幼儿园等6个 项目建设,其中永宁幼儿园已建成投用。二是增商贸商务 服务功能。制定提升中优区域商业服务业能级发展计划 ,拟在红桥、共耕片区引进国际一流开发企业,打造小街 区规制的高端商住社区,吸引各类商务人士、国际友人等 高端人群;在永宁片区配备高端商业住宅、医疗器械展销 中心、中高档商业等配套设施,并启动2个人才公寓点位建 设,其中1个点位计划今年底开工。三是增开放空间。按照 建设天蓝地绿亲水之城目标,着力完善提升生态公共空间 的打造,通过编制绿地生态系统、小游园微绿地专项规划 ,形成串珠成线、连线成网的生态公共空间系统。通过充 分利用零星地块、闲置用地、规划点位建设一批小游园、 微绿地。目前共梳理项目14个,计划今年完成9个,已启动 4个项目建设。 二、促产业优化,构建“健康服务业”高地 (一)优化产业布局。永宁片区重点瞄准医学研发及 技术成果转化等价值链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医学研 发、高端医疗服务、康养旅游等产业,打造医学医疗技术 转化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医疗服务目的地。共耕片区、红桥 片区围绕成都健康服务业聚集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发展 消费引领型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国际生态社区、中高档住 宅区,满足高端人群的生活购物等需求。 (二)培育产业核心。以高端特色医疗服务为引领 ,健康管理为延伸,健康大数据、健康金融、健康教育培 训为融合支撑,形成产业生态圈。目前医学城区域已入驻 了华西温江院区、省精神卫生研究院等高端医疗机构11家 ,引进了药明康德、博奥生物等研发机构43家,全区共建 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42个,“三医融合”特 征的完整产业链和创新链初具雏形。 (三)严控产业门类。紧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禁止进入“三高两低”以及与聚集区发展不符合的产业,重 点引入精准医疗、医药研究、医疗检测等门类项目。制定 规划建设导则,重点选择“一大两高两低”项目入驻,年内重 点推动药明康德签约落地,年内推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 山分校药学院等高端项目签约落地建设。 (四)做好产业发展保障。一是研究制定《成都健康 服务业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一批研发设计、成果 转化、融资信贷、平台服务等健康服务业企业的快速集聚 。目前已分别引进赛伯乐、健桥资本、TCL成立了3支生物 医药产业基金,共募集资金16亿元人民币,有效提升了集 聚区发展的资金要素保障。二是加强项目用地保障,上半 年完成拆迁并移交项目地块5宗共180亩,完成拆迁未交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