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杨军: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立”与“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立”与“破” 杨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 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立 ”与“破”是社会实践主体围绕特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形式 和手段建构或解构某种事物的有意识的社会行为。“立”是对 事物进行维护、巩固和发展,“破”是对事物进行否定、批判 和推动向其对立面转化。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 元化格局、国际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冲突 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需要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立”与“破”。 做好“立”与“破”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围绕树立和坚定“四个自信”做好“立”与“破”。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已被实践证明是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已经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人民美好 生活愿景的实现紧密相连,也关系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发展和未来。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写好的“大 文章”。只有认识上的清醒,才会有行动上的坚定。写好这 篇大文章,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凝聚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肯定性、认同性共识,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 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四个自信”代表着对当代中国历史 、现实和未来的理性认识与科学态度,凝结了中华民族根 本利益要求和未来愿景,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 容,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 ,抓住树立和坚定“四个自信”这个关键,就能把握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建设的总方向,对标是否有利于树立和坚定“四个 自信”,明确“立什么”“破什么”“如何立”“如何破”。 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结合上做好“立”与“破”。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关于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方向、目标和实现路径等的系统 理论体系。它能否实现导向、辩护、动员、约束等一系列 功能,展现凝聚力和引领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作为“观 念的上层建筑”,它最终要受到现实社会生活这个“社会存在 ”的影响,需要现实社会生活对其观点主张的确证和支撑 ;作为“阶级社会的维护意识”,其思想内容要科学反映客观 规律、代表中华民族利益,尤其对“为什么要确立‘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等重大问题 作出科学阐释,对当代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作出合 理解释;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力量,其话语方式和表现形式 必须借助多种文化形式,适应人民群众的心理情感和认知 习惯。也就是说,社会现实和实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内容和形式,都是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和地位 巩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 结合上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立”与“破”,既要按照从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突破利益固化的 障碍,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满足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奠定 坚实的现实基础,更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话语 和表现形式上不断丰富、发展与创新,以增强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坚持以立为主、立破并举的原则做好 “立”与“破”。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所以要以立为主,是因为:从人类历 史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资本 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凭借其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世界范 围内保持着强势,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新生事物 还需要长时间的建设和培育;从我国国情看,我国仍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意识形态领域不可避免带有大量 “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胜 、取代“旧社会的痕迹”也需要持续的建设;从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看,它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而 丰富、发展和完善,始终保持对时代发展、实践推进和人 民愿望的关注,才能够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 业的进程,引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 做好“立”与“破”应找准的着力点 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立”,主要是要做好以下方 面: 第一,立“论”。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丰富、 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具体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