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国为什么能从“文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国为什么能从“文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 何淼 李依环 2019年11月21日 “目不识丁的父母曾参加扫盲识字班,我是1978届大学 毕业生,女儿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来自陕西西安的赵解 放一家三代学识学历的“三级跳”,正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 70年波澜壮阔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小学学 龄儿童净入学率只有20%,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仅11万 。文化水平过低成为民族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一场让亿 万中国人民“睁开眼睛”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 “太阳升起来,红光照满天,几十年的文盲睁呀睁开了 眼……”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歌》曾在大江南北风靡一时 。那时,无数人正是唱着这首歌,走进了扫盲班的课堂。 一幅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教育画卷徐徐展开。从颁 布实施义务教育法,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再到高等 教育即将实现普及……中国教育彻底改变了底子薄、整体 落后的状态,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国民素质 和社会文明程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发展夯实民族复兴基础  “70年来,我在党的教育培养下逐渐成长,与共和国同 行。进入新时代,我仍将继续学习、不断奋进,为祖国的 教育事业贡献微薄的力量。”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教育工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三尺讲台耕耘了70年 ,鲐背之年的他依然活跃在教育教研一线。 1949年8月,20岁的顾明远揣着北京师范大学(时称北 平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上海乘火车来到北京,从 此开始了他长达70年的教育事业,也见证了中国的教育体 系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 中华民族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无数 先贤为延续中华文脉而不懈求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 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 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 高人民文化水平。”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现代 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文盲问题成 为了新中国发展前进的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全 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此期间先后有近一 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如此大规模并卓有成效的扫盲运 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高等学校 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标志着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 正式恢复。同年冬天,570万应考者涌进考场。此事不仅改 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的未来。 “我非常感恩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给我提供了改变自 己命运的机会。小的时候我也辍学过,做梦都没想过这辈 子我还能够读大学。这让我明白,给一个人机会是多么的 重要!”2019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陈立群感慨 地说道。 从1989年开始,希望工程已走过30载寒暑,截至 2018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 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培训乡村教师 114306名,有力促进了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 发展。 到2000年,我国的文盲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80%以上 降至了6.72%,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成就 。 2015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的文盲率已 降至3.6%,成年人文盲人口在过去20年减少1.3亿,这不仅 意味着中国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 人口素质有了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 重视教育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 点,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 ,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 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 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 战略地位。 2019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 习的教育体系。 经费投入是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据统计 , 1 9 5 2 年 教 育 经 费 占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例 仅 为 1.32%,1978年增至1.78%。从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2018年度投入达到3.69万亿元。实际上,2018年教育经费 总投入为4.6万亿元,和建国初期比较,年均增长13.4%。 2019年年初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特别明 确,“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一般不低于4%”。用制度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 教育体系规模最大 日益完善  “我国当前建立了面向所有大众的公共服务体系,即幼 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以及终身学习的体系。”中 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谈到,中国已搭建起较为完善 的公共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这些制度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 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小学识字班免除学杂费、中等 以上学校配置人民助学金,到现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从 学前至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自主政策体系……在高质 量发展中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也始终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 本目标。 “免费提供营养餐、设置各类奖助学金等,国家的教育 资助政策帮助我成功圆梦大学。我将矢志为祖国的航空航 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2016年,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富 源的蔡能府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绩优异的他今年获 得了研究生保送资格,将继续从事飞机结构领域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近两年也驶入了快车道。2019年初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为新时代职业教 育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 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 告指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100万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 增加,职业院校的师生们走出国门,在学习先进技术、理 念的同时,与世界职业教育强国的师生同场竞技,取得了 优异的成绩。 “相隔上千公里的200多所学校的孩子,通过一块直播屏 幕,‘坐’在了同一个课堂里。”2018年,一篇广受热议的文 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让大众视野聚焦信息化话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推动了教育体系、教学 方式的深层次变革。 “从前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如今有全国乃至国 外数十万名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彭崇胜2012年起开 设慕课平台,所教课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 来自全球各地学习者的青睐。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多 样化的学习体系。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我国 上线慕课数量已达1.5万门,涵盖经济、历史、计算机等多 个领域,学习人数已达2.7亿人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 化,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公平、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起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 的教育体系。有各级各类学校51.9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 生2.76亿,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0多万。”教育部部长陈宝 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