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视阈下的领导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视阈下的领 导力 党的十九大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 导一切的。”今天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必须把这一问 题放到“党的全面领导”视阈下去思考和探索。这是一个全新 的课题,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这里,只是提出这个 问题,并建议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下展开深入的研究。 从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 策谈起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根据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通过的《 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及相配套的《深化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强调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 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来深化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今天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最好 的研究案例,就是正在进行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这里,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党中央强 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不是别的,就是要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之所以会成为这场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首先是由我们的制度特点所决定的 。如果要对中外制度进行比较,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 么特点,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基本方略中,这是第一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是贯彻和落实这一基本方 略的重大举措。 第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之所以会成为这场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时代的中国 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是解决 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三是满足 13亿多中国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四是满足越来 越多的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 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必须由党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比如,解 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国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 的不平衡,中国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和山 区发展的不充分。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432元。到2017年 ,农村地区还有贫困人口3046万人。这就不仅需要完善市 场经济,加快城乡特别是农村发展,更要加大宏观调控的 力度,特别是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领导来协调中央和 地方、城市和乡村、地区和地区等各方力量来支持乡村振 兴,加大农村精准扶贫、深度脱贫力度。在中国,能够统 筹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唯一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可以 这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协调,单靠农村的 自我奋斗,单靠市场经济的力量,这样复杂的问题是根本 解决不了的。 第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之所以会成为这场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是因为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党 和国家机构,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必须适应经济 基础变动的新情况。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 显著发展,经济基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信息化造 就的巨大生产力已经把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 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已 经形成。为适应并推进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 的要求,党中央已经确立了“五位一体”的工作总布局和“四 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经确立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求。但是,我们在一些领域的工作常 常遇到部门利益的藩篱、多头管理的制约、上下事权的不 协调,政策落不实、工作推不动、局面打不开等情况。这 就是党中央在《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 的两个“还不完全适应”:当前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要解决这两个“还不完全适应”的 问题,就必须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因此,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成为这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不是 偶然的,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 求。 第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之所以会成为这场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还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要有长远的体制机制安排。党的十九大的一个亮点,就是 作出了一个长远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 能配置目前存在的职责缺位和效能低下等突出问题,明显 还不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过程中形成能够适应中国长远发展的体制 机制。 第五,应该看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这场党和 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实现这场伟大变革的根 本保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属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范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 央部门已经进行了4次机构改革,国务院部门进行了7次机 构改革。这一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党、人大、政府 、政协、司法、事业单位、群团、社会组织以及跨军地等 众多方面,涉及部门之多、职能调整之大、影响面之广 ,可谓“前所未有”。要顺利完成这样的改革,必须有党的强 有力的全面领导。 这里,必须澄清的是,党中央的这一举措和邓小平当 年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邓小平 1980年8月18日提出党和国家制度改革的构想时,明确指出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 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 的纪律。”他还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 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 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 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 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 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 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全面领导”中看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力 在我们考察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要把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之后 ,就可以从“为什么”中思考“什么是”,即进一步思考什么是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领导力。 在进行这样的思考之前,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中国共 产党”为主体的“领导力”研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领导力 ”研究是一门科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研究则是一门非 常特殊的科学。我们知道,没有“领导”就没有“领导力”。“领 导”是“领导者”即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交互作用过程,是 领导主体在领导范围内对领导的客体施加有效影响并实现 领导主体目标的过程。这里,“领导主体” “领导范围” “领导 客体”是构成“领导”的三个基本要素。而“领导力”则是在“领 导范围”内“领导主体”对“领导客体”施加有效影响的能力。比 如企业的领导力研究,研究的是企业家领导企业的能力 ;学校的领导力研究,研究的是校长领导学校的能力。但 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不仅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是 怎么领导这个党的,还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是怎么领导中国 社会的,包括中国共产党是怎么领导民主党派的,是怎么 领导政权的,是怎么领导人民群众的,是怎么领导市场经 济的,等等。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唯 一的执政党,而且是国家和人民的领导核心。我们可以想 一想,在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政党中,能够成为或者称为国 家和人民“领导核心”的党有几个?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力”研究是一门非常特殊的科学。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内涵和外延,党的文献早有 论述。如:“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 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 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 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懂得了“党的领导”是什么,也就懂 得了“党的领导力”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不准备根据“党的领导”的内涵和外延,一 般地讨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也 不准备泛泛地讨论党制定大政方针的能力、提出立法建议 的能力等,而是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全面领导”这个案 例中,稍微具体地讨论一下党的全面领导中的领导力问题 。 我们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视阈下的领导力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制度运行力。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因此,我们 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或全面领导力,归根到底,讲的就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力。坚持这个制度、运行 好这个制度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是一个问题的两 面。或者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运行力。制度运行得好,领导力就强;反之,领导 力就弱。 二是战略决策力。擅长战略思考、战略决策,是中国 共产党人的特点和优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体现 在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进行战略决策,包括制定大政方针、 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等。因此,我们讲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力或全面领导力,从根本上说,讲的就是中国共 产党的战略决策力。 三是社会动员力。由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执政党 ,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仅要派出 一批干部去执政,而且要通过党自己的组织系统和强有力 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动员全党的力量,动员全社会的力 量,齐心协力来实现党提出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这 种社会动员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或全面领导力的重要 特点。 四是资源配置力。中国共产党不仅擅长社会动员,而 且擅长资源配置。中国共产党在人才资源问题上,坚持广 揽英才,凝聚人才,重视发挥人才的长处,使之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又探索出了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和 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实践 中学会了这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了新的资源配置 力。 五是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