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周明:知古知今知责知进做推动沙洋后发赶超的生力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知古 知今 知责 知进 做推动沙洋后发赶超 的生力军 ——在全县2016年新招录公务员、选调生、硕博人才和大 学生村官迎新会上的讲话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周 明 (2016年9月20日) 同志们:   创新转型催人进,后发赶超正当时。在这丹桂飘香、 果实满仓的丰收时节,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即将和已经 投身沙洋建设的90名青年才俊。这其中,有今年新招录的 选调生14名、公务员50名、大学生村官11名、硕士人才 15名。在此,我代表中共沙洋县委、县委组织部,对大家 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参加工作是人生 新的起点、新的篇章。此时此刻,大家或许心潮澎湃、充 满期待,也可能带有几分踌躇、几分迷茫。在大家即将奔 赴新岗位和在新岗位工作之际,今天我以"知古知今、知责 知进"为题,向大家介绍沙洋、解读沙洋,希望大家认识沙 洋、融入沙洋,共同建设沙洋、管理沙洋,做推动沙洋"后 发赶超"的生力军。    唐朝以前,沙洋名汉津渡。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贞观八年(634年),唐朝大将时任 荆州路总管的尉迟恭为御敌安民,在靠汉津口的琼台山修 建"沙阳堡"(后为沙洋堡)而得名。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 准,成立沙洋县,现辖13个镇3个区(沙洋经济开发区、滨 江新区、新港区),国土面积20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 。   沙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原 县委书记,现荆门市委常委、副市长郑中华同志对沙洋的 内涵曾用"真心的服务像沙一样细腻,开放的胸怀像洋一样 宽广"来进行生动诠释。原荆门市委书记,现武汉市市长万 勇同志2015年初在离开荆门工作前夕到沙洋调研时现场赋 联曰:"踞汉江,接长江,两江明珠上演跨越梦;强内力 ,借外力,魅力水城高擎发展旗。"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一样 的新沙洋。该对联目前悬挂在县文化中心会场主席台两旁 。"百里长湖,鱼跃荷香;千里汉江,楚韵悠长。春申故里 ,天下闻名;郭店楚简,举世无双。"不管是招商引资的宣 传推介,还是量身定做的手机铃声,大家都能听到这段耳 熟能详、简洁明了、意味深长的沙洋介绍词。   今天,我想用"三句话"来具体阐述沙洋:   一、沙洋是一座最古老的县   沙洋的古老,体现在历史悠久、名才辈出、底蕴深厚 。一部沙洋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华夏文明发展史。   (一)沙洋之古老,在于历史久远。沙洋历史悠久 ,岁月积淀,孕育了瑰丽的荆楚文明,至今仍生生不已。   沙洋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关于谁是华夏文明的发 源地,目前各方争论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华夏文明距 今有六千年历史了。从五里铺镇的马家垸、后港镇的赵家 湾、毛李镇的荆家城、沙洋镇的黄家山遗址上发掘的"大溪 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存分析,六千年前 就有人在沙洋繁衍生息。目前,由国务院批准发掘的后港 镇城河遗址,面积100万平方米,距今4300多年,相关考古 工作已进行了近十年时间,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期极为少 见的陶器、瓮器制品,预计最近两年,将有重磅成果面世 ,这无疑会为沙洋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增添厚重的砝码。   沙洋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诞 生和发展起来的,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春秋后期,楚武 王熊通灭权、那,沙洋全境属楚国,成为楚人的上国腹地 ,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心区。境内包山楚墓、楚庄 王墓等楚墓群连绵分布。位于纪山镇西部的纪山楚国古墓 群,整个墓群保护面积50平方公里,涵盖纪山镇的半个镇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看,纪山镇还是当时楚国首都郢都的 "后花园",王室及家族、贵胄故后都葬于此。这里出土了世 界上最早的彩漆画《迎宾·出行图》、世界上最早的折叠床 包山折叠床、中国第一古湿尸郭家岗女尸等,堪称"楚文化 地下宝库"。   沙洋是有史记载的"中华第一县"。据《左传》记载,约 公元前698年,楚王"武丁克权,设权县",比秦推行郡县制 早约300年,为有史记载的"中华第一县"。经史学家顾颉刚 考证,权县原为权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熊通发动了攻打随国的"速杞之战 ",沿途灭掉了权国,迁权国的贵族至那处(今拾回桥镇 ),后因派往管理权国遗民的首任权尹(即县尹)斗缗叛 乱,又将权国遗族迁至内方山(马良山别名)附近。古权 县的遗址就在今马良镇西,沙洋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 华第一县",故也有"天下权姓出沙洋"的说法。   (二)沙洋之古老,在于名才辈出。惟楚有才,于斯 为盛。仅历史可考的名人名家,沙洋就有一百多位。这些 先辈文能安邦、武能治国,学究天人、通晓古今,在中华 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这里有"战国四公子"之首的黄歇。2015年底,一部古装 剧《芈月传》火爆全国各大卫视台。既让我们记住了"芈"这 个字,也让我们知道了黄歇这个人。黄歇生于沙洋长湖之 滨,是战国晚期楚国的名相,以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 称。他学识渊博,善于辞令,遇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与同时代的齐 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共称为"战国四公子"。 他在封地里治理申江,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 ,深得民心。故此,当地人纷纷以其姓或号为许多山、水 、地方命名。如上海简称申,是因纪念黄歇而得名。 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唱的第一首歌就是 《告慰春申君》。荆门州志载:"春申君墓在州东南140里 ,名黄歇冢,当晴空时,西山烟丝缕缕如云,后有楚人祭 祀台。"现今,在距后港镇东南面8公里处的黄歇村,有一高 12米,最大直径80米,周长200米的冢子,冢上建有黄歇庙 ,每年有大量游客到此瞻仰遗迹、凭吊先贤。   这里有神箭手养由基。养由基祖居拾回桥镇古岭村 ,他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被称为神箭手。 养由基先后辅佐楚庄王、楚共王成就霸业。《战国策·西周 》、《吕氏春秋博志》等史料均记载了养由基善射的故事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成语就是根据养由基善射的故 事得来的。《淮南子·说山训》载:"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 ,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矫弓操矢往,未之发,猿 拥柱而号矣,发之则应矢而下,王大悦。"将养由基的神奇 技艺描写得惟妙惟肖。后来人们就用"调弓号猿、虚引猿泣 "来形容射箭技艺的高妙。   这里有理学大师朱震。朱震(1072—1138年)生于沙洋 ,为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也是理学中兴的引路人,对朱 熹、陆九渊等人学说的形成影响深远。他于宋徽宗政和五 年(1115年)中进士,后为朝中重臣,以学识渊博、廉正 守道闻名于世。朱震曾在沙洋治学多年,人称汉上先生。 他曾上书宋高宗赵构,提出了南宋中兴之策:"荆襄之间 ,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 ,召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 ,兵食自足。"意思是说要利用荆州、襄樊等地水陆交通便 利的条件,大力发展与四川、江西等地的贸易,发展生产 、筹集军费、强国安民。对他的建议,高宗皇帝十分赞赏 ,荆、襄等地也因此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当时,虔州(今 赣州市)一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激起民反,朱震认为 :只为官清廉,则百姓自安。要求朝廷惩办贪官污吏,罢 免庸官,奖励为政清廉的官吏。在他的建议下,长达三年 的农民起义被朱震献策化干戈为玉帛。朱震一生不仅政绩 显著,而且对经学颇有研究,尤其精通《周易》,著有《 汉上易解》等哲学著作,他认为"太极"之气是世界的本源 ,提出象数之学思想,后世评价他的《汉上易解》为"天道 人道之贯通",可见其学术地位。   (三)沙洋之古老,在于底蕴深厚。楚人"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进取意识 ,"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已经深深镌刻在沙洋 人的血脉之中。   朴素的哲学思想出自沙洋。1993年,在纪山镇郭店村 一处楚墓中出土竹简804枚。经整理、研究,竹简全部为先 秦时期文献,有道家文献2篇,儒家文献14篇,计13000余 字。除《老子》、《缁衣》、《五行》外,其余均为失传 了2300多年的先秦佚书。郭店楚简是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 ,也是保存最好的先秦竹书,被称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第 一竹书。最著名的当属《太一生水》,它主要描绘宇宙和 自然现象的生成、运行过程。《太一生水》为我们提供了 先秦哲学史上最完整、最古老、最独特的宇宙生成论,展 示了道、水、气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而环环相扣的 关系,改写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相关研究热潮至今不衰。 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不清楚这部旷世佳作的作者到底是 谁?   瑰丽的艺术成就出自沙洋。《迎宾·出行图》有迄今保 存最为完好的先秦漆画,代表了先秦时期我国绘画艺术的 最高成就;包山楚简和郭店楚简为我们展示了战国时期楚 简帛书法艺术的生命活力和别样风格;蔡邕一曲《汉津赋 》一百余字,字字珠玑,再现了我国东汉时期诗词歌赋水 平和造诣;沙洋传统的"高台基、深出檐"建筑构造,以"红 、黄、黑"为主色调的建筑装饰,以及纪山寺具有明代特色 的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熟知的民俗民风出自沙洋。在饮食特产上,有矮子馅 饼(曾集镇李家兄弟俩将祖传的馅饼改进而成,因个头不 高而得名)、马良石头鱼(曾被列为贡品)、长湖鱼糕 (自古以来沙洋就有这一宴席主打菜)、接龙油姜、十里 风干鸡(又名"刘皇叔婆子鸡",据传三国时期,刘备夫人孙 尚香冬天腌制的风干鸡最为刘备喜爱,行军打仗时常携带 )、朱家鸡丁、纪山龙米(公元前 475年,荆楚大旱,庄稼 绝收,唯纪山附近因有五龙潭水灌溉,稻谷饱满,米粒剔 透,饭粒柔软,香甜可口,回味悠长。官府上供楚惠王 ,他甚是喜爱,封为"御米",后被历代帝王奉为皇家御膳贡 品而闻名古今)。在民情习俗上,婚丧嫁娶、红白喜事、 节庆习俗尤具特色。比如说,喜事有送粥米、添生、洗三 、洗酒、抓周、过生、做寿等。在百工之匠上,有"九佬十 八匠"之说。在事亲重孝上,沙洋传统更为深厚,老莱娱亲 被奉为历代孝子楷模。《荆门州志》中专辟"孝友"一卷,记 载了沙洋从春秋至清朝的孝子,为后人树立榜样。   崇文重教的风气出自沙洋。随着科举制度的兴盛,宋 元以来,沙洋治学风气日益浓厚,到清代达到顶峰,"四大 书院"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汉上书院是沙洋最早的官办学 校,地处沙洋大堤与围堤交接处的关庙(铁牛寺)遗址旁 边,始建于宋朝,为纪念易学大家朱震所建,清代舒成龙 任荆门知州时,对其进行扩建。即将完工的沙洋汉上学校就 是因古汉上书院而取名。龙蟠书院位于十里铺镇建阳村 ,为清代荆门知州王庭桢所建(1865年),收租稞以充学 费,聘宿儒设经、蒙两馆。书院办学一直持续到民国后期 。长林书院位于后港镇聚仙桥附近,也是荆门知州王庭桢 所建。因后港为古长林县辖地而得名。民国时期书院被侵 华日军飞机炸毁。内方书院位于马良镇,清代地方乡绅为 追忆三国蜀汉名臣马良在内方山读书而集资兴建。荆门知 州舒成龙亲笔题写了"内方书院"的匾额。沙洋"四大书院"传 续百余年,涵养了沙洋人民尊师重教的美德,也为沙洋教 育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起源于汉上书院的沙洋中学 ,2016年高考再创佳绩,全校5人达清华、北大提档线。   二、沙洋是一座极特殊的县   沙洋之特殊,在于特殊的体制、特殊的模式、特殊的 岁月,全省仅有,全国罕见。   (一)三次建市,一幕特殊的名称变更。沙洋地理位 置特殊,与宜昌、荆州、潜江、天门等地均有交界,受战 争、经济等因素影响,民国至建国初期,沙洋三次建市。   抗日战争前第一次建市。1928年—1940年,沙洋第一 次建市,辖沙洋镇,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把沙洋列为县、市 单位,与汉口、沙市、宜昌、樊城、老河口、新堤、武穴 并列为湖北省八大重要市镇。因航运发达,得"小汉口"之美 名。抗日战争期间,沙洋为日军所侵占,后于1945年取消 市名。   解放前夕第二次建市。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汉 江三分区部队攻克沙洋。国民党区、镇公所逃亡,沙洋处 于无政府状态。1949年初,由共产党领导的江汉行署在沙 洋正式建市,4月挂牌,但未过多久,当年9月,根据湖北 省委的决定,荆南县、荆钟县、沙洋市撤销,恢复荆门县 建制,沙洋设区,属荆门县管辖,辖周边数十镇,次年2月 改建沙洋镇。   解放以后第三次建市。1959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沙 洋镇与沙洋农场管理局合并,成立县级沙洋市,脱离荆门 县管辖,隶属荆州专员公署。下辖汉江铺和李市两个人民 公社。1960年初,沙洋市开始组建。1961年7月,因国民经 济发生暂时困难,国务院决定沙洋市下马停建,撤市复镇 ,回归荆门县管辖。   (二)监地共建,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上个世纪 ,沙洋因为监狱农场为世人熟知,监地共建的特殊发展模 式,给沙洋留下了宝贵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财富。   艰难拓荒的沙洋农场。沙洋监狱前身为国营沙洋农场 ,地跨荆门、潜江、天门、钟祥、京山5县市,南北58.8公 里、东西36公里,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1952年秋,湖北 省委、省政府根据毛主席"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 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的指示精神 ,将预备调往新疆的5000余名监狱干部和犯人紧急调赴沙 洋。在荒湖遍野、秃岗林立、人烟稀少的沙洋地区,早期 监狱干部和犯人画地为牢、劈荆斩棘、开荒造田,书写出 一篇壮观的江汉平原开垦史。沙洋农场建立初期,只有一 个总场两个分场,但是随着改造犯人的大量到来,到 1953年,下属分场扩大到8个,共开垦65万亩荒地,改造国 民党"十万大军"。1958年至1966年期间,沙洋农场粮棉油产 量稳步增长,建成工业企业60余家,不仅能够实现供给自 足,还能对外输送大量工农业产品。特别是在1959年至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沙洋农场节衣缩食支援灾区粮 食和城市副食品,每年上交粮食千万斤,生猪一万多头。 同时,农场按照省委要求,带领数万名罪犯支援石龙过江 水库、石门水库、漳河水库、四湖排水工程、大柴湖围垦 、神农架修路、焦枝铁路工程建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 出贡献。进入新世纪,曾有省厅领导对沙洋监狱作"一长、 二大、三多"的精准概括。"一长"是指沙洋监狱局建局时间 长;"二大"是指沙洋监狱局地盘大、规模大;"三多"是指干 警多、押犯多、职工多。   交融共建的沙洋监狱。1995年,沙洋农场更名为沙洋 监狱管理局,为省司法厅直管副厅级单位,现辖10所监狱 (干警职工近2万人),其中我县有7所,分别是长林监狱 、汉津监狱、陈家山监狱、平湖监狱、小江湖监狱、范家 台监狱、漳湖垸监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 4.76%),是全国第二大监狱。目前,沙洋县城共有6所监 狱,占地5.7平方公里,占县城建成面积的28%,90年代高 峰期曾占县城建成面积的二分之一强。沙洋监狱所占城区 的土地面积大、覆盖广,而且极不规则,既"犬牙交错",又 "遍地开花",给城市建设和管理也增加了难度。比如,县城 内平湖湖面上的治安、刑事案件由监狱方面管辖,而岸边 地界由沙洋县管辖,曾出现过群众溺水,在救援过程中监 地双方扯皮的事件。60多年来,监地双方犹如一母同胞的 兄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加深交流,形成了"互信互让互助 、共建共享共荣"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监狱体制改革后 ,监狱服刑人员全部实现集中关押,因此监狱管理局储备 了大量闲置土地。经过监地双方友好协商,监狱管理局每 年置换或转让1000亩左右的土地给沙洋县建设市政设施和 创办企业,并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同时,沙洋地 方也承担了从原监狱管理局土地上划拨过来人员的教育、 医疗、保险等社会职能。   警示教育的沙洋基地。为加强廉政警示教育,2011年 4月,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司法厅、省预防腐败局、 省监狱管理局联合授予沙洋陈家山监狱等16所监狱为全省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按照"分级负责、就近参观"的原则 ,主要接待荆门、潜江、天门、仙桃等地党政部门和企事 业单位干部群众接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以陈家山监狱为 例,从2011年4月到今年9月,先后接待300多批次、 15000余人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5年时间里,沙洋有 4133人接受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监狱通过安排参观人员 参观服刑人员接待中心、生活场所和劳动现场,让参观人 员直观感受失去自由、身陷牢笼的痛苦;通过安排服刑人 员现身说法(一般安排荆门本地籍职务犯罪人员)、对近 些年湖北查办的典型大案要案剖析展示、播放反腐倡廉警 示教育宣传片等,揭示了腐败给国家、集体、家庭和个人 造成的危害,让参观人员更直观地体会到腐败的危害,筑 牢思想道德纪律行为防线。   (三)"五七干校",一段特殊的历史岁月。"五七干校 "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新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政治 文化现象,也是沙洋一处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则最高指示开启干校历史。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发 表《五·七指示》,提出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 亦武的革命化大学校。因为沙洋有广袤的已开垦的土地和 可供大批人员生活、劳动使用的房屋、农机具,得天独厚 的条件相继被中央部委和省直各单位相中,成为他们创办 "五七干校"的最佳选址。根据安排,从1969年起,全国人大 、政协、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外国语大 学、湖北省革委会机关、武汉大学等100余个单位2万多高 级干部和专家学者被安排到沙洋开办"五七干校",共有干部 及家属8万余人在这里进行劳动锻炼,接受思想改造。沙洋 各地"五七干校"的组建,一般是事先派先遣小组,经过与地 方完成洽谈、选址、建校等前期筹备后,学员们才身背行 李,拖家带口,分期分批来到沙洋,户口、工资、粮油及 其他物资供应关系也一律转到"五七干校"。各干校的学员、 家属、子女不管年龄差异、性别不同,都按解放军一样要 求,按连、排、班建制统一编队。   八万干部家属接受农村教育。"五七干校"实行军事化管 理,包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经叔平,外交部原部长乔冠华 ,公安部原副部长胡之光,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社会学 家费孝通,作家冰心、冯亦代等人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岁 月,有人甚至在干校度过了近十年的时光。1969年秋,第 一批到达沙洋的干部面对的是杂草丛生、蛇虫出没的荒野 。为了生存,他们以连、排、班为建制,先后建起万余处 芦席棚,抵御了1969、1970、1971年的寒冬,直至1972年 ,8万干校人员才全部搬进红砖瓦房,结束了"夏淋雨、冬落 雪"的芦席棚子生活。因为政治原因,下放干部都要接受艰 苦的劳动锻炼,如原公安部原副部长胡之光,生病期间还 被安排到采石场从事沉重的劳动,差点死于非命。原财政 部长项怀诚在回忆五七干校生活时说:"当时住的是下面泥 巴糊脚、上面没有顶棚的芦席棚,屋里到处是臭虫跳蚤 ;吃的是清汤寡油的牛皮菜,饿得人眼睛发绿,过了大半 年生活条件才开始改善。"虽然当时政治形势紧张,劳动环 境艰苦,但是"五七战士"也善于苦中作乐,排遣压力。比如 ,最初大部分干部不懂农业生产,开始用牛耕田时,不知 道如何让牛转弯,耕到田头时就对着牛吆喝:"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