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朱德与初心使命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朱德与 初心使命 朱德是从一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伟大的共 产主义战士的。他是中国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民 族英雄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巨星。 “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 1886年,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 此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遭受着前所未 有的苦难。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朱德的思想早早地“慢 慢开展了”,理解了“读书不忘救国”的道理,并且“已经 懂得问国家事”。他立下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 飞鹏”的远大志向,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08年春,受了两年新式学堂教育的朱德,回仪陇县立 高等小学堂任教。但“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 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 来反对我们”,“我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真正斗争”。一 年下来,他“对社会上新旧势力的斗争,政治上各种阴谋压 迫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新的发展感觉到更需要”。他觉得 “教书不是一条生路”,下定决心去云南,投笔从戎。“决 心是怎样下的呢?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 “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 进行革命” 1909年,朱德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他接受孙 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他积极投身辛亥革命 ,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但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能使中国摆脱黑 暗,也没有能使朱德实现理想。“真正的革命者有的灰心了 ,有的被赶跑了,纵然想要继续努力,为创造一个中华民族 的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但他们迷失方向了。”朱德认识到资 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 ,不能救中国。 真正使朱德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的,是五四运动。运动 的浪潮把大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带进泸州。朱德从 这些书刊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思潮。他对这些思潮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眼界被大大打开了。从1919年下半年起 ,朱德就和好友孙炳文埋头书斋,阅读《新青年》《每周评 论》《新潮》等进步刊物,讨论他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他 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探寻中国的前途,感到以往的革命之 所以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一定是在某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出 了毛病”。 书刊中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 意。“俄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给了我希望。”“凡是我能找 到的有关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材料,我都读了。”他对于 “苏联那种‘不做工不吃饭’的办法很感同情”,认为“单 吃饭不做工,就是封建社会的寄生虫”。他认识到“用老的 军事斗争的办法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有必要学习俄国 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 “那时我已认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唯一的出路了” 1922年3月,朱德离开云南,寻找救国救民真理。5月下 旬,他应原川军总司令刘湘和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之邀,抵 达重庆。杨森以师长之位留朱德共事。朱德以将要出国为由 ,婉言谢绝。刘湘以出国浪费时间和金钱为由,劝朱德赴峨 眉山休养。朱德表示这是以往失意军阀政客的所谓“韬光养 晦”之举,不屑仿效。6月,朱德乘船抵达上海。他阅读了朋 友送来的书报杂志,了解了“有关新的工人运动和领导运动 的共产党的消息”,产生了要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并加入 这一组织的愿望。在上海,朱德没有找到共产党,他决定去 北京继续寻找。7月,朱德抵达北京,见到了阔别近两年的孙 炳文。但令人失望的是,他在北京也没有找到共产党的负责 人。 不久,他得知共产党负责人陈独秀在上海,便和孙炳文 启程返回上海。他们先拜访了孙中山。孙中山要求朱德组织 滇军到广东攻打军阀陈炯明,并答应先付军饷10万元。但朱 德以决心出国为由,婉言谢绝了孙中山。孙中山建议他去美 国留学。但朱德“已认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唯一的出路了 ”。他说:“我们愿意到欧洲是因为听说社会主义运动在欧 洲最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