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管仁富公开讲话汇编1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坚守规范 注重创新 稳步推进乡镇志编纂工 作 ——河南省乡镇志编纂现场会(三门峡)上的讲话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管仁富 (2015年7月16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史志办和全省修志同仁,对为会议召 开提供大力支持的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和亲临指导的各位 领导表示诚挚感谢!对全力承办此次会议并为此付出辛勤 工作的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这次乡镇志编纂现场会是一 次非常难得的调查研究、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希望同志们 能够借此机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全面启动全省乡镇志编纂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调 研我省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我省史志事业的发展现状 ,并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的重 大决策部署,编纂好乡镇志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 署的要求,也是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然要求。我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明确编纂乡镇志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坚守志体规范,严格把控乡镇志编纂质量;同时强 化创新意识,加快推出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乡镇志。为 助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明确编纂乡镇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国务 院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 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就修史纂志和地方志工作或发表重 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事业在传承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最近,《全国地 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即将出台。作为 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志是省、市、县三级志书 的延续和补充,缺了这一块,志书的体系就不完整,更谈 不上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志完整的成果体系。编纂 乡镇志对于全面翔实记录城镇化发展历程,展示改革开放 成果;对于传承乡镇文脉、重塑特色;对于抢救和保存传 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满足乡镇居民文化需求 ;对于展示乡镇个体发展脉络,摸索乡镇发展经验,提炼 发展思路,梳理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对于打造系统科学 的地方志成果体系,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 能,以及培育爱国、爱乡情怀,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非常快,小城镇建设日 新月异,基层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千年古镇、传统村落、 老街石像不断消亡,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乡土、民 俗文化不断流失,甚至一些历史名镇由于城镇化的进程已 经不复存在。省委九届八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省城 镇化率要达到60%。我省城镇化建设的快节奏,乡镇、乡村 的飞速巨变,对我们“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工作提出了一 个很高的要求,必须尽快想方设法留住乡音、乡思、乡风 ,保留乡土文化记忆,继承传统文化精华,通过我们的努 力,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编纂乡 镇志对留住乡愁、乡音、乡思,挖掘历史智慧,抢救地方 特色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到了我们功德无量,做 不好将有愧于子孙后代。因此,只有一条路,就是必须做 好。编纂乡镇志既是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时不 我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我省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 ,跟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 ,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整个进程的记载好、描述好。 据我了解,当前有的地方乡镇志编修工作开局良好 ,已经做了全面部署,有的已经拿出了很好的成果。但也 有少数地方对乡镇志编修工作不太重视,工作有不到位的 地方。我们要有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强化紧迫 意识,克服困难,加快推进乡镇志的编纂工作。 二、坚守规范,严格把控质量。 尽管乡镇志与省、市、县三级志有差别,条例上也没 有直接的规范要求,乡镇志在编纂形式、资料内容、文体 风格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创新的空间很大,但也能 不漫无边际,修志规范的总原则不能变,坚持志体的根本 要求不能变,志体既是编修志书的基本原则,也是评判志 书的硬性标准,乡镇志也必须按照志书的规律和要求编纂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要严把质量关,修志不比建房修路 ,可以推倒重来,一旦有缺陷的志书发行出去,覆水难收 ,我们的同志要负历史责任,白纸黑字,无法推脱。乡镇 志作为权威的乡情文献,从一开始就牢牢树立“千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责任意识,唯有如此,才能编修出对得起历史 的精品佳作。据我了解,多数地方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编 纂乡镇志,乡镇志编纂任务重、涉及面广、条件欠缺、经 验不足、各地情况各异,不像三级志书的编修,机构、队 伍、人员都有一定基础,唯有更加注重质量、力求精益求 精,才能拿出无愧于子孙后代的作品。希望各市、县(区 )在快速推进工作的同时,前期要严格把关,前期出精品 ,为后期树立标杆,发挥好精品乡镇志的标杆作用。编好 用好乡镇志,既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责任,也是各乡 镇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争取好 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从机构、人员、经费、条件、设 施、规划等方面保证乡镇志的编纂质量。 三、强化创新意识,努力奉献精品。 全面开展乡镇志编纂,是我们对修志领域的一次积极 拓展,这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我们在乡镇志的编纂过程中 也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在志体 的规范要求之内,在不改变编纂志书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把握灵活性,从人员机 构、经费筹措、内容来源、编纂形式、体裁格式、篇目设 置、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大胆尝试,大胆创新。有 的地方的乡镇志编的很好,在突出特色、强化乡土意识、 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了很多功夫,志书以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又没有 脱离纂志体例、规范。从修志之时就强化了用志意识,是 很好的创新,相当好,也相当成功,这就是示范,也是一 个良好的开端。 希望各地在乡镇志编纂中,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 育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严守规范、大胆创新、积极 求索、扎实推进,编写出无愧于时代、有益于后代的精品 佳作,为我省文化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为“四个河南”建设提 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 光荣使命。 谢谢大家! 科学发展地方史志事业 服务河南经济社会 发展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管仁富 (2016年2月25日) 同志们: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全 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起步之年,是科学发展我省地方史志事业的 关键一年。开局如何开,起步怎样起,思路如何调,工作 怎样干,今年都至关重要。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 2015年的工作,明确2016年的工作重点和具体举措,强调 各级政府对地方史志工作的主体责任,动员全省地方史志 工作者以创新的思维,实现我省地方史志事业的科学发展 、稳步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 应有作用。     一、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地方 志指导小组的持续指导下,全省地方史志系统广大干部职 工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 《规划纲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拓进取,全面完成 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二轮省、市、县三级综合志书克难攻 坚,成效显著;乡镇志编纂工作全面铺开,稳步推进;年 鉴、月报工作持续发展,成就斐然;方志馆功能定位进一 步明晰,史志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旧志整理出版工作取 得新进展,修志用志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宽;机关建设、党 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服务大 局能力明显提高。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成效显著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 分别对地方志工作提出要求、作出批示、发表讲话。谢伏 瞻省长、张广智副省长也专门对我省史志工作作出批示。 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关怀,大大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 心和决心。     去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 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这是国家对全国地方 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国家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 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确保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 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对如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张广智副省长专门指出 :“《纲要》对发展史志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学 习、贯彻、落实,推动我省史志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落 实张广智副省长批示,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对《规划纲要》 的学习、宣传、贯彻也作出了具体安排。一是利用传统媒 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认真解读;二是在《河南日报》刊 发了署名文章《构建河南省史志事业科学发展体系》,提 升宣传的高度和覆盖面;三是在河南省情网开辟了《规划 纲要》学习宣传专题专栏,在机关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板报 ,在电子宣传屏幕上对《规划纲要》采取不间断滚动方式 进行宣传;四是召开了全省史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布置 了落实措施。     各级史志机构也都把学习贯彻《规划纲要》与本地实 际结合起来,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 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与修志实践结合起来,把完成阶段 性目标任务与实现地方史志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把开 展“三严三实”活动和修志编鉴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赓续传 统”、创新理念、努力编纂“勘存勘鉴”“资治辅政”的史志成 果。平顶山、信阳、南阳、濮阳等市坚持例会制度,采取 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史志 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郑州、安阳、三门峡、商丘等市在 做好本级《规划纲要》学习宣传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县区 指导;汝州、固始、新蔡等县市坚持学习与业务紧密结合 并完善责任目标,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他市县也 各具特色,成效显著。     (二)第二轮三级修志工作加快推进     我们采取抓后进、带中间、攻艰克难等多项措施推动 工作,全省二轮三级修志工作进展态势良好。截至2015年 底,第二轮《河南省志》共136个单元,已定稿127个单元 ,占93%;全省市县二轮修志任务168部,已出版144部,占 86%,鹤壁、三门峡、安阳、信阳、济源二轮志书率先编竣 出齐。目前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已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 ,按照《规划纲要》2020年完成目标任务的要求,我省有 望提前3到4年完成任务,整体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此外 ,我们还有一些创新和自选动作,例如省史志办与新乡史 志局结合,正式启动了《平原省志》的论证设计和编纂筹 备工作。     (三)年鉴、大事月报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级综合年鉴发展到156种,占 全省市、县总数的89%。157个县(市、区)出版综合年鉴 138种,占全省县级总数的87%。此外,我省还出版各类专 业年鉴近40种。综合统计我省现已出版各级各种各类年鉴 达196种。《河南年鉴》作为全国最早的省级地方综合性年 鉴,已经连续10年稳居河南省一级期刊行列。根据《中国 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年鉴工作试点的通知》 ,驻马店市史志办成为全国年鉴工作试点单位。郑州、洛 阳、新乡、焦作、濮阳、信阳、三门峡、许昌等市已经实 现了市县两级年鉴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7个省辖市、60个县(市、区 )开展了大事月报工作,编辑水平不断提高,时效性逐步 增强,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服务功能迅速提升 ,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四)全省方志馆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省方志馆改造方案经过多次酝酿,目前处在可行 性论证阶段,前期改造资金已经到位;三门峡、新乡、洛 阳、安阳、周口、鹤壁、南阳、信阳、焦作、漯河10个规 模不等的市级方志馆(室)建成投用;郑州、濮阳、平顶 山、商丘、开封等地正在规划筹建。二是省地情信息库建 设取得重大成就,入库总量由2014年的4.5亿字猛增至10亿 字,跻身全国省级地情数据库前三甲。河南省情网站功能 逐步完善,顺利通过国务院办公厅的普查验收。截止目前 ,全省共建成独立网站23家,数据库13个,进一步加大了 地方志的宣传服务力度,网站访问量持续上升,访问地区 遍及全国各省市和全国大部分县(市、区)。各市、县网 站也在不断壮大,很好地发挥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功能 。三是开启“互联网+史志”工作模式。各地史志机构不断探 索与新媒体的互动,逐渐向手机、平板等客户端延伸。省 史志办官方微博、微信“河南记忆”上线开通,反响良好。 “方志开封”、“史志新乡”等一批微信和官方微博也相继开通 上线。“平顶山地情APP”在不断完善当中,驻马店史志办的 《点击天中》和掌上信息库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这些都 说明了我省史志工作走上了史志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道路 。     (五)全面推进我省乡镇志编纂工作     我省乡镇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总体情况良好 ,进展顺利。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全部启动乡镇 志编纂工作。其中,郑州、三门峡、周口、安阳、洛阳、 平顶山、商丘等总体推进较快。全省2420个乡镇街道中 ,出版或成稿已有120部,其中已经出版68部,完成初稿 49部,评议2部,审核1部。省史志办出台了《关于乡镇志 编纂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省乡镇志编纂工作推进 会,举办了有230人参加的河南省乡镇志编纂业务培训班。 郑州市在全面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的同时,实施了“乡镇街 道图志”工程。周口市实行市县乡三级财政配套政策,为乡 镇志编纂提供了经费保障,206个乡镇街道中,有163个达 到了“四有”(有领导机构、有编写人员、有办公条件、有经 费)要求。三门峡市建立了乡镇志督查、评审机制,制定 《乡镇志编纂规范细则》。安阳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中 村(棚户区)改造中影像及文字资料档案管理的通知》。 这些做法都是有效保存即将消亡资料的重要举措,为以后 编纂志书留下了珍贵资料。     (六)旧志整理稳步推进     2015年全省共整理出版旧志35部,其中省直管县7部 。开封市杞县出版了明万历二十五年《杞乘》,同时整理 清光绪二十四年《新修祥符县志》、明万历十四年《洧川 县志》。安阳市和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点校和 影印了本地旧志,如《林州旧志集成》,汤阴重新校注乾 隆旧志。商丘市旧志整理动手早、效果好,现存本级旧志 几乎整理一遍。全省各市县区也都积极收集旧志胶片、拓 本,为旧志集成出版做准备。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 别是张广智副省长的直接关心下,《河南历代方志集成》 正在积极推进中,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与出版社实现了 无缝对接。目前“省志卷”40种已经处于印刷前的最后准备阶 段,市县志当中的郑州卷开始进入编辑制作过程中。     (七)地方史志资源开发成果丰硕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省史志办会同省政协文史 委、省党史办联合编纂出版了《民族记忆——中原抗战实录 》一书,共5卷,详实记录了抗战中原战场的实况。省史志 办同时承担了省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历届领导简历》《 家谱家训》的编纂出版工作。《省志资料系列丛书》中的 《河南省烟草志》系列4种12卷本、《河南水利志》5卷本 、《河南省测绘志》上下卷、《河南九三学社志》等经过 评审后正在修改,《郑州铁路局志》300万字也已总纂成稿 ;《河南省水利志丛书》中的《河南省水文志》、《人民 胜利渠志》等10部志书已成稿;郑州铁路局大胆创新,编 印了《见证·家园》局情信息系列“口袋书”,已出版《车辆 郑铁》、《数字郑铁》、《大事郑铁》共3种5册,在全局 及全路系统引起很大反响。各地开发的骨干用志项目有 :《河洛文化文献丛书》、《开封地方文化全书》、《安 阳历史文化丛书》、《漯河名片》、《驻马店历史文献丛 刊》、《古今济源》等。特色项目有:《郑州微型地情书 》、《濮阳杂技志》、《中国信阳茶志》、《淇河志》、 《济水志》、《图说商丘名胜》等等。焦作等市继续编纂 出版古今人物志,共7部;郑州市继续开发《郑州名典》系 列丛书和微型地情书,连续出版《郑州地情活页》季刊 ;平顶山市向市政协提交《在加快发展智慧旅游进程中融 入史志文化元素的建议》的提案,与市旅游局建立长期合 作伙伴关系。     (八)学术理论研究势头向好     省史志办及各市史志机构、史志协会先后举办了各级 、各类学术研讨会、研修班等20余次。分别举办了不同类 型的研修班、培训班,参与学习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收到 了良好效果。同时广泛发动史志工作者撰写各类理论文章 和著作。全省地方史志系统共在各级各类史志刊物上发表 学术理论文章100余篇,其中在《中国地方志》刊物上发表 各类理论文章10篇。《河南史志》不断调整栏目,在研究 史志理论、探索史志规律、交流修志经验、服务中心大局 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我们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 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三级志书续修工作 进展不平衡,工作力度不够大,个别地区和单位影响了全 省整体进度;有的志书把关不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的史志工作者跟不上时代要求,懒、散、慢、拖现象 时有发生,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地区和部门领导重 视不够,工作条件仍需改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待 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采取 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6年史志工作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6年是河南省地方史志工作“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 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整体部署和中指组的有关要求 ,我省地方史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 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实 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 工作,进一步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划纲要》和 《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 保障、创新史志成果发展战略为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主 线,以地情服务为宗旨,推动史志工作“十二五”与“十三五 ”任务的有效衔接和转换,夯实修志编鉴基础工作,不断拓 展修、编、用新领域,推动全省地方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 展,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富民强省作出新贡献。     (一)力争尽早出台《河南省地方史志工作“十三五 ”规划》     “十三五”期间,将是我省地方史志事业实现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省委、省政府已就我省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河南省史志办经 过广泛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订的《河南省地方史志工作 “十三五”规划》正在走审批程序,并将《规划》提请省政府 同意列入河南省“十三五”部门或行业规划目录,从而为整个 “十三五”期间我省史志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加强史志工作机构 的能力建设,力争提前完成两全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在2020年要全面完成二轮志书和县 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编纂省、市、县三级志书是我省二轮 修志的主体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办的 《河南省志》编纂工作。全面做好省志稿的扫尾攻坚和出 版前各项工作,力争年内正式启动本届省志的印刷出版工 作。对于未完成市、县(市、区)志的史志机构,要加大 督办力度,推动第二轮志书编修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在努 力巩固省、市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 对县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全省县级综 合年鉴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全覆盖,同时提升县级综合年 鉴编纂质量和水平。根据我省史志工作发展的实际,我们 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在2017年提前完成两全目标。 作为全国年鉴工作试点单位,驻马店市史志办要在年鉴工 作管理体制机制、年鉴编纂、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先 行尝试、勇于创新,做到出领军人才,出精品佳作,出先 进经验,不仅要在全国出经验,还要争取在试点当中出经 验,充分发挥在全国年鉴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积极推进全省乡镇志的编纂工作     一要广泛动员: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 好乡镇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3〕89号)要求 ,各地要将乡镇志编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全 面启动、试点先行,做好规划、稳妥推进,分类指导、出 好成果。尚未做出安排部署的地方,要尽早出台工作方案 并提出明确要求。二要加强培训: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 时举办全省性的乡镇志业务培训班或者研讨会,培训业务 骨干。市、县也要分期分批培训修志人员,力争将参与乡 镇志编纂的业务骨干培训一遍。三要分类指导:在培训环 节,除全省性的集中培训研讨活动外,省史志办积极支持 各地培训活动。在评稿环节,各地要高度重视,省史志办 将有选择地参加评稿活动。各地要坚持分类指导,注意树 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利用集中评稿研讨等机会 ,解决业务技术难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四要出台 技术规范:根据全省实际和工作进展,出台全省性的乡镇 志印刷出版技术规范,力争做到版本版式、字体字号、封 面设计等风格统一。五要力争推出一批精品乡镇志:对我 省历史名镇进行系统梳理,重点推出一批历史上影响力强 、当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古镇,修出精品佳志。弘扬优秀 历史文化的同时,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 休闲文化的需要。例如我省在历史上影响力比较大的朱仙 镇、荆紫关镇、神垕镇、赊店镇等,修好这些乡镇志,既 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促进 ,同时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可以说一举多得。     (四)不断推进旧志整理与开发工作     旧志整理出版工作,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 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赋予史志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 要方面。我省遗留下来的旧志数量较大、内容丰富、价值 珍贵,先要摸清家底,其次做好计划。省史志办要加快《 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整理出版步伐。2016年要在完成“省志 卷”整理出版的基础上、力争完成“郑州卷”及部分省辖市卷 的整理出版工作。同时要搞好“上下联动、左右配合、资源 共享”,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占有优势,鼓励、支持各地结合 实际,开展好旧志整理和断档志书再版工作。     (五)提升大事月报编辑出版水平,努力实现省市两 级大事月报全覆盖     《河南大事月报》要在稿件采用上加大新情况、新发 展和新亮点的反映力度,信息筛选要紧紧围绕全省大事要 事,在贴近领导、服务现实方面下工夫,为领导决策提供 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要大力扩展大事月报的工作面 ,凡是没有启动大事月报的市、县(市、区)要创造有利 条件,逐步开始大事月报的编辑工作。把大事月报作为史 志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抓出成效,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 及时服务,不断拓展史志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面。     (六)加快方志馆等基础设施建设     省方志馆今年要完成功能改造,要进一步增加投入、 增加馆藏、改进设备、完善功能,真正成为全省地情文献 的收藏、编研和咨询服务中心。省辖市史志办要加大信息 库、网站和方志馆的建设力度。各县(市、区)史志办可 考虑利用现有条件建立信息库、网站和方志室,积极为社 会开展咨询服务,使史志文化基础性建设更加巩固,效益 更加明显。     (七)强化方志信息服务功能     按照省政府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积极融入我 省信息化建设的大局。我省启动的“中原云”建设,涵盖各行 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史志系统要积极融入这个大局 ,学会借力,该入“云”的入“云”,该牵“云”的牵“云”,努力 成为全省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一部分。要继续加强省 情数据库建设,对全省史志系统收集的地情资料汇总、整 理并录入进库。省辖市史志机构凡没有建立数据库的,要 在今明两年全部建立数据库。已经建立数据库的,要加快 录入速度,增加库容,充分发挥地方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才能和全省 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对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八)围绕大局开展好地情开发利用工作     一要使互联网与地方志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互联 网+地方志”成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 地方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要进一 步加强地情研究开发工作。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及党委、 政府中心工作,各地须尽快论证实施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 用志开发项目,充分发挥地方志的传统功用和现实效益。 三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广泛征询 ,以期尽快形成全省统一、系统稳定、开放兼容、灵活机 动和易于操作的用志项目库。在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经费 支撑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当代河南名片”系列丛书编纂工作 。配合中指办,做好《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的筛 选、申报及业务指导工作。同时,适时启动《河南名镇志 》《河南名村志》项目,做好开发区(新区、园区等)修 志的课题论证和考察交流工作。四要提倡运用好“史志+”。 在“互联网+史志”的前提下,提出“史志+”,扩大与部门合作 ,从“史志+旅游”、“史志+招商”到“史志+等等等等”,以开 放合作的胸襟,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 各地史志机构积极参与特色节会、景点开发、街区命名、 项目论证、招商引资等重大活动。     (九)开展河南省地方史研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中宣部与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正式将地方史的研究编纂 纳入地方志的管理范畴,我省史志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开 展此项工作。一是启动我省地方史编纂研究的调研工作。 提倡“宜史则史、宜志则志”,尤其是基层单位,可以不拘形 式,只要是研究地情、宣传优势的地情书,都可大胆尝试 。二是草拟我省地方史工作的年度及中长期规划。三要加 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与记述,各地要抓紧时间、采取措施 ,对知名人物、重大事件、“非遗”项目、骨干工程等的口碑 资料,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整理。     (十)深化方志学科理论研究工作     各级史志办和协会、学会要围绕学科建设及史志工作 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组织各类交流、 研讨和培训活动,广泛发动史志工作者撰写理论文章。已 经完成修志任务的地方,要认真总结两轮修志的宝贵经验 ,为史志学科的建设和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 持。继续办好《河南史志》,发挥理论研讨、工作交流等 作用。     (十一)充分发挥史志学会(协会)的作用     近年来史志和年鉴协会在会员、会费、年会、业务研 讨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些还是 协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全省的其他行业协会相比差距很 大。今年我们要鼓励走出去,考察一些发展比较好的行业 学会(协会),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扩充协会会员,集思广 益,拓展业务,做到部门管理和协会推动双轮驱动,发展 好我省史志事业。     三、2016年史志工作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坚持依法治志     依法治志既是以往修志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今 后做好史志工作的基础。我们要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要 求,努力实现依法识志、依法修志、依法用志、依法管志 、依法存志和依法传志。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法制信仰、 法制思维、法制意识。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河南地方志工作规定》去规范修志行为,纠正有法不 依的问题。尚未出台修志规定的省辖市要出台本市的政府 规定或规范性文件,已经出台规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     (二)加强指导,提高效率     面对我省二轮志书即将完成,乡镇志全面启动,史志 事业全面发展的新常态,越到关键时刻,越要加强指导 ,越到后期越加大指导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由于 各地史志事业发展不平衡,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 地、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指导,特别要注意补短板,做 得好的地方发扬光大,做得不足的要查漏补缺,做得差的 要迎头赶上,不缺项不漏项,使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     (三)强化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史志队伍素质,决定着史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只有 高素质的队伍才能修出高质量的史志成果。要不断加大培 训工作力度,完善丰富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提 高培训成效,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作风素质。一 方面在政治思想上树立爱岗奉献精神,淡泊名利情操,脚 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克服官本位思想,名利行为和浮躁心 理。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能力,厚植德才,把 握工作程序、规律,适应工作需要。史志队伍不断更新 ,新老交替是工作常态,我们要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现状 ,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各种培训工作。 因地制宜地搞好培训,全面提升我省史志队伍总体水平。     (四)严格程序,确保质量     质量决定着史志成果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遵循修志 工作程序、规范、规律。要按照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 定》要求,严格定审程序,把好政治关、设计关、文字关 、审核关,坚守不合格的驳回制度。做到五个不予,凡是 违背依法修志原则者不予审批出版;政治观点不正确者不 予审批出版;内容横缺要项,纵断主线者不予审批出版 ;语言行文有悖相关规定者不予审批出版;审核程序不规 范者不予审批出版。从整体上讲,时间服从质量,效率服 从效果,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把质量放在工作之首,修 出高质量的史志成果,经得起历史、社会和人民的检验。     (五)调研督查,落实到位     调查研究是基础,搞好督导是手段,我们、特别是领 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工作一线,搞好调研。解决工作的难点 、热点问题,找出不足和差距。做好年中、年末的督导工 作,全面掌握工作情况,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坚决把好 最后一公里的落实关,确保全年工作的全面完成。     同志们,今年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我省地方史志事业同样具有很强的指 导意义,今年是谋划“十三五”规划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的 关键一年,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让我们在 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明确方向、统筹规划,抢抓 机遇、克难攻坚,努力打造出我省基础牢固、创新服务、 协调发展、成果丰富、开放共享的史志事业新局面,按照 谢伏瞻省长的批示要求,努力修一代资辅当前、存鉴后世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 贡献。 在信阳市第二轮修志工作表彰暨乡镇志编 纂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管仁富 (2015年6月26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首先对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 祝贺!据我了解,信阳市二轮修志工作不仅在进度上居于 全省先进行列,而且在质量上呈现出整体优良的喜人态势 ;不仅市县两级志鉴工作健康有序,而且乡镇志编纂势头 强劲。这是信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次会议的 召开,也说明信阳市史志工作在全市整体工作中有作为、 有分量、有地位。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向 一贯重视史志工作的信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默默奉献、辛勤耕耘 在史志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     信阳是我的故乡,回家的感觉真好!这也是我到任后,第 一次深入修志一线,可以说,既高兴又兴奋。信阳是一个 历史悠久、生态良好、交通便利、充满革命色彩的英雄城 市。这里有祖辈奋斗的足迹,也有我辈历久弥浓的乡愁。 踏上故土,感觉这座城市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绽放着 蓬勃的生机。翻开志书,看到了这片热土的发展历程和巨 大成就。这就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地方志。大家知道 ,地方志是系统记述一定地域内自然与社会各方面历史与 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其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非 其他载体可替代,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重要功能。     下面,结合个人体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编史修志的重要意义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党和国家 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2014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 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 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 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同年2月,习近平在参观北京历史文 化展览时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 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 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 决心。” 2014年4月16日,李克强总理对地方志工作作了重要批 示。批示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 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 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和批示,从传承历史和服务 现实的高度概括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地方志工作 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今后地方志工作的理论指南 和基本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进一步推动地方志事 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历史借鉴和智 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史志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做 到领导、机构、人员、经费、条件、设施、规划、工作“八 到位”。     二、积极稳妥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     为实现史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全面启 动编修乡镇志的工作目标。这是新形势下史志部门开发地 情资源的新途径、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抓手。这恰恰也呼应 了习近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希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为乡镇志编修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 织保障和物质保障。史志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组织 协调、督促指导等职能,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认真指导 编撰人员,深入实际,掌握详实的地情资料,编修有生命 力的乡镇村志。     三、充分发挥志书独特功用     一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级 党委和政府要真正重视地方志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加快方志馆、地情网站、数据库的 建设和完善,并鼓励和倡导全社会读志、用志。各级领导 要率先垂范,做读志用志的引领者,切实把地方志书作为 智慧库和得力助手。     二要为战略规划和领导决策服务。要开发研究历史资料、 编纂地情书籍,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城市建设提供借 鉴,使地情书籍在地方工农业规划建设的布局选址、历史 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宣传当地的历史文化等各项工作 的决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参考和资政作用。     三要收集研究地情资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抓住本 地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开 展调查研究。     四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要充分利用史志资料 ,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优良风气,促进社 会和谐发展。     李铁映曾说:“上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下届志书开修之 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编史修志永无断章。我们要以中 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淡 泊名利、勤奋工作,推动史志事业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抓住新机遇  拓展新领域 努力实现全省史志 事业发展新跨越 ——在全省乡镇志编纂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管仁富 (2015.10.14)   各位同仁、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见面,和大 家共同学习。你们都来自修志一线,是我们史志战线上的 功臣。首先,我代表省史志办对参加培训的各位同仁表示 崇高的敬意!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简单概括就是:学学《纲要》、谈谈体会、提提要求。但 乡镇志编纂培训还是重点。 一、学学《纲要》 首先,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回顾一下《纲要》要点。《 纲要》是8月25日印发,9月3日通过主流媒体,人民网、新 华网、中国政府网向社会公布,电视新闻同步进行了报道 。《纲要》是中指组及办公室站位高远、着眼全局,在我 国史志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出台的具 有指导性意义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纲要》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 机遇。这部分总体上是对我们工作的总结和肯定。具体有 6个问题:一是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比如,基本建立“一 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工作中,准确把握落实“一纳入 、八到位”这条工作主线,就能深刻理解《纲要》的各项目 标任务“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就能有计划、有重点地 推动完成《纲要》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法治建设取 得新进展。比如,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首次提出依 法治志。三是编修成果不断丰富。目前,志鉴编修成果展 示除了传统意义上手段外,还通过各种电子类、数据类成 果展示,形式越来越丰富。四是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五是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纲要》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这部 分强调的比较细。比如说,方志馆建设,国家级1个、省级 馆15个、市级馆60多个、县级馆近200个;网站建设,省级 网站26个、市级网站近200个、县级网站470多个,确实是 有明显进步,这是全国的形势。这既是对过去工作成绩的 总结,也是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的一种肯定。但是 ,这同时也从一个侧面给我们提出了问题。省级方志馆还 不到一半,市级方志馆60个,全国有多少地级市呢?334个 。县级方志馆近200个,也就是不到200个,全国有2851个 县。其中问题很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第二部分,指导 思想与基本原则。其中,基本原则有6点,可以概括为“六个 坚持”。那就是,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依法治志、坚持全面 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修志为用。在 这里特别提一下,《纲要》明确了“坚持依法治志”的原则。 这是首次将“依法治志”写入国务院文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我认为,坚持依法治志,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这要求 我们要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将地方志工作放在法治的轨道 、框架下运行,依法开展。这个“法”,主要是指《地方志工 作条例》。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地方志工作作为 一项“法定职责”,不是想做或不想做的工作,而是不能有任 何懈怠、必须做好的历史使命。其他原则,我不再展开。 大家把握住这“六个坚持”对于我们从事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 指导意义。第三部分,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这是修志人 必须先弄明白的。总体目标有6项。第一项是全面完成第二 轮修志规划任务,第二项是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 全覆盖。这就是“两全”目标。前一段,在北京开全国主任会 。对“两全”目标定了死任务,2020年前要全面完成。现在 ,为完成“两全”目标,中央层面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意见 。第三项是加快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关于这项工作,中 指组办公室冀主任到河南进行了专题调研。原来,我们史 志行业“十年磨一剑”,用的办法比较粗放、原始,影响了工 作效率。现在,形势发展很快,我们必须用互联网思维考 虑工作,考虑问题。中央在《纲要》中提出要加快信息化 建设,这个意义重大。大家在领会过程中要和实际结合抓 好落实。第四是要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大家学习了 《纲要》内容,都知道这次《纲要》中间涉及到了地方史 的工作。这里我多说一句,大家要把地方史的工作同时考 虑进去。第五是加强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指导不必 多说,什么叫管理?管理的意思就是要有手段,要有门槛 。最近,我听说有些县,有个别同志,当然不是我们系统 内的,对古志做了个点校,和出版社一联系,出版了。他 和出版社联系出版古志,不经过我们论证,不经过我们审 核,推入社会,要是正式出版物,出了问题怎么办?目前 ,社会修志热情比较高,对社会修志,我们要注意保护他 们的积极性,也要注意原则,要设置门槛。粗制滥造不行 。第六是五个体系。即,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 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 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 合体系,通过协调安排各体系的工作任务,把“五位”有机联 系为“一体”,实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其中,理论研究和 学科建设体系,包括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加 强人才队伍建设两项任务,旨在有重点、全方位地开展理 论研究,提升方志学、年鉴学的学科地位,培养专业人才 。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深化地方志质量建设、强化地方志 资料建设两项任务,旨在保证地方志成果的质量品质和科 学价值。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包括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 、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三 项任务,旨在提升地方志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 ,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工作保障 体系,包括第四部分法治、制度、经费、队伍、宣传五项 保障措施和第五部分加强组织领导,旨在加强对地方志工 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各项体系建设顺利推进、有效运转。 五个体系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环环相扣,缺一不 可。《纲要》这种体系化的总体设计思路,对于彻底破除 “一本书主义”的影响、确立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有着 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任务有11项。第一是全面完成第二 轮修志规划任务。第二是大力推进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前 两项简称为“两全”目标。“两全”目标都不算长,但其条款内 容可以说得上是最重要的,是体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纲 要》的“中央政令”刚性意味最强的地方,毫不含糊。第三是 重视军事、武警及其他各类专业志鉴、民族地区地方志、 乡镇村志和地方史编纂工作,这里表述是要“重视”。原来 ,在《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没有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对 各类专业志鉴编纂、社会修志和地方史编写进行指导和管 理的职责。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各类 专业志鉴编纂、乡镇村志编纂日渐普遍,地方史编写活动 也日益增多。面对社会各界对有关修志编鉴活动加强业务 指导和管理的强烈需求,《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对已开展 和准备开展志鉴编纂工作的行业、部门、单位等的业务指 导和管理”“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 书编纂工作”,对适当调整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工作范围进 行了确认。同时,《纲要》还与中宣部办公厅、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史 编写出版工作的通知》作了对接,将该通知中“具备条件的 ,可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规范管理”的 条款写入《纲要》中。这是党和国家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大背景下作出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我们要勇敢担负起 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今后,大 家的任务更重了,但提供给大家的舞台也就更大了,施展 才干的机会也就更多了。第四是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 省办2012年启动旧志整理工作。省政府给我们批复了 2000万元,聘请了国图、省图以及多所高等院校、研究单 位的专家学者,对河南方志的目录和版本搜集做了大量的 准备工作。对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 馆、民藏等有关藏书单位以及日本内阁文库、美国国会图 书馆等海外著名图书馆馆藏的河南方志,进行了广泛、细 致的版本调查、搜集,共整理了6000余种河南旧志底本 ,基本摸清了河南省历代方志的情况。目前,《河南历代 方志集成》中“省志卷”基本就绪,己进入编辑制作和印刷出 版阶段。预计年底“省志卷”可以出版。明年是郑州卷、洛阳 卷。这项工作由王主任重点抓,我们成立若干小组,在保 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把方志集成旧志整理工作做好,也 希望在座的各位大力支持。这前四项工作,旨在构建一座 以国情地情为主要内容并不断丰富的地方志资源宝库,突 出体现了为国家提供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神圣使 命。第五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地方志理论研 究和学科建设是我们的弱项。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基本 就没有开展。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一定要重视,特别是学 科建设,随着史志发展形势向好,将来高等院校也会对方 志学有专门的学科建设。第六、七、八、九是“四个建设 ”,即人才队伍建设、地方志质量建设、地方志资料建设和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其中,人才建设是关键,质量建设是 生命,资料建设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信息化建设 是史志事业发展的翅膀。第十是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 水平。这个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非常有用,希望大家要重 视这一块。第十一是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说起 来简单,但是说到高层次学术交流、国际学术交流,这里 面内容是很丰富的。我们目前还做不到,既然作为任务提 出来了,这些问题都可以思考。我们省办在落实《纲要》 目标任务过程中能考虑到的会尽量考虑到,希望大家给我 们多提好的建议。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有5点 ,一是法治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三是经费保障,四是队 伍保障,五是宣传保障。法治保障、制度保障是根本,经 费保障、队伍保障是关键。抓住根本,促进关键,工作才 能真正有保障。我们史志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观念落后 、投入不足,人才匮乏。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讨论。 第五部分,加强组织领导。其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各地 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本规划纲要要求,制 定本地区本部门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切实加 强分类指导,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全面提高地方志工作水 平,确保全国地方志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这是对 省以下各级政府及史志工作机构提出的明确要求。概括讲 就是:结合实际,搞好规划,抓紧落实。 这五个部分是《纲要》的全部核心内容,希望同志们 认真学、反复学,学以致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 让业内同志们知道,还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要让社 会支持我们的工作。下一步,宣传好、学习好、领会好、 贯彻好、落实好《纲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二、谈谈体会 刚才,我领着大家一起学习回顾了《纲要》的主要精 神及内容。下面,我谈谈个人体会。地方志是知识宝库、 资料宝库、文化宝库。规范表述是记载了一个地区的气象 物候、地貌山川、城镇聚落、生物矿产等分布情况,反映 了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现状 。地方志是地方的“百科全书”一点都不假。我来的时间不长 ,但是很有体会。“十一”假期期间,我随手翻了翻《三国》 ,看到了草船借箭。和咱们的工作相联系,想了一些问题 。虽然大家都很羡慕诸葛亮,我说我们在座的都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实际上,我 不知道三国时期的地情资料是不是叫“志书”,但是一定是有 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不然的话,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信 息不畅通,如何做到无所不知呢?翻了翻县志,我就找到 答案了。毛主席在战争年代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每到一个 地方都先翻翻县志。离县城10里处有山丘能屯兵10万,北 边有条河流是天然屏障,这个地方三月刮什么风,七月刮 什么风。县志里都有记载。我恍然大悟,这就是志书百科 全书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谁能够说我们的工作不重 要,工作没有意义?有人说地方志是“三苦”(清苦、辛苦、 艰苦)工作、“三冷”(坐冷板凳、吃冷猪肉、冷部门)单位 。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承认工作够“苦”,单位够“冷 ”,然而有我们这些人在,依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我了解到,全国累计出版各级各类志书三万余部,我省 的志鉴成果也达到六千多部。单从河南来说,首轮修志已 经创造了很多全国第一,这在全国是公认的,我出去开会 也好,和同志们接触也好,都对河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包括二轮修志,二轮修志比一轮修志可能要弱一些。但是 ,我们在全国的排名也是前几位,依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 绩。 在这里,我结合个人认识谈谈感想。我到任4个多月。 来之前,张省长给我谈话说,史志办是个好地方你去吧。 同时也有人说,你不要去,史志办无职无权,是坐冷板凳 的地方。还有人说,新常态下史志办真是个好地方。到任 以后,我感觉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昨天,办公厅还有人 给我打电话问感受,因为我在办公厅工作27年。谈到这个 问题时,我说,感觉非常好,你们谁都不要干扰我,我决 心做好这项工作。这里的土地很肥沃,很厚重,很滋养。 当然,最好的还是这里有一帮好同事,大家很敬业,对我 的工作很支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面貌、机关面貌焕 然一新,有机会请大家到我们单位参观。履职以来,有这 么几点感想和大家分享。 感受一:工作苦中有乐。在这里我先念一段李克强总 理批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 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五年来 ,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地方志工 作成绩斐然,这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谨向同志们致 以诚挚问候!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崇 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 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总理对我们的工作 进行了高度肯定。总理批示有几个关键词,“十分重要、成 绩斐然、诚挚问候”,以后可以用这几个词写评语,这可是 总理说的。中指组组长王伟光说:地方志工作不是可有可 无的工作,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性、政治性的责任和任 务。也就是说,这项工作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也不是 什么人都可以做好的。只有有历史担当、有政治责任感的 人才能做好。这说的就是我们大家。 感受二:事业冷中有热。7月底,习近平在主持学习中 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要整合力 量,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地方志”名列其中 。9月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70周年期间,习近平两天发表三篇讲话,为“历史是人类 最好的老师”精彩作答;同时,全国修志工作者也都看到、 听到了《规划纲要》印发的大好消息。正所谓“平心静气著 文章,冷中有热!”其实,“冷中有热”的事例非常多。我举 个例子:前一段,新乡市史志办前主任给我写了一封长信 ,苦中作乐冷中奉献的形象跃然纸上。我看过后非常感动 。退休很长时间了,他依然在关注着史志工作。他信中讲 了创业的艰难过程,如何不放弃,如何坚持,非常热爱史 志事业。我们南阳的老主任秦俊现在到人大去了仍然笔耕 不辍,有关媒体正在连载他的《南阳会战——中国对日最后 一战》。长期从事我们这项工作的同志,都对这项工作感 情非常深厚。他们乐于奉献,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大量资料 继续在为我们的事业做贡献。我个人了解,热爱我们事业 且个人收藏志书10000多部的人都有,这个人就在我们河南 。所以说,我们的工作既冷也热。特别是随着形势发展 ,现在大家也看到,全国史志形势向好,再加上现在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举措——城镇化。城镇化一拆迁,我们过 去的传统记忆就会消失。怎么办呢?郑州市启动了都市村 庄修志热,安阳启动了消亡村庄抢救工程。这些当地媒体 都有报道。洛阳前些年出版了《消失的村庄》也引起社会 广泛关注。民政部门在命名街区的时候也主动征求我们的 意见,邀请我们参与论证。郑万铁路修建的时候,征求了 南阳地方志的意见。我们直接参与到了经济社会建设之中 。所以,有冷也有热,我们的工作还是大有前途的。这正 是我们全面启动乡镇志编纂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要我们工 作扎实有效,引起社会关注,在记述社会热点的同时形成 我们自己独特的热点,达到风景这边独好,那就是我们修 志人的光荣。这也是历史使命。 感受三:有为才能有位。由于同志们成绩突出,在不 少地方,我们编修志书的成果已经成为宣传推介地方优势 的名片,也成为官方和民间迎来送往的礼品。同时,一些 地方官员外出招商引资也会带上史志办的同志。连维良同 志在洛阳任市委书记时,为洛阳市史志办写下两句话:“小 单位作出大文章,冷部门做出新热点。”这既可以看成是对 我们取得成果的肯定,看成是对我们修志人的肯定,也可 以看成是对我们努力方向的期许。所以,大家要明白“有为 才有位”的道理。我们工作成果出来了,一旦拿出精品成果 ,我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 感受四:任务催人奋进。过去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 主要任务是组织编写志书和年鉴。工作性质单一、工作领 域狭窄、工作格局有限,被称作“一本书(志书)主义”“两 本书(志书和年鉴)主义”。但是,现在不同了。《纲要》 要求编修地方志要坚持修志为用。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 ,全面提升开发利用水平,这里面工作量很大。拓宽用志 领域,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 群众服务,这里面又有多少文章要做。同时,还要加大宣 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读志用志水平。这些工作的拓展以我 们现在的处室机构人员远远不够用。顺便说一句,《纲要 》明确了地方史的职责归我们。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 局两个办公厅发的文件也要求我们承担这项任务。下一步 ,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设立个机构,地市也可以先行先试 。这是很大一块工作,《纲要》上讲的是并列关系。跳出 圈外看,“史”和“志”是同级关系。地方志有多大机构,地方 史也要有多大机构。从《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来看 ,我们的任务面是比较宽的,有的做。有的同志说,二轮 志书完成了,我们将存在转行的问题,这有点太悲观了。 我到地方志工作时间不长,但是信心满满,希望大家也要 提振信心。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适应新常态,当然包括我 们河南在内。地方志工作已经形成志书、年鉴、资料库、 方志馆、地情网和开发利用“六位一体”。刚才,我又说到了 地方史,再加上方志刊物、方志学(协)会、方志理论研究等 ,又可以概括为“九位一体”“十位一体”。不管几位一体,这 都是说我们可做的事情很多。特别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 工作,只要和我们有关联的,有利于我们实现《纲要》目 标的工作我们都可以开展。要是以传统的思维,我们就是 “十年磨一剑”,就那么几件事,那样对我们振奋精神也不利 。我建议要把史志工作理解为大史志工作概念。从事史志 工作时间长的同志都知道,我省修志机构成立之初,名称 中没有“史”字。1983年10月,中共河南省委发出《关于河南 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委员配备的通知》,河南省地方志 编纂委员会正式改名为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尽管 只是一字之差,工作领域就扩大了很多。可见,当时省委 、省政府的领导是很有远见的。目前,据我了解,称史志 办的省份有3个,除了河南外还有山东和甘肃。我们早就把 “史”这一块工作纳入进来了,只是未履行职能而已。刚才 ,我讲到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两个办公厅发文要 求“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规范管理”,也 是从另一个角度充分肯定了地方志工作,同时赋予我们更 大的责任。所以,我在这里强调,我们完全可以承担起地 方史的编写和指导工作,责无旁贷。你们可以把乡镇志编 纂看成是一次全面的乡情调查和系统的乡情研究。为写史 做些资料性的准备,毕竟史志不分家,以实现史志资料运 用的最大化,实现史志功用的最大化。正所谓“形势喜人 ,任务催人奋进!” 三、提提要求 这次培训班上,提交大家讨论的《关于乡镇志编纂若 干问题的意见》(讨论稿)已经在省史志办内部各处、 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史志办(局)进行书面征求意 见。这次在会上还要征求意见。我们之所以反复征求意见 ,慎重出台《意见》,目的就是:为了切实结合乡镇志编 纂的工作实际,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目 前看这个意见基本成熟。《意见》共有10章50条,基本涵 盖了乡镇志编纂的各个方面。大致有这么几点。 (一)要坚持志体。乡镇志首先属于志书范畴,这点 是没有疑问的。作为基层志书,向来是最鲜活最生动的。 在编纂内容和要求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与省、市、 县三级志有所区别,但坚持志体同样是乡镇志编纂的前提 这一点始终不变。比如:政治观点正确、横排竖写、述而 不论、生不立传、体例严谨、体裁完备、以现代语体文表 述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果离开了这些 原则,我们修出的就不是志书了。当然,坚持志体,并不 是刻板地固步自封,从编纂形式、体裁运用、篇目设置、 资料选择等方面都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编纂形式 可以是通志,也可以是断代志;可以单独出书,也可以以 市、以县为单位出版丛书;可以选择篇章节目体、条目体 ,也可以选择二者结合体;篇目设置上可以不像三级志书 那样面面俱到。总之,坚持志体是原则性要求,这点不能 变。 (二)要突出特色。首先,乡镇志要有浓郁的“乡土味 ”。要细微、翔实、典型,才能补市县志的不足,才有存史 研究的价值。乡镇志要更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以细取胜 ,以深见长。重点是贴近普通老百姓的事情,是档案资料 中难以找到的东西。乡镇志不能和三级志书完全一样,不 追求“高、大、上”,但提倡“接地气”“乡土味”。因此,要注 重记述基层元素。比如:名称的由来、隶属关系的变化、 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境内各村的位置、户数、人口、耕地 等。这些事说着简单,但是内行人看来,拿来一本志书 ,从耕地变化情况看就基本能够判断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这些元素希望大家重视。其次,乡镇志要有独特的“地域 性”。我们常讲志书编纂不能千志一面,乡镇志更是这样 ,必须要有特色。有的乡镇经济发展非常好,有的乡镇交 通非常便利,有的在历史文化方面见长,有的在人物方面 比较突出等等,关于历史特性、时代特点、地方特色等个 性内容都是我们的记述重点。总之,我们写出来的志书 ,要让人一翻目录就能立即明白这个乡镇到底那些领域是 优势,哪些方面是特色。只要我们写出了这个乡镇的地域 性特点,就具备了志书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要大胆创新。乡镇志编纂在绝大多数地方是一 项“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因此,我 们提倡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内容上,要通 过建国前后、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对比,以大量史实为 依据,深刻阐释重大历史意义。这既是时代性要求,同时 也是基层志书的个性化要求。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行 政体制改革、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大规模撤并乡 镇村庄,成为基层政区和社会组织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之 一。这个时期,一些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和基层群众 文化心理的古老乡镇村落消失了,原来的传统农民已变成 现代市民,原来的草屋瓦房已变成高楼大厦,原来的风俗 习惯也找不到了。然而,志书却能够将这些永久地保留下 来。另外,随着信息化进程,大家将地图、照片、录音、 录像视频等广泛运用于乡镇志编纂中。我们的志书在内容 上可以大量运用这些新兴体裁,在形式创新上也可以借鉴 这些流行做法,比如:在规范修志的同时,开发出版图片 志、影像志,与纸质志书同步制作电子志书等等。总之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创新手段,以史家之笔,客观公正、 全面、系统地反映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结构变化、居民生 活变化、环境生态变化、社会民俗变化等巨大变迁。 (四)要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志书的 生命。《纲要》中也专门提到质量原则。我们要保证进度 ,也要保证质量。进度和质量是辩证统一关系,不能脱离 进度谈质量,也不能脱离质量谈进度。就当前我省乡镇志 编纂而言,既要狠抓进度,又要狠抓质量。质量至上的意 识必须贯穿乡镇志编纂始终。我们省方志界元老级人物邵 文杰曾经提出“大胆写稿、反复修改、慎重出书”的12字。放 在今天仍不过时,这与文章要“站着写、躺着改”的古训是一 致的。“大胆写稿”,就是说上手要快,开始修志时就要抓紧 时间拉篇目、抢资料、写初稿;“反复修改”,就是说成稿后 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加工锤炼,并经过严格的评议、审 核、验收等规定程序;“慎重出书”,就是说即使是通过审验 程序的志稿也会存在不足和问题,要特别注意把好通编通 审和校对印制关,不能因为赶进度而降低质量标准,更不 能因为赶工期而草率收场。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进度与 质量的关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一定要做到不出则已 ,出了就要争创精品,最起码是合格产品,不要留下历史 遗憾。 再一个,要求大家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今年是 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们省各级史志机构紧紧围绕党委政 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工作,取 得了可喜成绩。我们的志书年鉴开发利用等工作健康有序 ,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差距还比较明显。对照《纲 要》要求,我们任务依然艰巨。第一,全省市县两级志书 还有6部尚未评审。第二,全省市县两级综合年鉴还未实现 全覆盖。第三,用志开发、库管网站建设发展不均衡 ,18个市还有一个没有建立网站。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如 果市一级单位没有建立网站,将特别影响我们的工作。争 取到明年底,我们18个地市实现网站全覆盖。 最后,我再对培训提一点要求。“打铁还须自己硬”。要 想修出合格的志书,甚至是精品佳志,必须培养具备一定 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的人才。没有人才支撑,我们的工作 是做不好的。这就是每年组织培训的原因。据市县处同志 讲,去年规模比今年大,有些市县同志热情很高,自费来 听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同志们进取心很强。 关于人才不再多讲。总之,这都是《纲要》的核心内容。 同志们,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最新要求,到李克 强“修志问道”的殷切期许,再到《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 ,都为地方史志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 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结合实际、努力加快发展 ,不断开创我省地方史志工作新局面,为全国地方史志事 业繁荣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历史自觉 努力编纂堪存 堪鉴之乡镇志 ——在全省编纂乡镇志现场会上的讲话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管仁富 各位同仁: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在美丽的周口召开全省编纂 乡镇志现场会,也意味着收获。为保障这次会议的顺利召 开,周口市委市政府、商水县委县政府的各位领导给予了 大力支持,周口市、商水县史志办的同志们也付出了大量 心血。在此,我代表省史志办向周口市、县两级领导和办 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不辞劳苦专程与会的全体 同仁表示诚挚的问候。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编纂乡 镇志经验,探讨编纂乡镇志的方法途径。由于乡镇志是各 级志书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 一,因此我们把会议的主题定为“坚定文化自信,展现历史 自觉,努力编纂堪存堪鉴之乡镇志”,我也将围绕这一主题 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编纂乡镇志的重要意义     编纂乡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是我们史志工作者顺 应形势,承担责任,展示担当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近期,大家都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建 党95周年讲话中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 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 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由此可 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 我们文化自信的核心依托。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载体,自然成为这一核心依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 尽记载和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历程,为传承文 明与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本身也在历史发 展中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存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样本,而且对革命文化、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也进行了生动详实记述。从这个意义上讲 ,修史修志同坚定文化自信,展现历史自觉是相统一的。 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 进步,我们已经有能力把修志领域拓展到乡镇,甚至到村 的层面。也就是说全面开展编修乡镇志的历史时机已经到 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2013年10月,省政府 把编纂乡镇志提上议事议程,确定为全省史志工作的规定 动作,这在全国是第一家。2015年9月,《全国地方志事业 发展规划纲要》又把编纂乡镇志上升为全国修志工作的目 标任务。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与任务,明确责任与担当,全 力以赴投入编纂乡镇志工作。要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而辛 勤耕耘,要为高扬文化自信旗帜而努力进取,要为后世留 下堪存堪鉴之记述而鞠躬尽瘁。     (一)编纂乡镇志是传承文明的职责所系。“国有史,邑 有志”。省市县乡是地方政府完整的行政建制,如志书编纂 仅有省市县三级,难免有所缺憾。况且,缺了乡镇志这一 块内容,志书体系也不完整,更谈不上形成省、市、县、 乡、村志完整的成果体系。编纂乡镇志对于全面翔实记录 城镇化发展历程,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对于传承乡镇文脉 、集聚地方特色;对于抢救和保存乡土风情、民俗文化 ,满足乡镇居民文化需求;对于展示乡镇个体发展脉络 ,摸索乡镇发展经验,提炼发展思路,梳理发展模式和发 展道路;对于打造系统科学的地方志成果体系;对于充分 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以及培育爱国、爱乡 情怀,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城镇化建设日新月 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把乡镇的沧桑巨变客观真实的记述 下来,为存史研究、文化传承保存好第一手资料。通过乡 镇志的编纂,努力挖掘历史智慧,抢救地方特色文化,让 老百姓在志鉴成果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编纂乡镇志是文化自信的媒介所依。史志工作是重 要的文化基础事业,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方志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中一个独立且不可取代的 文化类型,肩负着坚持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然而,文化自信不是空 洞的,文化自信要体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 作为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的省份,编纂乡镇志,全景反映 农村、农业、农民的真实情况,对于加深人民群众的文化 自信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史 志工作优势,编印出更好更多的乡镇志成果,记录发展成 就、总结经验思路、展示乡镇形象、提供历史借鉴,淋漓 尽致彰显厚重乡土文化,才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 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     (三)编纂乡镇志是服务社会的现实所需。展现历史自觉 ,就要加强史志研究,明晰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就要加强 旧志开发,彰显史料价值,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就要 加强读志用志,提供精准省情资讯服务;就要加强工作创 新,放大文化软实力辐射带动作用;就要努力编纂一批堪 存堪鉴的基层志书,包括乡镇志、街道志、村志、社区志 等,放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在基层的影响力度,让 广大普通百姓看得到、用得上。众所周知,乡镇志真实记 录农耕文明和聚落文化,地方特点非常鲜明,史料价值弥 足珍贵,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文 化价值、学术价值,是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同时,乡镇 志基础性存史作用巨大,对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促进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基层志书较之三级 志书,乡镇志更加贴近百姓和现实,更具生活气息和泥土 味,因此,更受百姓欢迎,更具基层影响力。     二、编纂乡镇志的主要特点     乡镇志编纂工作启动三年来,全省各地结合实际,采取措 施,强力推进,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 ,探索了好的做法。今年4月,在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 会议上,我代表河南在大会上作发言,介绍了我省“推动编 纂乡镇志的几点做法”,受到中指办领导和其他省市与会代 表的充分肯定。会上,三门峡市和汤阴县也书面介绍了乡 镇村志编纂情况。会后,有不少省市来电、来函、来人向 我们咨询交流编纂乡镇志的经验。上周,省史志办还接待 了来自福建的同行。总体上讲,我们感到全省编纂乡镇志 工作是有成绩的,主要有五点。     (一)坚持依法治志。“依法治志”是搞好编纂乡镇志的根 本保证。《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乡 镇志、街道志的编纂,参照本规定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给予业务指导”。省政府办公厅也明 确要求,“编纂乡镇志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 编委会组织实施、专家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 组织领导,为编纂乡镇志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 力支持。”志书编纂的责任主体在各级政府,具体到乡镇志 ,其责任主体就是乡镇政府。为保障编纂乡镇志工作稳步 推进,我们以依法治志为抓手,紧扣责任主体,将编纂乡 镇志列入省市县三级政府年度督查项目,并且逐年加大了 项目所占的比重。2015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督查通 知》,明确将“乡镇志启动部署、试点确定、人员培训、经 费落实、阶段成果等编纂情况”作为督查重点;在评分体系 中,乡镇志所占分值与市县两级综合志书、年鉴等持平。 目前来看,全省各地在“依法治志”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二)质量进度并重。编纂乡镇志启动之初,就受到主管 省长的密切关注。主管省长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指示我们 “要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辩证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为此,编纂乡镇志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全面启动、试点 先行、强化培训、狠抓质量、稳中求进”原则。在工作推进 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在“面”上强调进度,另一方面在“点”上 狠抓质量,始终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在“面”上强调进度。广 泛动员、全面部署,统一认识、迅速行动,主要是填补“从 无到有”历史空白。各市县普遍采取“政府发文、大会动员 ”等行政手段积极推进,各级史志机构负责制定具体规划、 业务指导、督促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些做法可圈 可点,比如郑州市在全面启动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的 同时,还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图志丛书和村史编纂工作。周 口市要求各乡镇要达到“四有”,即 “有领导机构、有编写人员 、有办公条件、有保障经费”。三门峡市建立了乡镇志督查 、评审机制,制定《乡镇志编纂规范细则》。安阳市下发 了《关于加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中影像及文字资料档 案管理的通知》。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值得肯定,也引起了 其他地市的共鸣。在“点”上狠抓质量。主要做法是:从培训 人员人手,以评议审核为抓手,重点解决“从有到优”的质量 问题。为此,全省各级连续举办编纂乡镇志业务培训班 ,先后培训业务骨干约3000人次。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 ,还采取“分类指导、关口前移、逐级负责”等办法,确保乡 镇志质量“倒查”机制的落实。另外,还采取以会代训、考察 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修志人员的操作技巧和实战能 力,以上种种都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三)做到“三个统一”。在指导、推进编纂乡镇志工作中 ,省史志办始终做到工作部署全省统一、质量标准全省统 一、评审程序全省统一。所谓工作部署全省统一就是在连 续三年的全省工作会议上,均把编纂乡镇志独立出来,摆 在了与综合志书、年鉴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强调“二轮志 书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地方,要以编纂乡镇志为工作重点”。 所谓质量标准全省统一就是坚持以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 规定》来衡量每一部乡镇志。尽管作为基层志书的乡镇志 与三级综合志书有很大不同,但是志书质量必须坚持“国家 标准”。另外,为了便于市县具体操作,省史志办专门制定 印发《乡镇志编纂指导意见》(豫史志〔2014〕6号),从 8个方面明确要求,包括指导思想、体例、内容、人物、资 料、行文、出版、组织领导等,是乡镇志编纂的重要参考 。所谓评审程序全省统一就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初稿 完成后,先进行内部评审,再由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 专家评审,最后报省辖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和验收。志 书出版后3个月内,还要报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备案。《若干 意见》还将这一程序性规定进一步细化为“各级史志机构要 坚持和完善在修志实践中建立的目标考核、依法检查、政 府督查、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根据新形势新 要求,提倡各地结合乡镇志编纂工作实际,探索建立和完 善保障志书质量的各种规章制度”。总体上看,各市县都能 很好地执行这一程序性规定。     (四)做到“四个灵活”。目前,全省有两千多个乡镇街道 。从建制历史、管辖区域、人口分布、发展水平上看,相 互间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聚落差异。因此 ,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灵活机动、百花齐放是 当前编纂乡镇志的一大特点。一是特色内容灵活处理。在 绝大多数地方,编纂乡镇志是“史无前例”的,在记述“地方 特色”时,不仅要反映现实特色,还要反映历史特点。因此 ,我们在工作中明确要求“在突出个性特点时,篇目设置可 以适当打破分类的一般规则,但须遵循志书编纂的基本原 则”。对于历史特性、时代特点、地方特色等个性内容的记 述,也可以适当打破常规。比如,对农耕文明、古旧民居 、传统村落、集市庙会、乡土风情等的记述。从已出版的 志书和进入评审的志稿看,各地这一点做的也都比较好。 二是基层元素灵活掌握。《若干意见》规定:“注重记述基 层元素和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乡镇名称的由来、隶 属关系的变化、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境内各村的位置、 户数、人口、耕地等,尤其是自然村落(社区),尽量收 集相关信息,确保记述完整”。实际工作中,各地能够广泛 开展乡村(街区)考察、入户调查,注重收集和运用乡土 气息浓郁、典型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突出了乡镇志的草根 性、泥土味。三是出书形式灵活多样。由于各地经济发展 程度不一,为了不给基层增加过大财政压力,在工作进度 、编纂形式和出书方式上,省里不做指标性要求,也不搞 一刀切。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在创修、续修、重修,图志 、简志,公开、内资,丛书、独立等方面自主选择、灵活 掌握。四是编纂队伍灵活机动。乡镇街道修志,不同于三 级志书编纂,没有专门的机构和队伍。我们现在的专业力 量主要承担培训、指导、把关等职责,具体的资料收集、 志稿编纂、修改校对等工作,仍需主修单位负责。各地可 以考虑“吸收熟悉地情的机关、学校、企业等离退休人员 ,包括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等,以及大学毕业选派生 和有业务专长的其他人员参与修志工作”,也可以政府出资 购买服务等等。从其他省市的经验来看,也大多是这样的 做法。但是,在政策界限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也要慎重对 待。比如:邮政系统广泛介入基层史志书籍的编纂(多以 承包形式出现)。在这里,我再次重申:不管采取何种形 式,各级史志机构都要切实负起责任,绝不允许进行“格式 化操作”和“模块化生产”,要坚决杜绝“千志一面”现象。     (五)当前存在的“五个难题”。全面启动编纂乡镇志工作 三年来,一直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破解这“五个难题”。首先是认识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编纂乡 镇志工作没必要,“劳心伤财”,有的同志认为是“为他人做 嫁衣裳”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在少数基层领导身上或多或少 的存在着。有些地方迟迟不见行动,就是基层主要领导的 认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第二是人员组织问题。由于 机构编制的政策限制,不少地方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编纂 乡镇志人员组织问题。乡镇一级基本都是临时抽调人员 ,经常性的人员变动直接造成编纂工作波动。第三是经费 保障问题。这个问题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已经进行了一些探 索。比如:周口市实行三级财政配套和以奖代补政策;濮 阳市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资金管理等等,较好地 解决了修志经费问题。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没有解决或无 法解决经费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第四是资料收 集问题。由于条件限制,基层的文献、档案保存、管理很 不规范,收集修志的第一手资料相当困难。除了大力挖掘 和抢救“活资料”外,我们仍然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和办法。 尤其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由于客观上存在严重“空档”,只 能留作历史遗憾。第五是质量把关问题。尽管省政府办公 厅《通知》和省史志办《若干意见》明确了乡镇志质量标 准和审核验收程序,但是由于专业修志力量有限,加之基 层史志办本身就存在人才断档和青黄不接现象,势必形成 一定的质量隐患。希望大家对此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省 史志办正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将这些问题反 映给了中指办。中指办很重视,目前的初步想法是争取通 过修改《条例》,以立法的角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编纂乡镇志的基本要求        乡镇志是完整记录乡镇历史、揭示发展规律的重要载体 ,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展现历史自觉的重要平台,是普 通百姓不忘初心、品味乡愁的重要窗口。努力编纂出质量 上乘的乡镇志,既是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也是各级 史志工作机构的现实担当,更是广大史志工作者的历史使 命。在此,我提六点要求。     一要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只有坚持“质量 第一”,才能编纂出经得起人民审查和历史检验的优秀志书 。进展较快的地方,必须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精雕细琢 、打造精品,努力克服急于求成等不良倾向。进度缓慢的 地方,要积极迎头赶上,跟上全省的节奏。符合“两名标准 ”(乡镇本身出名,符合“名镇”硬件要求;志稿质量优良 ,达到“名志”软件标准)的地方,要积极主动参与中指办组 织实施的《中国名镇志》项目,省市史志办要配合做好相 关申报工作。     二要强化创新意识。习总书记告诫我们:“不创新就要落 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坚持创新是保持事业发展的原生 动力,也是编纂乡镇志的内在要求。在坚持志体的前提下 ,我们鼓励创新。作为乡镇志,主要面对的受众是普通百 姓,就要以贴近基层、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主要遵循 ,做到执简驭繁、文约事丰,易于阅读、便于传播。因此 ,乡镇志的编纂形式、选用体式、篇目设置、内容选择、 语言文字等等都可以更加灵活。     三要强化乡土意识。乡镇志记述的内容要求“原生态”,要 有“乡土味”。记载的重点除共性外,还要有贴近普通百姓的 事情即个性。选取资料要做到细微、翔实、典型、生动 ,补市县志之不足、详市县志之所略。首先是档案资料中 难以找到的东西。譬如:乡野间的集市贸易,农村中的土 法织布,小镇上的茶馆酒肆,街巷间的技艺传承等等。只 有这些代表着乡音、乡貌、乡情、乡愁的乡土文化符号 ,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要充分利用各家各户珍藏的有价 值的资料,这些鲜活的、生动的、充满了浓郁乡土气息的 原始资料,才是最让人割舍不下的乡愁佐料。        四要强化特色意识。强化特色意识是地方志的内在要求 ,也是区别于其他书籍的显著标志。由于各个乡镇的发展 历史不同、环境不同,形成的文化内涵、民情风俗也不尽 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编纂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人 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多”。另外,还要特别 强调突出时代特点。志者,记也。当代人记述当代发生的 事情,自古就是修志工作的核心任务。乡镇志必须充分认 识和系统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特点。例如:二轮修志 中,信阳、周口等地对兼具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劳务经 济高度关注,不少志书予以升格处理、集中记述,出书后 反响很好。在编写乡镇志时,也要准确把握关键节点和历 史转折点,对劳务经济形成的时代、地域背景,外出打工 的人数、路线、分布、职业、经济收益,以及对当地经济 发展的影响等,进行详细记述,为乡镇未来发展提供历史 借鉴。     五要强化用志意识。我们编纂的乡镇志要想走入寻常百姓 家,让乡里乡亲会用爱读、乐用常读,就必须增强可读性 、实用性。在选材上,要选择那些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乡土 资料,如:姓氏谱牒,歌咏诗文,楹联歌赋等等;在标题 上,要尽量彰显个性,比如:上海市《周庄镇志》中就采 用了“天下周庄”“神州水乡第一镇”“天开海岳”等贴近普通读 者的标题;在人物上,可以突破传统志书只有人物传、人 物简介和人物表的写法,采用以事系人的方式,通过记述 对本地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名人相关史实,增强吸引力和可 读性;在文字上,要精心锤炼加工,表达要有美感,既能 充分表情达意,又能收到“化平庸为神奇”的效果。总之,要 收到有益、有用、有趣的效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六要强化机遇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 速发展,大量的乡镇、村落消失在城镇化浪潮中,迫切要 求我们把历史巨变真实记录下来。据不完全统计,在 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的行政村数量,由于 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从100多万个,锐减到64万多个 ,每年减少1.8万个村落,每天减少约50个。这些消失的乡 镇、村庄,承载着重要历史人文信息、传统文化符号,其 中就不乏古城镇、古村落。编纂乡镇志书,永久地保存自 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史 料,可以给后世留下一幅原滋原味的乡土风情画、全景历 史剧。安阳市及时出台文件,实施“消亡村”修志抢救工程 ;郑州市也兴起了“都市村庄”修志热潮,都是值得充分肯定 。目前,全省范围的编纂乡镇村志热潮正在形成,不少地 方出现了“比学赶帮”的生动局面。希望认识不足、动作迟缓 的地方,及时认清形势,抓住历史机遇,采取得力措施 ,让乡镇志编修工作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志们,生逢沧桑巨变的伟大时代,面临大显身手的历史 机遇。我们一定要以《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年)》和《河南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为指引,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积极探 索、勇创佳绩,为坚定文化自信,展现历史自觉,努力编 纂堪存堪鉴之乡镇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引用李克强 总理的一段话,与广大同仁共勉:“地方志工作者继续发扬 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 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 之记述”。     谢谢大家! 管仁富主任在《灵宝简明通志》编纂工作 座谈会上的讲话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管仁富 2016年10月29日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来参加《灵宝简明通志》座谈会,更加荣幸 的是能与各位专家学者、同仁见面,使我又多了一次学习 的机会。“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在这万里霜天的金秋 时节,在《灵宝简明通志》即将横空出世的关键时刻,来 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金城灵宝,为编纂工作拨冗去繁 ,出谋划策,实为史志界的一大盛事。在此,我谨代表省 地方史志办公室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志们能百忙中出座 谈会和即将对《灵宝通志》给予指导表示衷心感谢!     大家都知道,圣人老子紫气东来,在灵宝函谷关留下 了不朽篇章《道德经》,作为史志工作者,我个人非常喜 欢其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始为道纪”的论断 ,这正和克强总理所说——“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一脉相承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对历史的继承与创新,地方 志作为一方之全史,纵述历史、横陈百科,承载着存史、 育人、资政的功能,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 要载体,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总书 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之文化自信的本源所在。说到文化自信 ,我们河南更有责任和义务,也更有发言权。在座诸位很 多都是历史专家,大家都知道,中原文明是华夏文明之源 ,而河南则是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半 壁江山,可以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所以,河南 对文化自信应该更有责任和担当。目前正在郑州国际会展 中心召开“嵩山论坛”,主题就是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这也是我们河南文化自信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秉承“历代修志,绵延不辍”的 文化传统,高度重视地方志编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 开展了两轮三级志书编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省两轮 地方史志编修工作均进展顺利,特别是第一轮志书在全国 好评如潮,至今仍被业界每每提起;目前第二轮三级志书 编纂已经接近尾声,成果喜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我 省两轮志书编修过程中,灵宝市的史志工作始终走在三门 峡市乃至全省前列,并在三门峡市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 个编纂县级年鉴并获全省综合一等奖,第一个编辑大事月 报,第一个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灵宝历史》第二卷)。 这些第一的取得,和灵宝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史志工作的高 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在当今很多地方重视经济硬实力、轻 视文化软实力的氛围下,灵宝市委市政府能够远见卓识 ,在经济建设大潮中立足社会发展全局,不忘史志事业之 大计,不忘传统文化之初心,一贯地重视、支持史志工作 ,并创造性地开辟方志工作新领域,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此次,灵宝市委市政府又作出编纂《灵宝简明通志》的决 定,不仅开全省风气之先,为全省地方史志工作发展提供 了新思路,也为灵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灵宝 人民乃至河南人民的福祉所在,可谓善莫大焉。在此,我 代表全省广大史志工作者向灵宝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 谢,向灵宝市的史志工作者表示诚挚敬意!     灵宝历史悠久,物产富饶,是名副其实的地灵人杰之 城、物华天宝之乡。不论是铸鼎原上的黄帝遗迹、桃林塞 上的夸父传说,还是函谷关前的老子墨宝、亚武山上真武 仙风,无不寄托着千古悠思;而“黄金之城”“苹果之城”“全 国中部百强县市”的美誉又昭示着灵宝今日的辉煌。《灵宝 简明通志》一书以“通志”为名,旨在记述灵宝2000多年风物 史实,时间跨度之长,涉及面之广,工程之浩繁,可以说 是建国以来灵宝文化建设工程之最。而从历史来看,“通志 ”多为省级志书所专属,虽则不少县级志书从时间跨度来看 属于通志(如山西《襄汾县志》),但以“通志”命名、且详 记古今的县级志书并不多见,只有少数志书(如清同治《 宁国县通志》、民国《鄞县通志》),冲破“通志即省志”的 窠臼。《灵宝简明通志》作为我省第一部以通志命名的县 级志书,在全省新方志编修中当属首创,其勇气可嘉,其 困难也可想而之。在此我也诚恳地希望今天与会的专家学 者,对本书同时也是对河南省的地方志编修工作不吝赐教 ,指点迷津,多提宝贵意见。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也希望今 后能与各位加强合作。希望灵宝史志部门能够以此次座谈 会为契机,探讨建立地方通志编纂理论,完善地方通志体 例,探索编纂地方通志工作方法,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 应用、可推广的地方通志编修样本。省地方志办公室、三 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会经常关心、过问《灵宝简明 通志》的编纂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目前,我省二轮县级志书出版和成稿率很高,但能够 达到中国精品志书工程要求的还不是很多。希望灵宝史志 部门能够抓住简明通志编纂的大好机遇,汲取两轮志书编 修经验,把握和利用好现有旧志资源,放开眼界,从各地 志书历代名篇中汲取滋养,多种渠道整合资源,创新体例 ,坚守质量,克难攻坚,努力将《灵宝简明通志》打造为 县级志书中的精品佳志,为河南史志事业发展树立标杆。     两千多年的古县,三千里的河山,七十五万人民,对 于灵宝地方史志事业来说,是多么丰饶的一笔财富,而要 真正用好这笔财富又意味多么重大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 曾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我相信,有灵宝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在座各位专家的鼎力相助 ,《灵宝简明通志》一定能够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精品佳作。    最后祝《灵宝简明通志》编纂工作专家座谈会圆满成 功,祝与会的各位专家、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管仁富主任在河南省乡镇志编纂业务培训 班开班上的讲话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管仁富 (2016年10月11日) 各位同仁、各位修志骨干,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史志办,向来自全省各地编纂乡镇志 一线的修志同仁表示诚挚的问候。非常欢迎大家到培训班 学习交流编纂乡镇志的经验体会。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 讲三点意见。     一、全国编纂乡镇志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 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 、五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都对 城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制订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了顶层设 计。城镇化既是伟大的历史变革,也在重新构建中国的经 济版图、改变社会结构和国人的生活习俗、行为习惯等 ,是数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历史巨变。大家知道,传统的中 国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传统 文化根在农村、在乡镇。其中,农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 社会规范、乡规民约等制度文化;孝道文化、宗族家族文 化、宗教文化等精神文化;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 筑、民间民俗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物态文化;民风民俗、 生活习惯、传统文艺、传统节日等行为文化,都是中华民 族的底色,都镌刻着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然而,快速 城镇化过程中,这些传统文化都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 变。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 村的现象非常普遍,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 和田园风光,势必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不同程度的流 失,致使部分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遭受破坏,某些地方甚 至动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推进城镇化要依托现有山水 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怎样把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好呢 ?可能有许多办法,但可以肯定的说,编纂乡镇志是一条 重要、可行、有效的好方法。通过编纂乡镇志挖掘乡土文 化资源、保护文化生态,完整记录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历史智慧,因此抓紧抓好乡镇 志的编纂工作成了当务之急。2013年10月,省政府就发了 文件把编纂乡镇志提上议事议程,确定为全省史志工作的 规定动作,全面推开。这在全国是第一家。2015年9月,国 务院办公厅颁布《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年)》,又把编纂乡镇志上升为全国修志工作 的目标任务。中指办确定的“十大工程”中,也将中国名镇志 纳入其中。这为编纂乡镇志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基本遵 循。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史志系统已经掀起了编 修乡镇志热潮,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这项工作做的相对比 较好,比较快,成效比较显著。已经有10个地方的乡镇志 书入选了“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我们河南省编纂乡镇志工 作启动最早,全面铺开最早,目前进展总体顺利。省史志 办出台了《关于乡镇志编纂工作的若干意见》,分别在三 门峡、周口召开全省编纂乡镇志工作现场会,连续三年举 办编纂乡镇志业务培训班。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 全部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形势一派大好。其中,郑州、 三门峡、周口、安阳、洛阳、平顶山、商丘等总体推进较 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2420个乡镇街道中,出版或成稿 已有120部,其中已经出版68部,完成初稿49部,评议2部 ,审核1部。但是,截至目前,我省还没有一部乡镇志达到 中国名镇志的要求,更不要说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了 ,这与我们文化大省、方志大省的地位是很不匹配的。下 一步,编纂推荐名镇志将是我们的一个工作重点。我已经 要求18个省辖市史志办的一把手亲自抓这项工作,每个省 辖市都要先抓出一两部试点乡镇志,按照精品名镇志候选 。我们在坐的业务骨干也要认真搞好调研、分析、研判 ,提建议、做贡献,把具备存史价值的内容都纳入进去 ,争取尽快编出具备“五个能够”的乡镇志书:一是能够全面 、翔实记录城镇化发展历程,适应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 当前史志事业发展需要;二是能够传承名镇文脉、重塑特 色,抢救和保存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满足乡 镇居民文化需求;三是能够展示乡镇个体发展脉络,摸索 乡镇发展经验,提炼发展思路,梳理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四是能够充分发挥存史、资治、育人功能,引导全省乡 镇志编修科学发展,培育爱乡、爱国情怀;五是能够入选 “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展示我省乡镇发展成果的乡镇志。 因此,形势发展要求大家必须抓住历史机遇,认清形势与 任务,明确责任与担当,全力以赴投入编纂乡镇志工作。     二、编纂乡镇志工作存在的问题     编纂乡镇志工作启动三年来,全省各地结合实际,采 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不少 经验,探索了好的做法。但是,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个别 地方在编纂乡镇志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有三 点:     一是认识还不够深刻。志书自古历来就是官书。编纂 乡镇志一定要政府主持,要成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编纂 委员会,组织编辑人员专司编纂工作。然而,我们有个别 乡镇却将编纂任务完全外包给各类文化公司,或由社会其 他修志力量进行编修。由于这些机构对编修志书的意义、 原则、方法和流程缺乏实质上的认识,再加上以营利为目 ,多以格式化操作和“模块化生产”的方式编纂,势必给志书 质量埋下极大的隐患。尽管我们强调编修志书需要依靠社 会的力量,需要社会的支持,但是编纂的主体责任在政府 ,一定要由政府主导,不能放手。对于不利于乡镇志编纂 的组织模式,还应讲明其要害,进一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     二是内容还不够鲜活。每个层级的志书都有每个层级 的志书定位。换句话说,乡镇志要保存的是县志所没有的 资料。而现在的乡镇志多数情况是县志的资料它有,县志 没有的资料它也没有,这就丧失了编纂乡镇志的初衷。目 前,全省已经出版了多部乡镇志,每部乡镇志都有五六十 万字,但真正有关本乡镇的特色史料则不多,有的只有一 半字数或着更少,包括8月份在周口评议的《商水县邓城镇 志(评议稿)》,大家还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也都存在 同样的问题。编纂乡镇志之初,我们要求乡镇志记述的内 容要“原生态”,要有“乡土味”,要有区域特点,要“接地气 ”。选取的资料要细微、翔实、典型、生动,要补市县志之 不足、详市县志之所略。然而,实际工作中,个别地方没 有很好领会其中的要义,并没有把乡镇志鲜活的特点充分 展现出来。     三是研究还不够深入。全省乡镇志编纂工作全面开展 至今,编纂理论研究和业务指导一直是薄弱环节。工作中 ,我们多是以县志或市志的编纂经验指导乡镇志,使乡镇 一级的志书带有很深的县志烙印,乡镇志的篇目都是县志 篇目的模式和翻版,乡镇志的资料也是以来自于县志、年 鉴及文档资料为主,乡镇志的内容记述也是参照县志的模 式,将乡镇志修成了县志,致使千志一面,进而失去了编 纂意义,制约了编纂乡镇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都是我 们缺乏实际的编纂经验,形不成相应的编纂理论和有效指 导所造成的。乡镇志编纂应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修志人 应积极地探讨和学习,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形 势也要求我们开展乡镇志编纂,不仅仅是完成乡镇志书编 纂,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编纂特点,总结编纂规律 ,提炼编纂理论,更好地指导乡镇志的编修工作。     三、编纂乡镇志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乡镇志是完整记录乡镇历史、揭示发展规律的重要载 体,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展现历史自觉的重要平台,是 普通百姓不忘初心、品味乡愁的重要窗口,更是对外开放发 展地方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载体,一 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纽带。这“四个一”的表述对于我们 理清思路还是很有帮助的。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中国 特色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重在新,贵在新。“新”的含义 集中表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四化 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为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提供持久可靠动力。新型城镇化正在与中国的传统文 化进行无缝对接,正在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 展道路。作为史志工作者,大家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及时跟进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落实 好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9日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关于“学网、懂网、用网 ”指示要求,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史志工作,跳出史志工作看 史志工作。有时功在志外。志外之功对于我们修志工作也 至关重要。我们要及时了解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与进程,既 要关注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消失的文化元素,也要重视新 型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元素。要把跟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进程作为一项编纂精品乡镇志的基本功,作为克服“千志一 面”、编纂出质量上乘的乡镇志的重要抓手。     我们对于全省编纂乡镇志工作的初步思路是:分批推 进,递进指导;选择重点,以点带面;严格审核,确保质 量。所谓分批推进,递进指导就是根据各乡镇对修志工作 的认识和开展情况,将其分为已经开展、即将开展、还没 有开展三类,集中力量,分类施策,分别指导。所谓选择 重点,以点带面就是对于编纂乡镇志工作基础好、启动早 的乡镇,争取做到一对一地指导,指导一部就要编纂成功 一部,以典型作用带动影响一个地方的编纂工作。所谓严 格审核,确保质量就是我们要建立一套审核验收程序,对 乡镇志的质量进行把关,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乡镇志负 责的态度,扎实有序地开展乡镇志编纂工作,也就是说要 全面、具体地落实《指导意见》。为此,我在这里提五点 要求,也是搞好本次培训的指导原则。     一要坚持志体。乡镇志首先属于志书范畴,这点是没 有疑问的。作为基层志书,本应是最鲜活最生动的。在编 纂内容和要求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与省、市、县三 级志有所区别,但坚持志体同样是乡镇志编纂的前提这一 点始终不变。比如:政治观点正确、横排竖写、述而不论 、生不立传、体例严谨、体裁完备、以现代语体文表述等 等,这些都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果离开了这些原则 ,我们修出的就不是志书了。当然,坚持志体,并不是刻 板地固步自封,从编纂形式、体裁运用、篇目设置、资料 选择等方面都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编纂形式可以 是通志,也可以是断代志;可以单独出书,也可以出丛书 ;可以选择篇章节目体、条目体,也可以选择二者结合体 ;篇目设置上可以不像三级志书那样面面俱到。总之,坚 持志体是原则性要求,这点不能变。     二要突出特色。乡镇志不能和三级志书完全一样,不 追求“高、大、上”,但提倡“接地气”“乡土味”、区域性。因 此,要注重记述基层元素。这既是史志的内在要求,也是 区别于其他乡镇志书的显著标志。要有独特的“地域性”,这 一点要特别强调。由于各个乡镇的发展历史不同、环境不 同,形成的文化内涵、民情风俗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 点和优势。编纂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人特我多”。另外,还要特别强调突出时代特 点。乡镇志必须充分认识和系统反映本乡镇各个历史时期 的突出特点,要准确把握关键节点和历史转折点,为乡镇 未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总之,我们写出来的志书,要让 人一翻目录就能立即明白这个乡镇到底那些领域是优势 ,哪些方面是特色。只要我们写出了这个乡镇的地域性特 点,志书就具备了自己的个性。     三要大胆创新。习总书记告诫我们:“不创新就要落 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编纂乡镇志的过程中,我们提 倡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内容上,要通过建 国前后、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对比,以史实为依据,深 刻阐释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