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俯首躬行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俯首躬行衡阳区域 中心化进程 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要打造 “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这是对湖南的殷殷嘱托,也 是给衡阳的重大机遇,给衡阳每个人的历史责任。带着这 份责任,怀着对“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的探究,丈量着 衡阳的青山绿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火热工地、学校 医院、社区小巷,开启着用心品味过去、用情谋划未来、 用力抓紧当下、俯首躬行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的火热实践 。 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本书里,能够读出衡 阳特有的精神气质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衡阳历史的浩瀚长 卷中,我们能够读出衡阳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读出 衡阳人坚韧的意志品格。 衡阳是一座创新之城,衡阳人有思想、敢争先。衡阳 自古以来就是一方有着创新基因、能够创造发展奇迹的热 土。神农创耒、祝融播火、大禹治水、嫘祖养蚕的历史记 载和远古传说,都与衡阳有关。两汉时期蔡伦造纸开启人 类文明新篇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区纯研制最早的机器人代 人舂米,明末清初王船山开出六经生面将湖湘文化推向一 个新的高峰,晚清时期彭玉麟创办湘军水师开中国近代海 军先河,民国时期丁鹏翥发明羽绒机为我国羽绒工业发展 奠下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衡阳人在这片热土上创造的全球 领先、中国第一(首台、首套)共计420余项,“两弹一艇”、 神舟飞天、嫦娥登月、天问探火、深海钻探等,都打上了 衡阳创新的烙印。历史无不证明,“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 创新思想已经融入这座千年古城的血脉与灵魂,衡阳人敢 为人先、追求卓越,在人类创新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 衡阳是一座文化之城,衡阳人有才气、会读书。衡阳 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天下湖湘》称“湖湘文化名人 圈的半壁江山竟然是在衡阳”。湖南历史上出过12位状元 ,其中衡阳地区占了2席——元代何克明、清代彭浚。书法 大师曾熙、 “萧派”山水画创始人萧俊贤、被周恩来总理称 为“活字典”的谢彬、伟人之师符定一、北宗传人陈少梅、华 文“诗魔”洛夫、言情大师琼瑶、湖湘文化的当代传承者唐浩 明、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等都是衡阳人。“天下书院,楚为 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唐元和年间随州刺史李繁创建的 “邺侯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南宋初湖湘文化的 开山祖师胡安国父子于此书院讲授《春秋》之学,湖湘学 派实发祥于斯。胡安国父子还在南岳创建了文定书院,培 养了张栻、吴翌、赵师孟、胡大原等著名理学家。石鼓书 院是宋兴之初“四大书院”中居于首位、创建最早,并具有确 切史志记载的书院,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 、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 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蔚为壮观 。 衡阳是一座英雄之城,衡阳人有血性、能扛事。衡阳 是一座具革命精神、有英雄血性的城市。“诗魔”洛夫如是说 :“我不是懦夫,我是衡阳人”。毛主席先后5次到衡阳指导 并推动革命运动,湖南三师被誉为“湘南革命的摇篮”。湖南 境内唯一一次成功且声势较大的工人独立武装起义水口山 工人运动“唤起工农千百万”,把湘区工运推向最高潮。湘南 起义后“万人齐上井冈山,八千皆为衡阳人”。湘南学联走出 去蒋先云、黄静源、何宝珍、毛泽建、陶铸、黄克诚等一 大批革命志士。以“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著称于世的彭 玉麟、血性湖南人的标志性人物李芾、革命先驱夏明翰、 政工元帅罗荣桓、朱毛红军“四骁将”之一伍中豪、“双枪女 将” 伍若兰、“一代女魂”唐群英都孕育于这方热土。发生在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与军力十倍于 己的日寇浴血奋战47个昼夜,写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 最悲壮的一页,衡阳成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 衡阳是一座财富之城,衡阳人有智慧、善经营。抗战 时期,衡阳是国统区三大重要经济城市之一,经济上支援 抗日战争贡献排名全国第三。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衡阳每 年销往川、黔的布匹就达80万匹,粮食3000万石,1942- 1943年间,工商业向国家纳税达到了顶峰,排名全国第二 ,仅次于上海,因此被称为“小上海”。新中国成立后,衡阳 工业企业就达到了252家,占全省工业企业四分之一强,总 产值一度超过省会城市长沙,生产的名优产品诸如界牌瓷 器、“中华牌”弹子锁、“工农牌”手扶拖拉机、“芙蓉牌”手表 、“湘江牌”自行车、建湘柴油机等名牌产品曾风靡海内外。 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荣光就是衡阳人聪明睿智的最好诠释。 更令人自豪的是,当凯恩斯提出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的时 候,这个理论早在1700年前便出现在衡阳人刘巴写给刘备 的奏章上。 衡阳是一座生态之城,衡阳人有境界、法自然。衡 阳地处湘之中南盆地,山脉众多,水系丰富,自古以来 就有“生态福地”“寰中佳丽”之美誉。南岳衡山为五岳独 秀,连绵七十二峰,逶迤八百里。衡阳境内有河长5公里 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93条,八百里湘江穿 境而过,与耒水、蒸水汇合于市区,形成“三道水口锁大 江”的生态奇观。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赋予了“温暖湿润 、冬暖夏凉”的宜居环境,造就了“大雁南飞,至此歇翅 停回”的生态优势。衡州八景无与伦比,“雁峰烟雨”“石 鼓江山”“朱陵后洞”“青草桥头”“花药春溪”“岳屏雪霁”“东 洲桃浪”“西湖白莲”,景景都是生态胜景。衡阳地灵人杰 、钟灵毓秀,衡阳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走出了一条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身和谐共 处之路,实现了从功利境界向天地境界的跃升。 二、现实是不可回避的存在,我们应当直面发展中突 出的矛盾和问题 衡阳有辉煌的历史,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 委决策部署,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五个新衡阳”“一 体两翼”建设,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先后斩获了湘 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 移示范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长江经济带污 染治理先行先试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 市等若干称号。争取金字招牌不易,擦亮金字招牌更难。 要使这些称号名副其实,就必须直面和解决现实突出矛盾 问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反映出我们区划规划亟待优 化。衡阳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面积仅为518平方公里(不含南 岳区)、居全省倒数第二,但建成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居全 省第二,人口密度近3000人/平方公里、全省第一。而长沙 、常德、郴州、永州、张家界城区区划面积均在2000平方 公里以上。同为中部国家区域重点城市或者省域副中心城 市,最小的临汾城区区划面积也有1316平方公里,洛阳、 襄阳、赣州、大同、芜湖、长治、宜昌城区均在2000平方 公里以上。相比之下,衡阳中心城区区划面积明显过于狭 小,与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极不相称 ,叠加工业园区围城、铁路反复切割等因素,直接影响产 业布局、功能分区、提质扩容,城市承载能力受到较大限 制,部分产业项目只能向县域布局。 (二)主要指标互不匹配,反映出我们经济质量尚待提 高。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衡阳的“城市基座”总体可观,常 住人口占全省10%,但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分别 为8.4%、8.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居全省第2,但人均消费居 全省第4;工业用电量占全省9.69%、居全省第3,但工业增加 值 占 全 省 6 . 7 5 % 、 居 全 省 第 6 。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为 12.6:33:54.4,二产占比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 工业化率低于全省5.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老工业基 地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 势,实体产业空心化趋势比较明显。 (三)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反映出我们区域发展还不协 调。全市县域面积占比95.4%、县域人口占比80%以上,但 县域经济总量、投资、消费、财政分别仅占全市的63.8%、 58.7%、50%、42.1%,县域产出与面积、人口不相匹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尚未破零。“一县一业”“一县一产”特色不 鲜明,同质化竞争严重,除常宁外各县市均无可在全市独 当一面的主导产业。县域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下游、价值链 低端,产业耦合不高,就地配套较弱,链条化、集群化任 重道远。 (四)底线问题时有突破,反映出我们基层基础还不牢 实。近些年,尽管衡阳的社会大局稳定,但各类事故隐患 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抵御风险的能力仍然不 强,现代化社会治理、禁毒斗争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部分 地区污染整治仍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重道远。 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一些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 发。底线时有失守,绝不是事出偶然,我们应当从中看到 基层基础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看到制度机制的缺陷,看 到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差距。 (五)民生领域短板不少,反映出我们发展还很不平 衡。近年我们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和城乡基础设 施等民生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上学难、就医难、出 行难、停车难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存 在结构性供需失衡,公办教育供给不足,农村部分基础 教育设施“虚位以待”“一生难求”,城区部分幼儿园、中 小学“饱和运转”“一位难求”。就业保障和就业服务有待 改进,就业不足和“用工荒”现象并存,“招工难”和“就业 难”问题交织。优质医疗资源还比较缺乏,基层医疗资源 供给不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反映仍然比较 强烈,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城市更新、县城补短、乡村 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面临可用财力不足、资金缺 口较大的瓶颈制约。 三、形势是明辨方向的依据,衡阳要加快发展必须服 务和融入国、省重大战略 国家和省将衡阳布局为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 市,体现的不仅仅是对衡阳的关心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对 衡阳地位的认可和肯定,是对衡阳在更大区域发展中更好 发挥集聚、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重视和期待。 (一)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衡阳 最重要的优势是区位优势、最重要的条件是交通条件。长 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布局,对于衡阳来说 ,可谓是机遇叠加、左右逢源、大有可为。从粤港澳大湾 区看,该区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 之一,未来将形成全球产业、人口、要素资源最集聚的国 际化湾区,在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必定需要若干生活物资 供应、生产配套服务、货物中转分拨的合作节点城市和区 位交通好、产业基础强、开放平台优、资源要素多的承接 湾区产业梯度转移重要支点城市,而衡阳作为粤港澳大湾 区沿京广大通道北上的第一个大城市,兼具两者优势,构 建工业品“大湾区研发、衡阳生产分拨”、农产品“衡阳加工 集散、大湾区消费”的产业深度嵌入、高度协同格局前景可 期。从长江经济带看,该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 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 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组团发 展,将辐射带动中部地区长江干支流沿线城市拓展新发展 空间。对于衡阳而言,通过湘江2000吨级黄金水道通江达 海,深入参与到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物流航运、要素 配置、市场共享、生态共治,定将成为协作长株潭、衔接 粤桂赣、对接长三角不可或缺的重要枢纽。 (二)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赋予了我们 更大的机遇和责任。国家、省将衡阳布局为区域重点城市 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标志着衡阳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也意味着衡阳站在了更高的发展平台,肩负了更大的使 命和责任。从区域重点城市定位看,衡阳将在中部地区高 质量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型升 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建设高品质 大城市是角色职责所在;找到契合自身特点的突破口,促进 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打造湘南、粤北、赣西、桂东北区 域当之无愧的中心城市是角色使命所在。从省域副中心城 市定位看,省里明确支持衡阳打造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和现代消费中心、中西部地区内陆 开放合作示范区,衡阳跳出“地级市思维”,开拓“区域性视 野”是形势使然、任务使然;从更高层次谋划加快中心化进程 ,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打造区域经济中心,以强大市域 市场为支撑打造区域消费中心,以医学医院资源为支撑打 造区域医疗中心,以高校文化资源为支撑打造区域教育中 心,以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能力为支撑打造区域应急中心 ,辐射、带动和保障湘中南地区区域发展是方向所在、目 标所在。 (三)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利于激发衡阳发展潜能。衡阳 最重要的基础是产业基础,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 之一,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了“三色一电 ”优势产业(有色、白色、黑色和电气装备),现有1200多家 规上企业、40万户市场主体。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尽管衡 阳的工业发展也遇到坎坎坷坷,但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尚存 、精气神还在。这些优势既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 我们赶超的坚实底气。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衡阳依托已 有的产业基础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着 更有利条件、更紧迫任务和更广阔空间。特别是有色冶炼 、盐卤精细化工、钢管精深加工、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部 件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空间巨大,通过延展上下游产 业链,辅以数字赋能、工艺升级、产品创新实现“老树发新 芽”,进而拓展进军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池 等新兴产业领域,变“夕阳产业”为“朝阳赛道”,变“红海市 场”为“蓝海航道”,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只要我们认清形势、顺应大势,在服务和融入国、省 重大战略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就一定能 抓住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一定会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 金期。 四、路径是必须作出的选择,我们需要找到一条符合 衡阳实际引领衡阳跨越的发展之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担负起建设国家区域重点 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特殊使命,绝不允许我们走一般 城市所走的常规化发展之路,这条路必须是把握“三个新发 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发展之路,必须是既继承“五个 新衡阳”“一体两翼”、又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必须是 尊重衡阳历史、立足衡阳现状、契合衡阳未来的跨越之路 。认识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走好新时代衡阳发展之路着 力点清晰可见。 在强创新上发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事 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推进强创新是大势所趋、使命所 系、发展所需。衡阳是一座从未停止创新的城市,衡阳有 肥沃的创新土壤。衡阳拥有15所高校,23家院士专家工作 站,90余家众创园区(平台),50余万高素质技能工人,创新 人才、创新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首 位战略、人才雁阵计划,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加 速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 成为中部最富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的城市之一。这些都为 我们推进强创新培植了现实的土壤。衡阳有特殊的创新使 命。当今衡阳,是被赋予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 城市战略定位后的衡阳,必须跳出衡阳看衡阳、立足全省 布局看衡阳、放眼全国版图看衡阳,锚定新坐标、担当新 使命,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标杆、落实 “三高四新 ”战略的重要支撑。衡阳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创新空间不仅 仅是数字经济、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移动 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空间,更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 。传统产业仍然是衡阳工业经济的基本盘,是改造提质、 升级换代的主体。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能。传 统产业通过赋能升级,就是新兴产业,可谓空间无限、潜 力巨大。如有色金属深加工,可以延伸发展特种金属制造 ,进而拓展新型材料产业链;盐卤及精细化工可以发展“三酸 两碱”基础化工,进而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工业富联“智造 谷”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对传统行业和企业进行智能化改 造、数字化赋能,进而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在强开放上发力。开放是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 域副中心城市应有之义。开放并非硬件条件具备就行,我 们有全省最早的综保区却没有最早最快地加快开放就是最 好的例证。开放必须积极去融入、主动去对接,必须“引进 来”“走出去”。开放需要在融入双循环格局中形成充满活力 的支撑点。提升开放水平,关键是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 经济带、中部崛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布局,打通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资金、技术、信 息、人才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从而更好利用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新发展格局中拓展经济 发展新空间,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充满活力的重要支撑 点。需要在平台对接中形成沿海开放的联合体。充分发挥 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 移示范区政策优势,抢抓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溢出效应 ,加强与周边和沿海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举办各种类 型国家级及区域性经贸活动、项目异地孵化、一区多园、 飞地经济等多种跨区域合作模式,与沿海地区构建利益联 合体,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