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刘世锦:在“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的发言(202109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减碳不是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打乱供求 秩序 刘世锦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后,对国内外产生的影响很 大,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对国际社会承担 的责任,更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 要求。简单说,这个转型并不是别人让我们转,而是我们 自己必须要转。分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对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泛深刻和长远的影响。概而言之,这 将会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将会提供一个重大的技术 创新和投资机遇,一场配套的制度变革和创新,一次生活 方式、生产方式、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系统性重大变革。 我想结合近一段时间我们调研看到的情况和在落实双 碳目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减碳不能单打一,而应该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 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因 为中国总体上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与发达国家有重要区 别。发达国家已经度过了工业化的高峰期,所谓碳已经达 峰了,污染的问题基本上也解决了。因为发达国家以服务 业为主,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好,特别重要的是,发达国 家经济已经进入成熟区。简单说,苹果已经熟了,你让它 高增长也增长不起来。但是中国是不一样的,我们除了碳 的问题之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更重要的 是,我们有必要也有潜力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 有些同志会问,这样说会不会影响降碳?不会,这只 会增强降碳,不会减弱。我举个例子,比如经济学的外部 性问题,碳减排和常规污染物治理的外部性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酒店要排出一些受到污染的水或者空气,治理污 染压力很大,周边的老百姓要求治理的积极性很高。但是 碳减排成本是自己的,好处是全世界的,所以一般而言大 家积极性都不高。碳减排和常规污染物的减排具有同源性 ,同样的污染物,既排碳也排常规污染物。从深圳的经验 来讲,同源性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降碳治污、协同治 理实际是用治污比较高的积极性来带动积极性相对比较低 的减碳,利用同源性把这两件事情同时推进。我们注意到 ,在深圳的协同治理处理得相当好。再比如,生态修复、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碳汇,而碳汇可以中和碳排放。更重要 的是,绿色增长,特别是发展绿色技术,大力促进高生产 率、低排放或者零排放低成本的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既能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降碳减污增绿。 第二,减碳不能搞“运动式”。近期中央财经委会议 指出不能搞运动式减碳。最近,我到地方调研,地方的一 些领导同志反映最近短期的减排压力很大,甚至影响到了 短期的经济增长,也有些报道讲有些地方为了完成减排指 标拉闸限电,现在还是夏天,有些地方空调都开不了了。 这种情况不普遍,只是个别情况,但是需要关注,因为这 反映了一种倾向。还有一种情况,现阶段我们推动减排主 要采取的还是由上而下层层分解任务目标,用行政性手段 实施。当然有些同志说咱们有没有别的办法,短期来看只 能如此,找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条办法的优点是短期 内行动比较快,也可能取得成效,但问题是指标分配是否 合理,还有搭便车实施成本较高,平衡性较差等等。 我们应该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技 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 ,不是降低增长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的情况下 人为打乱正常的供求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绿 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否则很可能好事不一定能办好。 通常我们讲破旧立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是在绿色 转型这件事情上我以为应该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这就 是最近财经委会议中特别强调的先立后破,我们着眼点还 是要放到形成新的绿色供给能力上,确保产业供给安全的 前提下实现平稳地转化。 第三,减碳不能指标错位。近期有一个有争议,即用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指标实现双碳目标是否合理有效。 我们到地方上做调研,目前地方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抓手 就是能耗的双控。提出能耗双控的指标是为了鼓励节能 ,提高能效,限制过度用能,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支持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个初衷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实 现双碳目标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个问题是节能并不等同于减碳,同样的能源消耗既 可以是高碳的也可以是低碳甚至零碳的,我们的目标是在 保证必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用低碳或 者零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逐步降低碳的含量。我们国家 目前人均收入水平刚过1万美元,到2035年根据我们的规划 ,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按现价美元 算3万多美元甚至4万美元左右),1万美元到3万、4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