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激情担当干事业奋勇争先创一流 为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而努力奋 斗 ——在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志超 (2021年9月13日) 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 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迈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新征程的关键 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 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动员全县上下激情担当干事业、奋勇争先创一流,深入 推进“1245”总体部署,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 ,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 一、激情奋进、拼搏实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历史性跨越 过去五年,是大竹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 经历了脱贫攻坚、稳定增长、环境保护等重大考验,遭受 了新冠肺炎疫情、“8.8”特大洪灾的严重冲击。面对严峻复 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县第十三 次党代会特别是县委十三届十七次全会以来,在中央和省 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百万竹乡干群,负 重前行、砥砺奋进,推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稳步 开局,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填空白、打基础、利长远的“关 键大事”。一是收获了满载“大竹荣誉”的新名片。我们科学 确立“1245”总体部署,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推动大竹跻身中 国西部百强县第46位,被纳入全省57个重点开发区县行列 。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 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等10项“国家级殊荣 ”。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连续8年荣获全省农 民增收工作先进县。二是创造了富含“大竹探索”的新经验。 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现场,“双靠近三融 合”〔1〕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在全国 宣传推介。建成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唯一县级调研基地,先 后承办三届全国廉政大竹论坛和第四届中国基层廉政研究 论坛。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经验得到中组部肯定 。党建引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获央视《新闻联播》宣传 推介。三是蓄积了事关“大竹未来”的新动能。大竹经开区创 建成省级经开区,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跻身全 省100个重大项目。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完成可研待批 复,即将迈入“高铁时代”;城宣渝、大垫高速纳入省级规划 ;引水入竹项目正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县域无铁路、 山后无高速、长远发展缺水”难题得到根本性破解。四是凝 聚了彰显“大竹精神”的新合力。面对脱贫攻坚历史重任,我 们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面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 贫困,书写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竹答卷。面对新冠 疫情严峻考验,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连续18个月无 新增确诊病例,用担当和奉献守护了竹乡人民的身体健康 。面对“8.8”特大洪灾,我们风雨同舟、迎难而上,最大限 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战贫、战疫、战灾中 ,全县党员干部勇担使命、冲锋在前,人民群众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彰显了竹乡儿女坚韧向上的基因、担当实干 的秉性、真诚质朴的底色,凝炼出“大道至简、虚怀若竹”的 大竹精神,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力量! ——五年来,我们保持定力、专注发展,经济实力显 著提升。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3亿元、社消零总 额17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2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3725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3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1.7倍、1.3倍、1.5倍 、1.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较2015年 分别增长78.9%、52.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4︰52︰ 27.6优化为17.4︰38.5︰44.1。工业经济提速转型,2020年 实现工业总产值315.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9.6%;规上 工业企业达183户、较“十二五”末净增77户;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达18户、较“十二五”末净增12户。经开区基础设施覆盖 区拓展至12平方公里,入驻投产项目176个。数字经济产业 园建成投运,入驻企业突破200家。川环科技成为达州首家 上市公司,维奇光电反射式偏振光薄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0.8亿元 、较“十二五”末增长135%,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新增规 上服务业企业78户、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2户。荣获全 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全省乡村旅游强县。现代 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播面达167.4万亩,年产量达60.8万吨 ,年出栏生猪65万头。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 区4个。成功承办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苎麻产业 纳入国家“一县一业”试点,挂牌成立全国首个苎麻产业工作 站。建成中国西部首家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荣获全 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 范县。乌木、月华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五年来,我们拓展空间、完善功能,城乡面貌深 刻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9.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 30.3万人。宜居县城、海绵城市试点全面完成。建成北城干 道、东湖大道延伸段等市政道路19条,城市主干路网更加 完善。白塔公园、东湖湿地公园一期、体育馆、文体艺术 中心建成投用。南大梁高速、达渝高速大竹南互通、山后 快速通道竹石线竣工通车;环城路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加 快建设;新改建国省县道155公里、农村道路1523公里,全 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407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 范县。建成高标准农田31万亩、水利工程477处,打造乡村 振兴省级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10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173个。石河、周家、庙坝进入“省级百强中心镇”候选名单 。九银村集中安置区获评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加 速释放。经济体制、国企国资、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 有序推进,基本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345项,荣获 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县级机构改革顺利完 成,科学设置党政机构37个。全面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村级建制调整、村民小组优化改革,撤减乡镇20个、行 政村139个、村民小组1013个,减幅分别达39.2%、37.2%、 32.1%。“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 管审批”。深化毗邻地区合作,“四县三区”〔2〕共建明月山 绿色发展示范带,纳入川渝合作重大平台;与成都市成华 区建立“六同”机制〔3〕,协同打造“飞地园区”。招商引资 成效明显,天宝锦湖、OPPO供应链企业、众联智能终端产 业园、361°、华为智慧城市、居然之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落户大竹。 ——五年来,我们重拳出击、铁腕治污,生态环境持 续改善。扎实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 反馈问题全部按期销号。累计投入26.3亿元,加快环保基础 设施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 成投用,新增城区雨污分流管网40公里,新改建乡镇污水 处理厂47个、垃圾中转站41座。万元GDP能耗较“十二五”末 下降34.7%。空气质量达标率由71.7%提升至90.2%。出境河 流断面水质达标率由50%提升至75%,城市和农村集中式饮 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8.3%。森林覆盖率达 42.06%、绿化覆盖率达44.25%,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 市,荣获全省竹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单位。 ——五年来,我们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 调发展。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累计投入扶贫资 金29.8亿元,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0802名贫困人口稳定 脱贫,人均纯收入由“十二五”末的2678元提高至2020年的 9129元、增长2.4倍;3次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三落 实”现场评赛工作法被《人民日报》宣传推介。民生支出超 18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达72.7%。累计办理“9+8”民生实 事101项、县城社区民生实事496项。十一小、十二小、川 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建成招生;二中搬迁、四小迁建有序推 进;新建公立幼儿园38所,教师新村幼儿园加快建设。县 医院创建成“三甲”综合医院,中医院创建成“三乙”中医院 ,疾控中心创建成“三乙”疾控中心,妇计中心创建“二甲”妇 幼保健机构通过复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参保率分别超过98%、99%。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 创建全省老年太极拳(剑)之乡、四川竹琴之乡。应急管 理、食品药品监督全面加强,防汛减灾、森林防灭火、道 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稳定,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民主法治成 效显著。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力支持县人大、县 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忠实履职。“我为群众办实事 ——人大代表在行动”扎实开展。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建 设试点经验被中国政协网刊载推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 效显著,依法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2件,打掉黑势 力犯罪集团2个、犯罪团伙1个。县检察院荣获全国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外流贩毒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治理 取得实效,建成川东北首个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爱国统一 战线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 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人民武装 、退役军人、人防、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机构编 制、精神文明、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保密机要、党 史、档案、地方志、老干部等工作成效明显。 ——五年来,我们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党风政风焕 然一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三大”活动〔4〕扎实开展,隆重举 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 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县委中心组学习连年荣获 全市第一名;“竹之声”宣讲作为全市唯一案例,被省委宣传 部通报表扬。“四个三”党建工作法、园区党建“统联”模式等 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青蓝结对”加速年轻干部成长被《人 民日报》刊载宣传。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经验被《法治日报 》宣传推介。党风廉政建设成效3次写入《中国反腐倡廉蓝 皮书》,治理基层“微腐败”经验入选《中国智库》。全面完 成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县委巡察工作经验 在全省推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群众满意度 测评连续5年位居全市前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 各位代表,同志们: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 ,得益于历届县委班子的接续奋斗,得益于全县广大党员 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中共大竹县委,向全 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 党派成员、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竹部队、武警 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大 竹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成就,为继续前进筑牢了坚实基础;五年 的拼搏实践,为开创未来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切地感 受到:旗帜关乎道路,越是面对挑战越要维护核心。我们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 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领各 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践证明,只有拥护核 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不断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格局决定出路,越是身处内陆越要 全域开放。我们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不断解放思想、提升格局、扩大开放,全面开创了大竹 发展新境界。实践证明,只有摒弃“内陆”心态、跳出“丘陵 ”思维、打破“槽谷”意识,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 ,走向开放前沿、立于时代潮头。创新引领未来,越是面 临阵痛越要转型升级。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树牢创新 思维,既加快“赶”、又努力“转”,以最大的决心淘汰落后产 能,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实践证 明,创新是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只有坚定不移实施 创新驱动战略,才能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实干 成就梦想,越是千帆竞发越要勇争一流。我们积极倡树“三 讲三有”新作风,引领全县上下形成了激情奋进、担当实干 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创业维艰,实干以成。面对“标兵 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态势,只有强化“比”的意识、发扬 “拼”的精神、鼓足“争”的劲头,才能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争创一流。人民创造历史,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改善民生 。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急 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实践 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才能汇 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 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在奋进新征程中实现新跨 越! 二、廓清思路、擘画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大竹新征程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新”重要论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 出重要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判断“时”与“势”,准确把握“危 ”和“机”,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大竹实际的追 赶超越之路。到2035年,我们要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目标,基本建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态富足的现 代化大竹。未来五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建设的重要 阶段,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判断:我们 正处于战略机遇的凸显期,发展空间深刻改变。构建西部 大开发新格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双城圈”和“示范区 ”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交汇叠加 ,省委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5〕,支持川东 北地区振兴发展。大竹作为全省重点开发区县、地处川陕 革命老区,必将迎来一系列政策支持。机遇望之无形、听 之无声,我们必须保持“抢”的姿态,“争”的方略,全面拓展 大竹发展空间。我们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发展内涵 深刻改变。大竹经济下行压力有阶段性、周期性因素,但 根子在“结构上”,焦点在“供给侧”,出路是转型升级。我们 必须主动融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以新 兴产业替代落后产业,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构建现 代产业新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正处于区域分化的 窗口期,发展格局深刻改变。在“三新一高”〔6〕的时代背 景下,不变的是速度换挡、结构优化的方向,变化的是区 域分化、重新排位的格局,区域经济呈现出产业、投资、 要素流动加速分化的态势。我们必须敏锐研判经济趋势 ,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统筹推进稳增长与调 结构、抓改革与增活力,加速积蓄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能 。我们正处于矛盾风险的交织期,发展环境深刻改变。当 前,社会观念多元并存,利益分配调整加速推进,矛盾隐 患逐渐显现,群众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内涵更丰富、诉求更 强烈,社会公平正义更受关注。我们必须把促进“共同富裕 ”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因势利导、主动作为,更好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 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 展格局,坚持“重执行、创一流”工作取向,聚焦“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突出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 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两个定位,实施“产业强县、城 市北进、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打造“新型城镇化 、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 明”五大示范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 一方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大竹新征程。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 。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是市委提出的要求,县 委确立的目标,历史作出的选择,人民满怀的期盼。审视 现实基础,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大竹作为达州发展的“排头 兵”,2020年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46位,按照每年上升 3-4位的速度,到2025年能够进入前30强。我们必须增强 信心,着力抓存量、育增量、提质量,推动“基础优势”转化 为“发展胜势”。对标评价体系,我们必须坚定决心。对标高 质量发展要求,大竹在经济活力、经济规模、经济质量、 人民生活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 定必胜决心,逐项对照中国西部百强县4大类、30项指标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升位次,推动大竹抢先驶入新一 轮区域协同发展“快车道”。锚定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恒 心。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是未来5年的总目标。 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战略实践,以“咬定青山不放 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持之以恒推动宏伟 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未来五年,全县的总体目标是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 一方阵,力争到2025年进入前30位,跻身全国百强县培育 行列。奋斗目标是实现“两翻番、三高于、四提升”。“两翻 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冲刺800亿元,对全市经济贡献 率达20%以上;城市主体框架翻一番,构建60平方公里中等 城市框架。“三高于”即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地 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市1个百分点以上。“四提升 ”即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建成“双40”〔7〕宜居县城;创新能 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以上;新兴产业 大幅提升,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以上;经济质量 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35∶53,地方公共财 政收入突破20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着眼“四个布局”,打造“一极两城 一枢纽”。 县域总体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高质量发展核心 增长极。以率先融入“双城圈”、携手共建“示范区”为战略抓 手,构建“一核两带三副四轴多点”县域总体布局。“一核”即 以竹阳、白塔、东柳3个街道为核心的中心城区,推动产城 一体化发展,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两带”即向南推进以庙 坝为重要节点的“融入重庆产业带”;向北推进以石河为重要 节点的“临空港高铁经济带”。“三副”即建设石河、庙坝、周 家三大县域副中心。支持石河镇深度融入达州“南拓”,打造 达州-大竹产业经济带“桥头堡”,建设现代新型小城市;支 持庙坝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全域旅游强镇和融入重 庆发展前沿阵地;支持周家镇提升发展能级,打造综合型 场镇。“四轴”即依托包茂高速、南大梁高速、城宣渝高速、 大垫高速,推动沿线乡镇加快发展,成链打造4条环核联动 经济轴。“多点”即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市场导向、 农民主体,抓点示范、创新机制”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乡 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集中、宜居宜业 的中心小城镇。 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现代产业新城。 无缝对接东部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园区引 领、首位支撑、集群辐射”的现代工业体系。“园区引领”即 拓展经开区发展空间和承载功能,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 覆盖面积突破20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争创国家级经开区。“首位支撑”即依托川渝合作(达州 ·大竹)示范园区、众联智能终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和大数据“首位产业”,力争到2025年 ,产值突破300亿元。“集群辐射”即培育壮大智能制造、苎 麻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协同推进能源建材、轻纺鞋服、 农产品加工“三大重点产业”,力争到2025年,产值分别突破 20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 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高品质宜居新城 。全面对接达州“南拓”,坚定推进“城市北进”战略,加快构 建“一环两轴五区”城市空间布局。“一环”即加快环城路建设 ,确保到2025年竣工,全面拉开城市主骨架。“两轴”即依托 竹凤大道、北城干道,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型 ”发展轴。“五区”即启动行政中心北迁,科学规划高铁站点 布局,加快人民医院北城院区、北湖公园、北湖酒店建设 ,打造北城新区;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提升煌歌、金 利多高品质商圈和城市综合体功能,打造中心商业区;推 进东柳工业区城市组团,打造东柳产城融合发展区;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加快巴国古城 建设,打造南城文化休闲集聚区;规划建设东湖特色建筑 群,打造东湖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交通规划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 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成渝双核路网,加快构建“四铁 四高速七干线”综合交通体系。“四铁”即开工建设西渝高铁 ,开展广安-大竹-梁平客货运铁路、达州-大竹-垫江 -涪陵货运铁路、达州-大竹市域铁路方案研究,争取纳 入省级铁路网规划。“四高速”即建设城宣渝、大垫高速公路 ,与包茂高速、南大梁高速构建“井字型”高速公路网。“七 干线”即升级改造G318线、G210线大竹段;加快建设S404线 (白塔-柏林、竹阳-妈妈、石子-垫江)、S202线(安 吉-四合);改造提升S507线(庙坝-观音)、S508线 (文星-天城);启动建设X032线(大竹-周家快速通道 ),推动形成毗邻县区一小时、县域内半小时通勤圈。 各位代表,同志们: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重执行、创 一流”工作取向,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锤炼务实重干的 真担当,在执行上比精神、见高低、论英雄,在落实上讲 速度、讲力度、讲进度,推动大竹在“双城圈”和“示范区”